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天和土地打交道,把辛勤都奉献给了土地,同样土地也给了农民回报。其中最好的回报就是农村的各种野味,野菜,野果。农民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这些野味做成各色美味。其中一种野菜,当地人用它来做豆腐,可是这名字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地农民管这种做豆腐的野菜叫狐臭菜。
狐臭菜,这名字用在做豆腐吃的野菜上,给人的感觉总觉得怪怪的。我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的吃惊。那次第一次去朋友家里,等待晚饭的时候,饭桌上有一盘绿色的凉粉样的菜,当时我一下就被吸引了,朋友介绍说着是神仙豆腐菜。
神仙豆腐,这名字多么土豪,多么霸气,于是吃饭的时候我就特意吃多了几口,感觉味道和普通豆腐差别很大。不像是我平常吃的豆腐,这独有一股青草的清香味,吃起来鲜爽可口。晚饭后聊天期间我就又问了,刚才吃的那个豆腐,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很特别。朋友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狐臭菜。
什么?狐臭菜,有没有搞错,是我听错了还是他说错了。朋友能看出了我的诧异,说这是当地方言,就叫狐臭菜,学名叫斑鸠叶。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奶奶就会带他上山,去摘很多狐臭叶回来制作神仙豆腐。
其实这狐臭菜的名字可能是方言音译的,这斑鸠叶本是的味道很淡,没有那么大的气味。因为第二天我和朋友去摘了很多狐臭菜回来,然后经过洗涤,压榨,过滤,沉淀等一系列的工序,亲手制作了这神仙豆腐,自己做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做做看,那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你准备先看哪篇:陕北民歌里的故事|路遥与陕北文化|陕北古事钩沉|陕北禁忌民俗文化|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民歌300首 | 订阅“陕北记”立刻马上看!
作者丨鲁翰
老以前陕北地皮多野狐狸出没;说是狐狸,狐是狐,狸是狸,形象长得差不离,那是两个东西;只是狐子毛茸,目婉,鼻珠,身娇,尾翘,妆样更妖冶一些儿。在老辈子眼里狐子可是灵怪之物,迷信上以为能修炼成精,会变成美女迷惑人。万丰里高氏先祖有个叫高照煦的,晚清贡士大挑,官做到榆林府教授,他的《闲谈笔记》里就记录过米脂地狐仙显灵的故事。
在中国尚儒传统文化里,狐子一直是个邪媚的全权代表,因此上,陕北民间自便见不得“花狸狐骚”。描整耍精憭滑的人常来一句“精得跟狐子也似”,若或一个女人很会媚惑男人,通常会打比方说是“狐狸精”。而最厌恶的当是狐子的皮囊下发出的难闻气味,“逮不得狐子,还惹得一身骚”、“一窝狐子不嫌骚”,本义大抵是说狐子身上的“臭气”。
凡是动物离不了体臭,如猫腥,狗骚,羊膻,其实饮血茹毛进化来的人也一样,免不下都有身体味道的。那么,人的味道应该是什嘛味儿?记得米脂老辈子嘴上有过这么一句诘问:这么没毬眉眼的人,还有什嘛人味儿嘞?自然这里指的是道德上的味气。
当然人体也有气味,耳臭,口臭,脚臭,阴臭,多是由各处的汗腺散发出来的;老百姓常称为“汗腥气”,只是浓浓淡淡轻轻重重而已。但是有的人的体味刺鼻冲脑,异常的难闻;非为疾病,也无疼无痒,只是近嗅难当。
古代有本医书《肘后救卒方》,将这类特殊的体味称之为腋臭、体臭,主要指腋窝部位的汗腺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之后的产物所散发出的特殊臭味,认为依旧是一种病,因湿热郁结于腠理汗孔所致,主因还是遗传所获。
《巢氏诸病源候论》中则称“有如野狐之气”;因为涉及伦理禁忌,陕北民间多因为体臭可遗传、须忌讳,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患者疏离和戒惧,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且将此类异味干脆按到狐子的份上,直呼为“臭狐子”。
不料,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居然对《狐臭与胡臭》有专门论述,在他的考据里以为“狐臭”一词“本由西胡种人得名”,本应名“胡臭”,后随着时代发展而俗称为“狐臭”,所谓:
……“疑此腋气本由西胡种人得名,迨西胡人种与华夏民族血统混淆既久之后,即在华人之中亦间有此臭者,傥仍以胡为名,自宜有人疑为不合,因其复似野狐之气,遂改‘胡’为‘狐’矣。”
受“夷夏之防”观念影响,特别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北朝,当时胡汉杂居,婚姻关系混乱,血统自然交杂。而这些谨守礼法的大族贵胄、只在素有清望的门族之间论婚,捍卫“门当户对”,力求保持血统的纯洁。所以从习俗和民间心理上讲,历史以来长期存在着排斥胡汉通婚的心理,“狐臭”就成了鉴分胡汉的重要依据。
陕北自古为多民族交汇之边塞,冲突融和,进退拉锯,“胡搅胡,汉搅汉”蔚然成风。但陕北人耿顽,普遍认定“穷不扎根臭扎根”;“偷人狎汉一股风,狐臭脾气扎下根”,甚至可以宽宥偷奸且坚决鄙夷和排斥具有遗传性质的狐臭。
正由于此,大家在择亲时非常讲究“门三户四”,这个“门”意为“门头”、“门槛”;所谓门槛高,指的是家风严正,父母人气旺,威信高,子女形象人品好,家人仁善爱好等,最重要的是血统清正,没有狐臭;若有,则鄙视为“门弊”不高。订亲问媳妇子,问就是问吉。一边问“娘婆毑家”,一边访祖孙三代,须盘根问底,可谓“选差女婿臭一个,圝差媳妇子臭一窝”,其中主要是察问男女双方各自的家族里有没有狐臭史。
可是,这香香臭臭,无端蒙侮,奈何由不得、怨不得各自啊?
狐臭之臭,究竟呈现什嘛味气?试着采问多人,大家都说不上个所以然来,有说味若烧葱、有言畜圈积龌、有道呛似泼水熏炭……也许是因为隐讳意识,也许因为那是积郁在别人身上的痛苦,只便麻麻胡胡,意意思思。
因血缘遗传的远近,有浓有淡,有锐显有隐晦;“老根系”自则渐淡,若父母皆携,则称“现带”,自然浓郁复加。也看旺季淡季,一般冬季时节气味较销弱;又可分黑臭和白臭,据说白臭尤厉。有一份科普资料说,东亚人因为基因变异进化得比较好,加之有饮茶泄汗的习惯,即便臭也有底儿;而欧美人多数体味浓重,丈外熏鼻,且黑人尤甚;你知道法国“香奈儿”香水么,名牌是名牌,添香仅是一面,其实遮臭的用途才是根本。
更有一种说法称狐臭居然有幽香一种呢,“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这句古诗描述一妙龄女子的体香,其实怕是狐臭之香。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据传,古代四大美人、国色天香的杨贵妃,竟然也在“臭狐子”之列。“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无妨有好事者甚至谬考“贵妃沐浴”,那是濯腻洗臭呢。总之,唐玄宗李三郎人家可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千古传奇,不嫌不弃,亲得吸蜜嘞哦。
现在可好,互联网时代了,联姻可万里;现代医学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了,电击刀剔,“顽味”可消了;同时当然相信至真的爱情将把那些浊藩臭篱冲荡得稀里哗啦。尤其祈愿千百年来压在那些患者身心上无奈的桎梏和不堪的精神苦痛,从此烟消云散而去。
“香三三,臭四四”, 且便说叨说叨。
—— 完 ——
点击下方标题,再读点别的~
陕北记
陕北 | 物产 | 文化 | 出版
小编:陕北君(微信 :shufangj)
合作邮箱:qinke04@163.com
你还会说弋江古镇的土话吗?
当方言变得越来越“弱势”,莫让乡音成
乡愁!
看到这些表情包,你是否很熟悉呢?这些表情包是由来自南陵县弋江镇新光村的束根标为了弘扬家乡传统文化而制作的!
微友们,看了后,是不是觉得很可爱的同时,又很亲切了。这就是浓浓家乡情。
没错,这就是我们弋江古镇的本土方言啊!!!
被我们称为土话的弋江本地方言学名宣州吴语铜泾小片,是中国第二大方言——吴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上海话,苏州话等同属于一个方言体系。吴语也是最接近古汉语发音的方言之一,有着发达的文白异读系统,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国语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宣州吴语广泛的分布于弋江镇的多个村庄(如奚滩,新光,凤洲,铁拐,东河,新陶等)以及许镇镇的大部分地区。
它是弋江镇人民的母语,更是弋江千年古镇重要的文化载体。
弋江镇方言的形成历史:
弋江古镇坐落在美丽的青弋江中游的西岸。自古以来就是皖南商埠重镇,是皖南山区水运公路的必经之路和中途歇脚点,是竹木柴碳、茶叶等山货的集散地,也是徽商外出经商、求学以及人员往返南京、芜湖等地的主要途径。所以当年弋江镇水运昌盛,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热热闹闹的买卖。
正是这些天南地北,南来北往的两贩、船工、放排人、游客等,不仅给弋江镇带来了商货繁荣,也带来了各地口音和方言俗语。而精明的弋江人吸收各地的语言特点,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和对生活现象的认识,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弋江地区的方言俗语。
弋江方言语音特征
弋江方言属于宣州吴语,由于受到周围方言尤其是江淮官话的影响,内部出现了很大差异,太高小片的古全浊声母没有通音化,石陵小片有的点有清化,铜泾小片则都通音化了。
铜泾小片古全浊声母大部分演变为gh声母,有的也夹杂原来的声母。
词汇特征:
1.皖南吴语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内部出现了不少差异。但是,它们仍保存着吴语的基本特征。即古全浊声母今音仍自成一类,与古全清,次清声母读音不同。保存着“帮旁并”、“端透定”、“见溪群”三分的读音特点。例如:拜≠败,戴≠太≠代,桂≠溃≠柜。
2.古全浊声母在皖南吴语中,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蜕变现象。这种蜕变现象的明显特点是,“塞音擦化”、“浊音清化”、“送气强化”。
3.各地话都有n与l、in与ing韵母读音混同的情况。例如:针真=蒸征,林邻=陵灵,根跟=庚耕。
词语特征:
1.自然、天时方面较特殊的词语:把下降的意思说成“落”如,落雨、落雪、落雾露、落露水、落霜。云说成“云张”,淋雨说成“沰雨”(沰音掇)。今天、明天、后天说成“今朝”(今音跟)、“明朝”(明音门)、“后朝”。垃圾说成“勒色”,泥巴说成“淖泥巴”。
2.植物名称的特殊说法:茄子叫“落苏”,南瓜叫做“北瓜”,菠菜叫“甜菜”,面粉叫“灰面”,高粱叫“芦稷”,玉米叫“包芦”或“六谷”,荸荠叫“荠子”,辣椒叫“辣胡椒”,植物的叶子叫“叶板”,植物的干叫“禾皆子”。
3.生活物品的特殊名称:面条儿叫“面”,线面叫“索面”,馄饨和饺子不分,大都称做“饺子”,开水叫“滚水”,蜂蜜叫“蜜糖”,斗笠叫“箬帽”,围巾叫“围领”,楼梯叫“阁梯”,堂屋叫“堂前”,东西说“物得”,桌子叫“台子”,竹席子叫“簟子”。
4.人体、生理方面的特征词:手脖、脚脖叫“手颈、脚颈”,狐臭说“狐狸臊”,口水说“?吐”,跛足说“脚子”,恶心说“疒反胃”,病了说“不好过”,“不自在”,干活停下来休息说“歇畈”,舒服说“快活”,害怕说“口赫煞”。
5.人品和称谓方面的词:称父亲为“嗲嗲”(嗲音ctia),伯父称“大嗲嗲”,小叔叔称“小嗲嗲”,姑父、姨父也称“姑嗲嗲”、“姨嗲嗲”,呼母亲为“姆妈”(姆读m),外祖父、外祖母呼“家爹爹”、“家奶奶”(奶读阴平),舅舅称“娘舅”或“母舅”,儿媳称“新妇”,小男孩称“小把戏”。
6.指代方面的词:我、你、他大都说“阿”、“尔”(音cn)、“亻渠”,复数式也不用“们”表示。做什么说成“做么”,什么东西说成“么物事”,这里、那里的说法也很特殊,近指有“格里”、“以里”、“以算”,远指有“贵里”、“沟里”、“碍算”等。
弋江方言不仅继承了吴语“吴侬软语”的发言特征,更有浓浓着本地特色。逛一趟弋江各大菜市场,就能领略到弋江方言独特的魅力。
“落绪多少钱一斤唉?”
“5块”
“过贵?!巧点唉!”
“中啊,嘎门口的宁,4块钱”
对话中的“落绪”一词就是弋江人民对茄子的妙称。除了茄子,作为吃货的弋江人对其他食物也有着十分有趣的称呼。
弋江人民在吃到亲手烹饪出来的美味后,就会发出这样的形容词
“宣甜的”
“齁韩的”
“喂苦的”
“辣煞宁”
......
但时至今日,弋江的母语却面临着消逝的危机。
随着普通话教育的普及和人口的流动,弋江的母语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抛弃”。普通话和淮语(江北话)成了替代品,方言成了老土的象征。一些小孩子甚至完全不会说家乡话了。一旦年轻人和下一代不再去说这种方言了,它便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传播继承的可能性。这样下去可能就在五十年后,甚至三十二十年后我们家乡话就会消失殆尽。
这个时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而言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方言的保护也是如此,弋江方言实属宣州吴语体系,是源远流长的,它同时也是脆弱的。它的继承保护的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如果我们没有维护好它,它就会湮灭。
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的去保护传承它,在日常中说家乡话,向来到弋江的人介绍它,向我们的下一代教授它。弋江的母语就永远会像中华民族的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并在这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散发新的活力!
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
方言让你知道你从哪里来
学好普通话是我们的义务
保卫方言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