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艾绒液治疗狐臭吗(艾绒液能止痒吗)

时间:2024-06-22 11:06: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体臭公交地铁遭遇远离,连相亲也被丈母娘查,不妨试试艾灸断根

狐臭和体臭可能是地球上最能阻止人类结婚但又不是病的一种“病”,君不见地铁上、公交上人人遇到狐臭体臭躲而不及;一些地方儿女谈对象或相亲,妈妈和亲属第一时间去打听对方家世,有没有亲戚是狐臭体臭的,哪怕隔几代都要查,能把祖宗十八代查一遍,就怕嫁给或娶到狐臭体臭的人。可见,地球人对于狐臭体臭的恐惧!

体臭是指身体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以腋窝、腹股沟、足、肛周、外阴、脐部及乳房下等多汗部位常见,本症主要是由于汗腺分泌物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臭味所导致。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有多种症名,如在《诸病源侯论》中称为“体气”,在《外科正宗》中称“狐气”。在《外科大成》中称”腋气”等。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腋臭等。

【常见病因及症状】

湿热熏蒸:腋部、足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如脐窝、乳房下、腹股沟等的任何部位均可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可伴口苦,咽干,烦躁,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发于青壮年。

胎毒内蕴:腋窝部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出汗时尤甚,多伴有汗液色黄,更有甚者外阴肛门等也散发臭味,或有油耳耳,常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分析与鉴别】

湿热熏蒸体臭与胎毒内蕴体臭:二者均表现为腋窝等部位出现刺鼻的臭味,但因其病因病机有所不同,故当加以鉴别。湿热熏蒸体臭多因营卫失和,湿热之邪蕴积于体内,不得透发,熏蒸肌肤,臭从汗孔而出,以双足为重,同时可伴有口苦,咽干,烦躁,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胎毒内蕴体臭是秉承于父母,因气血不和,精液杂秽所致。多青壮年发病,有家族史。多伴有汗黄,甚者外阴、肛门等也散发臭味,或有油耳盯。

另外在临床上本症还要注意与汗症进行鉴别,汗症患者为皮肤汗出异常增多,而不伴有特殊的臭味,而体臭患者虽在人体多汗时臭味较浓,但汗少时也可有体臭之味。

【艾灸取穴】

注意:以上穴位循环灸,注意单双穴,不要遗漏。坚持下去,狐臭体臭可以断根。如果你在其他地方买不到好艾,一年换几次商家,可以找我们试试;我们也遇到化疗后升白细胞的艾友、不少在药房买到假艾劣质艾的艾友,如果你买的艾绒艾叶没有三味儿:艾香味儿、醇香味儿、药香味儿,更应找我们试试。不用拿自己的健康和时间去做试验!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凉血解毒活血通络,止汗除臭之作用,本症患者一方面应当放松心情,减轻个人心理负担,一方面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乱用药物,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等。

李小白,为小白艾友科普艾灸知识!这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因为在筹备老博会的事,因此李小白的艾灸科普视频没有及时更新,后续补上。这次展会我们四个展位,蕲艾是重点展馆,欢迎大家到场体验!

艾灸“阿是穴”,搞定10几种病

【腋臭灸法】

每次灸腋窝30分钟,每日1~2次,较严重者,每日加灸太冲穴(下肢)25分钟。一般灸3~5天汗止,以后腋臭渐消失。

【冻疮灸法】

先将冻疮患处搓温,然后灸患处30分钟,常可立愈,注意不要烫伤皮肤,若皮肤已破,可改为每日熏灸患处30分钟。

【静脉曲张灸法】

灸患处,每处30分钟,每日1-2次,效果良好。

【扭挫伤灸法】

伤后局部瘀血者,灸患处,常数次而愈。筋聚者灸患处亦佳。

【疣灸法】

灸患处,常灸治3~5次,疣自行脱落。

【灰指甲熏法】

患处每次熏20~30分钟,每日2~3次不得间断,有连灸1个月而愈者。此症因于真菌感染,在灰指甲全消后,应续灸半个月以免复发。也可配合用其他药物疗法。

【烫伤】

少群先生的老伴,裘之英,79岁,于1980年1月28日晨,不慎左手拇指、食指及腕部被烧开的热粥烫伤,当时急擦去粥,用自备“橘皮液”涂于烫伤处,疼痛遂止。此后反复于烫伤处涂此液,保持伤面不干,也未再疼痛。至晚间睡觉未再涂此液。

次日晨,烫伤处出现数个大水疱,当即将大疱挑破,继续以橘皮液并在伤处垫布施以温灸。灸时患者感觉舒服,连灸2小时,伤处红肿有所消退,艾护众生提醒您当天共灸3次,1月30日晨,伤处皮色已正常,水痕干,认为已愈,隧止灸。

不料,于1月31日晨,伤处又发红,起水痕如前(30日晚时喝鸡汤,鸡为发物,故使如此)。继如前法治,至2月7日,烫伤处脱皮而愈。

橘皮液制法:橘皮切碎装玻璃瓶密封,置于阴凉处,经过伏天即化成液体。

用法:遇烫伤,以此液涂伤处,反复涂之,保持面不燥,以愈为止。

效果:涂后能止痛,促进伤愈,涂此液后加温,疗效更明显。

【烧伤】

花某,女,25岁,住河北省河间县。1975年7月23日初诊。

症状:患者左小腿后侧被别人用点的香烟烧伤,以后伤处发炎,肿如大枣,疼痛,流脓水,行走不便。

治疗:嘱以艾绒团如枣大,点燃后熏灸患处,燃尽为止,日熏1次,第1次熏后痛止,肿消,共熏4天,结痂而愈。

端午节活动主持词景区篇

1.主持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避邪说等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浴兰汤、配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等,当然最多最普及的是吃粽子了。)

今天我们在汉文化景区,在这个美丽的XX潭岸边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节日文化,主要安排了汉服展示、浴兰汤、辟五毒、包粽子比赛等节目内容。

2.汉服展示,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以华丽飘逸、婀娜多姿着称,持续了3000多年的历史。【播放背景音乐:重回汉唐(诗朗诵《记得吗,你的祖先叫炎黄》).

3.浴兰汤

(1)主持人介绍浴兰汤的含义(端午节,按照习俗,人们要举行一系列的医药保健活动,借以预防疾病,草药浴就是这种习俗的一个内容。

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华曾在民间十分盛行,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香草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野菊花、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

中医认为草药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清洁皮肤、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还可预防和治疗痱子、各种皮肤骚痒、汗斑、狐臭、皮炎等皮肤病,并有润滑增白增香等作用。

今天我们举行的浴兰汤活动主要是用艾叶浸泡潭水,给我们的受礼人员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沐浴祈福,以达到祛病防病消灾避邪的目的,寄托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2)汉服参礼人员5名跪坐在洁净的白布上

(3)主礼者兰汤净手,白巾拭干,手持艾叶沾取兰汤向受礼人员逐一拂洒,从头至脚依次进行

(4)助手四名(汉服模特)也手持柳枝蘸取艾叶水浸剂撒向现场的观礼人员。

(穿插介绍艾之作用:艾,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

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而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

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认为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为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

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消炎的。

(5)礼毕,参礼人员起身同主礼人员及助手一起向在场观礼人员行鞠躬礼

4.辟五毒

(1)主持人介绍辟五毒的含义(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

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所以有民俗专家指出,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我们今天的辟五毒是把五毒画在气球上,呆会释放的时候在场的所有朋友都可以把它捉住了放在脚下踩破,这样疾病就不敢招惹你了。

(2)汉服参礼人员5名,每人手持5只气球,同时释放

(3)现场观礼人员及游客捉气球踩破,寓意刺五毒。

5.包粽子

(1)主持人介绍吃粽子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今天是高考后的第二天,不知道家长们是否都想到了这一点。

(2)宣布包粽子比赛规则

(3)参赛人员分成两组依次坐好(按照比赛规则,分为普通组和花样组,时间为5分钟,普通组包一只粽子记1分,要求每只粽子重二至三两,大小匀称,出现撒漏一只扣0.5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

花样组包一只粽子记2分,要求每只粽子大小匀称,花样新颖,出现撒漏扣1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4)主持人宣布开始,裁判员掐表计分(5)第一组开始穿插古筝演奏由炫儒雅集管理咨询公司推送的马一鸣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炫儒雅集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6)宣布比赛结果

(7)第二组开始穿插古筝演奏由XXXXX公司推送的XXX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XXXXXX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8)宣布比赛结果

(9)宣布发放奖品办法粽子义卖(所得款项投入捐款箱)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