很多人认为,胖是由于湿气重造成的,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于是各种减肥祛湿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红豆薏米茶、暴汗服、美人鱼姜蒸等。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肥胖都与“湿气重”有关。
肥胖多与气虚有关
肥胖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中便将人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类,认为“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即肉坚实、皮肤完满健好的,属肥型;肉不坚实,皮肤松弛的,属膏型;皮肉紧连不相分离的,属肉型。而其中膏型的人皮肤宽缓,腹肌松弛,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
至于肥胖产生的原因,《丹溪心法》中提出:“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景岳全书》认为:“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肉以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石室秘录》记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可见,肥胖其实为本虚标实之候,虽常有痰湿偏盛的表现,但其本质与气虚有关。若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衰,则脾胃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出现体型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大胀满、头沉胸闷等症状。或素体虚弱,肾气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导致体型肥胖、腰酸腿软、动则气喘、形寒肢冷、下肢浮肿等症状。
日常减肥有妙招
故而想要减肥,不应一味祛湿,而应重视补益脾肾之气。日常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药膳食补来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穴位按摩
穴位推荐
按摩选穴主要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按压任脉的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水分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尤其是按压腹部的任脉穴位,可健脾益胃,助力减肥。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按压脾经的大横穴(在上腹部,脐中旁开4寸)、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及胃经的天枢穴(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能有效促进脾的运化及胃的受纳功能,帮助健运脾胃功能,帮助减肥。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药膳食补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状况,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现摘录部分食谱如下。
黄芪橘皮饮
材料:黄芪10g,橘皮5g。
做法:将黄芪、橘皮洗净,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代茶饮用,温热频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g,鲜山药100g,粳米30g。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粳米洗净,加入鲜山药、 白扁豆,一同煮粥,煮至米、豆熟烂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
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g,黄芪10g,生姜3~4片,鸭肉300g,板栗100g。
做法:鸭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板栗加适量清水煮熟凉后剥皮壳备用;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补益气血。
人参核桃汤
材料:核桃仁3个,人参3g,生姜5片。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备用,将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核桃仁、生姜,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点击音频
收听更多健康
有些朋友一到了夏天,会感觉身体累,会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其实这大多是因为湿气重引起。湿气到底从哪里来?如何祛湿呢?
今天做客FM89.6武汉交通广播《健康武汉》节目的嘉宾来自 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熊源胤 ,和您一起关注:湿气。
896专家团
熊源胤
武汉市中医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风湿科副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聘专家。擅长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各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及运动损伤类疾病。
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湿邪阻滞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湿热虽有外湿、内湿之分,但其为病则相互影响,为内外合邪。
体内有湿气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1、皮肤:湿气首先会表现在皮肤上,会让皮肤变得油腻不堪,毛孔粗大,皮肤暗黄,满脸黑头,且容易长斑长痘,手足部位汗疱疹等。
2,舌头:如果你发现舌苔厚腻,上面像铺了一层类似苔藓一样的东西……倘若常年如此,那说明你体内湿气相当严重了……此时,舌头还会出现另外一种现象:边缘有锯齿。这是水湿太重,舌头变的胖大,和牙齿挤压而形成的。
3,看大便:如果你上厕所的时候,想拉又拉不出来,大便溏稀不成型,容易粘在马桶壁上,擦屁股需要用很多手纸……这说明你湿气太重了……因为正常的大便呈金黄色的圆柱体,排便会非常顺畅。
身体当中存放湿气的地方是哪个器官?
湿气是脾虚产生的,身体平时有个存放湿气的地方,就是肺脏,中医说:“痰由脾生,由肺贮。” 湿气和脂肪可是亲戚,中医里都称为痰湿,同样它们都是肺气气化的猎物。肺气充斥着全身,气越足,气化掉体内湿气越快;肺气进入血液,混合成气血,气血越足,越能将脂肪气化燃烧掉。
湿气和肥胖有关系吗?
湿气重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肥胖,但是与肥胖难脱干系。首先,湿气重的人偏好重口味,这样高油高盐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身体循环不畅,身体湿气郁积,从而易造成身体酸碱性不平衡。多数超重人士身体酸碱性都呈酸性。其次,湿气重的人怕冷,身体就会选择囤积更多脂肪来保温,人容易发胖。此外,湿气过重会造成气血不足,代谢能力不足,身体的废物就难以排出体外。毒素积压,人就越来越胖,而且气色也不好。所以说,湿气重跟肥胖有关系。
中医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去湿气的食物
1.薏米煮粥,淮山煲汤。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山药并没有直接除湿的功效,但是山药可以补脾,间接的可以让体内湿气排出。
2、赤小豆、茯苓、淮山药、党参、五指毛桃。把这些食材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3、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4、黄花菜、大头菜。黄花菜有清热、利湿、利尿、健胃消食、明目、安神、止血、通乳、消肿等功能。大头菜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的作用,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
5、苦瓜、丝瓜、冬瓜。苦瓜气味苦、无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降压降糖、利尿凉血、解劳清心、益气之功效。由于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6、香菇、香菇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有调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补气祛湿的功效更为明显。此外,香菇还有有益气滋阴、养胃润肺、治风化痰的功效。
有效的中成药: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散、平胃散、香连丸。
常用的外用祛湿方法:拔罐,艾灸,取穴:足三里、中脘、丰隆、阴陵泉等。
哪些食物可以帮助大家祛湿?
车前草、蒲公英、冬瓜、薄荷、茯苓、陈皮、藿香、淡竹叶、桑叶、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荷叶、绞股蓝、苦丁茶。
责编|主播睿捷
通讯员|周曌
——3个方法让你边祛湿边瘦,比节食更管用!
导语
为什么有的人“喝水都胖”,而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中医告诉你:肥胖的根源可能在于脾虚湿气重! 今天就跟着中医专家,揭开脾虚湿气与肥胖的神秘关系,教你3招边祛湿边瘦身的“中国式减肥法”!
一、中医眼中的肥胖:脾虚湿气重是“罪魁祸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排出湿气。若脾虚湿气重,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停滞体内,逐渐形成痰湿,最终导致肥胖。这类人群往往有:
✅ 吃得少却容易发胖
✅ 身体沉重、四肢乏力
✅ 大便黏腻不成形
✅ 舌苔厚白、有齿痕
✅ 总是感觉睡不醒
二、3个中医减肥法,边祛湿边瘦身!
1. 饮食调理:吃出“易瘦体质”
• 必吃食物:
薏米赤小豆粥:健脾祛湿,每天早餐食用
山药芡实糕:补脾止泻,适合下午茶点心
冬瓜汤:利水消肿,搭配生姜驱寒
• 禁忌食物:
冰淇淋、冷饮(伤脾阳)
油炸食品、甜食(加重湿气)
晚餐过饱(影响脾胃夜间修复)
2. 运动 穴位按摩:激活气血循环
• 推荐运动: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每天早晚各做3组,每组10次
快走 踮脚尖:饭后散步20分钟,配合踮脚尖100次,促进代谢
• 穴位按摩: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天按揉10分钟,健脾补气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按揉5分钟,化痰湿、减肚子
3. 中医外治法:简单操作见效快
• 艾灸:
取穴:中脘穴(肚脐上4寸)、神阙穴(肚脐)
每周3次,每次20分钟,温阳散寒、祛湿化痰
• 中药泡脚:
配方:艾叶15g 生姜10g 茯苓20g
每晚泡脚15分钟,驱寒暖身、促进排汗
三、自测:你的肥胖属于哪种脾虚类型?
✅ 痰湿型:腹部肥满、舌苔白腻、大便黏马桶
✅ 脾虚型:吃得少却发胖、晨起乏力、大便溏稀
✅ 脾肾阳虚型:手脚冰凉、夜尿多、虚胖浮肿
中2条以上,说明脾虚湿气已严重!
四、预防肥胖,从“脾”开始!
规律作息:23点前入睡,抓住“子午觉”(23点-1点)
情绪管理:压力大时按揉太冲穴(脚背第1、2跖骨间),疏肝健脾
环境避湿:避免穿潮湿衣物,卧室保持干燥通风
结语
中医减肥不是“饿瘦”,而是通过健脾祛湿、调和气血实现健康瘦身!记住:脾好湿气少,身体自然轻! 如果长期肥胖难减,建议及时就医,辨证调理。
今日互动
你属于哪种脾虚类型?留言分享你的减肥经验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