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树的别名(狐臭的学名)

时间:2024-08-06 10:03:2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两种野豆腐

傅菲

豆腐似乎是豆子磨浆、沉淀、积压榨水,才做出来的。其实豆腐也有不是豆子做的,用非豆科植物的叶子或果子也可以做,乡人把这样的豆腐叫野豆腐。

腐婢是落叶灌木,马鞭草科植物。它别名有几十个,其中一个很有意思,叫六月冻。冻,是封冻的别意。鱼冻、肉冻、鸡冻、鸭冻,由动物汤汁凝结封冻而成。气温下降到零度,动物的胶原蛋白和油脂会慢慢封冻。腊月,鱼塘起鱼,杀三两条活鱼,切块,用大铁锅煮,放芹菜、干辣椒、萝卜丝、姜蒜,煮半个小时,用菜碗一碗一碗盛起来,端到木菜橱里,摆两层。第二天早上,拉开橱门,碗里的鱼冻漾一层薄薄油花,红红的冻色,忍不住端一碗上桌。一餐吃一碗。大家都喜欢吃冻,留下鱼。萝卜丝鱼冻,算是赣东地地道道的名菜。早些年,下节街国泰餐馆,鱼冻很出名,一年四季食客不绝。

不在寒冷季节,怎么吃得上冻呢?在没有冰的时候,不会有冻。可皇帝爱吃冻,非吃不可,怎么办?民间传说这样诞生了。乾隆下江南,是出传说最多的。有一年,乾隆来南方,正是六月如炽,吃饭没胃口,想吃冻。厨师急死了,做不出冻,可有杀头之罪啊。一个给御厨送菜的妇人见厨师面容哀戚,问了缘由,便说,你的烦恼,我可以解决。厨师不把妇人的话当一回事,说,我都做不出来冻吃,你怎么可能做出来呢?

过了一个时辰,妇人送来了冻,绿漾漾的,柔滑,甘甜。厨师看看绿冻,说,这不是肉冻,又不是鱼冻,皇帝不喜欢吃怎么办?可是蒙骗之罪,灭族之罪。妇人说,天天吃萝卜的人,想着吃肉,哪有天天吃肉的人,还会想吃肉的,肉冻谁都会做,可素冻,谁会做呢?

皇帝用餐,看见绿冻,水汪汪凉幽幽,用勺子舀起来吃。吃了一勺,又吃了一勺,越吃越有味,把一碗绿冻全吃完了。皇帝吃得高兴,赏赐厨师白金,并赐名绿冻为六月冻。

厨师拿着金子,酬谢妇人,问:“绿冻是怎么做的呢?”妇人哈哈大笑,说,绿冻就是柴豆腐啊,用豆腐柴叶子做的。

豆腐柴就是腐婢。腐婢三月发树叶,叶子长青,叶对生,卵圆形或矩圆形,五月孕蕾开花,七月结籽,暮秋光秃。从三月至十月,腐婢的叶子都可以做豆腐。

做腐婢豆腐,不用石膏粉,用草木灰。把新鲜的腐婢叶子采摘下来,洗净,装在一个纱布袋里,用手搓揉,汁液流在碱水(过滤了草木灰的水)桶里,汁液越浓越好。腐婢叶有一种狐臭味,所以腐婢也叫狐臭树。汁液却清香。过了一个小时,汁液凝结,成了豆腐。用刀把豆腐切块,盛在碗里,拌红糖或蜂蜜吃。也可以下锅煮,用薄荷、青辣椒丝、姜蒜丝作佐料,都十分可口。

腐婢苦寒,清热,消肿,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是南方常见的外敷内服草药。在水涧边,在菜地边,在路边和篱笆墙,常见腐婢。牛路过它身边,伸出长长的舌苔,把腐婢叶撩进嘴巴里,咀嚼出满嘴巴的涎水。

七八岁,我便会自己动手做腐婢豆腐,提一个篮子摘腐婢叶。我家门前有一条通往山边小路,路边长了许多木槿和腐婢。木槿是锦葵科植物,和腐婢很相像,初枝都有绒毛,枝脆叶青,只是木槿的叶子是菱形或三角状卵形。摘三五株腐婢叶,便有一篮子。夏天割了稻子回家,喝一碗腐婢豆腐,十分解渴。

事实上,乾隆并没有来过上饶,仅仅是一种民间传说。上饶自古以来,无任何文字记载有皇帝来过。而腐婢豆腐的发源地是广信(上饶古称),现在,皖南、浙南、闽北,也有乡间做腐婢豆腐。

腐婢豆腐是赣东夏季清凉食品,和凉粉一样,人人爱吃。做腐婢豆腐,不是做一脸盆,而是做一大木桶,做好了,给巷子里每家送一大碗去吃。吃了腐婢豆腐,清淤积,降肝火胃火,排五脏六腑热气,像个观音菩萨爱人子。因此腐婢豆腐也叫观音豆腐。

腐婢叶黄了,满山的秋色已浓郁。山枫在山腰红红的,山毛榉在崖石黄黄的。我母亲看着山上琳琅秋色,对我二哥说,你去一趟桐西坑,摘些苦槠子来。苦槠子是苦槠树结的坚果。后山有很多苦槠树,可都是矮小的,长到刀柄粗,被人当柴火砍了。桐西坑离我家有四十几里路,有很多粗大的苦槠树。我没去过桐西坑,听我哥说,要坐四个小时的拖拉机,再爬一个小时的山,才到。我几次想和他一起去,他不同意,说:“带一个拖累去,那个山不是你可以爬上去的。”他竖起自己的手掌,说:“山和手巴掌一样陡,猴子可以爬。”

苦槠子不用摘,人也不要上树,在地下捡。立冬之后,苦槠子被风一吹,啪啦啦,落了一地。桐西坑的人捡不了那么多,整片山都是苦槠树。我哥带两个蛇纹袋上山,捡两天,坐路过的拖拉机回来。苦槠子晒两天,用铁砂在锅里翻炒,一边炒壳一边爆裂,啪啪啪啪,把铁砂爆在我们脸上。

上学,带一裤袋炒苦槠子去吃。放牛了,带一裤袋炒苦槠子去吃。吃了三五天,嘴皮皲裂,流血丝,牙龈臃肿红痛。流血了也还要吃。炒苦槠子,吃起来,松脆,有嚼劲,满口香,不容易饿。

母亲爱吃苦槠豆腐。把苦槠子晒在瓦屋顶上,用一个圆筛,早上端上去,傍晚收下来。晒上半个月,壳开裂,露出黄黄的肉,像山栗。用一个老虎钳,把壳夹掉,果肉落在脸盆里。壳用一个畚斗装起来,到了除夕,用壳煨炉、焖肉,格外香。

有一个竹筒,量米的,叫米筒。一筒一斤,也叫一升。量三升苦槠子,泡在冷水里,第二天,用石磨磨浆。磨出来的豆浆,叫苦豆浆。苦豆浆滤水,在大铁锅里煮。柴火烧得呼呼响,苦豆浆冒褐色的泡沫。泡沫是苦豆浆渣汁,一边冒上来一边用滤勺捞上来,捞完了,豆浆煮好了。熟豆浆舀上来,倒进一个木桶里,不断地搅动搅动,搅到热气散了,舀到豆腐箱里,包袱裹着,箱盖扣上,压上两个大石块。

苦槠豆腐有轻微的苦味,还有涩味,吃了两块,舌苔涩得僵硬。乡人烧苦槠豆腐,重味,大把的辣椒,大把的姜蒜,热吃,再冷的天,也吃得淌汗。

吃不完的苦槠豆腐,放笸箩晾一天,切条块状,端到屋顶上晒十几天。晒干了的苦槠豆腐,刀切不动,斧头也劈不裂,比花岗岩还要坚硬。晒好了,收进缸里,要吃了,提前一天拿出来,在清水里泡一夜。苦槠豆腐吸饱了水,发胀,麻褐色,捞上来,炖肉或炒起来吃。当然,吃火锅最好。苦槠豆腐含淀粉、卵磷脂、黄酮、钙、铁、锌,降低胆固醇,清凉泻火。现在我几乎不吃豆腐,要吃就吃苦槠豆腐吧。苦槠是壳斗科常绿乔木,一般长在南方山区,比樟树还常见,也叫槠栗,坚果的壳色和肉色和山毛栗都是一样的,只是苦槠子是珠圆,山毛栗子是扁圆。

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来自德兴大山区。有一年大雪,他从家里返校回来,带了一大麻袋苦槠子来吃。我们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闻到炒栗香。我们还以为谁有炒栗子呢。同学拉开麻袋,满满一袋,一人分一书包苦槠子。我们躺在床上,人人吃又松又脆又咸的苦槠子。隔壁宿舍的同学闻到香味,和我们抢吃。在丘陵地带长大的同学,没见过苦槠子,问:“这是什么东西,比花生还好吃。”真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苦槠长在山区,长寿树,可以长上千年。有一年,我在福建南平市的一个山村里,去一个朋友家玩,看见了老苦槠树。树到底有几年了,谁也说不清楚。树身比一张八仙桌还要大,树叶圆盖一般,遮了一亩多地。苦槠五月开花,穗状,从枝叶间抽出来,密密集集,压满了整个树冠。花米白色,绒毛一样在风里翻动,花香清雅浓郁,香飘十里。

在深山田野,我们不经意地走,山垄在慢慢收缩。老苦槠树突然出现在眼前,给人内心震撼。我们会觉得,人是多么卑微的物种啊。何谓万年长青,是因为人转瞬即逝。

我母亲对苦槠树特别有感情。我有时说她,做一次苦槠豆腐累人,别做了,涩嘴。母亲责怪我,说涩也是味的一种,既是味的一种,就要年年去尝一下。她常和我说起,在三年困难时期,村里找不到粮食吃,红薯芋头都没得吃,吃什么呢?吃苦槠豆腐。“桐西坑整片山,都是苦槠,苦槠子都捡完了,还跑到乌驮岭去捡,哪个人家不是捡几麻袋的。”

昨天,我母亲还打电话来,说:“有苦槠豆腐,你要的话,我叫人捎带给你。”我说,我过两天自己去吃,你自己别做了,腿脚不方便。母亲说,是豆腐老七拉来卖的,我这世做不了啦。我听了,鼻子一阵阵发酸。

在山区,有人可以用一种树叶可以点化成豆腐,你相信吗?

我的一个同事,他的家住在廿八都镇,听说,这个廿八都镇以前是个浙西南的破旧脏乱的农村小镇。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想跟着老黄去他家玩玩。今天是周六,在我们的強烈要求下,老黄终于答应带着我们去了 "廿八都"。老黄告诉我们说;廿八都是一个特别的古镇..因其处在浙闽咽喉的地理位置上,自汉朝以来廿八都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元朝是浙南的驻兵重镇.清末驻军有千余人,这些驻军都是来自关外东北的八旗子弟和满人,这使得这个小小的廿八都镇出现了十三种方言,142个姓氏的独特人文;景象。

在这个群山环抱中的小镇中存在着徽,闽,晋各种风格的民居。

在 廿八都的镇的南端有一水安桥,据说这一座水安桥是农民军领袖黄巢为行军而修的一架小木桥,如今的小木桥的气势是几经修建的结果.,桥上那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廊檐,已经成了歇脚休憩,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从来没有到过大山里的人,对什么都感到非常有兴趣,饭桌上吃到了一种叫“神仙豆腐”的小菜,很有特色,小王听说这是山里人用一种叫腐婢的树叶做的豆腐,就死死的缠住老黄,一定要看看这个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

老黄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他二话没说,就带着我们几个人上了山,去采一种叫腐婢树的叶子了。小王是个从大城市里走出来的人,他只是吃过一种叫神仙柴豆腐的豆腐,他感觉到这种豆腐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所以他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看看这个神仙柴豆腐是怎么产生的。

实际上,我们这些经常到山里玩的人,也没有看见过怎么做这种豆腐,所以我们也很高兴地都跟着老黄上了山。在路上,老黄告诉我们说;这种腐婢的叶子和嫩枝含有大量的果胶、蛋白质和纤维素,所以就可以做豆腐。这种豆腐含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还含有丰富的矿质质。有人说腐婢所含热量很低,还是减肥食品的一个极佳选择。

腐婢叶和嫩枝采回来了,经过了选料、清洗后,我们就把这些腐婢叶和嫩枝放在石臼中捣得稀巴烂、然后准备一个大的盆,在盆上铺一层干净的细纱布,将洗干净的捣得稀巴烂的观音叶放入盆中;加入适量沸水,搅拌成青浓汁;将细纱布的四角提起来,用力将渣滓过滤出来,剩下青浓汁;把浓汁倒入准备好的凉开水中,搅拌均匀(据说一斤叶子可以兑十五斤开水)用纱布过滤后、将汁滤到一个干净的脸盆里,再去找一些干净的稻草烧成灰,用水稀释、用纱布过滤,作为碱水使用。然后就开始了凝固工艺过程,只见老黄将稻草烧成灰的水一边倒入脸盆里一边用一双筷子在搅拌,这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在脸盆里的树叶汁静静等待十分钟左右,汁就会凝结成豆腐。

用树叶可以点化成豆腐,说起来使人感到有一点近乎天方夜谭的事情,是难以置信的。是一件鲜为人知的事,而事实上在浙,赣,皖边界山区居民中,利用这一种灌木的树叶,制成一种绿莹莹,似碧玉的柴叶豆腐,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在当地被人称之为观音神仙豆腐。这种绿色豆腐美味可口,细腻嫩爽,有山野味,并且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豆腐柴叶中的药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鲜食或晒干保存,深受消费者欢迎。

腐婢:为马鞭草科植物。又名:满山香、豆腐木,小退赤、知时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铁箍散、臭联胆、狐臭树、追风散、凉粉叶、早禾树子、六月冻、豆腐柴、观音柴、糊拌子、臭茶、虱麻柴、土常山、小青树。 直立落叶灌木,高2~6米。 叶对生,卵圆形或矩圆形,长2.5~7厘米,宽1.5~3厘米,基部楔形,叶缘上半部有疏锯齿,叶两面均有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5~7对;叶柄长约7~12毫米,被短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 小苞片1,针状,长2~3毫米;花小,萼杯状,具浅5齿,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地、路边。 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它的性味:"苦,寒,无毒。"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民间常用便方;一,治痢疾:腐婢茎叶(咸根)15克,海金沙藤15克。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红糖调服。

二,治肿毒:腐婢叶,晒干,研末,黄醋调敷。

三,治丹毒:腐婢叶120克至150克。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须避免当风。

四,治无名肿毒:新鲜腐婢叶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用蜂蜜调敷患处。初起未化脓者,连敷二、三天可消散。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

谢谢关注《认识是宝>>每天来这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人称“斑鸠叶”可制豆腐的摇钱树叶,神奇在哪里?不负好“食”光

盛夏旅游也是件酷暑难当的事,前不久去一个旅游景点,发现那里的“神仙豆腐”(斑鸠叶豆腐)非常畅销,于是清江鹤就有了想写一篇关于“斑鸠叶”制“神仙豆腐”图文的想法。

图片01~02):采摘“斑鸠叶”

就如前期写《人称“仙草”,走出古装剧里的神奇植物?制成“烧仙草”,清凉一夏》图文时一样,正值家人从网上购买了“干仙草”以后,才突发奇想写的帖子,今也如此。

关于用斑鸠叶制作的“神仙豆腐”,《风味人间》电视纪录片是这样评说的:“(神仙豆腐)它是一种某个地方特有的,外地人不一定习惯与接受的味道。(神仙豆腐)它就是这样的一种风味,透出的是这一股草木腥味,印记的是山民靠山吃山,掠食于草的生存方式,留下的是味道残迹。”

图片03~04):野生灌木“斑鸠叶”

“神仙豆腐”的制作原材料,主要是“斑鸠叶”。乃山野上着生的一种野灌木。很多人都不知道和认识这种植物。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斑鸠叶”制作“神仙豆腐”的相关话题,旨在通过本文分享,带您走进斑鸠叶的世界,探索它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多种名称来源、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趣味故事与人文诗词。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5~06):鲜采用于加工的“斑鸠叶”

“神奇”的斑鸠叶基本生物学特征,是野外精准识别的基础:

斑鸠叶,学名豆腐柴,观音树叶,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1~2米左右,有的树有近6m左右,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也是我们在野外精准识别斑鸠叶的根本特征和基础。

“斑鸠叶”田间植株茎干多分枝,幼枝棕褐色,覆盖着柔软的绒毛,老枝则逐渐变为黄褐色至紫褐色,显得古朴而坚韧,无绒毛。

图片07~08):野生的“斑鸠叶”

“斑鸠叶”叶片对生柔软(并不是革质的),从卵形到宽椭圆形不等,边缘上半部常有少数粗齿,两面均被短柔毛,这使得它在触摸时带有一种微妙的触感。

叶片叶柄长约2㎝,叶片长约3~12㎝不等,叶宽2~5㎝。基部楔形尖端渐尖。叶片中富含果胶,可用于提取果胶。果胶可广泛运用于“胶凝剂”“稳定剂”“增稠剂"。

每年5至6月,斑鸠叶迎来花期,聚伞花序顶生或者生于侧枝头,花朵淡黄花萼杯状,花冠漏斗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图片09~10):加工清洗“斑鸠叶”

6至7月间,“斑鸠叶”果实成熟,核果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青果转色以后为紫黑色(与马桑果外观酷似),为山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斑鸠叶”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耐干旱耐贫瘠浅薄之地,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山野山谷,丘陵地带,山坡,灌木丛,竹林边,沟谷旁。

由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现有人工培植的斑鸠叶树,使本为“无人问津”的荒山树,华丽转身为“摇钱树”,被广为开发。

图片11~12):“斑鸠叶”加工“斑鸠叶豆腐”

斑鸠叶有很多种名称,你知道几种:

在乡村斑鸠叶因其独特的用途和形态,及不同的生长发育区域而拥有了多个昵称。

比如在清江鹤寄居称之为“斑鸠叶”,其树称之为斑鸠树。一说是斑鸠喜食这种叶片,被人们发现了,学着“斑鸠”食叶,而发明了用斑鸠叶制作“斑鸠叶豆腐”。

一说是斑鸠喜食斑鸠叶树上的花蕾。所以斑鸠叶可入药。

图片13~14):山野上采集的“斑鸠叶”

还有的地方称“斑鸠叶”为“观音树叶”,也是概源于“斑鸠树叶”的“观音救世”的趣味故事。还有的地方称“斑鸠叶”为“臭黄荆”(取汁液时有臭味,斑鸠树与黄荆树相似)、“狐臭柴”“腐婢树”“凉粉柴”“神仙树叶”等,这些名称虽各具特色,有深刻的趣味故事背景,但都指向了同一种植物“斑鸠叶”树。

其中,“豆腐柴”“凉粉叶”这一名称尤为贴切,因为它是制作传统美食“神仙豆腐”的主要原料,而“臭黄荆”则可能源于其叶片在某些条件下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斑鸠叶也有“臭菜叶”的别称)。

图片15~16):“斑鸠叶”揉捻

《竹溪县植物志》中称“斑鸠叶”树为“神仙树”,其学名为“双翅六道木”,乃忍冬科六道木属灌木,多生于海拔2000m以下山坡,路旁,沟边杂林或灌木丛之中。

文中说的“双翅六道木”,其实也就是这个“观音树叶”,亦即“斑鸠叶”树。

《中国树木分类学》中亦载:“双翅六道木在我国有26种,其叶下部全缘,上部疏生锯齿,双花生于短枝顶端,有总花梗。可以制作“神仙豆腐”的就是短枝六道木。”

这些名称不仅丰富了斑鸠叶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它的深刻认识和利用。

图片17~18):“斑鸠叶”去渣

仙人的豆腐,地道的风味特色,“斑鸠叶”的主打消费是神仙豆腐的制作:

“斑鸠叶”树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叶片制作的“神仙豆腐”上。

其实在许多地区,人们都会利用豆腐柴“斑鸠叶”制作出一种独特的绿色食品——“神仙豆腐”,亦称“神”豆腐或“鬼”豆腐。

“神仙豆腐”的制作过程简单而富有乐趣:

图片19~20):“斑鸠叶豆腐”亦“神仙豆腐”

将采摘的新鲜“斑鸠叶”嫩叶,洗净后浸泡于温水中,通过反复揉搓挤出叶片中绿色的汁液,再经过过滤去渣、搅拌添加凝固剂(以往是草木灰浸出液,现在有“食用珍珠粉替代)”等步骤,最终制成一块块翠绿欲滴、晶莹剔透的“绿豆腐”。再配上姜葱蒜等配料,那种山野清香,妙不可言。

这种豆腐不仅口感爽滑、清凉解暑,还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所以有人感叹:“仙人的豆腐,地道的风味特色。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图片21~22):斑鸠叶

被“边缘化”的斑鸠叶药用价值:

除了食用价值外,豆腐柴“斑鸠叶”还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但由于其制作“神仙豆腐”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它的药用价值似乎被人们“淡忘”或者“边缘化”了。

传统医学认为,豆腐柴“斑鸠叶”性苦、涩、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作用。它可用于治疗疟疾、泄泻、痢疾等多种疾病。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等典籍中,也记载了“斑鸠叶”入药的功效:“(神仙叶)根茎叶均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解酒护肝”功效,可治痔疮出血,降三高,可美容养颜等。

图片23~24):鲜采的斑鸠叶

“斑鸠叶”的趣味故事与人文诗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豆腐柴“斑鸠叶”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度过了艰难困苦岁月,也融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关于豆腐柴“斑鸠叶”的起源和发现,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人观察到鸟类常啄食“斑鸠”叶,便尝试模仿,最终发现了制作“斑鸠叶”绿豆腐的方法。

还有一说是“斑鸠叶”是观音救世的树叶,所以称“观音叶”。

图片25~26):人工种植出来的“斑鸠树”

传说在某灾害年份,物资极度溃乏,很多人在饥饿中无以自救。观音体察民间疾苦,轻拨净瓶中的杨柳枝,遍撒凡间,使山间长出这种神奇的树叶。

人们采摘了这种树叶,与草木灰(浸出液)混合凝固,制成了绿色翡翠状的“绿豆腐”,度过了饥荒年代,获得了新生。为纪念这位“神仙”和感恩自然,于是人们就将它命名为“神仙树叶”,亦即“观音叶”,实际上就是“斑鸠树”上的“斑鸠叶”。

而在诗词领域,豆腐柴“斑鸠叶”虽不常作为直接描绘的对象,但其清新脱俗的形象却常常激发诗人的灵感,成为他们笔下描绘自然美景、抒发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图片27~28):“斑鸠叶”与果实

唐代周贺在《怀西峰隐者》中描绘“豆腐柴”斑鸠叶:

“灌木藏岑色,天寒望即愁。高斋何日去,远瀑入城流。”

写在“斑鸠叶”最后面的话语:

综上所述:斑鸠叶(豆腐柴)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丰富的名称、优异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人类智慧的创造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深入了解和合理利用,相信“斑鸠叶”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福祉。

图片29~30):人工扦插繁殖的“斑鸠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