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萧山一姑娘突然得知男友有「臭汗症」。因为之前动过手术,所以交往期间没有察觉出异样。
但考虑到今后结婚生子的问题,姑娘有顾虑了……
姑娘表示,她现在担心的是,男友的臭汗症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腋臭会遗传,与基因有关
通过手术可根除
姑娘所说的「臭汗症」是什么?
臭汗症也叫腋臭,俗称狐臭。是汗腺分泌液具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释放出臭味。腋窝发出特殊的刺鼻臭味,天热多汗或运动后最为明显。
腋臭会不会遗传?
目前研究显示,腋臭会遗传,但不是每个腋臭患者的父母或孩子都患有腋臭。这与人的基因有关。
▍图片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腋臭不会传染,不是传染病。腋臭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性别、种族、情绪、生理状态等众多因素有关。
目前要根治腋臭,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大汗腺来根除。
但需要注意的是,腋臭手术应在青春期及以后做。因为青春期前大汗腺还在发育中,过早手术使得术后发育成熟的大汗腺仍然发出刺鼻臭味,不能达到一次手术除臭的目的。
帖子引发争议
网友观点不一
对象有臭汗症,是否还要继续交往并考虑结婚呢?对此,网友们观点不一。
有部分网友认为,如果是真心喜欢,臭汗症就不应该成为两人关系中的芥蒂。虽然会遗传,但遗传率并非100%,即便将来的孩子也有,也可通过手术根除。
而且,有网友认为,男友能主动告知这事,可见他的坦诚,比起性格和品德,臭汗症不算什么。
不过,对臭汗症表示排斥的网友也有不少。
除了异味,大家最担心的还是遗传问题,毕竟父母不想让孩子承担任何风险。有网友说,他在相亲时就被对方问过,是否有狐臭这个问题。
一、患方陈述
患者史某,女,1978年1月3日出生,于2018年12月4日在被告医院进行左侧腋臭微创治疗术,术后原告左侧腋窝处一直麻木疼痛,左臂肌肉萎缩,2020年8月原告向被告反映,被告答应为原告免费做中医针灸治疗,但麻木疼痛仍然存在。2021年6月30日,原告到x省立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疼痛。
二、被告x市第一医院辩称
治疗方法得当。被告在对原告采取相关治疗方法前已向原告履行了如实告知的义务,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是经原告同意进行的,基于此被告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无任何过错。
原告所称的疼痛是一种特异性体质的自我感知,没有通过仪器予以验证其这种疼痛是否真实存在。因此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无任何赔偿义务。
三、鉴定意见
医院存在医疗过错,系轻微原因,参与度拟为10%到15%;被鉴定人史某之伤情不构成伤残。
四、证据
1、x市第一医院病历及手术执行同意书一份,证明原告在x市第一医院做了手术。
2、x省立医院门诊病历两份及医疗费单据两份,证明原告因腋下手术患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神经××理疼痛。
3、x手足护理店出具的工资证明及工资表一份,证明我之前一直在该店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治疗误工六个月,产生误工费18000元。另外我在被告处手术后因左侧腋窝处一直麻木疼痛向被告反映,被告给我做中医针灸治疗,期间也产生误工费4000元,以上合计22000元。
4、交通费单据十一张,证明我在x省立医院治疗过程中花费的交通费共计3707.4元。
5、鉴定费单据三份,证明两次鉴定花费鉴定费14080元。
6、x市第一医院针灸科诊疗卡照片一份,证明我在被告处做针灸治疗四十次,做了近三个月,产生了误工费。
7、x市x眼科医院的病历一份,证明因被告的医疗失误,导致原告神经受损。
五、损失计算
1、医疗费449.14元。原告在x市第一医院、x省立医院等医疗机构治疗期间共花费门诊及医疗费2994.28元,被告应赔偿原告医疗费449.14元(2994.28元×15%)。
2、护理费144元。因原告未提供证据证实护理期间,因原告伤情较轻,依法应确认原告在手术及术后拆线期间(12.4-12.11)的8日为误工期间,该期间由1人护理。按照护理人员一人一天120.00元的标准,被告应赔偿原告护理费144元(8天×120.00×15%)。
3、误工费900元,因原告未提供医嘱证明证实误工休息时间,经鉴定也未能确定误工期间,本院按照原告手术治疗期间8日、针灸治疗期间40日存在误工的事实结合误工日评定准则的规定酌定原告误工期限为60日;根据原告日收入100元的标准。
4、据计算,原告在治疗、检查期间,共花费交通费134.40元;被告应赔偿原告交通费20.16元(134.40元×15%)。
六、庭审意见
基于本案被告的过错程度,损害结果对原告今后生活影响等因素,本院酌情确定被告应按照15%的标准赔偿。
七、法院判决
被告x市第一医院赔偿原告史某13513.3元。
【声明】司法裁判案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可思议的案件,揭示了医疗机构背后的阴暗面和医疗道德的缺失。这起事件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也让我们反思医疗行业中的监管和责任问题。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相信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承诺,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求证态度。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和媒体曝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公正、透明、安全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远离医疗纠纷和不公正待遇的困扰。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