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歙县狐臭手术哪家好(狐臭手术治疗去哪)

时间:2024-03-26 14:39:2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山西籍收藏家发现隐逸200年医学古籍 记载秘方偏方可用

原标题:山西籍收藏家彭令发现隐逸200年医学古籍

古代皇家御医孤本记载治癌等秘方偏方500余种

2016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标志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意志。

5月21日,乘着《中医药法》即将实施的东风,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一隐逸200年的医学古籍是由山西籍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发现的,其中记载了540余种、约650个偏方秘方,能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类怪症(疑难杂症),使人大开眼界。

当天,我国中医药领域和古籍版本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从各自的领域对汪必昌未刊稿本进行了研讨,以挖掘其背后巨大的医学价值、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

彭令在研讨会上讲述该稿本内容特色。

■古籍保护专家鉴定:属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徽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生于清乾隆甲戌年(1754年),卒年不详。汪必昌在嘉庆年间被选入太医院,任职九年,供奉内廷,时仰天颜,终成御医圣手,专保皇帝健康,并曾在嘉庆皇帝五十寿辰时受到皇帝奖赏,其已故父亲也因其高超医术而获皇上封赏。嘉庆十五年(1810年),汪必昌为谋先人墓穴,请假南归家乡,在临行前根据其平生所学写出《聊复集》一书,同年由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刻而广为流传。

公开出版的《聊复集》有五卷,分别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玉钥集》。而此次发现的未刊稿本有四部分,皆不见于今本《聊复集》之中,这四部分分别是《怪证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症方法》。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占整个稿本的四分之三有余,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540余种、约650个,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治疗“癌症”、“肿瘤”、“喉癣”(应即喉癌)、“羊癫疯”、“尿血吐血”与“白癜”等的验方。

“所用红格稿纸明显是清代旧纸,这是一册稿本没问题。此册稿本比较接近写样待刻稿,内文涂改的文字,明显不是抄错,而是作者的修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先行在仔细审阅稿本后认为,这册清嘉庆御医稿本价值极大,“它属于孤本,文献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先生认定此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燕亭《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且能明确为汪氏的手书待定稿。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古籍部原副主任姚伯岳教授亦认定此稿本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该部未刊稿本从其纸张、正文笔迹、与正文同一增补修改手迹和正文内容、增补修改内容等诸多因素综合鉴定,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这是造不出来的”。

■中医药学专家:其中秘方偏方切实可用

84岁高龄的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古籍领导小组成员余瀛鳌,1987年曾任《新安医籍丛刊》(其中包括已刊本汪必昌《聊复集》五卷)编委,并撰写该丛刊《总序》。

专门研究中医药临床文献的余老表示:“清代新安名医汪必昌是一名真正的‘儒医’,水平很高,他整理有治疗怪症方法的稿本,我是第一次见到,非常宝贵,应深入挖掘、继承、弘扬其学术经验。对中医药界来说,只要进一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它必将成为无穷无尽的宝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冯世纶根据史料查证汪必昌于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凭显著医术被选入太医院,而该册稿本又记载有“我朝嘉庆十四年,广西寿民一百四十二岁”,他推测御医汪必昌最迟47岁(1801年)左右开始动笔,总结前辈名医及其本人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经验方法,一直到56岁(1810年)左右才基本完稿,也就是说“这册稿本的撰写至少花了作者九年以上近十年的时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金生指出,这一未刊稿本广泛收集整理了明代后期及其以前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各种疗法及偏方秘方,数量巨大。他建议应逐一核查这些偏方秘方,看能否从中发现仅见于此稿本中的疑难杂症治疗新法新方。

国家第四批带徒名老中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喆教授在看过稿本后说,其中有关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樊正伦教授认为,该部稿本文笔流畅,表达清晰,应该是作者博览群书、四处游历并深入研究、考证、实践前辈治病救人的秘方偏方后,收集整理的一部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的读书笔记,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十分宝贵。

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对照已公布的此稿本中几个秘方偏方,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武警总队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建国明确肯定御医汪必昌著书诚如其在已刊本《聊复集》之《凡例》末条所言:“无浮文,无余白,一字一句,惟求实学。上保太和,下济民世,非好名泛泛而作也”,其中秘方偏方切实可用。

陈建国认为,《聊复集·怪症方法》未刊稿《目录》第四页所列治疗“乳癌乳瘫”、“治乳癌”与“乳癌初起”的秘方偏方值得深入研究;稿本中用青果、明矾等中药巧妙搭配治疗“羊癫风”的秘方想必切实;所载“西牛黄、真山羊血”等八味中药治疗喉癣的偏方,应该就是治疗现在的喉癌秘方,理应可用。

■御医手稿发现者彭令:比爱好玉石者收得和氏璧还兴奋

那么,这一珍贵的清代御医手稿是如何发现的呢?

“京城杂项收藏家吴先生特别注意养生,与中医世家传人多有交往,获悉我受委托收购御医手稿,便于2017年春节前几日打电话,给我提供了该手稿的转让信息。”彭令告诉记者,在多次说服委托收购方出“重金”购入无果的情况下,他与一位朋友深感机会难得,于是产生了以个人名义凑钱紧急购入的想法,最后采取现款加其他孤本秘籍暂时抵押担保部分后付款的方法,才将这部稿本收入囊中,“这比爱好玉石者收得和氏璧还兴奋百倍呢”。

对于该稿本价值,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拓晓堂介绍,晚清御医任锡庚的五十种秘方在2007年时就卖出了200万元,平均每种秘方4万元。如今又过了十年,他预估,一般稿本手稿的价格都至少上涨了10倍,如果以每种秘方或偏方40万元作价,此稿本的市场价能达到2.16亿元人民币以上。

彭令认为,古代御医收集整理的治疗怪症(疑难杂症)之秘方偏方稿本,实质上就是中医药经过“古代首席中医药科学家”(御医)临床反复试验,攻克疑难杂症后,创造的系列治病救人的“中医药科学成果”,凝聚了古代无数中医药名家治疗怪症、救死扶伤的心血。

他明确表示,此部孤品嘉庆御医稿本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将主要用于民间珍稀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进一步收集与整理。

“如这册稿本中所记,治疗紫白癜秘方即为三味中药加常见的生姜和醋,治疗(赤白)汗斑仅为两味常见中药巧妙组合,最绝妙的是治疗脸上黑子(黑斑)一味中药即可。又如人体腋下狐臭(胡臭)难治,其中就汇集有秘方四个,均是常见中药与食物组合,或能产生神奇疗效。”彭令说,中医药专家一致认为,以上所列显然切实可用,便于开发推广,所载秘方偏方可以说是字字值万金。

他介绍道,该未刊稿本的内容特色主要在疑难杂症、切实可用与周到细致三个方面。比如其中提到的“竹杠法”,现基本已失传,稿中论述的针灸治疗肝硬化、肝癌、羊癫疯等怪症之法亦极罕见,颇为珍贵。又如“卅年耳聋,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此偏方或许仅适用某种体质某种病症,但是其切实可行性,却是十分明显的。

稿本中还记载有“东垣治李叔问”病例,《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医学纲目》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也记载了这个病例,但是都只强调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而未提及其妻,而该未刊稿本中则明确为“俱忌酒辛热之物”。千万别小看这个“俱”,同样的病症,据以上传世典籍的所载去医治、调理,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若不忌口,则可能疗效不佳,甚至毫无疗效。

彭令最后告诉记者,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寻找到清代御医汪必昌的后人与家族,以及至今散佚民间的其他著作如《伤寒妇科》,同时征集其家谱,以进一步研究这位不一般的御医。(来源:三晋都市报 记者 李尚鸿 文/图)

天价医书!清代御医孤本手稿200年后重现天日,估价2.1亿元

有些人对这册稿本的价值看不准、看不清、看不透,我们从六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单册价值能远超2亿元人民币。

其一,作者御医汪必昌有真本领

汪必昌,生于清代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卒于嘉庆乙亥(公元1815)年后,享年60周岁以上,清代人均寿命约33周岁,汪必昌已属长寿。汪必昌通过治病、救人、保健等中医真本领,从安徽新安歙县一个乡间郎中,成为京城名医,后来逐步晋升为御前太医(御医)。到嘉庆己巳(公元1809) 年,汪必昌入职太医院已达八年。是年恰逢嘉庆皇帝五十大寿,据《聊复集?自序》中汪氏记载,“予先人亦得预覃恩”,其中一个“亦”字点明汪必昌及其先人幸获皇帝的双重封赏。清代对封赏要求甚严,况且汪必昌既非满人又非汉八旗,既非大学士又非进士。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汪必昌获此双重封赏,主要靠他自身的真本领(医术和验方)。

这样一位起于底层、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名医御医,他汇纂的治疗疑难怪症的未公开的数百种验方,必将帮助医药企业解决许多患者的病痛,救治无数患者,造福人类。

其二,在中医史上地位高

据《〈聊复集〉已刊五卷本序》推断,《〈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最晚成稿于清嘉庆庚午(公元1810) 年。所用稿纸,如今粗略看,似乎其貌不扬,但是,如与清乾隆嘉庆其时坊间出版的书籍(现在的清乾嘉普通古籍)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此未刊本的每页稿纸版心都刻印有朱色“聊复集”三个字和朱色单鱼尾(图2),每页上的朱丝栏大小格子都规范整齐,手捻此稿纸后再捻同时代普通古籍纸张,专家们皆感到惊奇:世间竟有如此精美规范的“聊复集”专用稿纸。范景中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是著名古籍版本专家,经手许多历代古籍善本,他初次审阅此未刊本部分页面时,就赞叹其稿纸精致难得。要知道,古代造纸依靠手工,精美纸张颇不易得。广为人知的有关纸张故事就是,宋代欧阳修童年家贫,最次的纸张都买不起,只能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此可知,该未刊稿本所用纸张在清代嘉庆年间颇为珍稀,体现出作者的身份非富即贵。据此我们推断,《〈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成稿时间在作者汪必昌任职御医后至清嘉庆庚午年间。根据汪必昌自序也可推定,稿本成文即在1802至1810年间。

御医汪必昌著成《〈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年代,正是中医药学集大成之时。为什么这样说呢?查阅中国医学史料,19世纪初,西医开始对中国医学发生影响,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协会”在广州组成。1842年后,广州教会医院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眼病虽然是医院的治疗重点,但是疾病的种类已涉及到内外科、骨科、皮科和牙科方面;手术种类包括肿瘤、膀胱结石、乳腺疾病、坏死性骨骼切除等。1851年广州出版了合信著作《全体新论》,为近代第一部介绍人体解剖学的中文西医著作。

由上列历史事实可知,汪必昌著成《〈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后,西医开始逐渐对中国医学产生较大影响,中医的影响力开始走下坡路。到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余岩(字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相关议案,并获得了通过。后中医界和武汉叶开泰药号等共同发起请愿活动,打出“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口号,获得全国业界支持,最终获得政府支持并取缔余岩等人的议案,该事件被称为“废止中医案”事件,广为人知。

也就是说,汪必昌著《〈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时,基本未受到西医影响,中医药史上,要出现的各种疑难病症基本已经全部出现,要验证的中医药经典名方,也几乎已全部验证。可以说,《〈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中记载的治疗包括人体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由形(体)到神(经)的各类古今疑难杂症的药方及工艺,都是纯中医方法,是中医治疗的巅峰。所记载的病症,有的至今仍为罕见怪症,有的已不属稀见病症,但现代医学仍难治愈。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撰著,无疑是历史选择了清嘉庆御医汪必昌为纯中医药治疗数百种疑难怪症的集大成者。汪必昌身后,由于西医的影响和时代的变迁,纯用中医药系统性治疗数百种疑难病症的高水平专著基本上再无机会出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中医药史上,《〈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其三,是孤品传世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

《〈聊复集? 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包括《怪症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和《怪症方法》四个部分。前文已考证,此未刊本为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成稿于1802至1810年间。

在《怪症方法》内,御医汪必昌手录540种验方(图3、4、5、6、7、8),每种都属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

浙江中医药大学林乾良教授,从1957年开始收集名医处方真迹,至今六十余载,共收藏万张以上,名其室为“万方楼”。但是,林教授至今未收藏到一张可确认为古代御医药方真迹。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的在民间的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迄今所知,中医药界专家能明确认定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民间仅有此《〈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传世。

国家遴选古代经典名方的范围仅限1911年前出版的古代医籍内验方,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成稿于1802至1810年间,从时间上而言符合入选要求。据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冯世纶先生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出版社原古籍研究室主任樊正伦先生分析,该御医稿本未能得到刊行,而以孤品传世的原因是:清代文字狱盛行,只言片语甚至就招来杀身之祸,何况其中所治疗的疑难怪症或引起他人妄测皇家健康隐私,故而不能刊行不敢流传,而非因作者水平不高,学术功基不深。事实上,从汪必昌所著的已刊医籍《医阶辨证》(《聊复集》卷二)取得的历史成就,足够证明作者“对医学造诣颇深”(摘录刘渡舟等后世中医学家的评价)。

2018年12月中旬,网络上出现求购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的广告。对于文物界和中医药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深圳某企业以每张(两面)出价100万元人民币求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阅此广告后曾说:“中医界的古代御医药方真迹可遇难求,真若能寻见,即使出高价,每张300万元人民币,我们也可考虑努力购买几张,作为镇宅之宝。”

其四,应用广泛的独家有效验方每种价值数十亿元以上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汇纂540种秘方偏方,且从稿本中的批注增补部分来看(图9、10、11),这些秘方偏方多经验证,故而可以简称它们为“验方”(图12)。

稿本中记载的540种验方,或汪必昌站在前辈医家的肩膀上经过验证重新发展完善,或汪必昌在其医学思想和其行医实践的影响下独创的。如,其中的“(513)紫白癜二条”(图13),即调理治疗紫癜白癜的验方2个,经藏家比对,就比传世调理治疗紫癜白癜的普遍性药方(这些药方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多两种物品(药物);又如“(517)面上黑子”(图14),即根除脸上黑色斑点独家偏方(秘方),观后让人拍案叫绝。藏家认为,汪御医若无记载,后世也许再无人能知晓;再如“(520)胡臭八条”(图15),即治疗胡臭(狐臭)的秘方偏方八个,其中就有传世较广的醋和石灰根治胡臭的偏方,但是具体用什么醋,用何种石灰,后续用哪种方法断根,民间几乎一无所知,历代医籍中也不见记载,唯独此汪御医未刊稿本中有明确记载;还有调理治疗“(38)大小痫疾”(图16)的验方、治疗“(44)病风数载”(图17)的验方以及调理“(134)高年气喘”(图18)的验方等等,皆有其独特之处,必然给企业研发有效新药以重要启迪。特别是其中“(464)反胃十九条”(图19),即调理治疗各种反胃状况的秘方偏方19个;“(466)肿胀卅五条”(图20),即调理治疗各类肿胀秘方偏方35个;和于“(539)秘法(即秘而不传的方法)九”(图21)与“(540)异闻(即奇异的行医见闻)”(图22)中记载的“消渴饮”(常见于糖尿病)秘方以及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饮食物品(养生方法)等等,都具有重大医药产品开发价值。

古代医籍《肘后备急方》中的偏方,仅“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短短十五个字,却能启发屠哟哟发现青蒿素。清医学家、御医汪必昌汇纂的540种“不传”验方中的独家秘方,必然带来新启发,必将助力中医药保密类且有效的新药研发,必将带来巨大效益。

上列“(513)紫白癜二条”、 “(517)面上黑子”和“(520)胡臭八条”,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蒋海越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建国先生等专家分析,每一种验方对当前美容美体调治甚至国际应用均十分广泛,每种验方皆有数十亿元以上的市场价值。

其五,验方有巨大的运用价值

有人说,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御医独家验方后,还需投入不少资金研制,这些御医独家验方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如何体现出其巨大价值呢?中国医学科学院潘宣研究员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的汪御医独家验方,当然不可能自动变成治病救人的中成药产品,但必将在医药企业研制新药过程中启发研制者极大提高效益。由此我们强调的是:有了御医独家验方,新药研制的成本和难度将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有了御医独家验方,医药企业就有了不和他人雷同的、现成的开发方案,由此节约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将难以估量。众所周知,爱迪生为发明灯泡,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找到合适的灯丝。在其几十年后,又有人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才制造出常用的灯泡。期间耗费的财力、精力和时间,难以计数。但后人在这基础上,就轻车熟路了,能以相对低的成本制造电灯。掌握《〈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的汪御医独家验方,就有如在发明研制治疗疾病新“灯泡”(有效新药)前,我们即已经掌握了这个新“灯泡”,需用“钨丝”,需加“氮气”或“氩气”等,同时已掌握了这个新“灯泡”的基本制造技术,即在研制此新药前,我们依据稿本内汪御医亲笔记载的验方掌握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基本工艺,我们就不必再试用6000多种材料,不必再进行7000多次试验。但和电灯这个例子相比,御医独家验方的意义更大。因为爱迪生的灯泡“药方”,已经是人尽皆知,而御医独家验方,则为孤本持有者所独有。

其六,御医孤本内独家验方有如颗颗珍珠钻石

也有个别人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一册,只能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稿本估价几万,最多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潘宣研究员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有如只看到了一件名家制造、标识明确(每页稿纸版心都刻印有“聊复集”三个字)的清乾隆嘉庆年间的“盒子”,而对“盒子”内的540种珍珠钻石(指验方)视而不见。古代有人买椟还珠,而当代有人却妄想买椟赠珠,而且是妄想受赠几百颗价值连城的珍珠钻石。我们无法保证这个名贵盒子内的540种珍珠钻石,颗颗都有大用,但是据御医汪必昌行医经历、学术水平和务实精神,其中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秘方大有用,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秘方偏方有用,且能成功开发出有效新药,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瀛鳌和朱建平两位专家,曾先后指出:只要此未刊稿本中有一种独家秘方有大用,能成功开发出应用广泛的有效新药,其价值就将远远高于现在估出的所谓“天价”(底价2.16亿元人民币)。

依靠单种秘方起家的片仔癀、云南白药市值都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国外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更是高达2000亿美元左右。纵然公司市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秘方的独家性无疑是核心因素。片仔癀、云南白药等拥有秘方的企业的研究报告,均把秘方视为重要促进因素。由此可见,拥有大量独家古代御医秘方,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商业价值。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图1)单册古籍经初步挖掘,其价值已远超2亿元人民币。有些人对这册稿本的价值看不准、看不清、看不透,我们从六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单册价值能远超2亿元人民币。

其一,作者御医汪必昌有真本领

汪必昌,生于清代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卒于嘉庆乙亥(公元1815)年后,享年60周岁以上,清代人均寿命约33周岁,汪必昌已属长寿。汪必昌通过治病、救人、保健等中医真本领,从安徽新安歙县一个乡间郎中,成为京城名医,后来逐步晋升为御前太医(御医)。到嘉庆己巳(公元1809) 年,汪必昌入职太医院已达八年。是年恰逢嘉庆皇帝五十大寿,据《聊复集?自序》中汪氏记载,“予先人亦得预覃恩”,其中一个“亦”字点明汪必昌及其先人幸获皇帝的双重封赏。清代对封赏要求甚严,况且汪必昌既非满人又非汉八旗,既非大学士又非进士。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汪必昌获此双重封赏,主要靠他自身的真本领(医术和验方)。

这样一位起于底层、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名医御医,他汇纂的治疗疑难怪症的未公开的数百种验方,必将帮助医药企业解决许多患者的病痛,救治无数患者,造福人类。

其二,在中医史上地位高

据《〈聊复集〉已刊五卷本序》推断,《〈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最晚成稿于清嘉庆庚午(公元1810) 年。所用稿纸,如今粗略看,似乎其貌不扬,但是,如与清乾隆嘉庆其时坊间出版的书籍(现在的清乾嘉普通古籍)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此未刊本的每页稿纸版心都刻印有朱色“聊复集”三个字和朱色单鱼尾(图2),每页上的朱丝栏大小格子都规范整齐,手捻此稿纸后再捻同时代普通古籍纸张,专家们皆感到惊奇:世间竟有如此精美规范的“聊复集”专用稿纸。范景中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是著名古籍版本专家,经手许多历代古籍善本,他初次审阅此未刊本部分页面时,就赞叹其稿纸精致难得。要知道,古代造纸依靠手工,精美纸张颇不易得。广为人知的有关纸张故事就是,宋代欧阳修童年家贫,最次的纸张都买不起,只能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此可知,该未刊稿本所用纸张在清代嘉庆年间颇为珍稀,体现出作者的身份非富即贵。据此我们推断,《〈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成稿时间在作者汪必昌任职御医后至清嘉庆庚午年间。根据汪必昌自序也可推定,稿本成文即在1802至1810年间。

御医汪必昌著成《〈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年代,正是中医药学集大成之时。为什么这样说呢?查阅中国医学史料,19世纪初,西医开始对中国医学发生影响,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协会”在广州组成。1842年后,广州教会医院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眼病虽然是医院的治疗重点,但是疾病的种类已涉及到内外科、骨科、皮科和牙科方面;手术种类包括肿瘤、膀胱结石、乳腺疾病、坏死性骨骼切除等。1851年广州出版了合信著作《全体新论》,为近代第一部介绍人体解剖学的中文西医著作。

由上列历史事实可知,汪必昌著成《〈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后,西医开始逐渐对中国医学产生较大影响,中医的影响力开始走下坡路。到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余岩(字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相关议案,并获得了通过。后中医界和武汉叶开泰药号等共同发起请愿活动,打出“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口号,获得全国业界支持,最终获得政府支持并取缔余岩等人的议案,该事件被称为“废止中医案”事件,广为人知。

也就是说,汪必昌著《〈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时,基本未受到西医影响,中医药史上,要出现的各种疑难病症基本已经全部出现,要验证的中医药经典名方,也几乎已全部验证。可以说,《〈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中记载的治疗包括人体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由形(体)到神(经)的各类古今疑难杂症的药方及工艺,都是纯中医方法,是中医治疗的巅峰。所记载的病症,有的至今仍为罕见怪症,有的已不属稀见病症,但现代医学仍难治愈。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撰著,无疑是历史选择了清嘉庆御医汪必昌为纯中医药治疗数百种疑难怪症的集大成者。汪必昌身后,由于西医的影响和时代的变迁,纯用中医药系统性治疗数百种疑难病症的高水平专著基本上再无机会出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中医药史上,《〈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其三,是孤品传世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

《〈聊复集? 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包括《怪症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和《怪症方法》四个部分。前文已考证,此未刊本为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成稿于1802至1810年间。

在《怪症方法》内,御医汪必昌手录540种验方(图3、4、5、6、7、8),每种都属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

浙江中医药大学林乾良教授,从1957年开始收集名医处方真迹,至今六十余载,共收藏万张以上,名其室为“万方楼”。但是,林教授至今未收藏到一张可确认为古代御医药方真迹。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的在民间的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迄今所知,中医药界专家能明确认定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民间仅有此《〈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传世。

国家遴选古代经典名方的范围仅限1911年前出版的古代医籍内验方,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成稿于1802至1810年间,从时间上而言符合入选要求。据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冯世纶先生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出版社原古籍研究室主任樊正伦先生分析,该御医稿本未能得到刊行,而以孤品传世的原因是:清代文字狱盛行,只言片语甚至就招来杀身之祸,何况其中所治疗的疑难怪症或引起他人妄测皇家健康隐私,故而不能刊行不敢流传,而非因作者水平不高,学术功基不深。事实上,从汪必昌所著的已刊医籍《医阶辨证》(《聊复集》卷二)取得的历史成就,足够证明作者“对医学造诣颇深”(摘录刘渡舟等后世中医学家的评价)。

2018年12月中旬,网络上出现求购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的广告。对于文物界和中医药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御医药方真迹,深圳某企业以每张(两面)出价100万元人民币求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阅此广告后曾说:“中医界的古代御医药方真迹可遇难求,真若能寻见,即使出高价,每张300万元人民币,我们也可考虑努力购买几张,作为镇宅之宝。”

其四,应用广泛的独家有效验方每种价值数十亿元以上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汇纂540种秘方偏方,且从稿本中的批注增补部分来看(图9、10、11),这些秘方偏方多经验证,故而可以简称它们为“验方”(图12)。

稿本中记载的540种验方,或汪必昌站在前辈医家的肩膀上经过验证重新发展完善,或汪必昌在其医学思想和其行医实践的影响下独创的。如,其中的“(513)紫白癜二条”(图13),即调理治疗紫癜白癜的验方2个,经藏家比对,就比传世调理治疗紫癜白癜的普遍性药方(这些药方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多两种物品(药物);又如“(517)面上黑子”(图14),即根除脸上黑色斑点独家偏方(秘方),观后让人拍案叫绝。藏家认为,汪御医若无记载,后世也许再无人能知晓;再如“(520)胡臭八条”(图15),即治疗胡臭(狐臭)的秘方偏方八个,其中就有传世较广的醋和石灰根治胡臭的偏方,但是具体用什么醋,用何种石灰,后续用哪种方法断根,民间几乎一无所知,历代医籍中也不见记载,唯独此汪御医未刊稿本中有明确记载;还有调理治疗“(38)大小痫疾”(图16)的验方、治疗“(44)病风数载”(图17)的验方以及调理“(134)高年气喘”(图18)的验方等等,皆有其独特之处,必然给企业研发有效新药以重要启迪。特别是其中“(464)反胃十九条”(图19),即调理治疗各种反胃状况的秘方偏方19个;“(466)肿胀卅五条”(图20),即调理治疗各类肿胀秘方偏方35个;和于“(539)秘法(即秘而不传的方法)九”(图21)与“(540)异闻(即奇异的行医见闻)”(图22)中记载的“消渴饮”(常见于糖尿病)秘方以及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饮食物品(养生方法)等等,都具有重大医药产品开发价值。

古代医籍《肘后备急方》中的偏方,仅“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短短十五个字,却能启发屠哟哟发现青蒿素。清医学家、御医汪必昌汇纂的540种“不传”验方中的独家秘方,必然带来新启发,必将助力中医药保密类且有效的新药研发,必将带来巨大效益。

上列“(513)紫白癜二条”、 “(517)面上黑子”和“(520)胡臭八条”,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蒋海越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建国先生等专家分析,每一种验方对当前美容美体调治甚至国际应用均十分广泛,每种验方皆有数十亿元以上的市场价值。

其五,验方有巨大的运用价值

有人说,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御医独家验方后,还需投入不少资金研制,这些御医独家验方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如何体现出其巨大价值呢?中国医学科学院潘宣研究员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的汪御医独家验方,当然不可能自动变成治病救人的中成药产品,但必将在医药企业研制新药过程中启发研制者极大提高效益。由此我们强调的是:有了御医独家验方,新药研制的成本和难度将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有了御医独家验方,医药企业就有了不和他人雷同的、现成的开发方案,由此节约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将难以估量。众所周知,爱迪生为发明灯泡,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找到合适的灯丝。在其几十年后,又有人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才制造出常用的灯泡。期间耗费的财力、精力和时间,难以计数。但后人在这基础上,就轻车熟路了,能以相对低的成本制造电灯。掌握《〈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的汪御医独家验方,就有如在发明研制治疗疾病新“灯泡”(有效新药)前,我们即已经掌握了这个新“灯泡”,需用“钨丝”,需加“氮气”或“氩气”等,同时已掌握了这个新“灯泡”的基本制造技术,即在研制此新药前,我们依据稿本内汪御医亲笔记载的验方掌握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基本工艺,我们就不必再试用6000多种材料,不必再进行7000多次试验。但和电灯这个例子相比,御医独家验方的意义更大。因为爱迪生的灯泡“药方”,已经是人尽皆知,而御医独家验方,则为孤本持有者所独有。

其六,御医孤本内独家验方有如颗颗珍珠钻石

也有个别人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一册,只能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稿本估价几万,最多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世喆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潘宣研究员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有如只看到了一件名家制造、标识明确(每页稿纸版心都刻印有“聊复集”三个字)的清乾隆嘉庆年间的“盒子”,而对“盒子”内的540种珍珠钻石(指验方)视而不见。古代有人买椟还珠,而当代有人却妄想买椟赠珠,而且是妄想受赠几百颗价值连城的珍珠钻石。我们无法保证这个名贵盒子内的540种珍珠钻石,颗颗都有大用,但是据御医汪必昌行医经历、学术水平和务实精神,其中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秘方大有用,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秘方偏方有用,且能成功开发出有效新药,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瀛鳌和朱建平两位专家,曾先后指出:只要此未刊稿本中有一种独家秘方有大用,能成功开发出应用广泛的有效新药,其价值就将远远高于现在估出的所谓“天价”(底价2.16亿元人民币)。

依靠单种秘方起家的片仔癀、云南白药市值都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国外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更是高达2000亿美元左右。纵然公司市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秘方的独家性无疑是核心因素。片仔癀、云南白药等拥有秘方的企业的研究报告,均把秘方视为重要促进因素。由此可见,拥有大量独家古代御医秘方,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商业价值。

寻找儿时记忆中的“观音豆腐”

说到豆腐,大家都不陌生,这种白白嫩嫩口感绝佳的传统食物可谓是老少皆宜。简简单单的一道小葱拌豆腐就是人们喜爱的夏日凉菜,色泽素雅淡洁,清香飘逸,鲜嫩爽口,很多人喜欢吃。

然而在我国一些地区,民间有一种被称为“观音豆腐”的食物,不是用豆子而是用树叶做的,不知大家可有曾耳闻?

这种豆腐形似普遍的白豆腐但却弹性十足,外观呈翠绿色,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所以民间又称其为“神仙豆腐”或“柴叶豆腐”。

1

观音豆腐是用什么做的?

观音豆腐原料取自于一种落叶小灌木的叶片,植物名为豆腐柴或观音草,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华南以至四川、贵州等地。在植物分类学中,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为马鞭草科(现归于唇形科)豆腐柴属一种落叶小灌木,高约2~3米。叶片呈椭圆形,两两对生,叶缘光滑整齐或有不规则疏齿;花比较小,花冠二唇形,淡黄色,核果倒卵形至近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5~9月。

看起来模样并不十分出众的豆腐柴(@版纳花轮君 摄)

由于叶片揉搓后散发着一股不太好闻的气味,故又有臭黄荆、腐婢的别名。同属中还有另一种植物则直接被唤作:狐臭柴 Premna puberula,可以想见其味道的难闻了。

毛狐臭柴P. puberulavar.bodinieri (来源:www.nsii.org.cn)

豆腐柴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通过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其叶片富含果胶、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食物纤维、叶绿素,以及丰富的淀粉、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粗纤维及总糖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叶类蔬菜和饲料,蛋白质含量更是达到了优质禾谷类粮食蛋白含量的水平。其嫩叶制作成的豆腐,清凉解热,嫩滑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炎炎夏日里吃上一口,是人们夏季避暑解渴的理想小食。

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塔形的圆锥花序

观音豆腐历史悠久,至于它的来历,有不同说法。相传很久以前,徽州祁门、歙县等一些地方遭受灾荒,百姓饥馑,无以为食,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于是下凡点化,教百姓用这种神奇的树叶制作“豆腐”充饥,活人无数。百姓感念菩萨的恩惠,便称这种豆腐为“观音豆腐”。

2

观音豆腐的制作方法

从原始时期的自然谷物到如今餐桌上的丰盛饕餮,人们对于美食的探求从未停止。像观音豆腐这份隐藏在广袤乡野的美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虽然鼻尖久寻香味渐行渐远,但因为渗入了乡情的味道,每年这个时节,它总能勾起无数游子的思乡情愫和满满的童年回忆。

看了这么多诱人的美食照片,我们不妨来学习制作观音豆腐吧。其实工序很简单,从制作到成型,整个过程半小时左右即可搞定。

Step 1.采叶:每年农历5-10月间即可上山采摘豆腐柴柴叶,须采不太嫩也不太老的叶子,否则会影响豆腐的质量。(注:采摘地点应选择无三废污染之处,确保柴叶干净、卫生、无污染。另外,如果不会认植物的话,千万不可冒然采摘,以免误采了别的有毒植物。)

Step 2.漂洗:叶片采来后,应去除叶中夹带的杂质,放于筛箩里漂洗干净,再沥干水渍备用。

Step 3.配制草木灰:可选用农家灶台下的草木灰(不能用火炉锅里灰,因火炉锅里灰或有烟蒂、脚踏泥、口痰等,不卫生),按1:8的比例加水搅拌配制,并搅拌均匀后让其静置沉淀,沉淀后,再将沉淀过的草木灰用布巾过滤,滤去灰渣,留取纯草木灰水备用。

Step 4.杀青:先烧一大锅开水,将沥干的豆腐柴叶倒入木桶中,按1斤柴叶5斤开水的比例往桶里冲入开水浸泡,浸泡3分钟即可捞起。浸泡时,木桶上不需盖盖板,让蒸气挥发,否则叶片会变黄,影响豆腐的色泽。

Step 5.捣碎过滤:置一木桶,木桶上搁一淘架,淘架上放一淘篮,篮里摊大布巾,将浸泡后的豆腐柴叶倒入白布巾里,然后将白布巾的四角归拢成圆球状,用双手反复搓揉挤压,直至挤压出绿色汁液。头遍挤压后,掀开白布巾,再用凉开水冲洗搅拌,复又归拢成圆球状挤压出第二遍汁液。在挤压第二遍时,应按饮食习惯控制用水,如需豆腐嫩些多加点水,老些就少加点水。

Step 6.点卤、冷却:汁液过滤到木桶或大盆里后,再按10:1的比例加入配制的草木灰水并搅拌均匀,静置在冷水中10-15分钟即凝固成绿嫩的观音豆腐了。豆腐检验:观音豆腐好不好,检验的标准为豆腐中有无草木灰渣与柴叶残渣,两渣均无,视为合格。

Step 7.吃法:观音豆腐一般可直接凉拌食用,喜欢咸口的可以加盐、酱油和香醋,重口的可以再加辣椒和麻油等,喜欢甜口的可以加入糖浆、果粒、芋圆随心搭配,做成甜食冷饮。炎炎夏日,冰冰凉正好来解解暑。独特烹饪:柴叶豆腐也可与咸菜、腊肉等烧成菜肴食用。

Step 8.贮存方法:多余的观音豆腐可放于面盆里用清水浸住,需每日换水,可存放三、五天。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文献:孙莹莹. “神仙豆腐”加工工艺优化[J]. 保鲜与加工. 17(2):64-67,72.

把时间交给阅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