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姜和夏姬:《诗经》里挨骂最多的两个女人
文/老张在路上
我们读《左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烝。以下淫上曰“烝。”以上淫下叫夺,民间叫“扒灰”。在《诗经》中,就有一首讽刺这种“扒灰”的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蒢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蒢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首当时流行的讽刺民谣的背后,有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齐僖公有一个女儿名叫宣姜,到了应该婚配的年纪,就有卫国的使者上门来求亲了,男方是卫太子姬伋。姬伋的爷爷是卫庄公,卫庄公曾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是历史上一个很有的名的美人,姬伋的父亲是卫宣公,他的母亲叫夷姜。这位夷姜,曾经是卫庄公的妃子,但卫宣公和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儿子姬伋。先养在宫外,到卫宣公即位后,他就正式把夷姜纳入后宫,姬伋也就成了太子。行文至此,卫国宫中混乱的性关系,想必读者已经看得明白了。而这一切在当时统治者那里,并非只此一家的事情。
齐僖公答应了卫国的求婚,事情到了这里本来是可以万事大吉的。但卫宣公这个曾经有着“烝”的历史记录的老子从使者口中得知宣姜很漂亮,力比多很旺盛的卫宣公就打起了一个坏主意:既然宣姜这么漂亮,我为何要便宜儿子呀,还是纳来自用吧。于是卫宣公把儿子姬伋派往宋国去出使,卫宣公就在新台这个地方修筑了一座行宫。行宫修好后,卫宣公派大臣卫泄前往齐国,直接把宣姜接到了新台的宫中。当晚红烛高照,宣姜进了洞房,可怜的她才发现新郎并不是她梦中的美少年,而是一个年老而又丑陋的老混蛋!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台纳媳”。
还是现代的那句话说得好呀,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卫宣公这个老家伙就是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人。卫国有些人看不下去了,他们可能是些有正义感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卫宣公的政敌们,他们就把这件丑事编成了歌谣,到处传唱。后来记录到《诗经》里,孔老夫子也没有把它一删了之,这件事也记录到《左传》里。《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作是诗也。”由此可知,这首诗是社会记实诗,只不过是加入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所以我们直到现在,还仿佛能听到卫国人的歌唱:“新筑楼台高又亮,河水汤汤绕楼旁。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蛤蟆占了先。新筑楼台亮又高,河水清清绕楼过。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来个瘌蛤蟆。撒开渔网捕大鱼,谁料网住呆雁鹅。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抱个瘌蛤蟆!”
宣姜的不幸命运就此开始。连朱熹老夫子也为之抱不平,说:“齐女本求伋为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丑恶之人!”宣姜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从此,红颜伴白发,她生了孩子,成了生育的机器和卫宣公的宣泄工具,多少年后,她生下的儿子,和她的未曾结合的少年郎为了国君之位,演出了相煎何急的悲剧,我已不忍去说它了。随它去吧。
但在《诗经》里,还有一个女人,以她的风流和多欲,成了后世艳情小说的主角,她就是夏姬。
《诗经·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诗序》:“《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笺》:“夏姬,陈大夫妻,夏徵舒之母,郑女也,徵舒字子南,夫字御叔。”《疏》:“作《株林》诗者,刺灵公也,以灵公淫于夏氏之母,姬姓生女,疾驱其车马,驰走而往,或早期而至,或向夕而至,不见其休息之时也,故刺之也。”
清代有一本小说叫《株林野史》,主人公就是夏姬这位有名的“乱国淫女”。去除其中的性描写和荒诞不经的神巫部分,这部小说的情节和历史上的夏姬的经历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淫风偏多的春秋时代,郑穆公生下一女叫素娥,少时跟神人学会了“采战之法”。陈国大夫夏御叔派泄治、孔宁来求聘,郑穆公答应了这桩婚事。素娥十八岁后,嫁于夏御叔,遂名夏姬。二年后生子名徵舒,字子南。御叔婚后与夏姬夜夜欢淫,渐渐枯槁而死。临终,夏御叔托好友孔宁照顾儿子,孔宁乘办丧事之机和夏姬成奸。丧事毕,孔宁把徵舒领去从师,夏姬退归邑地株林,二人仍常相往来。
一日,孔宁将夏姬之事透露给仪行父,仪也于夏姬私通。仪行父以春药媚于夏姬,夏姬爱仪倍于孔宁。孔宁心怀忌妒,就设计引灵公入伙。他认为灵公有狐臭,夏姬定不喜欢。灵公得交夏姬,视宫中粉黛如粪土。灵公与仪行父孔宁三人和夏姬一起作连床大会。
此事被直臣泄治得知,孔、仪合谋刺死泄治。此后,三人不是同往株林,习以为常。转眼间徵舒十八岁了,多力善战,灵公为取悦夏姬,任徵舒为司马。一日,灵公与孔、仪游株林。席间,灵公对行父说:“徵舒身材魁梧,有些像你,莫非是你所生?”孔宁从旁边插话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生他不出。他的老子最多,是那个所生,夏姬也不记得了。”三个拍掌大笑。
徵舒听了,勃然大怒,领兵围了夏府。灵公被徵舒射死,孔、仪逃出,投奔楚国。楚王兵围株林,拿住徵舒,车裂而死。楚王将夏姬许给连尹襄老。孔、仪归国后,发疯而死。襄老娶夏姬才一年,出征战死,而其子黑要则早就和夏姬私通在一起。夏姬后来重归郑国,楚国屈巫向郑穆公求亲。屈巫和夏姬婚后,逃往晋国。晋国君主听说了夏姬等人的淫行,派兵捉拿夏姬。屈巫被杀,夏姬被当年的神人救走,不知所终。
夏姬是中国历史是的有名的红颜祸水之一,和她有性关系的男人,没有一个得到善终的。但夏姬却能长保青春,容如桃花。《列女传》说:“夏姬得道,鸡皮三少,善彭老交接之术。”夏姬的故事中说明,在古代中国男人的心目中,夏姬这类的尤物,不但是破国亡家的祸根,而且对男人还有着致命的性伤害。
对于《株林》,朱熹老先生说:“灵公淫于夏徵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与语曰:君胡为乎株林乎?曰:从夏南耳。然则非适株林也,特以从夏南耳。盖淫乎夏姬,不可言也,故以从其子言之。诗人之忠厚如此。”
哈,朱老夫子真是想方设法为老祖先们开脱,说他们写此诗是忠厚之人,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忠厚,我从里面只读到了讽刺:“为什么要到株林去?是去那里找夏南。真的不是去株林,只是去那里找夏南。驾上我的御马车,在株林里歇歇脚吧。驾上我的御马车,到株林里吃早饭吧。”
这是当时的段子,只不过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它是三个性伙伴的互相调侃之语。就像前几年南方的一所红楼一样,如果有性伙伴说:“走哇,晚上去红楼喝酒吧?”请记住,那并不是真的去喝酒,当然,酒也要喝,但最终目的是找红楼里的靓妹子。
找夏南,是欲盖弥彰。找夏南的母亲才是灵公的目的。这里出现了“朝食”这个词,在后来的典籍和艳情小说中,这个词成了性的隐语。闻一多先生说:“朝食,谓性欲之食。”他又说:“古谓性的行为曰食。”儒家先贤们说的,食色性也。是他们那里,这两件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春秋名女人,宣姜和夏姬:一个被公公所纳,一个成红颜祸水
文/张秀阳
读《左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烝。以下淫上曰“烝。”以上淫下叫夺,民间叫“扒灰”。在《诗经》中,就有一首讽刺这种“扒灰”的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蒢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蒢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首当时流行的讽刺民谣的背后,有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齐僖公有一个女儿名叫宣姜,到了应该婚配的年纪,就有卫国的使者上门来求亲了,男方是卫太子姬伋。姬伋的爷爷是卫庄公,卫庄公曾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是历史上一个很有的名的美人,姬伋的父亲是卫宣公,他的母亲叫夷姜。这位夷姜,曾经是卫庄公的妃子,但卫宣公和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儿子姬伋。先养在宫外,到卫宣公即位后,他就正式把夷姜纳入后宫,姬伋也就成了太子。行文至此,卫国宫中混乱的性关系,想必读者已经看得明白了。而这一切在当时统治者那里,并非只此一家的事情。
齐僖公答应了卫国的求婚,事情到了这里本来是可以万事大吉的。但卫宣公这个曾经有着“烝”的历史记录的老子从使者口中得知宣姜很漂亮,性力比多很旺盛的卫宣公就打起了一个坏主意:既然宣姜这么漂亮,我为何要便宜儿子呀,还是纳来自用吧。于是卫宣公把儿子姬伋派往宋国去出使,卫宣公就在新台这个地方修筑了一座行宫。行宫修好后,卫宣公派大臣卫泄前往齐国,直接把宣姜接到了新台的宫中。当晚红烛高照,宣姜进了洞房,等那个男人欲火中烧地把她抱到床上时,可怜的她才发现新郎并不是她梦中的美少年,而是一个年老而又丑陋的老混蛋!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台纳媳”。
还是现代的那句话说得好呀,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卫宣公这个老家伙就是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人。卫国有些人看不下去了,他们可能是些有正义感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卫宣公的政敌们,他们就把这件丑事编成了歌谣,到处传唱。后为记录到《诗经》里,孔老夫子也没有把它一删了之,这件事也记录到《左传》里。《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作是诗也。”由此可知,这首诗是社会记实诗,只不过是加入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所以我们直到现在,还仿佛能听到卫国人的歌唱:“新筑楼台高又亮,河水汤汤绕楼旁。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蛤蟆占了先。新筑楼台亮又高,河水清清绕楼过。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来个瘌蛤蟆。撒开渔网捕大鱼,谁料网住呆雁鹅。本想嫁个美少年,谁料抱个瘌蛤蟆!”
宣姜的不幸命运就此开始。连朱熹老夫子也为之抱不平,说:“齐女本求伋为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丑恶之人!”宣姜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从此,红颜伴白发,她生了孩子,成了生育的机器和卫宣公的宣泄工具,多少年后,她生下的儿子,和她的未曾结合的少年郎为了国君之位,演出了相煎何急的悲剧,我已不忍去说它了。随它去吧。
但在《诗经》里,还有一个女人,以她的风流和多欲,成了后世艳情小说的主角,她就是夏姬。
《诗经·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诗序》:“《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笺》:“夏姬,陈大夫妻,夏徵舒之母,郑女也,徵舒字子南,夫字御叔。”《疏》:“作《株林》诗者,刺灵公也,以灵公淫于夏氏之母,姬姓生女,疾驱其车马,驰走而往,或早期而至,或向夕而至,不见其休息之时也,故刺之也。”
清代有一本小说叫《株林野史》,主人公就是夏姬这位有名的“乱国淫女”。去除其中的性描写和荒诞不经的神巫部分,这部小说的情节和历史上的夏姬的经历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淫风偏多的春秋时代,郑穆公生下一女叫素娥,少时跟神人学会了“采阳补阴却老还少”的“素女采战之法”。陈国大夫夏御叔派泄治、孔宁来求聘,郑穆公答应了这桩婚事。素娥十八岁后,嫁于夏御叔,遂名夏姬。二年后生子名徵舒,字子南。御叔婚后与夏姬夜夜欢淫,渐渐枯槁而死。临终,夏御叔托好友孔宁照顾儿子,孔宁乘办丧事之机和夏姬成奸。丧事毕,孔宁把徵舒领去从师,夏姬退归邑地株林,二人仍常相往来。
一日,孔宁将夏姬之事透露给仪行父,仪也于夏姬私通。仪行父以春药媚于夏姬,夏姬爱仪倍于孔宁。孔宁心怀忌妒,就设计引灵公入伙。他认为灵公有狐臭,夏姬定不喜欢。灵公得交夏姬,视宫中粉黛如粪土。灵公与仪行父孔宁三人和夏姬一起作连床大会。此事被除直臣泄治得知,孔、仪合谋刺死泄治。此后,三人不是同往株林,习以为常。转眼间徵舒十八岁了,多力善战,灵公为取悦夏姬,任徵舒为司马。一日,灵公与孔、仪游株林。席间,灵公对行父说:“徵舒身材魁梧,有些像你,莫非是你所生?”孔宁从旁边插话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生他不出。他的老子最多,是那个所生,夏姬也不记得了。”三个拍掌大笑。徵舒听了,勃然大怒,领兵围了夏府。灵公被徵舒射死,孔、仪逃出,投奔楚国。楚王兵围株林,拿住徵舒,车裂而死。楚王将夏姬许给连尹襄老。孔、仪归国后,发疯而死。襄老娶夏姬才一年,出征战死,而其子黑要则早就和夏姬私通在一起。夏姬后来重归郑国,楚国屈巫向郑穆公求亲。屈巫和夏姬婚后,逃往晋国。晋国君主听说了夏姬等人的淫行,派兵捉拿夏姬。屈巫被杀,夏姬被当年的神人救走,不知所终。
夏姬是中国历史是的有名的红颜祸水之一,和她有性关系的男人,没有一个得到善终的。但夏姬却能长保青春,容如桃花。按照后来的房中术的理解,夏姬是懂得采阳补阴的,她掌握着某种神秘的道术。《列女传》说:“夏姬得道,鸡皮三少,善彭老交接之术。”夏姬的故事中说明,在古代中国男人的心目中,夏姬这类的尤物,不但是破国亡家的祸根,而且对男人还有着致命的性伤害。
对于《株林》,朱熹老先生说:“灵公淫于夏徵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与语曰:君胡为乎株林乎?曰:从夏南耳。然则非适株林也,特以从夏南耳。盖淫乎夏姬,不可言也,故以从其子言之。诗人之忠厚如此。”
哈,朱老夫子真是想方设法为祖宗们开脱,说他们写此诗是忠厚之人,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忠厚,我从里面只读到了讽刺:“为什么要到株林去?是去那里找夏南。真的不是去株林,只是去那里找夏南。驾上我的御马车,在株林里歇歇脚吧。驾上我的御马车,到株林里吃早饭吧。”
这是当时的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段子,只不过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它是三个性伙伴的互相调侃之语。就像前几年南方的一所红楼一样,如果有性伙伴说:“走哇,晚上去红楼喝酒吧?”请记住,那并不是真的去喝酒,当然,酒也要喝,但最终目的是找红楼里的靓妹子。找夏南,是欲盖弥彰。找夏南的母亲才是灵公的目的。这里出现了“朝食”这个词,在后来的典籍和艳情小说中,这个词成了性的隐语。闻一多先生说:“朝食,谓性欲之食。”他又说:“古谓性的行为曰食。”儒家先贤们说的,食色性也。是他们那里,这两件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人有百家姓,动物也是有姓名的。民间传说猪有名,狗有姓,是有根据的。下面是动物的名称:
萤火虫:照夜清。
鹤:胎仙,九皋。
虎:山君,於菟,坤山。
猫:天子妃,狸奴,衔蝉,乌圆。
蝉:追露子,齐女,螗蜩。
喜鹊:九官。
鱼:水梭花。
鲤鱼:占魁。
水龙:太平。
大象:有利。
螺丝:圣诗。
鹅:舒雁,荣生。
鸭:舒凫。
蜗牛:篆愁君。
螃蟹:横行介士,无肠公子,元贵。
燕子:玄鸟,上招。
杜鹃:子规。
金鱼:井利。
鹦鹉:陇客。
蝴蝶:玉腰奴,银玉。
蜜蜂:金翼使,茂林。
蟋蟀:促织。
臭虫:负般。
驴:长耳宫。
蜥蜴:守宫。
小熊猫:九节狼。
麻雀:照夜。
鸽子:飞奴,合同。
羊:吉品。
马:光明。
狼:当路君。
蛇:阿虺,长虫。
狐狸:阿紫。
狮子:狻猊。
山羊:嵩山君。
猴子:献桃,三槐,果然,山禺,猢狲。
放屁虫:行夜。
蚯蚓:志高。
蟾蜍:戚施。
蝎子:主簿虫。
鳄鱼:忽律。
长颈鹿:麒麟,元吉。
乌龟:金官。
猪:正顺,印忠,汤盎,娄罗。
蜘蛛:音位。
狗:福孙,旺财,豺舅,韩卢。
骆驼:安士。
兔:月宝,扑握。
青蛙:河海。
鸡:日山,司晨。
孔雀:逢春。
牛:汉云。
鼠:必得。
跟在别人后面做事的人被称为小娄罗,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叫娄罗,实际就是戏称不动脑筋的猪。
狗姓旺,名财。民间为什么传说:猪来穷,狗来富,意思是如果一头猪无缘无故到家里来,会破财,因为猪食量大,会坐吃山空。而狗来到家里,就会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它的名字叫旺财,这是个好彩头。
猴子姓果,名然,别称三儿,小三子,小猢狲,民间一般称小孩为小猢狲,就是说活泼好动跟猴子一样。
而有关狐狸的传说是最多的,根据狐狸的年龄,姓氏有所不同。
百年之狐,姓白姓康,千年之狐,姓赵姓张,万年之狐,后面有九条尾巴,姓涂山。
对业务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一般戏称为小白。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叫小白呢?实际就是说对方就象小狐狸修行年数不足,是个姓白的。
对精明圆滑旳人,一般戏称为老张。很多人不明白,对方明明不姓张,怎么叫老张?实际是说对方人情世故通透,是个修行多年的老狐狸。
对长相漂亮,勾魂摄魄的女人,一般戏称为狐狸精,意思是只修行万年以上能幻化成人形的狐狸。
而腋臭称为狐臭,这里有一个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是黄帝,黄帝本来姓公孙,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并以姬姓为姓氏。
有一只母狐狸修行多年,每修行一千年,就多长出一条尾巴,黄帝出现的时候,这只狐狸已经长到了第九条尾巴,是个万年老狐狸,已经能幻化成人。
黄帝英名远播,这只狐狸仰慕已久,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和黄帝成双成对结为夫妻。所以经常幻化成娇滴滴的美女在黄帝必经之路涂山上等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思夜想的情郎终于来了,黄帝乘坐着龙辇南巡要回家了。这狐妖就在黄帝快到家的路上等他,见到的那一刻,说不尽的妩媚妖娆,梨花带雨,一吐相思之苦。黄帝几次三番要回家都被狐妖勾引而不忍离去,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在裙带攻势下,终于共赴温柔乡,成为一段佳话,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而黄帝一番云雨之后,还是以国家大事为重,最终离开了狐妖,临走前封妖狐以涂山为姓,所以称为涂山氏。
涂山氏与黄帝结合生下的孩子,膈肢窝里有一股异味,有点象大葱的味道,这种臭味就叫腋臭,因为是狐狸精的血脉,所以叫狐臭。而且狐臭还有遗传性,民间俗称男臭,臭一个,女臭,臭一窝。意思配偶之间只是男的有狐臭的,子孙后代遗传一个;配偶之间只是女的有狐臭的,子孙后代遗传个个有狐臭。
黄帝离开涂山氏以后,这狐狸精每天在涂山上盼望着她的黄帝丈夫再次光临,而黄帝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相见,天长日久,这狐狸精最终面朝着黄帝离去的方向,变成了一块人形石头,这就是望夫石的传说。而人们骂女人的口头语,往往就是狐狸精,而狐狸有股骚臭味,所以也有骂妖艳的女人:骚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