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古代狐臭方(古代有狐臭的妃子)

时间:2024-08-05 08:44: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臭讨人嫌,学会用这几个中医药方法,远离狐臭!

狐臭是一种由于汗腺分泌物有特殊气味导致的生理现象,但是也经常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很多狐臭是先天性的,在治疗上很难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减轻其臭度,或者通过手术的方式将汗腺摘除,所以中医探讨如何防治狐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汗大是狐臭的一大原因

1. 狐臭产生的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狐臭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汗腺分泌物,多汗症大多会导致狐臭产生,治疗上可以激光治疗,轻者不必治疗。中医认为狐臭原因有三,其一,天生即有。唐孙思邈所谓:“有天生狐臭”,明陈实功认为“因狐胎受生者,故不脱本来气质。”其二,传染而得。隋巢元方认为“此气能染易著于人,小儿多是乳养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儿。”唐孙思邈所谓:“有为人所染臭者”。宋陈言认为“夫狐臭多因劳逸汗渍,以手摹而嗅之,致清气道中受此宿秽,故传而为病。方论有天生之臭说,恐未必皆然,多见为人相染者,盖其气吸上元宫,遂散百脉,多相沾染,忌之为得。”《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狐臭有因“有乳养之人而有染著者”。其三有因病而致。巢元方所谓:“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元王珪称:“且如方中云:狐臭者,皆因拔腋下之毛,为秽气入肺而然。”明徐春甫云:“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另外,食用胡荽、胡葱、芸苔、羊肉、五辛等食物会加重。

中医典籍认为狐臭的产生主要是“血气不和蕴积”“ 论曰阴阳之在人,血与气尔,两者调适,则行流散徒,莫或底滞,达于形色,畅于肤理,无不得其和,苟失其宜,血气从而凝积,此所以有狐臭之病”、“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而临床上的经验反馈,只需要通过调气血、止汗除湿便可很好的改善狐臭,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狐臭与汗有关也相吻合。笔者认为,狐臭的产生是人体气血不和为根本原因,而湿气太重、汗出为狐臭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在防治上必须结合两大因素。

狐臭防治常用方法

1外敷法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用以防治狐臭的药物、方剂比比皆是,如《食疗本草》记载生姜有去胸中臭气、狐臭的作用,有根绝之功。通常用以治疗狐臭的还有矾石、伏龙肝,《外台秘要》记载“有天生狐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然须三年酢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即一敷药时暂得一瘥耳。凡狐臭人通忌食芸薹、五辛,食之终身不瘥”,在外敷法中不外使用两种类型的药物,一是芳香类型者,如麝香、青木香、沉香的药物,《冯氏锦囊秘录》认为“凡脏腑之情,遇香则营卫通行,遇臭则营卫凝塞”;其二是使用白矾、伏龙肝、铜绿等具有除湿功能的药物,可以敛汗,降低狐臭的发病程度。

2内服法

《古今医统大全》记载“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虽外搓以枯矾、麝香,仅疗一时之急,不终日而气复如旧者,何也?此皆不知治本也。治本者何?内以疏其肝脏之邪,则气自息,如泻肝汤、龙荟丸之类是也”,治疗上多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蜘蛛散、夜明砂、田螺散等药物。

蘑菇也可以治疗

狐臭防治辨证

根据狐臭发病的规律,可以将狐臭发病的原因归结为五脏六腑气血不和,具体又可以分为多个证型,如营卫不和证、湿毒蕴表证、风水在表证。

1风水在表证

狐臭出现的时候,很多伴随着汗大,对应于中医药则是风水证,《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记载“阮士军医案:孙某某,女,24岁,学生,1982年8月3日诊治。身患狐臭,内心痛苦不堪。两腋下潮湿粘手,黄染衣服,臊气甚浓,经来加重,四季如此,尤以夏季为甚。口淡,食谷不香,肢懒身倦,便溏,月经后期,色淡。素体肥胖,嗜喜厚味。时值炎夏,用“西施兰”无效。舌淡苔白浊,脉浮滑。治宜回表阳,祛风湿,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3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生苍术15克,茯苓皮20克,泽泻20克,车前子(包)、车前草各12克,生甘草6克。3剂。”并按语说“ 素体肥胖,每多表阳不足。嗜喜厚味,湿邪必定内存。表虚湿着,而见汗出腋下,潮湿粘手,发为狐臭。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可谓方证相对,投之果效。本方治狐臭,思路正确,值得研究。”

2湿毒蕴表证

《经方一百首》记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3营卫不和证

因狐臭患者大多有汗大的特点,同时也有臭味,是气血不和导致的,《走近中医》认为“ 狐臭,是汗腺分泌过于旺盛的表现”,所以在临床上可以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导致的汗出怕风,在临床中使用,能够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抹香水

狐臭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身体有气味,在防治上一直是用外敷的方法或者使用经验方,并没有从病因病机上进行探讨,所以一直以来治疗狐臭的效果都不理想。

经过临床及理论的探讨,我们会发现,狐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气血不和,才会导致大量的臭气味产生,一是汗出,因为有汗的渗出,才会有狐臭的产生,所以在治疗上终止汗出、调节营卫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其中,列举的黄芪防己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汤、龙胆泻肝汤等方剂的使用就是从这个角度加以考虑。

狐臭,究竟是怎么和狐狸扯上关系的?

SME按:狐臭作为一种体臭,极其容易令人感到不适和作呕。这种味道是否就是狐狸身上的臭味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叙述了狐臭产生的机制,狐臭的发生概率以及去除狐臭的方法,相信看完本文你会对狐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狐臭又名胡臭、腋臭,属于局限性臭汗症,主要表现为腋下多汗,汗液发黄,出汗后会散发难闻的气味。传统印象里,狐臭就是跟狐狸一样的臭味。

笔者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找到了有狐臭的朋友跟养狐狸(未摘除臭腺)的朋友,亲自用鼻子进行了一场科学严谨(丧心病狂)的实验。

图为朋友家无辜的小狐狸

为了实验的科学性,笔者还特地嘱咐有狐臭的朋友实验前一天不能洗澡,当然养狐狸的朋友也不能给狐狸洗澡。

结果发现,两者气味的相识度极低,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确实都很臭。如果狐狸的臭味是2级的话,那么我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与照片的热心朋友恐怕有10级。

那么为什么还叫狐臭?而不称作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臭呢?

有人认为,“狐臭”通“胡臭”,可能是因为通假字的缘故,慢慢叫习惯了。

而陈寅恪先生在《狐臭与胡臭》一文中指出,“然则腋气古代实有“狐臭”及“胡臭”不同之二名可知也。但二名孰较原始正确,颇不易决。”

也就是说,先有“狐臭”还是先有“胡臭”,未曾得知。

在隋代太医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提到:“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诏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

书中认为,人体的腋臭,像大葱豆豉一般的气味,也叫做招揽了狐狸的味道,所以叫狐臭。

纳尼….看到这里我就方了。古人也认为狐臭就是跟狐狸一样的味道,怎么跟我闻的不太一样。

查找了一番原因之后,我发现家养狐狸跟野生狐狸味道有所不同,并且每个人的狐臭有所区别,我的实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样本没有代表性!

人为什么会有狐臭?

狐臭是一种遗传性症状,大都发生于青春期,受情绪和荷尔蒙所影响,患者腋窝部的大汗腺排泄的汗液,经过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

汗腺示意图

也就是说,狐臭的根本原因,是细菌和大汗腺分泌物的共同作用。

根据调查,狐臭可以遗传。父母都有狐臭的人 80% 会被遗传,如果双亲只有一方有狐臭,那么遗传的几率是 50% *。

但讲道理,人人都有大汗腺,人人都有细菌,为什么只有部分人有狐臭?

其实呢,本来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狐臭的。

几万年前,几个原始人聚在大草原上一起打猎的时候,可以算是一场芳香四溢的气味侵袭了,几里外都能闻得到。

但当时,狐臭是保命的重要武器,能起到警告作用,能传达出散发者的身份,气味强烈往往意味着能力强大、身份尊贵。远古时期,浓郁的狐臭是属于王者的荣耀。

当我们的原始祖先走出非洲,进入亚洲东部的温带定居之后,他们逐渐适应了温带的环境和气候,出汗越来越少,第 16 号染色体中部的 ABCC11 基因上第 538 位碱基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减少了分泌。

染色体图示

据统计,中国人当中,90% 以上都是基因突变的变种人,汉族人口中,93% 到 95% 都是变种人,华北中原地区的人口中,99% 以上都是变种人。

大洋洲土著里,只有 30% 没有狐臭,白人里面只有 10% 没有狐臭,黑人中只有 0.5% 没有狐臭。

全世界狐臭分布图(蓝色:有狐臭,黄色:没狐臭)

去除狐臭的方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个治疗狐臭的方子“腋下胡臭,鸡子(即鸡蛋)两枚,煮熟去壳,热夹,待冷,弃之三叉路口,勿回顾。如此三次效”。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腋下有狐臭,就取两个鸡蛋,煮熟剥壳之后,趁热夹在腋下,等到鸡蛋冷了就取下来,再把它扔在马路三岔口,走回家的时候不要回头看。

这个方子看着不像是普通的中草药配方,更像是一种去狐臭的仪式:鸡蛋是道具,“热夹,待冷,弃之三叉路口,勿回顾”是整个“作法”的过程,看起来仪式感很强,但却无法解决狐臭问题。首先,鸡蛋没有能够修复大汗腺漏洞的有效成分;再者,高温状态下无法舒缓异味,反而会提高大汗腺活性,导致异物分泌增加,加剧狐臭。

因此,这个方子曾也被罗振宇在《逻辑思维》节目中当作反驳中医的例子。(用孤证来反驳中医的地位,同样犯了样本没有代表性的错误)

现代而言,临床上治疗狐臭的方法,主要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法。

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注射和物理疗法(微波、冷冻、激光和同位素)等,硫酸铝溶液可以缓解异味,但对皮肤刺激大。皮下注射肉毒毒素可抑制各种汗腺分泌,但是效果不持久,需要反复注射。

肉毒毒素

目前,公认根治腋臭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手术摘除部分腋部皮肤组织。

怕疼的话,只能跟西方人一样喷香水了。

参考资料

茅付勇.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疗效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2015, 24(5): 13.

荣勇贤, 岑茂良. 腋臭的治疗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6, 25(4): 98-100.

郑丹宁, 李青峰. 小切口摘除大汗腺治疗腋臭[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4): 419-421.

Beer GM, ZechSB N, Wyss P,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alysis of sweat glands in the adult human axilla[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6,117(6): 2043-2049.

Bovell DL, Holmes CS, MacDonald A, et al. The absence of apoeccrine glands in the human axilla has disease pathogenetic implications, including axillary hyperhidrosis [J]. Br J Dermatol, 2007, 156(6): 1278-1286

Park YJ., Shin MS. Whis is the method for treating os midrosis [J]. Ann Plast Surg, 2001, 47: 303-309.

张仲景的这个经方,健脾利水祛湿,治疗肥胖、慵懒、狐臭。

(一)除了肥胖、慵懒、狐臭还有这些困扰

这种体质的人,不仅体型肥胖,还有一股异常难闻的狐臭,整天无精打采,慵懒乏力。

满月脸、啤酒肚,看似身强体壮,实则弱不禁风,出汗多,容易感冒,鼻炎常发。

肌肉松软,特别是肚子上的肉,跟个棉花枕头似的,脸上的肉走两步都会波浪起伏。

手脚时不时还会浮肿。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

舌头又胖又大,又白又润,两边都是牙齿印。

曾有患者说经常被身边的人笑话:胖就算了,还懒;懒就算了,还有狐臭。

这给患者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二)张仲景经方原文介绍

今天给大家介绍张仲景的一个经方,原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身体浮肿、出汗多、身体沉重的。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二条中写道: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但是,近现代中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常用本方减肥、治疗狐臭、改善精神状态等。

(三)形成肥胖、慵懒、狐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肥胖、慵懒、狐臭?

中医认为,肥胖是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排泄障碍,停聚体内,充斥皮里膜外。

慵懒是因为痰饮水湿停聚之后,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狐臭浊邪引起,浊是痰饮水湿停聚日久,化腐成浊所致。

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再来谈怎么治疗。

(四)防己黄芪汤治疗本病的原理。

张仲景的这个方叫做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

上面所说的肺脾肾功能失调,实际以中枢脾胃为核心,其中白术、甘草、大枣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脾虚的常用药对,脾健则水湿来源被阻断,这是治疗水湿停聚的治本之法。

阻断了水湿的来源,那已经形成且停聚的水湿应该怎么处理?

可用生姜和防己。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它药性辛温,辛温能行、能通、能散,走而不守。

中医人有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句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另一句是:湿盛则阳微。

所谓湿盛则阳微,就是说湿气重,容易导致阳气不通,表现为阳虚的症状,但实质是湿引起。

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就是说想要打通这种湿所致的阳虚,是不能用温阳的方法,可以通过利小便把湿排泄出去,阳气自然就通了。

而防己正是通利小便、排泄水湿的常用药,它有一个特点是擅长走肌肤之里,正如古代医家尤在泾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述:

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已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如果说生姜的作用是把水湿散开,那防已就是把散开的水湿运送到膀胱,通过小便排泄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祛湿喜欢利小便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要用黄芪。一是为了配合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气,二是为了配合白术治疗表气虚,提升肌表的抗邪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针对的是多汗、易感冒和鼻炎反复发作这几个症状。

白术、甘草、大枣、黄芪,调脾胃以治本,以阻断痰饮水湿的源头。

生姜散水行水,防已利尿利湿,以治湿之标。

水湿去则不凝聚,不凝聚则不化浊,无浊则狐臭可除。当然,也可以配合祛湿化浊的蚕沙、人中黄等加强疗效。

(五)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灵活加减,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