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尧
“我就是想抗争一下,因为这个事我母亲的身体也垮了。”近日,小吴(化名)求助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她和男友相恋多年,谈婚论嫁时却因为对方“祖奶奶有狐臭”而被迫分手,当海誓山盟遭遇现实,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经过记者了解,在小吴家乡一带,和他有类似遭遇的青年还有很多。
相恋多年却不能在一起
3月31日,焦作的小吴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她和男友是高中同学,又上了同一所大学,两人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算起来我们在一起有8年了,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没吵过架。”小吴说,在参加工作后没几年,两人把双方家人约在一起谈论婚事。
她说,起初双方家长都和颜悦色,后来小吴父母托人打听男方的家庭情况。谁知这一打听,小吴父母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当时我和男友都蒙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他祖奶奶有狐臭,如果结婚全家都会抬不起头”
在小吴的再三逼问下,她父母倒出了实情。经过打听,小吴男友的祖奶奶身体有狐臭,这在当地人看来是十分丢人的事。小吴父母告诉她,如果和家庭成员有狐臭的人结婚,不仅小吴以后在当地抬不起头,就连小吴父母也会跟着受影响,她的妹妹在以后出嫁时也会受牵连。
这让小吴大吃一惊,她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有如此遭遇。“父母告诉我,这是我们这一带的老传统,那为啥我一直都不知道,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过这些事。”小吴说,虽然父母托人打听了男友的家庭情况,打听出“祖奶奶有狐臭”,可是男友的祖奶奶已经去世几十年,男友压根儿就没见过他的祖奶奶,这种情况下打听出的消息可靠吗?
小吴带着诸多疑问和父母促膝长谈,但她父母态度坚决,“这种事不会空穴来风,没人会拿这种事开玩笑。”一次次如岩石般冰冷且坚硬的回答让小吴伤透了心。她父母说,如果她执意要和男友结婚,那就等于和家人脱离了关系。
抵抗不过现实,只能搬离这个地区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目前在厦门工作的小刘(小吴男友),知晓记者来意后,他长叹一口气。因为自己“祖奶奶有狐臭”,导致本来相爱的两人被迫分手。“我曾经去和小吴父母沟通过多次,但根本没用,因为我们俩的事,小吴也一直在和父母怄气,她母亲现在身体也垮了。”小刘告诉记者。
他向记者表示,“祖奶奶有狐臭”的事虽然家里人没有和自己讲明,但是真的。家里人为此很受影响。他姐姐之前谈婚论嫁时也遭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婚没结成,后来到了山西工作生活。“姐姐去山西的真正原因,父母在我也遭遇了这个问题后才告诉我的。”小刘说,
现在他父母迫于无奈已经搬离了焦作,前往山西和在那里工作的女儿住在一起。至于他自己也不愿在老家生活了,只身来到厦门工作。
随后,记者尝试联系了小吴父母,但对方不愿接受采访。
当地有“门事”一说,是不可触碰的禁忌
记者了解到,在焦作、济源一带地区,所谓的“门事”就是指狐臭,不管是男方或是女方家庭,只要有一方家庭被调查有狐臭,那么不管男女双方有多么相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分手。在当地,很多家庭把这条风俗看的特别重要。通过求助人,记者加入了几个微信群,群内都是“门事”的受害者,每个群内多达数百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害者表示,他的一个朋友也是受害者,之前双方结婚时,男方去迎亲,但此时调查出女方家有“门事”,男方家便派人把儿子绑回来,不让结婚。此时女孩已有身孕,数天后女孩把胎儿打掉。
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狐臭的成因是由于腋下的一种特殊汗腺,医学上称为“顶浆腺”。治疗狐臭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个小手术,大约费时一个半小时,手术后马上可以回家,三至五天把纱布拆掉就行了。”
#中国式浪漫#申奇和刘巧虽然姓氏不同性别相异,却同住在一个五方杂处的大的村庄里。两家也仅仅隔着几道街,二人从小一块儿厮跟着上学,到初中和高中时,二人又一直是同班。
申奇聪明帅气,刘巧窈窕漂亮。上初中以前二人两小无猜,常常互相叫上一起上学。到后来上了高中,却不再同行了。一则,旁边的人说他们二人郎才女貌,简直是天生的一对,经常指指点点。二则,他们二人心中也各自暗恋着对方,不好意思再一路同行了。
越是这样,越容易引人猜测。终于,申奇的母亲看出了端倪,再加上外面的风言风语传入耳中。他母亲想,既然俩孩子有那个意思,也挺般配,干脆就成全他们吧,于是悄悄地去女方家附近“打听”。
“打听”,是焦作地区青年男女结婚前双方家长了解对方的一种方式,就像前些年的外调。而农村“打听”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看对方祖上有没有“细病”(粗俗点说叫“狐臭”)。因为我们焦作地区对这种病是很忌讳的,只要打听出来了,绝对不会同意。
按说,这种病不属于个人的品质问题,是遗传的由不得自己,就如世界上人的肤色一样。但社会上却不这样认为,对此病历来极端讨厌、反感。并且早已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几乎不可抗衡的舆论压力!
申奇的母亲打听的结果是,刘巧家有“细病”,于是,她坚决反对申奇和刘巧继续交往,并放出风来她到死也不会同意这桩婚事。
那为什么说申奇的母亲“无知”呢?因为她丈夫就有“细病”,也就是说申奇的祖上有。村中当然好多人都知道,她妻子是外地嫁过来的,不抓底。不过,她丈夫味儿不大,又经常吸小烟,这一搅和,她就完全不知道了,即便有时偶尔闻到一点儿圪裂味儿,“哀莫大于心死”,她会以为是汗腥味或烟草味儿。她当然更不晓得自己的亲生儿子申奇也已遗传上了“X病”,她家和刘巧家是“两门敌对”了。
无知者往往执拗,认死理。由于申奇母亲的抵死反对,硬生生把这一对门当户对、中国式的浪漫恋人给活活拆散了,二人纯真的爱情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后来,刘巧嫁给了一个外地人为妻。申奇也娶了另外一个姑娘,但却一辈子郁郁寡欢,“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啊!
【凤台居士留言】
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都应当得到尊重。不能因为谁有遗传性Ⅹ病就看不起人家,歧视人家,更不能揭人短处。即便知道了也不要自作聪明,胡讲乱说,世界上这样的人并不少,夫妇一方有X病的也有。古人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对婚。”爱情是跨越国界,也不分种族的。只要是真诚浪漫的爱情,都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祝福。
为了社会的稳定,也为了别人的美好爱情与家庭幸福,你无知也罢,有偏见也罢,如果教养一时不好拥有,那就先管住自己的嘴巴,积点口德吧!
2023.8.22于焦作
中国最早的“狐狸精”,毫无疑问就是大禹的老婆涂山氏。《楚辞·天问》中描述大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说,多亏了涂山氏,让治水英雄大禹娶到了媳妇,结束了单身生涯,否则他就是个挖渠填坑的,怎么还会有夏启建立夏王朝这件事。
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有涂山,大禹女朋友的户口本上应该写的是:性别:女,籍贯:安徽省怀远县涂山。
另外古青丘国也是狐狸精的主要产地。据考证,青丘应该在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到了唐宋以后,狐狸精大多出于中原,清代之后,几乎齐刷刷都会报上自己的户籍地:额似擅喜滴~
文/希夷
符号帝国原创首发
(一)
大禹的女票,名叫女娇,作为第一代最早的狐狸精,她为自己的族群贡献了基本的精神内核:泼辣奔放,敢爱敢恨,说给你生猴子,就给你生猴子。另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她长得很漂亮。大禹出差来到她家乡的时候,午夜梦回,一个人坐在道牙上牛饮着啤酒感慨: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还没一个女朋友。再这么下去,既不是要我孤独终老?他仰天长啸:
苍天啊!如果我大禹命不该单身一生,就赐给我一个妹纸吧!
或许是因为治水有功,感动了上苍,或许是因为他发的朋友圈被太多人转发,一个涂山九尾灵狐通过“附近的人”找到了他,不要车不要房,只愿意跟他生猴子。涂山一带一条口水歌立刻就冲上了头条:一只云求偶的白狐,有着蓬松大大的尾巴。我们村来了一位皇二代,我应该助他成家立业,子孙昌盛。Ok!Let’go!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máng máng)。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青丘一带的狐狸精可就不是这么善良了,它们是模仿婴儿啼哭,还吃人的怪兽。《山海经》中记载,青丘之国,有兽焉,九尾。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二)
到了唐宋之后,狐狸精一脉中吃人的习俗有所改观,最多就是食人精气,不会再咔咔的生吃人肉或者烧烤涮煮了。明代《西游记》中有三个狐狸精,其中两个是一家子,父女俩,他们就是积雷山的万岁狐王和玉面狐狸。积雷山在西牛贺洲,应该在古代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往西一带。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老妈,也是一个狐狸精,而且随身还带着太上老君的裤腰带(贵圈真乱)。她住在压龙山压龙洞,也在西牛贺洲,跟牛魔王小老婆那嘎达离得不远。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来自于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一带。所以她的籍贯也比较清晰。而到了清朝,因为一代著名文艺学霸青年蒲松龄的助攻,几乎所有的狐狸精都说自己是陕西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陕西人表示心里苦。
(三)
比如聊斋中《娇娜》一篇中的男狐,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仆皇甫氏,祖居陕。”;《狐谐》中的狐女对万福说:“我本陕中人。”;《浙东生》中的浙东小鲜肉房某“客于陕,遇狐女。”。
其实明清时期的狐狸精跟上古时期出现了断代,以前的狐狸都是从涂山和青丘来的。中唐以后,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很多胡人来到了长安,并且开始定居下来。因为胡人的女子生性活波开放,与中华女子行事极为不同,对于男女情事的态度也大胆直白,像极了传说中喜欢勾引男人的狐狸精。
《汉乐府》中就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说的就是胡人女子当街卖酒的情景,而且她的装扮很国际化——头上戴着陕西蓝田产的玉簪,耳后戴着罗马产的珍珠。这正体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对于中原人们生活的影响。
当时的中原人,本来就有鄙视外来人口的倾向,比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加上“胡”与“狐”同音,胡人男子多毛且有狐臭,就躺枪成了铁杆狐狸精。如陈寅恪所说:“因其复有狐气,遂改‘胡’为‘狐’矣。”
蒲松龄的故事蓝本就是中土长安。当时长安一带,胡人女子当街卖酒或者做生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汉族女子的习俗大为不同。狐女大多貌美奔放,热情开朗,所以胡人就被死死地按上了狐狸精这个称号,成为此后文学作品中妖精对标的对象。
近代狐狸精多出于陕西,说明了唐宋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就像产生于欧洲的“吸血鬼”,其原型就是外来移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