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常见,引起狐臭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腋下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所造成的,祛除狐臭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平时要注意清淡的饮食,保持洁净。
怎样才能去除腋臭
要多喝牛奶、酸奶等乳酸菌饮品,乳酸菌饮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滋生;并且要多吃蔬菜,蔬菜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的肠胃所吸收,但是其本身会吸收大量的水分,这样就会增强粪便的软度,从而有利于排便,细菌和毒素的排出也较多,经汗腺从皮肤排出体外的细菌等就会减少。
1.用桃叶50克,南瓜叶50克,捣烂后敷患处,每日2-4次。
2.辣椒2-3个,切成小段,放入瓶内,加2%-2.5%碘酊10ml,密封摇荡。3日后用棉球蘸药液,涂擦腋窝,每日1-3次。一般连用7天可愈。
3.大田螺1个,放在清水中养至盖张开后,立即用针头将1粒巴豆放进田螺腔内,再将其置于杯中。约1小时后,田螺即化成水。用此水涂双腋部多次,可消狐臭。
4.胆矾1克,水粉1.5克,麝香0.5克,田螺2个。先将螺盖拔下,然后将上述3种药放入田螺内,置放一夜,螺肉即会液化成水,和此水搽腋下,一日2~3次,狐臭即会随粪便而出,有特效。
5.用干净的生姜切片外擦,每日2次,每次在双腋窝擦约5分钟。
6.将食盐炒热后,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扎好,反复摩擦双腋窝约5分钟,每日1次,连用5天。
7.艾叶20克晒干搓细,明矾20克(为末),食盐200克,将上物伴匀后放锅内加热,取出,用布包好夹在腋下即可,以不烫伤皮肤为度。5分钟后便无臭味,此方使用1次可保持1个月以上。不见效最好是手术。
8.胡椒、花椒各50粒,研成粉,再加入冰片2钱,用医用酒精调匀,每日取一小团涂患处并用胶布贴好,一日换一次,连用半月可根除。
9.拿一块沾水后的纱布 ( 微湿 ), 沾上小苏打粉再患部上均匀涂抹即可 。 这方法基本上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使用时间别超过 24 小时。
10.密陀僧炉甘石冰片治狐臭法:将10克密陀僧、70克滑石、5克冰片、15克炉甘石一同研成细末,拌匀密封在瓶中。浴后搽于腋窝,每日1次,久用可治愈狐臭。腋部溃破时勿用。
11.密陀僧寒水石治狐臭法:将等量密陀僧、寒水石一同研成细末,搽于腋窝患处,每日数次,可望治愈狐臭。溃破者勿用。
12. 辣椒碘酒治狐臭法:将50克新鲜辣椒粉放入300毫升碘酒中浸泡15日。每日早晚先擦净汗渍,然后用此液涂抹患处,即可见效。
13.胡椒桂圆核治狐臭法:将50粒胡椒、12粒桂圆核一同研成细末,敷于腋窝,对狐臭有治疗作用。
14. 醋石灰粉治狐臭法:3克石灰粉用适量陈醋拌匀后涂于患处,可治狐臭。
15.明矾治狐臭法:空鸡蛋壳内放入50克明矾,用微火加热至明矾溶解,待明矾冷却变硬后再研成粉末,搽于患处,每日2次,狐臭可逐渐减轻以至痊愈。
16.山药治狐臭法:将新鲜山药切片搓擦腋下,每日1~2次,可治狐臭。
17.冰片酒精治狐臭法:将3克冰片放入20毫升50%的酒精中,密封后待其自行溶解。再用肥皂水洗净腋窝,擦干后涂上药液,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有效地抑制以至治愈狐臭。
小李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大学生,这年暑假,因为疫情的缘故选择回到国内度过假期。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纷纷询问小李对外国的感受。而小李的回答则很让人意外:国内的“空气”实在是比欧美要清新太多了。
这番话把大家听的云里雾里,原来,小李对欧美最大的印象,就是狐臭人群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等公交一阵还是坐地铁,尤其到了夏天,狐臭的奇怪味道一阵接着一阵,是在让小李难以忍受。
“还是咱们国家好,欧美的狐臭简直泛滥成灾。”小李感慨道。
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有狐臭,有的人身上没有?
想要搞清楚这个原因,就要明白狐臭是怎么来的。
狐臭的来源,其实是蛋白被细菌分解时所形成的腐败气体。一般来说,人流出的汗液并没有明显的气味,但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中会夹杂蛋白质成分。
如果一个人天生大汗腺分布较多,流出“蛋白质汗液”的数量也会更多,例如腋下,脖子等位置,细菌繁殖并且分解蛋白质就会产生明显的气味,也就是狐臭;
如果大汗腺分布得比较少,蛋白质汗液流出的比较少,气味出现的少,自然也就没有了狐臭。
而大汗腺的数量,则是根据基因来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有狐臭,有的人身上没有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欧美人大多有狐臭,亚洲人身上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基因的种类不同。
虽然欧美人和亚洲人都是人类,但因为祖先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基因也会有些许不同。
大多数欧美人的大汗腺比亚洲人更多,所以狐臭的情况更多。
另一方面,和两方的饮食差异有关.
欧美人的饮食以肉类,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蛋白质摄入多,汗液中蛋白质含量也会更高,狐臭产生的气味也会更浓重。
除此之外,欧美人体毛浓密,社会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狐臭症状显著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亚洲乃至我国的狐臭人群比较少,但依旧是存在的,一些有狐臭的朋友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疾病。
狐臭算不算疾病?能不能治好?
这里明确告诉有狐臭的朋友,狐臭其实并不能算是疾病。
上文有提到,狐臭的本质,是身体大汗腺比普通人分布更多一些,这并不会给健康带来损伤,反而会加速汗液代谢排毒的效率。
简单来说,就好像一个人是双眼皮,一个人是单眼皮一样,狐臭并非病,反而是人类进化的一种结果,有狐臭的朋友没有必要太过在意和自卑。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消除狐臭的需求,其实也是有方法的,在现代医学中,通过手术切断大汗腺神经,或者通过激光治疗方式缓解,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尝试。
除此之外,如果不想做手术,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进行缓解,同样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烦恼狐臭?这3种方式能够帮你有效缓解
方法一:适当的将自己的腋毛剪短
腋下是大汗腺分布密集,并且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也是狐臭最大的根源。而腋毛越长,皮肤密封程度越高,越容易流汗并且造成细菌繁殖。
如果觉得自己有狐臭的朋友,可以适当将腋毛剪短一些,减少流汗的同时减少细菌滋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方法二:勤洗澡
这是最“笨”的一种方法,同样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勤于洗澡,将身体清洁的干干净净,细菌和汗液无法长时间在皮肤表面繁殖,狐臭的情况也会减轻许多。
方法三:通过药物治疗
如果狐臭的情况比较严重,药物治疗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例如尿囊素碱,氧化铝等汗液抑制剂;
抑或是吡啶硫铜锌等细菌抑制剂等,针对汗液来源的位置,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使用仍然要谨慎,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监督下进行。
总而言之,狐臭并非是疾病,如果有狐臭的朋友,正常对待即可,切勿因为可有可无的身体特征,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要在生活中适当采取缓解措施,抑或是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均可解决问题。并非是什么难事,只要积极乐观的面对,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资料:
[1]陈辉. 腋臭的临床治疗及展望[C]// 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 2014.
[2]李怡. 关于狐臭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术后护理的要点[J]. 2021.
[3]邱星, 邹先彪. 狐臭与传染无关与遗传有关[J]. 医药前沿, 2019(4):3.
有些时候,刚才吃下去的食物使身体产生了奇特甚至是让人讨厌的味道。比如,火龙果红尿、红肉汗等等这些表现比比皆是,让人很尴尬。
1、蒜臭尿
吃了大蒜后不仅让口气难间.大蒜中的化合物(如甲基烯丙基硫醚)还会进人血液,随后进人汗液和尿液,大蒜素分解后的物质与汗液混合后会产生细菌,而这此细菌正是臭味的来源。
食用大蒜后如厕,家中卫生间的马桶会有几天弥漫着蒜臭味。另外,多吃大蒜还会导致体臭,使得有些人的体味闻起来就像大蒜面包,持续几天后才消失。当然,如果你爱吃大蒜,多喝牛奶吧!牛奶中的脂肪能帮你加速代谢掉这种味道。
2、芦笋尿
芦笋是一种质地优良的保健型蔬菜,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已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然而,食用芦笋后如厕,你又会闻到一股硫磺般的恶臭。研究发现,导致“芦算尿”的罪魁祸首是芦笋中的硫醇。该物质经过体内消化酶的分解后,会释放出气味较浓的化学物质。不单单是芦笋,龙须菜、天门冬等植物中都含有硫醇,在消化器官中被分解后,在尿液排出时也会使尿液带着异味。
3、蚕豆尿
食用过多蚕豆会让尿液变成棕色,很多人看到棕色尿,非常紧张,去医院花费几千元进行全套检查,更夸张的是有的人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其实,尿液中的深棕色是蚕豆中的植物化学物质黄酮类化合物(表儿茶酸、表儿茶素和槲皮素)的副产物,具有极好的营养效用。
4、火龙果尿、西瓜粪便
如果你在前一天晚上吃了甜菜或者火龙果、西瓜,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收获一份“惊喜”。
红皮红肉火龙果、甜菜或者西瓜中都含有丰富的甜菜红碱,它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不易被人体降解,会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而且在不同的pH下表现的颜色不同。食用后,甜菜红碱在胃液酸性条件下变红,让大便和小便呈现红色,而且胃酸的酸性越弱,食用后的尿液颜色就越暗。出现红色尿液或粪便,虽然见证者会感觉很奇怪,难以置信,但它完全无害。
5、红肉汗
红肉富含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进人消化道后会在胃肠道中留下残渣,这种残渣最终会通过人体,在出汗过程中与皮肤表面的细菌混合,让汗液比平时更臭,这也是很多食肉民族体味较重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如果在饮食中去除红肉,增加蔬菜的摄人量,这种气味就会消散。
除此之外,备受大家青睐的咖喱也是引起体臭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印度的咖喱饭,通常是以咖喱粉和小茴香为主要调味料,这些虽然说对身体有益,但是它强烈的气味会从毛孔中散发出来,更容易出现体臭。
有研究发现,常吃菠菜和水田芥(西洋菜)等富含叶绿素的蔬菜,有助预防体臭。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