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有狐臭能吃鸡胗吗(狐臭可以吃鱼吗)

时间:2024-04-01 16:20:5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清炖肉鸡汤,还能炖出土鸡汤的鲜味?诀窍原来不很难

肉鸡确实能炖出土鸡的味道

鸡汤是一道很普通的家常菜,家家都会经常做,炖法也有千万种,风情味道各不同。不过有个共识,都认为土鸡炖汤很鲜美,蛋鸡、肉鸡、饲料鸡炖汤就差些。本文却不这么认为,根据我多年的体验,只要是鸡,都能炖出鸡味的鲜汤。起码的基本味道相同,汤的层次有差别而已。

炖鸡汤要达到三个标准,才算掌握了这道菜的奥妙,会炖鸡汤,能把肉鸡炖出土鸡汤的味道:

清炖鸡汤要同时达到的三个操作标准:

⒈味鲜,没有杂味。

⒉肉烂,一抖就散。

⒊汤清,一眼见底。

“三个标准”的食材原理解释:

⒈味鲜,没有杂味。

鸡汤讲究的是个鲜,厨艺里面的“鲜”,就是源于鸡汤的原味。凡是烹饪得到的鲜味,都是以鸡汤为标准。达到或接近鸡汤的鲜味,就是好汤,炖得好。及至后来炖鲜味无论怎么发展,都是以鸡汤为基本味,在此基础上延伸。譬如用海鲜、贝类、火腿炖出高汤,离不开鸡的参加,主调还是鸡汤味。再如后来人工提炼鲜味,味精、鸡精,也是以鸡汤的鲜味作为标准。

用学术性的概念解释,鸡汤的鲜,是因为鸡肉的特殊性,含有其他动物体内少有的一种物质,叫做肌酐酸。鸡肉的蛋白含量也高,品质纯洁,氨基酸就丰富。

也就是说,单凭鸡肉炖汤,肉里面溶解出来的物质,本身就是那种纯粹的“鲜”。高手炖鸡汤,不论是另作它用,配菜或吊汤;还是直接当菜,吃肉喝汤,追求的都是鸡本身的鲜味。

这个追求是一种带有“强迫症”的极致状态,要得到的是“纯洁的鸡汤鲜味”。正如人们形容女子体型的娇美,用到“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就这个意思。用到炖鸡汤,你要的是鸡本身的鲜味,那么就要考虑怎么炖,尤其是要用到哪些调味料。

⒉肉烂,一抖就散。

所有动物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主要由蛋白和纤维组成。炖鸡汤,除了专一吊汤,取汤后不要鸡肉。一般家庭炖鸡汤,是要吃肉喝汤的,在满足汤鲜的同时,还要得到鸡肉的软滑糯香。

炖到功夫的鸡肉,外观没什么变化,颜色、形状和当初水开撇去浮沫后一样。只是感觉在汤里的比重有变化,勺子翻动的时候,鸡块不再是刚开始炖的时候那样生硬的忽上忽下,而是有着平滑移动的感觉,似乎与汤融为了一体。

这时候的鸡肉块,盛到碗里,筷子夹住一块抬起来轻轻一抖,鸡肉会自行散开,肉香扑鼻而来。及至送进嘴里,牙齿轻嚼,除了肉香进一步溢出,牙感软糯筋道,有丝丝粘牙却很少肉丝钻进牙缝。

如果筷子一挑肉就散落,或者使点劲才可以撕咬下来,证明炖的功夫不到,不是炖过火就是没炖到时候,汤的味道也大打折扣。

⒊汤清,一眼见底。

有记录的是厨祖伊尹的炖肉汤,已有3500多年了。他的炖汤方法和道理,至今还被沿用。这些年餐饮业为了达到规模操作,引入高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出了汤的成分构成,建立了汤味、汤型数据模块,以便实行工业化操作,也没能超越传统炖鸡汤的水平。

伊尹(公元前1649-前1550年)当年工作在今山东区域,最早养鸡的是东夷的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也是在山东区域。所以伊尹把汤炖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有物质条件支撑的。山东鸡多,养鸡历史悠久,至今还是吃鸡大省。境内各地各种炒鸡、炖鸡,包括鸡汤,都还在美食领域领先水平。

到目前为止,世上所有食材类动物肉炖汤,依然鸡汤味道最美,清澈见底就是特色之一。没有杂色,没有漂移颗粒物,只是极其淡淡的茶色。

炖鸡汤的家常基本方法

⒈选什么样的鸡。

我的体验,炖鸡只要达到上述三个标准,2个月还没长成的鸡仔、肉鸡、蛋鸡、都能炖出鸡汤的鲜香。当然品种质量越好的鸡,炖出的鸡汤越上乘,味道越鲜美。

所以,我平时买鸡不强求,起码不会按图索骥。去到市场,赶着挑好的就是,因为真的散养土鸡可遇而不可求。再说了,真的散养土鸡,根本不是10几、20几块能买到的。1只3斤左右的,没200多块拿不下来,关键也没人卖。

那么,买鸡的标准,就是“有土鸡不要三黄鸡,有三黄鸡不要蛋鸡,有蛋鸡不要肉鸡,只有肉鸡不炖胸脯肉”。至于活鸡、白条鸡、化冻鸡,那就随缘了。反正都不是过期坏鸡,只要是新鲜的就好。

⒉前期的处理。

买回来不论活鸡、白条鸡,都要进行前期处理,分3个层次:

●“鸡全套”。指的是买回活鸡自己处理,留下鸡血、鸡肠、鸡胗等鸡子的全套材料,炖出来的鸡汤味道更丰满。不过如今不好买这样的鸡,很多人也不习惯自己处理了,买了白条鸡,回来做着方便。不过不论什么鸡,第一步的处理要去掉4个部位:①脖子皮下一个个圆滑的小肉坨,花生米大小,是鸡的甲状腺体,翻开鸡皮逐个去掉;②剖开鸡腹部,靠近尾部,脊骨中线一边一个腔囊,把里面的肾上腺体抠掉;③腹腔中间上方贴着脊肋骨,有2块肺,抠掉;④尾巴尖上方的皮下有2个黄豆大的皮脂腺体,叫腔上囊,俗称“狐臭包”,对汤味影响很大很不好,必须完全割掉。

●剁块。炖鸡剁块和炖鸭不一样,炖鸭以吃肉为主,要剁小块,适合入口。炖鸡是以喝汤为主,吃肉次之,所以要剁大块。块的大小早有标准,古菜谱有说的“鸡八块”,指的就是剁鸡块大小标准。一只鸡剁8块。当然是土鸡,传统的土鸡一般在3斤左右,整理出来2斤多点。这大的鸡,头、脖子、爪子各1、翅膀带身子各1,腿带身子各1,合起来8块。

●水。最好无污染的泉水,地表水、自来水即使达到饮用水标准,也不如泉水质量,炖出来的味道不那么纯。只是泉水不好得到,只能退而求其次,净水处理过的水。好在家里一般安装有净水器,就用这个水炖鸡。

⒊炖鸡炖具体操作方法。

传统炖鸡方法,尤其简单。之所以简单,是因为经过人们几千上万年的实践,早都完成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看似简单到了极致,其实已经包含有精深的烹饪原理。

这里分享的炖鸡方法,就是传统的方法,也分成3个阶段:

●陶瓷炖罐,凉水下锅。这一步的核心道理,在于生鸡肉的腥味要不要这时候去掉,以及怎么去。其实不要忌讳生鸡肉的腥味,那是动物蛋白特有的味道,熟了就没了,变成了香味。生的时候采取腌制、焯水等办法去腥,其实等于去掉了炖熟后的香味。所以,炖鸡的生鸡肉不要前期焯水或腌制处理,不要任何处理。

●水烧开后撇去浮沫,不要添加任何调味料,包括葱姜,然后转最小火一直炖着。这个阶段的3个关键点:①水开撇去浮沫,撇干净;②不添加任何调味料;③最小火炖着,可以加盖,也可以不加盖。汤面保持着微微沸腾。

●炖好再调味。炖鸡时间根据材料灵活掌握。如果是3年老母鸡,在2-3小时之间;当年的鸡,1小时够了,标准以筷子轻轻插动为好。炖到功夫了,先放盐调好咸淡,关火装盆,撒上现磨黑胡椒粉,上桌。

传统炖鸡的三点延伸解释

⒈炖鸡不要配菜。

炖鸡的配菜,是和鸡肉一起炖的食材,传统炖法不要任何配菜。清炖鸡只能净鸡肉,要配菜就在二次加工时添加。

为什么不添加其他材料一起炖,譬如蘑菇、瑶柱、火腿,甚至五花肉什么的?是因为炖鸡汤有着专一的目的,要得到纯正鲜味的鸡汤,而不是为了得到复合的鲜香味。就像肉鸡,绝对不能添加其他食材和调料一起炖,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很多人认为肉鸡不可能炖出土鸡味,就靠添加其他材料弥补:肉香不够加五花肉,香度不够加香料,腥味大了加白酒,等等,效果都不好,越加味越差。

除了专门用途,譬如吊高汤,可以加入其他辅助食材一起炖。再就是炖鸡作为食材,二次加工时,才能够加入需要的配菜,做出目标菜式。

⒉生鸡肉不做任何前期处理。

这是个关键点。人们平常炖鸡,最多用到的是焯水,说是鸡肉血腥,或者品种不好腥味大。不论什么原因,都是为了去掉腥味,开水里焯透,在凉水里淘洗一遍,然后开始炖。

这里要解释一个食材的原理现象,动物肉,生着都有腥味。这味道是动物肉的本质味道,动物蛋白的味道,不过只是生着才有。

就是这个腥的味道,煮熟了才变成了鲜香。如果没有这个腥,也不会有熟了的鲜香。所以,生肉处理,去掉多少腥,煮熟后就少了多少的鲜香。这个正比例关系,做厨师的人一定要知道。

⒊调味料的选择。

炖鸡为什么不要添加任何调味料?因为炖鸡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鸡味的鲜。所有调味品都有自己的味道和目的,加入后会改变主材料的味道。可是鸡汤的鲜不可以用调味品去改变,譬如姜,作用去腥,炖鸡汤不需要去腥。再如香菇,为了增鲜,可是炖鸡汤不需要增鲜。要的是尽可能多的炖出肉里的鲜味。

炖好后的鸡汤,还要进行“五味调和”的操作,才可成菜:关火前放盐,为的是出锅前有个融化时间;出锅后撒现磨黑胡椒粉,为了进一步激化鸡汤的鲜香。这一步犹如画龙点睛,把鸡汤里的鲜和香集中体现。

由此得出结论:清炖鸡的原生态操作方法,只要2味调料:盐和现磨黑胡椒碎。

张馨月:尼泊尔地震后的50个小时

(文 张馨月)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和室友。

1、地震了?!

2015年4月25日中午12点(北京时间约下午2点),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加都,正和小伙伴骑摩托车环城。地震的瞬间,我在摩托车上几乎没感到颠簸。可是,屋里的人发疯一样尖叫着往外跑,头顶上一群乌鸦作惊恐状往飞散。“靠,枪杀!”——这是我脑子里闪现的第一反应。直到感受到大地在摇晃,我才意识到原来地震了。没有房子倒下,也没有人受伤,我猜大概也就5、6级的地震吧。于是我借小伙伴的手机给父母发了条信息(我自己的手机在马六甲弄丢了):尼泊尔地震了,我很安全。然后继续骑车环城。

我们从加都一直骑到巴克塔普尔。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即使店门开着,也没人在里面。人们纷纷围在大街上,或是坐在马路旁。沥青路面已经裂开,部分路面出现塌陷。最夸张的一段,路面塌了大概一米左右,人人纷纷跑到此“奇观”旁拍照录像。说实话,那时候我并没有感到恐慌。却听说地震有8.1级,比汶川地震还高。可是这一路上,我只看见凑热闹的尼泊尔人,不见任何伤亡。8.1级,是假消息吧?

到巴克塔普尔的时候,我饿了,想找个餐馆吃点东西。可环顾四周,所有店门都紧紧关闭。在城里绕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餐馆,走近一看,门口到处散落着玻璃瓶碎片,估计是那一箱子汽水在地震里摔坏了。餐馆里没人。我朝着屋内喊了一声:Anybody here?无人应答。好吧,午餐泡汤了。既然没饭可吃,我和小伙伴决定先去巴克塔普尔的杜巴广场逛一圈。还没到杜巴广场,就有人告诉告诉我们,杜巴广场被封锁了。当时我以为是道路坍塌交通不便,完全没想到是古迹毁了。

也罢,既然巴克塔普尔不能吃饭也不能参观,那就先回加都再作打算。去civilmall好了,那是加都唯一比较像样的商场了,说不定还能寻到些食物。回到加都,我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地震的影响。这座佛塔的房顶震掉了,那间寺庙的墙壁裂开了。这座房子半面墙倒了,那座房子干脆全部塌了。一根电线杆嚣张地横在马路中间,扯断的电线张牙舞爪地散落。还有一根电线杆居然砸在一辆车的司机座上……马路上挤满了人和车,人人都在四处乱窜,又不知道窜到哪儿去。我也是。

我们几乎没抱希望地把摩托车骑到了civilmall,果然不出所料,商店已经关门。门口还有警察守着,估计是防止坏人趁乱抢劫。一到这里我们就后悔了。尼泊尔人纷纷跑到这里看热闹,为了保证主干道交通顺畅、警车和救护车正常通行,警察把人都赶到马路两边,我们也从路中间被赶出来了。无奈,只得找个地方把摩托车停下,然后挤近浩浩荡荡的人流。尼泊尔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不好,挤在人群当中,一股浓郁的咖喱味狐臭把我紧紧包裹,混上扬尘一股脑塞进鼻孔。那时我竟怀念起北京的空气来,记忆里好像有一股甜甜的香味。终于从人流中挤出来,我们决定先步行回宾馆。谁知主干道已经被封锁,禁止通行,于是只有绕小路回去。

坐在摩托车上,眼前的景象一晃而过,像看电影时按了快进键,刷刷刷就过了,什么也记不住。双脚踏在地面上,一步一步向宾馆走,我才看清地震的威力:我看到受伤的老奶奶被抬进救护车,看到疯狂的摄影人挎着两个相机往人群里跑,看到公共厕所外挤满了人,看到人们神情焦虑地坐在公园的旷地上。加都的天空,总是飞着很多乌鸦。今天,直升机抢了乌鸦的地盘,不断发出嘈杂的声音从头顶呼啸而过。真的,地震了,还是大地震。

终于走回宾馆,才发现已经全城停电停水,手机没信号,Wi-Fi也用不了。没办法联系朋友了。在宾馆上了厕所,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老板让我们别去杜巴广场(宾馆就在杜巴广场旁边),好吧,就去杜巴广场看看。到杜巴广场时,我吓傻了。毁了,全毁了。几座神庙已经完全倒塌,面目全非。还有几座部分倒塌。那几座“幸存”的,墙面也裂开了,摇摇欲坠,好像打一个喷嚏,它们就会倒下。扬尘四起,灰扑扑的一片。一辆大车,几十名警察,正在无力地收拾残局。

这是加都毁得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加都最珍贵的地方。有人说,生活在加都就像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之中。现在,加都还在,遗产没了。说不出的心痛。

或许是因为宗教学专业的缘故,我对这个充满古寺和佛塔的广场有说不出的喜欢。如果清晨和黄昏来,还可以找到绝佳的光线和角度,以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为背景,总可以创作出很棒的摄影作品。为此我专门从泰米尔区搬到了杜巴广场附近的宾馆。这三天,我天天来这里,闲逛、摄影,没想到它就这样毁了。我还没有坐在古寺的阶梯上和尼泊尔人聊天,我还叫不出每一座寺庙的名字,我还没拍出有意思的照片,但已没机会了。

沉浸在震惊和心痛中,我们离开了杜巴广场,走到泰米尔区。泰米尔区是游客聚集地,我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家餐馆吃点东西。终于,一家叫“中华面馆”的中餐厅还开着!业界良心!这里不仅正常提供食物,还有Wi-Fi!我打开微信,才发现大家都在担心我的情况。原来地震的消息已经在国内炸开了,8.1级,吓死人。(地震后,我只借别人手机向父母报了平安,之后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尤其感激我的室友,在我“失联”的几个小时里,居然找到我的高中同学打听到我的消息。一一回了微信,在朋友圈报了平安,吃了碗泡椒鸡杂面,然后走到停摩托车的地方取车。取了车,我们又回到宾馆,从楼下的小商店买了水和食物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呆在宾馆看电影。需要说明一下,地震中倒塌的都是木质或者砖砌的老房子,钢筋水泥房基本无恙。外面如此混乱,还不如留在宾馆。电影刚看半小时,余震了。床在晃,心也揪了一下。这时,宾馆老板开始吼了:Anybody in the room? Please comedown!下楼后,已经天黑了。“去哪儿”又成了问题。哎,去“中华面馆”吧,那里有网,中国人也多,可以打听打听同胞们的近况。

到中华面馆后,员工正在煮稀饭。老板说,现在物资短缺,有人来就给他稀饭。真给中国人长脸!不仅一直用电瓶供着Wi-Fi,成了加都少有的几个可以与外界联系的地方,还为所有人免费提供稀饭。老板坐在角落沉着脸打电话,那时我才知道,ABC徒步人员失联了。我的心又揪了一下。一周前,我正在ABC徒步。ABC四周被雪山环绕,一旦发生雪崩,后果不堪设想……我不敢想下去了。

2、睡一觉真难!

在中华面馆坐了一会儿,我困了。去中国大使馆呆着?摸黑去找大使馆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另外听面馆里的人说,大使馆已经挤满了人,你一没残二没病地跑过去,他们最多嘱咐你一句:找个空旷的地方呆着吧!我去,这还要你说?既然现在不缺食物不缺水,与其去大使馆增加混乱,还不如回宾馆睡觉。

骑着摩托车在加都的大街小巷穿梭。夜晚的街道惨淡得很,房子没倒,但门都关了,人也撤了。记忆里全城停电这种事儿只有小时候在爷爷家发生过。不过那时候,总有爷爷穿着白背心摇着蒲扇讲古,还有一牙一牙的西瓜吃得满手沾满甜甜的汁水,于是,停电成了颇有情调的事。但此时,停电延长了加都的黑夜,增加了救援的难度,也延长了人们的恐惧,增加着死亡的人数。

回到宾馆,才发现老板已经把门关了。我心里一阵失落:哎,今晚没地方睡觉了。也罢,去杜巴广场躲躲吧,怎么说那儿也是块空地。来到杜巴广场,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夜的南开大操场。有人拿着床垫、毛毯,铺好临时床铺准备过夜;也有人点着蜡烛在广场上打牌喝啤酒;也有人干巴巴坐在地上发呆。前一天,睡在杜巴广场的只有流浪汉;此时,所有人都趟在这里。本地人、游客,家财万贯的酒店老板、身无分文流浪汉都坐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谁。那一瞬间,我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和我在ABC徒步时一样的感觉:在大自然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渺小而且相同的。

我们将地图铺在地上,就这样席地而坐。地冷冰冰的,空气也冷冰冰的,我蜷成球状直打哆嗦,喷嚏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这样冻下去,明天生病是100%的,在地震后这种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恶化也是100%的。到时候没被震死却被冻得个要死不活,真划不来。我和小伙伴盘算一下,决定去酒店看看能不能找条毛毯,然后再回杜巴广场避难。可恶,老板还没回来,酒店仍然关着,只有一只大白狗在门口趴着。那时真羡慕它长了一身厚毛,不用穿衣服也不会觉得冷。

“要不我们还是去中华面馆吧,那里中国人多,怎么也有个照应。而且饿了还能喝稀饭。”

“行。”

我们又骑上小摩托驶向中华面馆。车灯照着扬起的灰尘,密密麻麻的小亮点在空中缓缓地飘荡,钻进鼻孔难受得厉害。到了中华面馆,和小伙伴一人盛了一碗稀饭,加两勺油辣椒,撒点盐,伴匀了,吃着也有滋有味。旁边的人,看到我们诡异的吃法,眼睛都瞪圆了,嘴角还露出“真是两朵奇葩”的不屑微笑。我假装没有看见,继续大口大口享受我的“椒盐浓粥”。我吃了两碗,浑身都吃热了,然后倒在餐厅的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张馨月:尼泊尔地震后的50个小时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和室友。

1、地震了?!

2015年4月25日中午12点(北京时间约下午2点),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加都,正和小伙伴骑摩托车环城。地震的瞬间,我在摩托车上几乎没感到颠簸。可是,屋里的人发疯一样尖叫着往外跑,头顶上一群乌鸦作惊恐状往飞散。“靠,枪杀!”——这是我脑子里闪现的第一反应。直到感受到大地在摇晃,我才意识到原来地震了。没有房子倒下,也没有人受伤,我猜大概也就5、6级的地震吧。于是我借小伙伴的手机给父母发了条信息(我自己的手机在马六甲弄丢了):尼泊尔地震了,我很安全。然后继续骑车环城。

我们从加都一直骑到巴克塔普尔。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即使店门开着,也没人在里面。人们纷纷围在大街上,或是坐在马路旁。沥青路面已经裂开,部分路面出现塌陷。最夸张的一段,路面塌了大概一米左右,人人纷纷跑到此“奇观”旁拍照录像。说实话,那时候我并没有感到恐慌。却听说地震有8.1级,比汶川地震还高。可是这一路上,我只看见凑热闹的尼泊尔人,不见任何伤亡。8.1级,是假消息吧?

到巴克塔普尔的时候,我饿了,想找个餐馆吃点东西。可环顾四周,所有店门都紧紧关闭。在城里绕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餐馆,走近一看,门口到处散落着玻璃瓶碎片,估计是那一箱子汽水在地震里摔坏了。餐馆里没人。我朝着屋内喊了一声:Anybody here?无人应答。好吧,午餐泡汤了。既然没饭可吃,我和小伙伴决定先去巴克塔普尔的杜巴广场逛一圈。还没到杜巴广场,就有人告诉告诉我们,杜巴广场被封锁了。当时我以为是道路坍塌交通不便,完全没想到是古迹毁了。

也罢,既然巴克塔普尔不能吃饭也不能参观,那就先回加都再作打算。去civilmall好了,那是加都唯一比较像样的商场了,说不定还能寻到些食物。回到加都,我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地震的影响。这座佛塔的房顶震掉了,那间寺庙的墙壁裂开了。这座房子半面墙倒了,那座房子干脆全部塌了。一根电线杆嚣张地横在马路中间,扯断的电线张牙舞爪地散落。还有一根电线杆居然砸在一辆车的司机座上……马路上挤满了人和车,人人都在四处乱窜,又不知道窜到哪儿去。我也是。

我们几乎没抱希望地把摩托车骑到了civilmall,果然不出所料,商店已经关门。门口还有警察守着,估计是防止坏人趁乱抢劫。一到这里我们就后悔了。尼泊尔人纷纷跑到这里看热闹,为了保证主干道交通顺畅、警车和救护车正常通行,警察把人都赶到马路两边,我们也从路中间被赶出来了。无奈,只得找个地方把摩托车停下,然后挤近浩浩荡荡的人流。尼泊尔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不好,挤在人群当中,一股浓郁的咖喱味狐臭把我紧紧包裹,混上扬尘一股脑塞进鼻孔。那时我竟怀念起北京的空气来,记忆里好像有一股甜甜的香味。终于从人流中挤出来,我们决定先步行回宾馆。谁知主干道已经被封锁,禁止通行,于是只有绕小路回去。

坐在摩托车上,眼前的景象一晃而过,像看电影时按了快进键,刷刷刷就过了,什么也记不住。双脚踏在地面上,一步一步向宾馆走,我才看清地震的威力:我看到受伤的老奶奶被抬进救护车,看到疯狂的摄影人挎着两个相机往人群里跑,看到公共厕所外挤满了人,看到人们神情焦虑地坐在公园的旷地上。加都的天空,总是飞着很多乌鸦。今天,直升机抢了乌鸦的地盘,不断发出嘈杂的声音从头顶呼啸而过。真的,地震了,还是大地震。

终于走回宾馆,才发现已经全城停电停水,手机没信号,Wi-Fi也用不了。没办法联系朋友了。在宾馆上了厕所,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老板让我们别去杜巴广场(宾馆就在杜巴广场旁边),好吧,就去杜巴广场看看。到杜巴广场时,我吓傻了。毁了,全毁了。几座神庙已经完全倒塌,面目全非。还有几座部分倒塌。那几座“幸存”的,墙面也裂开了,摇摇欲坠,好像打一个喷嚏,它们就会倒下。扬尘四起,灰扑扑的一片。一辆大车,几十名警察,正在无力地收拾残局。

这是加都毁得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加都最珍贵的地方。有人说,生活在加都就像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之中。现在,加都还在,遗产没了。说不出的心痛。

或许是因为宗教学专业的缘故,我对这个充满古寺和佛塔的广场有说不出的喜欢。如果清晨和黄昏来,还可以找到绝佳的光线和角度,以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为背景,总可以创作出很棒的摄影作品。为此我专门从泰米尔区搬到了杜巴广场附近的宾馆。这三天,我天天来这里,闲逛、摄影,没想到它就这样毁了。我还没有坐在古寺的阶梯上和尼泊尔人聊天,我还叫不出每一座寺庙的名字,我还没拍出有意思的照片,但已没机会了。

沉浸在震惊和心痛中,我们离开了杜巴广场,走到泰米尔区。泰米尔区是游客聚集地,我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家餐馆吃点东西。终于,一家叫“中华面馆”的中餐厅还开着!业界良心!这里不仅正常提供食物,还有Wi-Fi!我打开微信,才发现大家都在担心我的情况。原来地震的消息已经在国内炸开了,8.1级,吓死人。(地震后,我只借别人手机向父母报了平安,之后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尤其感激我的室友,在我“失联”的几个小时里,居然找到我的高中同学打听到我的消息。一一回了微信,在朋友圈报了平安,吃了碗泡椒鸡杂面,然后走到停摩托车的地方取车。取了车,我们又回到宾馆,从楼下的小商店买了水和食物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呆在宾馆看电影。需要说明一下,地震中倒塌的都是木质或者砖砌的老房子,钢筋水泥房基本无恙。外面如此混乱,还不如留在宾馆。电影刚看半小时,余震了。床在晃,心也揪了一下。这时,宾馆老板开始吼了:Anybody in the room? Please comedown!下楼后,已经天黑了。“去哪儿”又成了问题。哎,去“中华面馆”吧,那里有网,中国人也多,可以打听打听同胞们的近况。

到中华面馆后,员工正在煮稀饭。老板说,现在物资短缺,有人来就给他稀饭。真给中国人长脸!不仅一直用电瓶供着Wi-Fi,成了加都少有的几个可以与外界联系的地方,还为所有人免费提供稀饭。老板坐在角落沉着脸打电话,那时我才知道,ABC徒步人员失联了。我的心又揪了一下。一周前,我正在ABC徒步。ABC四周被雪山环绕,一旦发生雪崩,后果不堪设想……我不敢想下去了。

2、睡一觉真难!

在中华面馆坐了一会儿,我困了。去中国大使馆呆着?摸黑去找大使馆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另外听面馆里的人说,大使馆已经挤满了人,你一没残二没病地跑过去,他们最多嘱咐你一句:找个空旷的地方呆着吧!我去,这还要你说?既然现在不缺食物不缺水,与其去大使馆增加混乱,还不如回宾馆睡觉。

骑着摩托车在加都的大街小巷穿梭。夜晚的街道惨淡得很,房子没倒,但门都关了,人也撤了。记忆里全城停电这种事儿只有小时候在爷爷家发生过。不过那时候,总有爷爷穿着白背心摇着蒲扇讲古,还有一牙一牙的西瓜吃得满手沾满甜甜的汁水,于是,停电成了颇有情调的事。但此时,停电延长了加都的黑夜,增加了救援的难度,也延长了人们的恐惧,增加着死亡的人数。

回到宾馆,才发现老板已经把门关了。我心里一阵失落:哎,今晚没地方睡觉了。也罢,去杜巴广场躲躲吧,怎么说那儿也是块空地。来到杜巴广场,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夜的南开大操场。有人拿着床垫、毛毯,铺好临时床铺准备过夜;也有人点着蜡烛在广场上打牌喝啤酒;也有人干巴巴坐在地上发呆。前一天,睡在杜巴广场的只有流浪汉;此时,所有人都趟在这里。本地人、游客,家财万贯的酒店老板、身无分文流浪汉都坐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谁。那一瞬间,我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和我在ABC徒步时一样的感觉:在大自然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渺小而且相同的。

我们将地图铺在地上,就这样席地而坐。地冷冰冰的,空气也冷冰冰的,我蜷成球状直打哆嗦,喷嚏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这样冻下去,明天生病是100%的,在地震后这种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恶化也是100%的。到时候没被震死却被冻得个要死不活,真划不来。我和小伙伴盘算一下,决定去酒店看看能不能找条毛毯,然后再回杜巴广场避难。可恶,老板还没回来,酒店仍然关着,只有一只大白狗在门口趴着。那时真羡慕它长了一身厚毛,不用穿衣服也不会觉得冷。

“要不我们还是去中华面馆吧,那里中国人多,怎么也有个照应。而且饿了还能喝稀饭。”

“行。”

我们又骑上小摩托驶向中华面馆。车灯照着扬起的灰尘,密密麻麻的小亮点在空中缓缓地飘荡,钻进鼻孔难受得厉害。到了中华面馆,和小伙伴一人盛了一碗稀饭,加两勺油辣椒,撒点盐,伴匀了,吃着也有滋有味。旁边的人,看到我们诡异的吃法,眼睛都瞪圆了,嘴角还露出“真是两朵奇葩”的不屑微笑。我假装没有看见,继续大口大口享受我的“椒盐浓粥”。我吃了两碗,浑身都吃热了,然后倒在餐厅的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慢慢地我又醒了,还是太冷。要不再吃碗“椒盐浓粥”?这时,面馆工作人员说,你在这儿睡会感冒呀,你敢的话,就去我那儿睡吧!我和小伙伴齐声答应:成!他住在泰米尔区的泰山宾馆,一路上,他都在“教导”我们: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慌。其实吧,垮的都是老房子,像钢筋水泥房都没问题呀,最多就是外墙有裂缝,肯定不会倒呀。这个时候,一慌就要出问题。有人慌了就跳楼;还有人睡在大使馆外,不生病才怪……我们点头表示赞同。此时对面走来三个中国人。

“你们去哪儿呀?”我们问。

“去找吃的,你知道哪儿还开门吗?”

“中华面馆呀,还有免费的稀饭。”

“太好了!”

“你们住哪儿?”

“我们本来住泰山宾馆,可前门已经关了,不让进。”

“我们也去泰山宾馆,前门不让进就从后门进呗。”

“那我们一会吃了稀饭一起去吧。”

“好!”

这样,我们就六个人回到中华面馆吃饭,然后浩浩荡荡从泰山宾馆的后门溜了进去。

宾馆里空荡荡的,人都走光了。只要有床,想睡哪里就睡哪里,颇有超级VIP的极品待遇。我们找了一间有八个床大房间。有两个胆小的男生,优先抢占下铺。我和小伙伴则自觉选了上铺。

然后我就睡下了。我整晚都没睡好,罪魁祸首是一只在我耳边翁翁直响的蚊子!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居然在我脸上咬了八个大包,全脸瘙痒难忍简直痛不欲生。我极力压制住自己不要去挠,免得挠破明天就要毁容了。于是,只得用小时候奶奶教的土方法不停往脸上涂口水(现在想想,我接下来两天没洗脸,真是够恶心的),然后头脑里疯狂咒骂这厮。妈蛋,要不是全城停电,老娘一定开灯与你这碧池决一死战。把你拍死太便宜你了,我要先把你拍得半死不活,然后用点燃的蚊香把你烤出肉香……(我小时做过这事)

因为整晚都没睡着,所以余震也感受得真切一些。第一次余震比较小,震完后,我听到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旁边交谈的声音。

“你怎么还不走?不要命啦!”是中国人。

“你要走?”是昨天与我们同行的女生。

“肯定呀!”

“那一起走吧。”

两个人走了。我又伴着脸上发烫的瘙痒,迷迷糊糊地睡下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一直觉得床在摇,隐隐有些不安,所以也睡得不好。第二次余震比较强烈,床摇了好一阵才停下来。此时已经早上五点了。震完,我才真正睡着。睡了一个多小时,起床一看,所有人都走光了,只有一个白人在下铺玩手机。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进来的。

地震当晚,就这样过去了。

3、回国吧!

从泰山宾馆出来,我们又到中华面馆吃“椒盐浓粥”当早餐。吃饭的时候,向旁边一位同胞打听消息。

他昨晚在大使馆呆了一夜,一早去了机场想改签离开。他订了川航的机票,可川航今天只派了一架飞机,所以没法今天改签回国,只有等到明天。我们赶快问国航的情况。(因为我们提前订了从5月3号从加都飞成都,再从成都转机回北京的联票)他说,国航今天要来四架大飞机,只要订了国航的机票,无论日期,都可以改签到今天。只要飞机还有位置,你们就可以回去。

事实上,我仍有意留在加都,多难才遇到一回大灾难,绝佳的拍片机会不把握,太可惜了!我有水有食物,相机的电池还是满格的……但一想到千里之外的父亲娘亲正在万分焦虑,一会儿担心我被余震震死,一会儿又怕我被瘟疫传染,仿佛平时那个身强体壮的张小乖顿时化身弱不禁风的林妹妹,“5级余震”、“物资短缺”、“灾后瘟疫”……每一条新闻都成了会消灭他们宝贝女儿的可怕妖魔。另外,就一天我已经收到无数条同样的微信:尽快回来!快回来吧!派救援机了!14架救援机!……也罢也罢,我那颗不安分的冒险心终究敌不过亲人和朋友的关心。虽然明知自己一定是安全的,但还是希望早点回国。只有活生生地踏上祖国的土地,娘亲才会相信我没有去见马克思。

那就,回国吧!

4、机场惊现春运场景,拿命挤回了登机牌

我和小伙伴先回宾馆整理行李,还了摩托车,然后叫了辆出租车去机场。妈蛋,临走前还要被司机坑一把,十分钟的车程,居然收我们1000卢比?!要不然赶飞机心切,我打死也不上这黑心司机的车。后来在机场听其他人说,出租车司机一听他们是要赶飞机回国的,就不收钱了。哎!

一到机场,我吓坏了。其混乱和拥挤程度,比起国内春运,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和小伙伴一时慌了手脚,决定先找中国人打听打听情况。然后,我们找到了国航的工作人员。网上有一些谣传,也可以在这里澄清一下。

国航工作人员说,只要订了从加都到成都的国航航班,无论日期,今天的飞机若有位置,就可以让你们上。

问:“没有订票的怎么办?”

答:“联系国内的亲人朋友,让他们在网上帮你们订。”

问:“买几号的呀?”

答:“原则上是无论几号都行,但现在这种情况,自然是早点更好,不要太晚。现在还有29、30号的票。”

问:“刚才有人在卖国航机票,1万3!网上机票最低都是8、9千!”

答:“国航的机票不只是国航在卖,其他中介商也在卖。国航的全价票也才8000多,不可能上万。而且现在在国航还可以买到2000多的正常价位机票。至于其他中介商,就算喊到3万,也与国航无关。”

有了工作人员的官方肯定,我们就拖着行李,壮士一般浩浩荡荡地挤进人群去。

挤了一个小时,我们从机场外挤进了机场大厅。一共也就十个服务窗口,中国航空占了一半。我排在国航那一列,看到前面等待换登机牌的队伍只有三四米,也就排了上去。旁边一位同胞刚换好登机牌,他买的5月7号的票,刚刚改签,10点半的飞机。我心中一阵窃喜,今日回国有望!于是兴高采烈地排起队来。

等了一个小时,一点动静都没有,前方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见了。又等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突然出现,现场开始骚动起来。开始改签换登机牌了!我脚下向前移动一小步,但心里确实走了一大步啊!但是,我移动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因为队伍正越来越粗。不断有人从旁边挤进去,本来应该站一个人的服务台,现在却趴了四五个人。还有三四双手拿着护照拼了命往服务台送。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两个小时后,工作人员终于处理完了我前面的“十几个人”,我也成了趴在服务台的四五个之一了!工作人员收了我的护照了!天哪,四个小时了,我终于要换到登机牌了!此时,后面的人发疯一样地向前挤,我只有垫着脚尖扶着服务台才能站稳。没事,我马上就要解脱了!就在此时,居然有人跑到服务台内,站在工作人员后方,直接把护照送到他手里,于是,工作人员先处理完了他们的登机牌……众人群起效仿,纷纷跑到服务台后。我趴在服务台上,旁边挤满了“竞争对手”,才叫个欲哭无泪呀。那时我想起了三毛书里买菜的经历,她说,沙漠的菜市场买个菜要四五个小时,因为当地人买菜都会挤在前面,三毛则很有礼貌的乖乖在后面等着。但是,因为看三毛老实,卖菜的总会先把菜卖给她。所以,正在低头认真工作的帅哥哥,你抬头看看我呀。果然,帅哥哥只顾低头办登机牌,对眼前的混乱完全不为所动。好吧,只有这样了,我学大家,把自己的护照向工作人员面前挪了挪,后来干脆翻到照片页,放在离工作人员最近的地方。当时真觉得自己给母校丢脸啊。母校一直教导我,作为南开/人大人,在外面就要有南开/人大人的样子。可我现在,为了一张机票还是和大家“抢”了起来。旁边还在人争吵:“我先来的,你凭什么在我前面呀。”“明明是我先来的!”还有人拿着一叠护照在工作人员面前晃,嘴里喊着:“Me!First!”……因为混乱,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更低。效率一低,人们就更混乱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地震来了。

头上悬挂的三星显示器摇摇晃晃,地面也开始震动起来,震感不比第一次弱多少。后来我才知道是7.1级。说时迟,那时快,所有工作人员,中国的、尼泊尔的,全部撒腿往外跑。只有我们这些排队的挤在一起纹丝不动。一方面,挤了四五个小时才挤到这儿,谁愿意跑?另一方面,全部挤成一堆了,我都只有半只脚掌着地,跑得出去才怪!所以,还不如老老实实呆着,等逃难的工作人员回来继续办登机牌。显示器渐渐停止晃动,安静下来,工作人员还没回来。这时,有个人大吼一句:“龟儿子,把老子护照拿起跑了!”原来工作人员逃跑时还顺手拿走了正在处理的护照。大概过了5分钟,工作人员回到服务台,人们又一次混乱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工作人员终于处理好了我们的等机手续,他问:Bag?我答:No.其实我们是有两个登机箱的,但如此混乱的情形下,我真不敢把自己的箱子交给他们。我第一次看到,原来办托运,不是用传送带送箱子,而是人工搬。有一个箱子,因为无人认领,直接被扔到一边……太混乱了!太可怕了!我终于要解脱了!

5、5小时换的登机牌,要20个小时才登上飞机

拿到登机牌,顺利的出关、安检,终于来到登机口。此时下午2点20,离登机还有10分钟。我天真的以为,几个小时后,我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事实证明,5小时换来的登机牌,要20个小时才能登机。

到了候机室,就开始了毫无希望的漫长等待。过了几个小时,有传闻说,国航本已飞到加都,可因为刚才的地震,机场4小时内不允许飞机降落起飞,所以国航只有打道回府。可是我明明看到印度空军飞走了好几架。又有传闻说,国航飞到了加都,可机场太小,停不了。还有传闻说,国航飞到了加都,加都机场不允许国航停……反正,原本该2:30登机的飞机一直没来,各种谣言在同胞间乱传,谁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管他的,听谣言的津津有味,散谣言的像模像样,给无聊的等待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20个小时,真是好戏不断。对航空感兴趣的人真是有福了,一天内欣赏到各国不同大小、不同型号、不同造型、不同款式的几十架飞机,民用的、军用的,应有尽有。跟周围的人闲聊,也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如果见到国际友人,大多是从“where are you from”开始聊,往往要寒暄很久才能聊到有趣的话题。遇到同胞,绝对是从“地震时你在干什么”开场,然后,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

A女,地震的时候刚下飞机,还没入关。于是,只有先入关,在机场过了一晚。然后买机票,办手续,回国。算“加都机场一日游”。更倒霉的是,地震后太混乱,直接在机场把背包和钱包弄丢了。

B女,地震的时候在机场,地震后旅行社把他们带到“香格里拉大酒店”(加都最好的酒店),在酒店放了行李,然后跑到外面搭帐篷住了一晚,今日买机票,办手续,回国。算“机场酒店一日游”。

C女,来加都第二天地震了,正在泰米尔区闲逛。算“泰米尔区二日游”。

这些都比较惨,也有比较刺激的。

D男,本来买了地震当天的公交票,从博克拉乘车到加都。结果提前一天遇到几位中国人,就和别人换了票,提前一天到了加都。跟他换票的人,估计凶多吉少。

E女,地震时在加都街上,一根电线杆在他们面前摇摇晃晃,她后退几步,电线杆突然砸了下来,横在了路中间。

F女和G男,地震时在杜巴广场,亲眼看到杜巴广场的倒塌全过程。她还用手机录了视频放给我看。

H女,地震时在房间里,想打开门可房门已经晃得开不了了。

I女,地震时在4楼的房间里,房里有一个女人发疯了一样要跳楼,好多人拼命抱着她才不让她跳下去。

一天听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简直乐坏我也!

到了晚上,所有人像难民一样倒在机场大厅。两堆尼泊尔人挤在一起,睡成两堆,占据候机厅的两大空地。登机口内主要是中国人的阵地,我们的同胞更愿意睡在凳子上,鲜少有席地而睡的。还有几个西方人,睡在窗边的饮水机旁,也算“风水宝地”了。

我也找到一个极好的位子,是登机口里的角落。坐则背靠墙壁,双腿伸直,颇有在宿舍寝室看电视剧的感觉;睡则头朝角落,既不容易被发现,保存颜面,也不容易被误踩,保证安全。旁边有个插头,接个插板,这里就成了机场的供电站。于是乎,我周围总是坐满了人,打牌的,聊天的,有趣得很。

我的“邻居”,也就是和我共享角落宝地的,是个美国的牧师,在台湾传教40年了,两任太太都是台湾人。这么巧,又有熟悉的话题可以聊了。他出生在一个传统天主教家庭,后来抱着要更多地了解耶稣的目的开始读圣经,读着读着,就从天主教徒改宗成基督教徒了。果然啊,牧师还是比较热衷于missionarywork,他拿了一本圣经给我。在地震后读那些句子,还真是温馨。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我总是微笑地点头示意。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作为一个在华语地区传教的牧师,来台40年还娶了台湾的太太,还不会用汉语传教,真是不应该。就算你用英语讲道,速度也太快了。托福听力2倍速度,谁听得明白呀?”这些话我终于还是憋了回去。看着他满腔热情,真是不好意思打断。

凌晨之后,东航来了,把一半的难友接回了国。国航仍没有音讯,乘坐国航的同胞们开始按捺不住了。

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受难的时候,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也就熬过去了,当你的朋友已经回国享福你却还身处苦海的时候,就受不了了。

于是,又上演了一出好戏。几名同胞找来一张大白纸,用毛笔在纸上写下“中国国航,我要回家”几个大字,落款“滞留在尼泊尔的中国人”。那气势,吓我一大跳。写完后,他们邀请在场所有中国人(差不多也只剩中国人了)共同合照,发到网络示威,说是要“给国航施压”。我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但凑热闹还是要讲原则的。我觉得国航做得很好了,并不埋怨什么。首先,他们履行承诺,当天给我改签办理登机牌,虽然办理过程有点累心,但那是同胞们不讲秩序造成的混乱,相反,国航方面一直在努力维持秩序。其次,飞机没有按时来,也是情有可原。余震也好、机场太小也罢,我相信,如果国航能够早点来,他们是不会晚来的。震后情况特殊,救援物资的运输是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的事,应该先做好。我一介小老百姓,早走晚走问题不大。再说了,平时囤了一身好肉,保我在危难时刻热量足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几个字绝对不可能让航班早点来嘛。除了闹笑话,啥用都没有。所以,当我微笑拒绝合照,活动发起人开始劝说:“我们又不反抗政府。我也是公务员,我们只是想早点回家!”我依旧拒绝,他们也不再劝了。

要合照了,先排队形。坐轮椅的第一排,老人第二排……再把护照和登机牌举起来!举护照示威,我差点没笑出来。人人都长一样的深红色小本举着有啥意义啊,要举也得翻到照片页吧……怎么跟犯罪拍照一个样?

我听到一个老爷爷大谈中国人的“国民性”和“劣根性”,说中国人在关键时刻不敢站出来。这老爷爷铁定爱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亲爱的老爷爷呀,祖国的飞机在大灾后接你回国,不过晚了一会儿,也算“关键时刻”?责备祖国没有把你向上帝一样供起来给你最满意的服务,就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这不是敢不敢站出来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站出来的问题。

这一次,祖国做得很好,国航也做得很好。有人说我们在机场等了一天,又冷又饿。冷就多穿衣服吧,饿了机场超市里有的是供给品。机场空旷,本来就没有什么危险,再说在机场等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拍照后,开始有人发朋友圈、发微博。我还在微博里找到了这张照片。

拍照闹剧之后,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6、国航来了!

早晨6点,看到国航那红色的尾巴高高翘起在加都的机场上,所有人都鼓起掌来。这漫长的等待终于到头了!

同胞们再一次兴奋地挤在登机口。

国航接下来的行为,让我有点失望。航班工作人员下飞机了,左边举一面五星红旗,右边举一面中国救援队旗帜,救援人员开始摆造型,合照。然后是记者采访、拍照……这样一照就是一个小时。同胞们在登机口等得发怒了!

真是生气,晚到20个小时,是不是应该派人来解释一下情况,安抚一下大家情绪呢?宣传工作不是不应该做,但也得有度是不是?不激怒大家才怪呢!后来,终于有人来解释,国航运来物资,可加都这边无人来卸?什么,免费送东西还不积极点!也罢也罢,都等了20个小时了,再等一会儿吧。

要登机了,又是一阵骚动。一个男人带头往前挤,想早一点上飞机。我真是搞不懂,既然都能上飞机,早一点晚一点有啥区别。

和那个男人一起挤的,还有昨晚那个高谈国民性的老爷爷。这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有没有素质啊,真给中国人丢脸。”一个漂亮的女生说。

“你有素质,我没素质,那你就让我先上呀,你最后上呀!”男人嬉皮笑脸地说。

这两人吵了起来。

“跟女人吵架,没见过你这样的男人。你是不是男人呀?”漂亮女生说。

“他不是男人!”有人跟着起哄。

这一句,让所有都跟着起哄叫好。男人怒了,大骂一句:“你妈逼!”

听完这句,我就检票登机了。

登上飞机,坐在舒服的位子上,再看着窗外的加德满都机场,顿时觉得这座城市离我好远。滑翔、徒步、地震,明明历历在目,却又恍若前世。感激尼泊尔给我大半个月的震撼和惊心动魄,也感激千里之外牵挂着我的每一个人。

飞机从加都到成都,会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我在一万米的高空,看到了云海上连绵不断的雪山。世界屋脊上积满了雪,那些无比壮观的第一大第二大第三大峰在眼皮子底下显得娇羞起来,美丽得不真实。这是上帝的视角吗?人类眼里伟大的自然只是你眼中羞涩的孩子。你习以为常的景,成了我此生所能想象的最美。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