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燎疳节
文/陈骥
一
又是一年燎疳节
我在异地他乡
看见人家门前点燃的熊熊大火
勾起思乡之情
二
耄耋之年的父亲
一早定会背着竹兜
拿着磨得飞快镰刀
到田埂上割一竹兜枯草
准备晚饭后燎疳
三
历年惯例,我的母亲定做一顿蒜搅团
一则说缠年了
二则将带有腥味的蒜皮放在火中烧
说后代中生不了狐臭的
四
燎疳的柴一定要在野外找
柴是财的象征
忌讳用家里或者麦场里柴禾
五
正月二十三燎疳
不知起源于何时
一直延续下去
可能起源于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或者说“燎”一种顽固性“疳”病
衍变到现在,燎疳时柴禾里放爆竹
象征驱邪祛病
六
孩提时,盼望燎疳的心情是那么迫切
胆小的我总是站在熊熊大火前不敢跳过
父亲总会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提我越过大火
七
谁家燎疳的火旺
象征着一年的财运旺盛
一年庄稼的丰歉
孩子学业的成功
八
勤劳的父亲,一年燎疳的柴禾
总是割的最多
又是耐燃的荆棘枝条
燃烧的时间最久
这便成了第二天上学同学们谈论的话资
九
历年的燎疳节
谁家孩子第一个
像猴子似的越过熊熊大火
家长也以之为荣
预示着后辈敢闯敢为
十
多年来,我没有机会
陪年迈的父母燎疳
如今在异地他乡
每每看到别人燎疳
总会勾起思乡之情
十一
可以想象,耄耋之年的父亲
总会背着一竹兜
田埂上割的枯草
母亲照理将蒜皮倒在柴禾里
等我们聚在一起燎疳
可儿女们一个个飞远了
只把几间土屋让他们厮守
何时空暇,陪耄耋之年的父母燎一次疳
不再是一种奢求
长生不老是人类最终极的梦想,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古代的术士们,就发明了炼丹术。炼丹术被分为内丹术(呼吸吐纳),和外丹术,小编今天就重点讲一讲这个外丹术。
外丹术是个什么玩意呢,通俗地说,就是硝石、五金,三黄等等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放进丹炉中,进行烧炼,而最后形成的丹药,就是可以延年益寿,或者治疗百病的“神药”了。
炼丹术是古代中国的“高精尖”技术,能将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外国人不惜高价,将其引进到国内,经过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
但不管哪位炼丹家炼丹,都少不了最重要的一味炉料——丹砂,这味炉料经过炼制,可以提取出液体汞(水银),而水银和一些药石混合炼制,就可以形成很多的化合物,那么这些炼丹家们,都练出了什么领先世界的“神药”,让小编为您归纳一下:
1、治疗痈疽疔毒的三仙丹
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中也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记载,炼丹术士们在取得水银后,再往里加上焰硝和绿矾,就制成了三仙丹,这种丹药是外用的疡科圣药。
三仙丹不仅可以治疗痈疽疔毒、梅疮瘰疬,而且还能拔毒、去腐、生肌和敛口,总之,它虽然有些一定的毒性,但在中医疡科药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治疗癫痫犯乱的太一小还丹(银朱)
水银和硫磺两物合练到一起,就可以得到硫化汞,即:太一小还丹,只不过粗炼的硫化汞是黑色的,需要将这种黑色的硫化汞,放在密闭的土釜中加热,升华后的药物,就会凝结成鲜红的硫化汞。
太一小还丹不仅可以癫痫犯乱,解胎毒,驱邪疟而且可以润心肺,是一位重要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3、能治疮毒的白降丹
用丹砂(或水银)、矾、焰硝和盐等共炼,可以得到氯化高汞,为了增加其疗效,郎中们又在这位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砒霜,吴谦的《医宗金鉴》里,称这种药为“金龟下海丹”或者“八乘丹”。
而很多郎中,喜欢称呼它为白降丹,这味丹药尊为疡科的圣药之一,能治一切疮毒、阴疽成瘘、溃疡、脓水淋漓等病。
4、杀虫,解毒的密陀僧
铅在古代的炼丹家眼中,可是一顶一的好东西,将黑铅熔化后,加硫磺和焰硝,经过不断的搅炒,就会形成红色的密陀僧(铅丹)。
密陀僧主治疮疡溃烂久不收敛,而且对口疮,湿疹,疥癣,狐臭,等病也有疗效,我们都知道,铅是有毒的,故此,这种药还是少用为佳。
5、吃上一点就能听到上帝召唤的毒药砒霜
隋代有一本炼丹术著作《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里面有“饵雄黄法”,就是将雄黄、砒石、礜石放在土釜中(有充分的空气)加热升炼,就会得到“其色飘飘,或如霜雪”的砒霜。
砒霜在古代,又被称为“貔(pi啤)霜”,意思是此药就像猛兽“貔貅”一样,毒性酷烈,除了可以杀人之外,服少量可治疟疾、心痛和牙痛。
以炼丹术来追求长生不老,可以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甚至得不到长生,反而会被丹药中的药毒害死,但万事万物,亦是有利有弊,上述五样“神药”在古代,绝对救过太多人的性命,同时,它们的存在,也宣示了我国“制药业”的发达,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那绝对不是白叫的!……
自古以来,中医在防控瘟疫方面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这是流传千年的民间俗语,使用中药香囊驱邪辟秽、保健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中,官方公布的中医药预防冠状病毒措施中也纷纷将佩戴中药香囊作为中药外治疗法中重要方式之一。
中药香囊具有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科学有效、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尤其是在目前疫情控制较好,当以预防为主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药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荷包,其制作比较简单,《岁时杂记》中记载:“端午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中药香囊属于中药外治范畴,为外治法的“佩法”,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是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中药,研成细末,放入缝制好的绣囊中,可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吸收中药的气味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
香囊属于中医佩香疗法的一种,是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身上,借药味挥发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国的运用源远流长。周朝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防病习俗。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具有祛秽保健作用的香囊,说明汉朝人已经擅长使用香囊防病。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伤寒方上》中各种辟瘟药方所选的药物均以芳香药为主,并且许多药方是采用佩戴香囊的方式使用的。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中就记载了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等多个中药香囊辟瘟处方,方法是将药物打成散,装香囊中悬挂,以起到辟秽作用。除了治疗疾病,香囊在古代还可用作饰物、美容、清新气味,青年男女常用互送香囊的方式寄托情谊。
清代医家吴尚先在我国第一部外治专著《理瀹骈文》里对中药外治的原理有精辟论述:“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香囊之芳香辟秽防疫的原理也在于此。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中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小环境。中药成分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生成,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另外,中药的挥发成分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香囊防疫的古今记载
先秦以来,历代医家、医著对于预防瘟疫多首推芳香化浊,辟秽避疫。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2000多年里,我国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香囊类芳香辟秽中药的运用是应对疫病的众多有效措施之一。
清宫御医记载了许多芳香避疫的组方。如陈可冀主编《清宫配方集成》收录的“避瘟散”,是以苍术、白芷、枳壳、薄荷、菖蒲、木香、草果、熟大黄、藿香等20多味药共研极细末,绛囊盛之,用于“外受感冒,瘟疫发痧,瘟疟鬼疟”等。
从临床看,中药香囊用途广泛,既适用于轻症、缓症、慢性顽固性病症、外感类疾病、鼻炎类疾病,也适用于眼睛干痒、目赤肿痛,湿邪困脾导致的头沉头昏以及头脑不清醒,脚臭狐臭等体液分泌问题。既可以用于急症期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康复期巩固治疗。
■ 注意事项:
1. 禁止内服。
2. 孕妇佩戴香囊要谨慎。
3. 对香囊内药物成分过敏者忌用。
4. 防水、防潮,保持香囊干燥。
5. 使用期限1-2个周,香味变淡后可及时更换。
我们依据当前疫情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疫情期间佩戴使用降低感染风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