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糯米糍粑治狐臭(糯米糍粑好吃吗?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时间:2024-07-05 15:47:3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绥宁的“张家界”,养在深闺人未识

洛口山景区位于湖南省绥宁县李熙镇境内。距绥宁县城54公里,距邵阳市150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其区域包括洛口山村及洛口山水库。洛口山村位于雪峰山与南岭余脉交接处的黄茅岭脚下,由原白玉乡的黄洋坪、檀山、石坪三村合并而成,与武冈市邓元泰镇接壤。全村797户284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0人,占全村人口的67.4%。洛口山水库座落在村的东北面,1971年开始修建,1981年建成蓄水,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综合效益工程,集雨面积31.4平方公里,总库容1408万立方米,系绥宁县两大中型水库之一。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本文对洛口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梳理,旨在呼吁对洛口山景区资源予以挖掘、保护和推介。

一、优美的自然生态

1、洛口山景区

洛口山景区景色奇特,集峰、林、洞、桥、坝、湖、瀑布于一体,纳雄、险、奇、秀于一身,辖灵鹫峰、洛口溪、洛口湖三大景区共40多个风景小区。主要景点有:

  • 美女梳头

在洛口山水库管理所对面的山顶上,有一石峰酷似秀发披肩、随风飘动的美女,正对着镜屏山梳妆。情人石 在洛口溪旁,一座陡峭的岩石上有两个岩石,好像情人搭肩搂腰。

  • 雷劈岩

位于洛口山二级电站至大坝之间。石山长约2000余米,鬼斧神工将它劈成两半,形成幽深峡谷。谷内有于记洞(南宋时,绥宁李熙桥于姓始祖于仲仁曾居住于此,于记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狮子脑隧洞、洛口山大坝等景观。

  • 洛口坝

为双曲拱坝,高51.5米,坝顶弧长126.5米,顶宽3.6米,底宽9米。湖水从溢洪口飞流直泻,宽约20米,高50余米。

  • 洛口湖

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深澄碧,游鱼穿梭,湖中小岛星罗棋布,岛上林木茂密,周围翠峦环抱。微风吹来,云霞般的烟霭时有时无。白鹤飞来,天澄湖净。

  • 仙人洞

位于洛口湖左岸,绿树掩映,一泓清泉流入洞内约30米处消失。洞内时钟敲击有声。洞长120余米,进口小而腹内宽,洞内有洞。传说唐朝李熙山在此修炼成仙,故而得名。

2、黄洋坪的千年银杏

在黄洋坪的东大门,生长着一株古老的银杏树,树高约45米,冠幅约20米。树身6人方能合抱,据说,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株银杏树的树干离地面二米处就开始分枝,共有二十多个粗枝向四周伸展。枝有长枝与短枝之分,最大的树枝直径四十厘米,长达一十五米。树枝分布均匀,叶形奇特,树冠呈优美的椭圆形。由于岁月在它身留下痕迹,使它显得古朴而又苍老。头上顶着一团蓬蓬的树叶,象一把撑开的雨伞,日夜擎在那人行路旁,傲霜斗雪,千年不衰,至今仍枝叶茂盛,年年结果。春夏满株翠绿,入秋一片金黄。

3、石坪的千年红豆杉王

三株千年红豆杉王,最大的一株须五个成年人合抱,树围至少7米开外,直径2米有余,树高约40余米。有人在度娘上检索了一下最大红豆杉资料,这棵红豆杉王比其它己发现号称湖南红豆杉王、亚洲红豆杉王的确定还要大。

4、石坪的铁杉群

铁杉属第四世纪冰川时期的孑遗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之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之前,湖南绥宁黄桑铁杉林群落(约30亩)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一处铁杉群落。2016年3月,绥宁几名驴友在洛口山村的石坪发现一片铁杉林,最少有上百亩,为目前最大的铁杉群落。铁杉群落具有奇特的根连理、干连理、枝连理现象,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展示了植物奇观和当地民族气节,更是婚誓和友情的见证。

5、湘黔古道

据《绥宁县志》记载,民国以前绥宁通往外县的主要大道有20条,往东有7条,其中有2条经过洛口山景区:武阳经黄洋坪通往武冈邓元泰,李熙经石坪通往武冈县城。在那逝去的岁月里,多少布匹盐巴洋火从武冈进到绥宁,多少药材桐油笋子被挑到武冈,靠的就是古道。据说,古道曾经繁华一时。洛口山古村落道路两旁的铺子一排一排。那些达官贵人、商贾名流、贩夫走卒、强盗土匪,进店吃饭住宿,鸡叫冒黑赶路,一派“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古道上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无奈和凶险。那时候,山里常有老虎、豺狼等野兽潜伏,更有杀人越货的强盗横行。据老辈人说,民国时期,从武冈经洛口山村到绥宁的古道上,土匪便有四五伙,他们分割地盘,拦路打劫,无恶不作。古道浸染了岁月的苍桑沉重,但依然厚重、真切。重走荒草密密掩遮的苍凉古道,可以感受时光的古久幽深,依稀可辨古远的马蹄声、脚步声、扁担声、吆喝声、喊杀声随着阵阵山风撞击耳鼓……

二、厚重的历史遗存

1、龙凤庵

位于黄洋坪村的东面约1公里处,是一处集佛教、道教于一体的祭拜场所。庵内安放了观音菩萨和李姓先人李熙山(李姓人尊称为真人老嗲)等,把两教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地方民间宗教,表达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各类先祖人物的崇拜。正因人们有了这种对万物崇拜的虔诚心理,也形成了该地盛行的地方民俗。每年的农历八月一十三日是真人老嗲生日,李姓后人会在这举办隆重的聚会,七里八乡的信众赶来为其上供烧香以图吉祥,祈祷降福增寿保平安,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心态。许多老百姓特别是老太太,虽然一字不识,却认识各路先祖,并讲得头头是道,形成当地一整套不可缺少的地方民俗。

2、黄埔军校遗址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武冈分校作为其第二分校享誉全国。武冈办学的教官有少将16名、上校27名、中校8名。因日军入侵,于1944年迁入黄洋坪,称为黄埔军校武冈分校黄洋坪分址。黄洋坪分校占地近10亩,有办学楼2栋和练兵场,并于山头设置站岗哨所,建立碉堡(现已损坏),学校外围曾拉警戒线。该分址曾吸引了大批外地学生。据载,当年的黄洋坪有近3000余人。村内有少数茶楼(桃花店)和酒馆。在一年半的学制内,学员们常从大院里出来,到茶楼酒馆打牙祭。据老人回忆,1944年8月,国民革命军在黄茅岭(今黄洋坪境内)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国民革命军大校孙承先受重伤病逝于此,现孙大校墓碑仍然保留在黄洋坪村泽广庙内。

《绥宁县志》记载:1945年4月23日,侵华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第五十八旅团(即关根支队)3000余人进城步侵入县境梅口,企图强渡巫水,进占长铺子,再沿巫水下攻洪江。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十四师前往狙击,战至次日午时,毙敌200余名。敌改向关峡、珠玉(部分属今白玉乡)窜犯,与驻守珠玉之中国军队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团遭遇。据经历此事的老人回忆,当时革命军、学生与村民齐聚一心,经过一夜苦战,日军后窜向武阳,此战国民革命军十余人及少数黄洋坪分校学生壮烈殉国。5月1日至4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第五师在武阳歼灭日军第五十八旅团主力,毙敌1500余名,残敌溃逃至罗家铺、黄茅岭(今黄洋坪境内)。黄洋坪分校军官、学生与村民一直坚持战斗数月,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白玉。1945年秋,因战争需要黄埔军校武冈分校改迁四川成都,其留驻黄洋坪的军官及家属学生陆续撤离黄洋坪。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在黄洋坪村办学的一年多时间内,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鼓舞着当地群众积极抗战,被日本人连刺三刀而幸免于难的老人李宗开便是当时群众的代表。此后该村更是人才辈出,近30年来,有大学生300余人,近总人口的⅓,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

3、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反清复明布防地

据《绥宁县志》记载: 南明桂王永历年、马吉翔挟南明永历帝由奉天府武冈经绥宁县逃往靖州(路线必过洛口山——笔者注)。是年起,南明和清军在绥宁、靖州一带鏖战十数次。百姓深受其害,绥宁尤为惨重,许多人逃匿县外。 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清,由云南进击湖广宝庆(今邵阳市),途经绥宁,屯兵枫木岭、莲荷岭(均在今关峡苗族乡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交界处),烧杀抢掠,钱粮加征10倍。 康熙十八年(1679),吴世璠(吴三桂之孙)败退云南,部将夏国柱、马宝、吴国麟……分别布防于莲荷山(今关峡苗族乡东南)、枫木岭(今关峡苗族乡东北),黄茅岭(今白玉乡东部)……抗拒清军,绥宁百姓再次深受其害。翌年三月,吴军防线被清军攻破。战后瘟疫流行,死人甚多。

笔者通过对村里上了年纪老人的走访,绝大部分的老人从上辈老人听到的说法也与县志吻合。并且老人们还说,吴世璠兵败后,埋藏在黄茅岭上的金银财宝不知有多少呢。

三、悠远的传统村落

1、苗寨古村落

洛口山村历史久远,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居住。村内山高林密,木材丰富,加上木屋干燥清爽,冬暖夏凉,因此,当地苗民就地取材,房屋大都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比邻而居。黄洋坪村落是其中较大的自然村落,有房屋近200栋,人口近800人,屋舍大都为四排三间木屋,左右再配以“偏刹”,作为厨房、杂屋和饲喂牲畜用,院落屋舍俨然、鸡犬相闻,为典型苗族古村落。因解放以前匪患不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为了防匪,院落还有另一种建筑形态-“窨子屋”。 “窨子屋”大小不一、风格一致,外围均是高墙包围,以青砖砌成,再涂以石灰砂浆,里面木质房舍,冬暖夏凉。这种高墙也叫封火墙,其作用一为防盗防匪、二为防火,目前村内现仍留有近10座乾隆年间的“窨子屋”。此外,为拒外敌,古时黄洋坪村建有东西两大门,两大门处建有护村大碉堡,只可惜在大跃进时期被毁。

2、李氏族谱文化

据《绥宁县志》记载:绥宁李氏始祖光兴公,后唐同光元年(923)携子自江西泰和戎守楚南,偕次子可进落籍徽州梨树坊(今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文家村境),长子定居大坡头(今会同县境),三子定居黄羊坪(今白玉乡境)。

据《李氏家谱》记载,楚南梨树李氏系唐太宗三子吴王恪公长子千里之裔,字辈为“贵光可怀仁,再知昌盛清。大宗世荣茂,明德永维新。先泽传家远,崇文庆长春。同本均显达,继述万代尊。俊杰志凌云,历时伟业真。英贤存忠孝,承前裕后琨。”前面“贵光可怀仁再知昌盛”九字为唐末时议定,取“贵为天子,光宗耀祖,可立乾坤,怀宽量大,仁义常兴,再添万代,知悉报恩,昌荣世泽,盛炽见心”之意。村西建有泽广庙,九字字辈和泽广庙是研究梨树李氏的重要信息。恪公后裔在洛口山村已传33代。恪公后裔怎会到南岭余脉的洛口山呢,这值得族谱文化爱好者的深究。

四、神秘的巫傩文化

1、庆老嗲

据绥宁县志及相关史料传说记载,李熙山(615—670)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峨眉道士。他由长安南下经河南过湖北进入湖南境内探求名山,途径李熙桥镇真人寨,见此地云雾缭绕,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傲居群山之首,即居宿于洞穴,供奉教祖,面壁修炼,道法登峰造极,被唐高宗诰封于真人,所以李熙山被誉为大洞真人,又称李伯真人。他事农度日,好善乐施,为民造福,深受百姓爱戴。黄洋坪李姓尊其为真人老嗲,奉为先祖祭祀。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三日是真人老嗲生日,李姓后人都要聚集在真人老嗲雕像前,为其庆祝。乡邻也不分远近都前来祈祷祭祀,香火绵绵。真人老嗲也是愈敬愈灵,求雨雨降,求福福临,消灾除病,黎民安康。

2、抬老嗲巡游求雨

苗民常有敬神祈雨的习俗,明朝绥宁知县包汝楫笔记《南中纪闻》就记载了绥宁乡间明朝时求雨中的古巫风。文中记载,绥宁境内到处是深山洞壑,有很多的神仙和鬼怪,能够凝云致雨。每当遇到天干旱的时候,乡民便去请来巫师,披头散发,拿着符咒,供奉祈祷,就能使天下雨。

抬真人老嗲巡游求雨,程序和上述差不多。以前种地,全靠天老爷吃饭。遇到干旱年间,村里有点威望的长者就会出面召集村里人,到龙凤庵请来真人老嗲,绕村子往农田周围走一遭。队伍很是庞大,声势也是浩大。老人们拿着符咒,念念有词。说来奇怪,把真人老嗲送回后不出半个时辰就会下雨,这真是不由你不信。

3、喊魂

村子里的人家如果有家人受了惊吓胡言乱语,家里人认为他的魂魄被鬼神摄走了,就会为他“喊魂”。时间一般在深夜,等村里人睡熟后,家里一般有两个人来到岔路口烧些纸钱,然后一边念念有词喊 “××(受惊吓的人的名字)回来了哦”,另一个人就回答“回来了”,这样一叫一答走到床边用嘴巴贴近受惊吓的人的脸面,喊两声“呸窍”“呸窍”,把受惊吓的人的魂魄叫回来,人就会好了。

4、收吓

家里如果有人运气不好走的时候,家人就会认为原因是由于撞遇或得罪了邪恶的鬼神。只有请巫师为他祭神驱邪,才能治好。于是,巫师就使用驱赶巫术和禳解法术,为他祭神驱邪。先念诵口诀,边念边拗手诀,并书几道符,画几个讳,接着大喊一声:“扫邪归正,九古岩洞封邪真!”然后烧一个鸡蛋给此人吃。吃了鸡蛋以后,运气就畅了。另外,巫师通过念咒、书符、画讳,还能为骨刺卡喉的患者化鱼刺卡,肉卡、鸡卡等。

5、立挡箭碑

挡箭碑又叫将军箭碑或者叫引路碑,为苗民信仰的一种地方文化。迷信中说将军箭专妨碍男儿,女孩不忌讳。如果小儿带此煞,轻者手足会带伤疤,重者眼瞎耳聋、四肢残疾,乃至夭折。为了挡住将军箭,就要出钱打一座外形似箭的石碑(有的也用木牌),选一个路口,挖一个坑,放上这个人的生辰八字,再把碑压上去。挡箭碑上一般刻有“右走××,左走××;箭来碑挡,弓开弦断。”再加上信士的名字。在“苗山侗岭雾漫漫,出门三步便爬山。客官此行何处去,十字路头正弯弯”的乡野山村中行走,山岭连绵,道路交错,挡箭碑起到了重要的指路作用,一见挡箭碑,过路人便可一目了然,因此,挡箭碑也是苗民人心淳朴、助人向善的一种见证。

五、独特的民俗民风

1、六月六

为黄洋坪村李姓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李姓人家都要把出嫁的女儿以及亲朋好友叫回家,杀鸡宰鸭、用粽叶包裹糯米糍粑(粽子)祭拜先祖。

2、拜亲伢(爹)

村子里如果有小孩晚上爱哭,不好带,做父母的一般都要给小孩拜一个亲伢(爹)。亲伢(爹)可以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人,也可以是石头或大树。每逢节日,亲崽都要去给亲伢(爹)送节。如亲伢(爹)是石头或大树的,也要去祭拜。这样,小孩就会容易活下来。

3、送财神

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少不了说些吉利话。

4、逗春牛

正月间,村民们不约而同来到村头草坪或晒谷场上,举行“逗春牛”活动。两位“春牛”头戴篾扎纸糊的牛头,身穿用青布做的“牛衣”,手拿一条棕做的牛尾巴,后面跟着一位身背蓑衣、左手执牛鞭、右手握木犁的掌犁人,在打击乐的伴奏下,“春牛”有节奏地跳起喝水、过坎、斗角、搓蹄、拉犁、甩尾等舞蹈动作,十分形象有趣。站在“春牛”两旁的,是装扮成“老公公”、“老婆婆、“满姑娘”和“叫化子”的滑稽角色,用令人发笑的即兴表演来逗牛取乐。舞场周围由青年男女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乐曲的节奏拍手助兴,翩翩起舞,尽情狂欢。从早到晚,舞场、村寨,男女、老幼,沉浸在一片笑声、嚷声、乐曲声中。苗家“逗春牛”是为了祭祀被奉为“农神”的“春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荡秋千

当地苗族在立秋之日举行“赶秋节”,其中“荡秋千”是赶秋节活动必不可少的。秋千场放在村子的中央,在八人秋千架上,分别坐着四男四女,架下站两位老人——秋公和秋婆。先由秋公秋婆念几句诗,唱开秋歌,然后由秋公秋婆转动秋千,表示“开秋”。这里有个规矩,坐在秋千上的人必须都会唱歌。当快速旋转荡的秋千突然停下来时,谁停在上面,谁就要唱歌。为大家一展歌喉,这不仅可以得到众人的博彩,而且还可以得到异性的注意与爱慕。秋千场同时也是寻侣定情的社交场合。

六、诱人的特产美食

1、腊肉

腊肉是苗民保存食物的最常见方式,因交通不便,物资采购困难,苗民杀猪之后,就用烟薰的方式来保存肉食,储藏的腊肉常常是从年头吃到年尾。当地人使用各种杂木柴火和干枯花草来炕制腊肉,再加上烘熏六六三十六日以上,使得这里的烟熏腊肉自然就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不但香味层次不同,而且可以浑然一体。再搭配洛口山的特产干笋或者本地人制作的萝卜干,烧出来的笋尖炒腊肉或萝卜干炒腊肉菜式,肥肉油而不腻,皮和瘦肉则嚼味无穷。

2、血粑

血粑也叫血豆腐、猪血丸子。是当地苗家冬至腊月制作的一种过年食品。血粑的传说与当地另一种传统食品--黑饭有关。相传,杨家将杨六郎入狱后,杨排风每次去牢中给六郎送饭,都被狱卒吃了。于是杨排风想出了一个主意,用一种植物混合糯米蒸煮成一锅饭,颜色如同黑炭。而下饭菜就是用外表黑乎乎的血粑代替。由于黑乎乎的,这次送的饭狱卒没敢吃,终于送到了六郎手中。从此,黒饭与血粑就被当成了传统食品继承了下来。

血粑的制作在当地可谓非常讲究。猪血采用刚宰杀的活猪的未凝块的新鲜血,豆腐则采用当地的黄豆制作的豆腐,且挑选嫩滑的作为首选。另外再挑选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橘皮等备用。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到烘烤。至少需要20几天,烘得少了不行,烘得急了也不行,这才得到腊香扑鼻、风味独特的血粑。由于血粑美味的口感,逐渐在周边地区流传开来,并被称为了“宝庆特产”,然而说到味道,当属绥宁为最好。这是和当地独特的制作方法分不开的。绥宁地属山区,居民都以烧柴为烘烤血粑。经过柴火熏制出来的腊香当然是独一无二的。

3、通辣子

通辣子俗称灌辣椒,把摘回来的青辣椒用开水煮八九分熟,然后把水分晾干,灌辣椒的佐料是用米粉、藠头、紫苏、盐等搅绊在一起,然后在辣椒头开一个口把佐料灌进去,把灌好的辣椒晒干就成了。晒干后的辣椒放入烧好的油中炸制,油温不能过高,否则就炒烧,最好是把油加热后离火,把通辣子放进去,用余温炸到通黄了就可以上桌了。通辣子特点是香脆而不辣,香味浓郁,菜油混合着藠头紫苏的香味;脆,吃在嘴里咯嘎的响;一个辣椒,一碗饭,好吃!

4、血酱鸭

洛口山血酱鸭之所以与众不同。一是选好鸭。选那种叫得嘎嘎响的肥嫩母鸭。二是调好鸭血酱。装鸭血的碗里要放半碗白醋,接完鸭血后,搅拌备用;三是掌握好火候。焖到鸭肉出油飘香的时候,再倒入鸭血酱翻炒后起锅。这里烹制血酱鸭,色泽褐亮,肉嫩味鲜,香辣酸甜,风味独特,是洛口山里的人最爱吃的一道特色家乡菜。

5、米花

米花的制作工艺精细:用上等糯米作原料,然后用清水泡浸8个小时左右,再上蒸笼蒸2个小时,即可蒸熟。上蒸笼前,将浸泡好的糯米分出一小部分(约五分之一)用食用色素染成红色,用木板隔离(或另用布袋装好)蒸熟。出笼时,用一个一公分高,十二公分直径,圆篾箍,将白糯米饭先放入底层,均匀撒开,轻轻压平,再将红糯米饭放入上层,先让好圆边,然后中间也均匀撒开,轻轻压平,整成圆形,做好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或用炭火烘干即可。吃用时,需要将它投入沸油锅内用油爆炸后,绽开得象一朵含苞怒放的鲜花,经过在油锅中几分钟的爆炸,白里透红,芬芳四溢,既可以当糕点干食,也可以配上白糖、盐花、胡椒、葱花等用沸水冲成“油茶”食用。它是家庭中招待客人的佳品,赠送宾客之礼物。米花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必须要选择个好天气,太阳要狠,不能是阴天,不然,阴干的米花结构力不好,爆时易散,吃起来也不香。因米花形如“满月”,“花”、“发”谐音,即有“发崽、发孙、发财、发家”之意,寄托着人们的良好祝愿。

6、盖皮

盖皮的做法是:把粳米泡胀磨成米浆,放入锅中加盐和葱等调料,边烧小火边慢慢搅拌,熟后便成了米豆腐,倒入钵中冷却。将冷却后的米豆腐钵翻转来覆在桌上的浅盆内,拿开钵,便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圆椎体冷米豆腐。然后双手拿着用竹子和线做成的弓,把米豆腐刮成薄如纸张的米豆腐皮,小心摊在放着稻草的竹蔑筛内,在太阳下晒干收存。用时取出,用铁夹夹着,一张一张地置入茶油锅中用文火炸熟,便成了又香又脆的盖皮。给客人呈衷时,摆放在桌上正中的盆里,请客人食用。

7、洛口鱼

洛口湖的水温长年在8--12摄氏度左右,鱼在冷水环境中生长较缓,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鱼在水质优越条件下生长成的味道更加鲜美.所以洛口鱼比一般鱼塘的鱼具有更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从洛口湖里出来的鱼,无须放油,只要用洛口湖的水煮来吃,就包你念念不忘了。

8、苗家神仙豆腐

豆腐是我国的特色食物,很多人吃的豆腐都是黄豆做的,有的是米做的叫米豆腐,而这种神仙豆腐是用树叶做的,制作这种豆腐的树叶叫做斑鸠叶,也叫狐臭柴。将采摘的斑鸠叶用冷水清洗干净,用干净的纱布包住,然后拿一个盆,将纱布包放在盆口,双手用力搓揉,使得斑鸠叶的树汁从纱布的缝隙中流出,漏到盆里,一直榨干到只剩下叶脉。将准备好的柴火灰用水搅拌均匀,多放点水,然后倒入盆中,与斑鸠叶汁相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柴火灰灰烬里面含有碱,起到的是食用碱的作用,因此不能多放,但是也不能少放。放多了会使做出来的豆腐变老,放少了则不能够凝固到位。然后将盆放置清凉处,不能放在温度过高处,放好后不要随意移动盆,以免不能顺利凝固,放置1-2个小时就可以食用。苗家神仙豆腐含有多种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有清热解毒,排毒养颜的功效,更是天然的无污染豆腐。这种豆腐也只有每年的夏季才会有。

注:文中引用了《绥宁县志》上许多东西,借用了网上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原标题《绥宁县洛口山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初探》——李荣仁 李荣裕

现在,没有狐臭还真的不好意思出门了

科学家证实:

有狐臭才正常,

没狐臭才是“变态”。

并且,绝大多数的中国人

是没有狐臭的“变态”人。

握草!颠覆认知啊!

究竟是咋回事啊?

话说,在电视剧《芈月传》中有一个奇葩的槽点:有一位奇女子,为了得到楚怀王的宠幸,竟对大王身上那股浓郁得就像海边死了多日的臭鱼烂虾般的味道大加赞赏: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气宇轩昂、动人心魄的气味,一种让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的气味。

莫非,她真的喜欢狐臭?在她的感知世界里,狐臭真有那么沁人心脾吗?当然不是,她只是盯上了一个有味道、有权势的男人而已。

最后,她如愿以偿。

终日伴君侧,夜夜闻狐香。呕......

为了争宠,那些后宫的女人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但是,有一件事情你们必须接受,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

有狐臭的才是正常人,没狐臭的人是“变态”!

就喜欢看你们一脸懵逼的样子!莫慌张!现在就带你解开这个千年谜团。

其实,地球人的老祖先曾经都有“狐臭”,满满的“气宇轩昂”何等壮观,气味可以传送到几里之外!你想啊,万一需要交配了,而身边没有个女朋友解决燃眉之急,那不就需要能够“千里传音”的狐臭来吸引远处树林里的雌性吗?如果方圆十几里内真的也有一只需要啪啪啪的原始女人,她一定会循着这股惊天地泣鬼神的狐臭之气欣然前来。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狐臭味越是浓烈,则魅力越大,也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没狐臭的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

大约2000年以前,当人类祖先走出非洲,进入亚洲时,一个“掌管”大汗腺分泌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它使得大汗腺的分泌物减少。

我们都知道,基因突变对于生物来说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有些突变会带来致命的危险,甚至是种族的灭绝,而有些突变则无伤大雅,大不了跟身边人仅仅只是有些不同而已。

这个发生突变的基因是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第538位碱基,也就是所谓的“清爽基因”。

经科学家证实,这一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

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便没有了狐臭,我们的祖先突变了,我们跟正常人不一样了,我们成了没有狐臭的“变态”人。

“清爽基因”让东亚人摆脱了被狐臭围绕的命运,成了进化的受益者。

唉,谁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远处小树林里的姑娘不知道我有一些羞羞的需求,她闻不到我的味,她不会欣然前来......

然而大自然的奇妙我们是永远搞不懂的。我们是清爽了,可还有那么一些祖先却成了漏网之鱼,留下了狐臭基因,遗传至今。

所以今天的亚洲,只有6%的中国人有狐臭,16%的日本人有狐臭。出了亚洲,大洋洲的土著70%有狐臭,欧洲白种人则高达90%。满大街的大王气息!

但这并不是极限。

因为,黑种人只有0.5%的人没!有!狐臭!

非洲兄弟赫然是让全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了!

在中国,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孩子有狐臭,至少90%的原因要怪你的粑粑麻麻。

科学告诉我们:狐臭是一种显性遗传,父母有狐臭,子女80%也有。

羡慕那些有狐臭的人吧!让那些街头小广告消失吧!让创卫来得更简单一些吧!

我们不需要治疗,我们只需要尽情地飘散!

试想:满大街都是楚怀王一般充满魅力的男人,该会有多少尖叫声此起彼伏啊!

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呦,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呦喂~~~~~~

狐臭患者的血泪史

一个狐臭患者的血泪史

看着大冬天摇下玻璃的同事,还有另一个在干呕着,我知道,我的狐臭味又散发出来了,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甚至于都有想死的念头。

她叫张英,今年四十三岁,老家在一个很偏远的山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送给了别人,因为现在的父母不能生养。

在这个新的家庭里她从未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收养的孩子,反之父母对她很是宠爱有加,好吃的好穿的应有尽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小时候她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的玩,但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会捂着鼻子,说她拉粑粑了或者放屁了,不和她玩了,气的她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回家她很生气的告诉爸爸妈妈,并且非让他们给洗澡才罢休。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以后,更是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她才知道了她是患有狐臭,遗传的,因为父母怕进边收养下认回去,就找了个在医院接生的,说远些的不想要女孩的给他收养一个,根本就没有打听人家的家底。这才有了她。同学们根本谁都不想挨她,尤其是夏天,就算她天天洗澡天天换衣服,可那个难闻的气味还是会时不时的来一股。连自己都感觉恶心。

就这样熬到了高中毕业,她是再也不想受这种折磨了,干脆就不继续上学,回了家了,再也不想和外面的人有任何纠结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感觉总在家也不是个事,而且都二十来岁了,该成家了。其实那时候她听说过有专门治这种病的医院,可是她也不好意思问人,总以为上了班她多洗漱勤洗澡应该也没什么。

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就找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工作上了班,每天也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接接电话,也不怎么和其他人有什么交接,并且还找了一个对象,顺利的谈婚论嫁了。而且幸运的是婆家人和她对象尽然都没有觉察到。

过了一年以后,她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在月子里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原来婆婆伺候她发现了她的隐私,因为在月子里没法勤洗澡换衣服,很快那个味道就出来了,婆婆质问她,老公是非要离婚,全家人都孤立她,伤心的她是孩子奶水也不够吃,整天就是哭哭啼啼,她爸妈过来是好说歹说,求了这个求那个。总算看在孩子的面上是不离婚了,但是却失去了婆家人和老公的呵护,整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即便婆家有什么对她挑刺的事儿她从不敢反驳。

后来她在上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 ,也是感觉无所谓了,卫生就不怎么注重了,很快单位上的人也都知道了她患有这个毛病,也是能躲及躲,能离则离,永远是被孤立的那个人。而且更不幸的是这个病是遗传基因太强大了,她的女儿和她一样同样遭受了这种伤害。有几次都是哭着回来,说同学们就是欺负她了,再也不想上学了,她想到了她的过往,不想让孩子在受她一样的罪,于是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激光治疗的机构,义无反顾的给女儿做了手术并且迅速的转了学,她因为感觉自己年龄大了,反正和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就没有花那份钱。所以呀就受到了文章一开始说的那些事。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余生就有的,又不是她能控制的,就算为了女儿,她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张英是我的一个亲戚,我是唯一她能诉说的对象,因为我从未歧视过她,反之很同情她所遭受的一切,她甚至于说我是她的救世主,如果没有我的经常开导,也许早就见了阎王爷了。

其实吧。人活在世上,各有各的难,没有谁总一帆风顺,谁总事事顺心。人生中的苦难和烦恼,无法改变、无法强求、无法左右的时候,就让它随缘,一切顺其自然吧。生命里还有很多有光的地方,遇困难忍一忍,遇不顺挺一挺,总有柳暗花明春暖花开的一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