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麟
林芝:朝拜巴嘎山
第二天,我们驱车向工布江达县(kong-po-rgya-mdaˊrdzong)的娘蒲乡进发。沿路林深谷幽高山耸峻,连绵逶迤,山巅白雪覆盖,林中飞鸟啭鸣,满地都是野生植物松茸、蕨菜、核桃、药材……
在娘蒲乡弃车骑马,三个小时后便到了巴嘎寺。只见一排排经筒金光闪闪,一条条经幡随风招展,一群群身穿袈裟的僧人,手摇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好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由于有生人来访,偶尔从寺院深处传来几声狗叫,向古寺探幽者发出警告,也给这幽雅寂静的古寺平添了几分生气。
这里海拔5000多米。巴嘎寺原系拉萨甘丹寺管辖,传说寺内有两座灵塔,其中一座灵塔内存放有檀香木棺木,内放有甘丹第一代活佛宗喀巴(tsong-kha-pa)的帽、衣、鞋、袜……
据住持喇嘛多吉仁僧介绍,巴嘎寺大约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内供有大小菩萨1000多尊,经堂3座,僧侣40多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3年重建,现有喇嘛4人。寺院虽然山高路险,但见朝佛之人络绎不绝,甚是兴旺。
巴嘎寺后的巴嘎神山在工布地区声名颇响,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寺左侧半山腰处的“多吉帕姆肚脐洞”更是灵性不凡,被誉为“神洞”,吸引着万千信徒来此朝拜。
我们一行人像壁虎一样手脚并用,跨过天桥来到肚脐洞。因神洞位置处于岩石凸面,故有“多吉帕姆肚脐眼”之说。只见洞口有两座嘛呢堆,上面摆满了信徒从各地带来的刻有六字真言的牛头羊角,经幡迎风作响,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洞口石壁上有一清晰可见的足迹,据说那是莲花生大师用来压制巨蝎的法石。
洞内一片漆黑,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多吉仁增喇嘛不断指给我们看仿佛人身构造形状的石块,什么心、肝、脉、血管……可我什么也看不清什么形状也看不出。
洞内一侧悬挂一条铁链,我们攀链而过,路到了尽头,洞仍向上方延伸着。
喇嘛告诉我们,现在这里是咽喉。只见洞顶部有一个“天窗”,阳光折射到洞内,可听到水声风声……
洞壁呈圆形,壁面光滑,绘有圣兽、佛像等图案,还有一些无人能读懂的文字书写其上。
从构造上看,肚脐洞实际是一个大洞套小洞,小洞中又有大洞的溶洞。洞的下方为“多吉帕姆嘴巴”。
在多吉帕姆肚脐洞下面有两泉甚是奇特。一泉为“多吉帕姆撒尿泉”,一听名字就够神秘。在岩壁凹处呈线形水洞,泉涌不息,洞的周围附生苔藓植物厚达数公分,形状似女性阴部,俗称“多吉帕姆撒尿泉”。
泉水微温,洗手后甚滑。泉处岩石微白,左侧岩壁上经纹密布,条理清晰,酷似藏经书。
另一泉叫“间歇喷泉”。在多吉帕姆撒尿泉之下30米处有一石洞,飞泉喷出数米之远,昼夜喷歇6次,四季不枯不冻,喷歇时间每4小时一次,很有规律,故名“间歇喷泉”。
据多吉仁增喇嘛介绍,此泉又叫“巴嘎神泉”。因在喷泉之前,总有一只雄鹰飞出,在此上空盘旋数圈后,泉水哗然而出;歇泉之时,神鹰再次飞入洞中,久而复始,故名“神鹰”。在泉池下方设有水力转经台3座。
在巴嘎寺下面的山坡上,便是巴嘎天葬台。天葬台四周有飘动的经幡。山崖上停着无数只秃鹰。我们走近时,鹰群轰然腾飞,在空中盘旋。
多吉仁增喇嘛指着地上一个血红的头骨说:“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今天早上刚天葬完。”地上有死者的衣袍,一块巨大的岩石是天葬师切割尸身的地方。腥气浓重,气氛阴森。
在岩石的石缝中还残留着许多红色的骨肉渣,草地上四处散落着肉渣骨头块,还有飞鹰的羽翎。怪不得刚才守候在天葬台山崖的鹰群如此之多。
多吉仁增喇嘛告诉我们,天葬师分尸喂鹰时,亲人相伴在旁没有悲声。在巴嘎人看来,死是现实世间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死身喂鹰则是做了最后一件善事,灵魂被神鹰携带上天,这时的死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再生。轮回即是如此,或做贵人贱人或做牛马猪狗……
巴嘎山具有神性的地方太多了。多吉仁增喇嘛告诉我们,距寺院40公里有三个大小不等的湖泊,面积为100亩、50亩、3亩,湖面颜色显蓝、青、白三色,故称“姐妹湖”。据说,其湖面可见“海市蜃楼”……
晚上,我们住宿巴嘎寺。
次日,我们来到了距寺院24公里的加兴沟。加兴沟以“水帘洞瀑布”闻名遐迩。瀑布高25米,洞内幽深曲折,洞外古藤垂吊,洞上苔藓披挂,洞窗上挂着三条洁白的水帘。
那大小不等的三条“哈达”像一朵朵娇小玲珑的玉色牡丹点缀在林间,如花,比花更娇妍;似玉,比玉更晶莹;像丝,比丝更柔软;若银,比银更璀璨。
更可观的是那瀑布与奇花异草相伴和山果松柏相依,远远望去,仿佛仙女们织就的一幅耀眼夺目的锦缎,使人坠入富有神奇色彩的梦境之中。
据陪同我们的娘蒲乡文书介绍,每当日薄西山,水帘洞瀑布彩虹缭绕云蒸霞蔚,巴嘎山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瀑布观日落”,这种天然奇观,恐怕在别处是见不到的。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间歇泉。据说,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出水,间歇时间不固定……
之后,我们又到了距娘蒲乡8公里的布如沟。布如沟有一个温泉群,景色神奇迷人。上泉叫“尼姑泉”,海拔4200米,泉水翻冒于石台之上,顺上台流下台,层层相叠,热气腾腾雾气缭绕;下层台面平展有沿,有蓄水为盆之妙用,据说常有尼姑在此担水饮用或沐浴净身。
中泉叫“喇嘛泉”,一口大于床形的长方形泉池,能容两个人沐浴,泉水清澈见底,水深2尺,堪称天然盆浴池;池外侧有一块片状巨石作屏,屏口可供沐浴人进出,真是妙趣横生,据说常有喇嘛在此沐浴。
下泉叫“布如泉”,泉水从岩石中渗出,岩壁部凹凸不平;其中有一碗大洞口,口边生着一树四季常绿,洞口常年白雾缭绕,此洞与布如泉相通,附耳侧听叮咚之声不绝,故名“听泉洞”。此泉为巴嘎人沐浴池,常有群众来此沐浴治病,难怪巴嘎地方的姑娘美,面如三月的桃花红白细嫩,健康丰腴,是清甜、温暖的布如泉水滋养了她们……
朝拜巴嘎山后,我们继续沿尼洋河东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巴嘎山的自然风景,圣寺圣物,是今后开发巴嘎山旅游的根本要素,如果旅游宣传、交通住宿、接待服务以及修建朝拜路等条件一旦成熟,巴嘎山必定成为有利于西藏经济建设的一块宝地是毋庸质疑的。
林芝:本日山探秘
【闲话本日山】本日山(dpon-ri)是西藏本教的山,是本教徒的圣地之一。传说本日是本教先师辛饶·米沃且(gshen-rab.mi-po-che)修行、成道之地。工布人相信辛饶·米沃且是和释迦牟尼佛同样神圣的先知。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环山建有本教寺院7座,即达孜寺、衮钦寺、滚巴颠巴寺、嘉黎寺、达绰索寺、宗琼丹寺和羊滚寺。据说在此环山建寺,是把这里作为本教圣地。传说中的辛饶·米沃且先师威力无比,曾征服了妖魔鬼怪,是工布人敬奉的主神之一。
每逢藏历四月的“萨嘎达瓦”(sa-ga-zla-ba)时,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要去转本日山。藏历八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工布地区的本教徒和农牧民,要到本日山转经两天。
每逢藏历马年,从西藏安多、嘉黎,康区、后藏和阿里等地来的教徒和农牧民,要在八月份群集摩崖碑前举行“招福敬神”盛会,并围绕环山7座本教寺院举行“马年大转经”。
摩崖碑在尼洋河下游、林芝境内的本日山北麓崖石面上。在摩崖碑两侧乱石堆中有一块赭色的巨石名叫“甲琼”(大鹏),是转经时顶礼膜拜的圣石,大转经即由此处出发,再转回这里。转一周本日山约70里路程,步行需一天一夜,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而逢节日转山的人却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人们认为转经的次数越多越好,有的老人竟能在一个月里转山十多圈。
本教信徒说“转1圈可洗净一生的罪孽;转11圈可避免下地狱;转101圈便可成佛升天……”转山圈数只能是单数,否则就会被视为“忤逆之徒”。
佛教转山、转经是顺时针方向,而工布人转本日山是逆时针方向,人们手里的嘛呢轮也是逆时针转动。这是佛教与本教的一大区别。
相传远古时,有两个大喇嘛(一名佛教徒,一名本教徒)各带一名弟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转山7天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山的本教喇嘛和弟子回到了原地,而按顺时针方向转山的佛教喇嘛和弟子却葬身于雪谷。因此,后人确信:转本日山只能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吐蕃工布摩崖碑】摩崖碑位于林芝巴宜区广久乡达域龙增村西南300米处,坐北朝南,面临雅鲁藏布江。摩崖碑正前方数十米处有一青石称“嘉萨”(汉妃),背负本日山主峰,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藏族史籍记载,吐蕃工布摩崖碑为吐蕃王朝时期的古藏文碑刻,碑文所述为吐蕃赞普墀德松赞与其属部首领工布莽布支会盟的誓文,立于公元八世纪末。碑文中申述了吐蕃赞普与工布首领之间,经分领属,叙出同源。
始祖聂赤赞普为“吉祥六上帝之子”,于神人未分之世,入主人间,这与敦煌古藏文手卷所记相同,说明吐蕃王室源于地方土著。此后,下传至止贡赞普之二子,一支为吐蕃赞普祖先,另一支为工布首领祖先,这与后世史籍所载则是完全一致的。工布莽布支是吐蕃王室的近亲。
在摩崖碑中,突出地体现了“工布莽布支”(“工布”
墀松德赞执政期间,文治武功卓著,他兴建桑耶寺,首次剃度蕃僧,起用僧人掌权;西征大食(stag-gzigs,原波斯部族),东讨南诏(vjang-yul,古国名),北抵河陇(古地区名),一度攻陷唐京长安。
传至墀德松赞,继承其父业,并曾下诏厘定文字,统一译例……迄今传世的古藏文经卷、题记、金石铭刻……都以这一时期最为丰富。
摩崖碑,完整地反映和表述了当时的吐蕃社会在经济上对奴隶、农田、牧场的占有权益和上交贡赋差税的承担义务,在政治上续证前盟和确定承嗣,在文化上保留了本教信仰的传统仪轨……据说这为剖析吐蕃王朝的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重要资料。
【达域龙增村的传说】摩崖碑正前方数十米处,有一块青石台称“嘉萨”,意为“汉妃”。达域龙增村,群众又称“汉妃姐姐之家”。
“汉妃”,通常是指文成公主,也有说是金城公主的。在达域龙增村采访,我听到许许多多有关“汉妃”的古老传说和民歌,这些传说和民歌反映了唐蕃联姻和本教发展对于当地的影响。
关于文成公主的民歌传说:
汉妃公主来到域龙滞留已过三年,
她带来的“黑白五谷”播种已过三年,
三年过后才拜识赞普的御貌真颜,
三年过后才消受公主的温柔蜜甜。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和蕃,来到达域龙增村之后,住下来等候松赞干布来此迎亲。文成公主派伦布噶瓦往接松赞干布,赞普问及公主容貌,噶瓦对公主不满,遂进谗言说公主有狐臭,赞普大生疑惑。
抵达域龙增村后,噶瓦又使人暗告公主,说松赞干布塌鼻面貌丑陋。在迎亲大典上,松赞干布用袍袖掩鼻以避公主腋气,而公主竟确信赞普捂鼻子确是塌鼻丑貌,于是痛哭不前未成大礼。
松赞干布走后,文成公主遂留在达域龙增村。公主教给蕃民引水灌溉,改撒播为条播,并把带来的青稞、豌豆、荞麦、小麦、油菜籽等“黑白五谷”在当地播种。她却每日临江理妆,望着东去的波涛寄托思乡之情。
这样过了三年,噶瓦因罪获遣,才揭穿了他的谎言,松赞干布再次到达域龙增村迎亲,人们载歌载舞,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同行抵达拉萨,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说摩崖碑前那块高高的青石台,就是当年文成公主的梳妆台。
关于金城公主的民歌传说:
汉妃公主行至达域龙增歇息,
丑陋的乌鸦向她讲说了谎言诓语,
公主停留下来度过了哀痛的三年,
神鸟大鹏这才飞来叙述了真情实事:
“公主请往拉萨再莫要愁苦伤悲,
你去了可以见到赞普健康的御体;
公主请往拉萨再莫要停留在此地,
人们将赶着百匹骏马前来欢迎你,
人们将献上百条哈达前来迎接你,
载歌载舞的百伎美女也会前来迎接你,
我已经赐福给你吉祥如意。”
汉妃公主登上了宝座松石椅,
簇拥着她的是幸福圆满的五彩大旗。
传说金城公主和蕃,来到达域龙增村住下等候赞普墀德祖赞迎亲。一天,一只丑陋的乌鸦飞到金城公主住地,蓦见公主风采美丽,便欺骗公主说:“墀德祖赞已经身死,不能前来迎亲。”公主轻信了乌鸦的谎言,痛哭绝望,遂留在达域龙增村。
公主为了纪念赞普,用大石板搭起一间小窝棚,咬破手指在崖石上写下怀念赞普的血书。三年过去了,一天,神鸟大鹏偶然飞临这里,惊讶地发现了美丽的公主,忙向公主施礼,公主向神鸟讲述了三年前的故事,才知是被乌鸦蒙骗。
于是,神鸟迅速飞到拉萨禀告了墀德祖赞,赞普立即赶到达域龙增村迎亲。赞普请公主登上了绿松石宝座,100名男子骑着骏马护驾,100名女子手捧哈达载歌载舞,五彩旗簇拥着公主:红色彩旗象征太阳,黄色彩旗象征大地,蓝色彩旗象征天空,绿色彩旗象征海水,白色彩旗象征白云。
墀德祖赞和金城公主回到拉萨,结成了幸福美满的姻缘……
传说摩崖碑前的石棚,就是金城公主搭的小屋;摩崖碑上的字迹,就是金城公主写的血书;摩崖碑西侧的那块赭色巨石,就是神鸟大鹏飞来致礼金城公主的地方。
林芝:色季拉山的云雾
无疑,林芝色季拉山的云雾是十分耐读的。
那是我们前往波密县的途中。起初,薄云淡雾,明丽淡雅,对面山上,那一片片的白云犹如藏家木楼那缕缕炊烟,也恰似少女那洁白的面纱,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温顺的熊猫也有的像可爱的羊羔……
一会儿飘落下来一会儿又飞向高空,那令人神奇莫测的样子就像有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
急驰的吉普车越过原林芝县城便是另一番景致。天上,一垒垒浓厚的云团盖满天空,似连环似排浪,层层叠叠浩浩荡荡,沉甸甸地压向我们的头顶……渐渐地,云絮浓缩,蓝天上留着几道别致的云带。
眼前,一道苍苍莽莽的雪峰耸立,让人遐思无限:山,一峰连一峰;岭,一环扣一环;云,一朵挨一朵;雪,一山白一山……
车窗外,牦牛羊群涌进云间星星点点,拖拉机牵着云团雄风烈烈,运输车拽着群山气度非凡。瞬间,我觉得山活了峰动了:那逶迤连绵的雪山,分明是银浪拍天,啸声撼地的浪峰排山倒海奔腾不息!
吉普车摇晃着颠簸着跳跃着继续前行。瞬间,色季拉山的云雾掩没了雪山、绿树、村寨……好像谁故意把帐幔扯下来,叫你捉摸不透这雪山绿水间蕴藏的无穷神秘。
乳白色的云雾满山乱窜、浮游、徘徊,浑浑然浩浩然,倏然间变成了一个渺无边际的朦胧世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苍翠的林海笼罩着轻柔的白纱,偶尔一两声杜鹃闷重悠远的啼叫,偶尔一泓泉溪汩汩地下泻,寂寞地弹着单调的绿弦,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
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远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透过车窗望去,只见在白云紫雾缭绕的山峦之上,由众山拱卫着的色季拉峰高耸千仞,忽隐忽现气象万千。当它隐去时影影绰绰,可见峰巅轮廓。此刻,它与我们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变得极近,简直要碰鼻子了!
就好像神话里的魔山那样其高大壮阔无可比拟,似乎是不着边际又似乎要压顶而倾!当它在浓浓淡淡奔涌不息的雾霭中现出真面目时,却又倏然之间与我们拉开了距离,变得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几乎就要随了云雾腾空而去!
色季拉山的云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云雾起时,那蓝天、绿树、雪峰……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而云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
身处色季拉山口,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小色,那便是尼洋河了。
色季拉山的云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我们已为它的多姿色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芬菲四月尽,山李桃花始盛开”的时候,云雾更为壮观。那时,云掩雾锁的色季拉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作者简介】杨辉麟,藏族名玛米多杰(ma-mi-rdo-rje),1952年生,重庆铜梁人。1969年12月入伍,1970年3月进藏,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2月退役。西藏作家,文化领域创作者,已出版《西藏东南角》等书17部。
读西藏风情│走西藏风景│关注@读走西藏
再探亚东“野人”
最近,西藏亚东县康布乡下康布村一村村委会副主任、村长次仁多吉(47)岁,该村村民边巴顿珠(52岁)向我们反映: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的三个月间,经常有“野人”在夜晚到该村牧场点(康布乡三道班)附近活动。该牧场点共有13间简易房,“野人”进了12间房屋,房顶和房窗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野人”进入房屋后吃了很多牧民存放的大米、面粉、白糖、奶粉和糌粑,并喝了很多水,但存放的肉类却丝毫未动过。“野人”吃了大量食物后,有拉肚子的迹象,在牧场点拉了不少大小便,令人不解的是,牦牛嗅到后就会惊恐的逃离。次仁多吉村长在房屋到牧场取水点的300米间用手机拍摄下了一大两小的“野人”脚印。
同时反映,在康布乡三道班修建康亚公路的两名民工在白天看到了一大一小的“野人”。据该乡下康布村三村村民次央(39岁)索朗(46岁)夫妻反映,2016年7月,索朗、次央前往康布乡多尔普沟半山腰采挖虫草时,次央在80米左右的远处看见一个从山上往山下直立行走的“野人”,刚开始她还以为是采挖虫草的牧民,但在对视一段时间后,才意识到是“野人”,它身高有1.8米左右,身体很宽,很壮实,头发很长盖住了整个脸部,整个身体毛发黑里带黄,从毛色上看下身浅上身深。据次央讲,她见到过很多的狗熊、棕熊,这个“野人”与她平常见到的熊不一样,她也否定了我们猜测是熊的说法。
【脚印对比照】
据亚东县下亚东乡阿桑村村民反映,2009年,在“野人谷”(俗称下亚东原始森林)的巴夏(地名)附近,有人发现了两个长60公分宽20公分左右的“野人”脚印,当时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狐臭味道;并叮嘱其他人不要前往巴夏。在当地老人中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看到“野人”后要么有福气,要么有祸水,千万不要引祸烧身。最近,又有一些村民在议论,“野人”是山神,因为人们很久不敬山神,所以山神就出来游走。下亚东乡夏日村后的山,把藏语翻译成汉语就叫“野人山”。
关于亚东的"野人"之谜,中央电视台、西藏电视台、《自然》、《西藏文学》等媒体杂志均有相关报道。
6401
相关链接:
野人现象是地球上存在的十大自然之谜之一,这样一个和人相似的群体与人类共同走过的历程已经远远超过了上万年。在有关人形奇异动物现象中,世界各地流传最多的就是野人,在中国称野人,尼泊尔称耶提,另外还有蒙古的阿尔玛斯野人、西伯利亚的邱邱那、非洲的奇摩斯特、日本的贺巴固、澳洲的约尾,还有美洲的沙斯夸支,也就是众说纷纭的大脚怪……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大陆,都曾经发现过野人的踪迹。
西藏境内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野人”活动的中心地区所在。在亚东,这儿的“野人”活动就有很多,有红色棕毛的,还有一种大型黑褐毛的“野人”。以下就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有关亚东“野人”的一些信息:
------1905 年,英国旅行家海特在亚东与米果相遇。
------1962 年,一个连队住在山上发现罐头少了,查不到原因。有一次凌晨一二点钟,听到响声,一只手伸进来轻轻打开库房门,事务长一看,一个很高的毛茸茸的“野人”进来,一边腋下放一箱罐头走了,临行时还轻轻把门掩住。又一次,一个连队的库房被“野人”袭击,被战士发现了,这时一个公“野人”叫别的“野人”跑了,它不跑,被战士打死了。这也就是说这个“野人”舍己为群,有了抽象思维的萌芽。
------县长旺堆是亚东人,他说:1965 年 5 月初,在木麦山上,刚下了雪不久,他看见一个“野人”脚印,有 30 多公分长,略带园形。亚东邮局赤烈说:1979 年夏的一个星期一他和弟弟屯珠(是邮局司机)到岗果公社(他们的家)绒村后面的山上去打猎,一片原始森林,他们见到碗口粗的树下有一堆大便,量很多,一条条地,有杯口粗,里面有黄羊毛和野果的籽儿,大便呈土黄色,亚东县司马镇镇长张久和扎西二同志都说这一带关于“野人”的传说、目击者很多。
------ “亚东县委副书记龚延海谈:亚东的恰米松多寺,在山上,据说东嘎活佛(即上次说的卓莫格西仁布切)在寺里与“野人”有交往。。1966 年他在达龙塘地方开荒,听见嘎林岗一个农民说,过去有个藏族男人被女‘野人’抓去山洞里住了两年才逃回来。还有个老头在山上放牧,夜里烧起火,突然“野人”来了,狗也吓得不敢咬,老头吓得也发呆,但“野人”并未伤害他,坐了一会儿,老头作什么动作,“野人”也学着作什么动作,于是老头抓起一块酥油向身上抹,“野人”也抓起来向身上抹,以后老头把火拿起来把衣服点燃,“野人”也照着做,毛被烧起来了,“野人”才吓得跑了。老头趁机跑回家,因为过份惊骇,不久也死了。
1969 年 7、8月,成都军区测绘队 10 几人进山,带有一挺机枪,傍晚靠公路回来,发现林子里一个两脚站着走的黑东西,开枪未打着,他们估计是“野人”。1978 年时,有人报告山里一片碗口粗的桦木林被板断了许多,小树也弄倒了,县公安局副局长罗布带着人去了,判断是“野人”板断了的。
------1982 年 11 月 15 日,西藏野考会员上官剑壁来信说,亚东河谷不久前发现一具“野人”尸体,脚掌1尺多长。、
------与锡金交界的亚东,那里原来有一个人叫做“卓莫(即亚东别名)格西仁布切”,很有学问和名望。在森林里修行,不要仆人。据传他的仆人都是“野人”,吃的东西都是“野人”为他采集的。这人已经死了。如果去访问,可能有很多趣闻,证明那里是有“野人”存在的。
------亚东“野人”头骨和不丹“野人”尸体。据原西藏昌都财政局顾问谊玛同志谈,50 年代,他在亚东工作期间,有一天与亚东几名百姓一同顺下司马河而下,在一个山崖下发现一个完整的头骨,比现代人的头骨大很多,人称为“野人头骨”。另外,目前已退休回四川省巴塘县城区居住的叫久如的曾谈到,解放前他表哥曾在不丹居住,离西藏亚东县较近,据其谈在一次山火之后,与同村人上山打柴,见一高大粗壮全身披毛的“野人”被困死,仰卧在山上。
------1968年夏,在一场大雨过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亚东峡谷爆发了一次山洪。峡谷中的亚东河河水湍急,河的两岸都是非常茂密的森林,那场山洪持续了7天7夜,洪水从河的上游冲下来很多树木,堆积到了河里。当年的亚东只有400户人家分散在河两岸,居民次仁顿珠和其他群众一起打捞河里的树木。就在他捞起一块大的木料时,突然,一具奇异的动物尸体从水中冒了出来,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野人的毛不是黑色而是棕色的,尸体已经完全腐烂,只能看见手和脸也有毛,但整个身体埋在沙中看不完整。身体跟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差不多,手上有棕色的毛,指甲比人的长,跟大猩猩有些像。”这个怪物很快就伴随着泥沙消失在了亚东河中。
------在次仁顿珠的带领下,摄制组走进了亚东的原始森林,去寻找野人出现过的蛛丝马迹。途中,他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92年,次仁顿珠和几个人到一个牧场送牛,在回来的路上,他们在一片沼泽地里看到了一些巨大的脚印,当时他们很恐惧。“脚指头都很清晰,前面大,脚后跟小,约有30厘米,形状跟人脚一样,步子看起来很大。”
次仁顿珠告诉我们,亚东这一带的森林茂密,动物很多,而传说中的喜马拉雅雪人也把这里的森林当做自己的家。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次仁顿珠一再强调森林里不能点火。亚东人认为野人不能闻到肉类食品的血腥味道,一闻到烤肉的味道它们就会变得烦躁不安,过去很多人在森林中烤肉都遭遇到野人的攻击,野人会把树干像标枪一样不断地向你掷过来。
从地图上看,在弧形的中国边境线上,亚东就像一个倒三角形,向着印度平原延伸下去。这是一条上下落差可达2000米的河谷,亚东河一路落差汇入了南亚的各个河流。古印度南猿是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地区曾经生活过的一种高大的巨猿。我们不妨假设早期的巨猿顺流而上进入亚东茂密的原始森林,在经过上万年的生活变迁后,有一些古猿未能进化成现代人,但是他们的祖先目睹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使用火来烤制肉食品的场景,这或许就是它们不怕火而又嫉妒用火烤制食品的根本原因。寻找野人踪迹
顺着亚东河谷向南穿行继续考察野人出现过的现象,我们来到一个叫阿桑的村庄,这里紧靠着不丹王国的边界。在这里我们听说,村里的波波顿珠老人在30年前多次听到过野人各种奇怪的叫声。在这里听到野人的叫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村中很多人进山劳作时还见过野人睡觉时搭建的窝。
把树枝折下来,在地上铺整成圆垫形就做成了窝,世界各地许多地方发现的野人居住地都十分相像,他们最喜欢使用竹子围成圈状来做窝。从窝的搭制上也可以区分开野人与其它大型动物的不同,例如虎、豹、熊等森林中的猛兽都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居住,它只能是人类所为,或者就是野人,只是我们始终未能目击到野人居住在窝中的直接证据。波波顿珠告诉我们,当地茂密的森林中,脚印、窝棚在30年前有很多,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都在这里生活,其中也包括野人。现在森林面积越来越小,噪音太大,不再适合野生动物生活了,所以那些奇怪的叫声也听不见了。
在次仁顿珠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年轻时亲眼目睹过野人的老人波波扎西。亚东峡谷很窄,很少有人耕种,波波扎西就是在山坡上的牧场放牧时看到了野人。老人带领我们采到一片叫噶桑雪的冬季牧场,这里过去道路特别狭窄,没有人敢单独去。据老一辈人说,以前也曾见到有人熊从此经过,所以称此地为哲米蚌,意思是野人经过的地方。波波扎西老人告诉我们,他看到的野人脸上长满了黑色的毛发,腿和臂的长度基本一样,一直是直立行走。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大量的野人踪迹出现在亚东沟里,很多现象或许是人类在某一个阶段无法解释的,也只能用探讨的方式讲解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印度洋湿润气候的影响下,亚东沟被茂密的植物覆盖,许多动物曾经选择在此生存。也许那些大型动物就是顺着河谷由低海拔地区在几万年的时间里一步步向着高海拔地区迁徙而来的,它们甚至早于人类在这条峡谷里生活,一直到今天才不得不又把自己的家园一步步让给了数量不断增加的人类。
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人们的虔诚仰望。而西藏历史上有十大未解之谜,至今还震惊全世界!
高僧“虹化”之谜虹化是指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虹化是指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虹化者临终时,打坐的身体不断发光,其形骸不断缩小或消失,最后只剩下指甲和毛发。也有得道高僧的尸体在焚化后只得到珍贵的舍利。那么,西藏的虹化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得道高僧才能虹化呢?这就是虹化之谜给人留下的谜团。
虹化的基本特征是:虹化者临终时,打坐的身体会不断发光,在发光时形骸不断缩小,由缩小而渐至消失,最后只剩下指甲与毛发;在其肉身发光缩小之际,头顶上方出现一片红光缭绕。这便是藏密修行者追求的死后最高境界。尚有次等者,其肉身在发光中缩小到一定程度便不再缩小,剩下的形骸坚硬如铁。还有修行得道的高僧,死后火化,遗体全部烧光,连一点骨灰也不留下。这种十分特殊的现象,也可归入虹化一类。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支派密宗,传说密宗修炼者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死亡时,肉身会在圆寂后几天内,自动化成五颜六色的光直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人体虹化现象。
位于拉萨贡嘎机场附近的谢珠林寺供奉着一尊神奇的菩萨像,她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是因为这尊佛像,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令人惊奇的是,她是一位一千年前存留至今的女肉身像!
她坐化于一千年前,圆寂时只有十二岁,圆寂后身体自然收缩至只有一肘高,坐姿如同度母,传说她是绿度母吉祥天母化身,如今被供奉于谢珠林寺!头戴莹冠,身披彩衣,面容沉静头微低垂,双眼似开似湖,不可思议
伏藏之谜“伏藏”是指一件很珍贵的东西被埋藏,最终又被发掘出来的意思。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伏藏”的存在。那么,“伏藏”到底是些么东西?为什么西藏会有“伏藏”这一举动?这就是伏藏之谜给人们留下的悬念,有一种说法为,伏藏是指莲花生师为后世弟子之福运而埋藏起来的自己的秘密教义及其密典。
莲花生大师将各种教义传授给他的弟子,并把那些从他和益西措杰,及其他佛教大德的彻悟思想中产生的教义埋藏下来,以使后世信徒挖掘。
这些伏藏品在后来的九个世纪内被“百位伏藏师”及其他伏藏师所发现。它们的发掘开始于桑杰喇嘛伏藏师和僧人翁西坚,仍在继续中。
伏藏扥为两种,书藏,又称地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另一种叫识藏,又称心间伏藏, 这些教法是由伏藏师本人从自己的悟性思想中直接得到的,而不是靠某种方式诸如根据标记符号从地下发现,因此称之为“贡德儿,或心间伏藏。”
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据传,13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弘扬佛法,发觉当时藏人的知识不能接受密法,也因为当时有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故离开西藏前,将很多教法、佛像、法药埋藏在不同的领域里。
它们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虚空,甚至有的在圣者的深禅定之中。等待将来时机成熟,让有缘、有成就者开启传播,故称“伏藏”。
珠峰上的雪人传说世界上所有神秘的动物中,最让人着迷、神往的就是传说中的喜马拉雅山雪人。雪人被称作“夜帝”,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藏语称为“米贵”,意为人形怪物。从公元前326年起,世间就开始流传关于雪人的种种传说。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山区,百多年来一直传称有“雪人”出没。
在喜马拉雅山区,雪人被描绘成一种身材高大、半人半猿的传奇动物。它们高1.5-4.6米不等,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周身长满灰黄色的毛。它们步履快捷,时而凶猛、剽悍,时而仁慈、温柔。
虽然很多人否认了雪人的存在,但有关雪人的存在也有许多事实为证:
1848年,西藏墨脱县西宫村的桑达被雪人抓死,留在他身上的气味臭不可闻。
1889年,英国陆军少校沃德尔在喜马拉雅山西北区海拔5100米的雪地上,发现神秘大脚印,当地挑夫表示,那是一种叫“雪人”的人猿留下的。
1938年,当时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的馆长奥维古上尉单独在喜马拉雅山旅行,突然遭遇了强劲的暴风雪。强烈的雪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他又没有任何措施可以呼叫救援,所以奥维古只能等待着自己变成僵硬的尸体。
就在他接近死亡时,觉得自己被一个近3米高的动物掩护住身体,保住了性命。慢慢地,自己意识清晰了,那个大体动物却神秘地消失了,临走时还留下了像狐臭一样的味道。
另一个关于雪人救人的故事发生在1975年。一名尼泊尔夏尔巴族姑娘像往常一样在山上砍柴,但没有意识到远处有一头凶狠的雪豹已经悄悄跟踪她十几分钟。
在姑娘放松警惕的时候,雪豹突然发起猛攻,没想到,一个凶狠的红发白毛动物冲出来,和雪豹殊死搏斗。
姑娘这才得以逃回村子。很显然,这个红发白毛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的雪人。
如今,有关雪人的种种传说逐渐被动物学家承认,并吸引着无数探险家来到喜马拉雅地区,找寻这个给人类带来无限幻想的神秘动物。
1951年,英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拍下了第一张有雪人清晰的脚印的照片。这脚印是在坚硬冰面的薄薄一层雪上留下的,很长,很宽,拇指很大,并向外张开。
古格之谜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其曾孙逃往阿里地区。约公元十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然而,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古格文明的消失和玛雅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得异常突然。在今天的遗址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十多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上千人居住的城市,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如今,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神奇的“古格银眼”、无头干尸洞和无数的古物珍宝吸引着考古学家的探索。但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
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关于香巴拉的是否存在人们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佛学界则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
藏文史籍对于香巴拉的记载很详细: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的西端,圆形如同莲瓣,周围被雪山环抱,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山脚下的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其中央耸立着富丽堂皇的迦罗波王宫殿,宫殿中央是各种王的寝宫宝座,王们拥有许多大臣和军队,可以乘骑的狮子、大象、骏马无数。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从王臣权贵到庶民百姓都虔信佛法,供奉三宝…… 但香巴拉(即香格里拉)存在与否,至今仍是一个谜。
神秘天铁西藏一些地区传说天铁是雷电带来的,伴随着震雷,天空中的龙族口中掉落天铁到地面。也有的认为天铁是天上的神“ 赞” 或者龙族搏斗中掉落地下的铠甲和兵器残片,至于战斗,自然就是电闪雷鸣了。总之,天铁和霹雳脱不开关系。
或许,对天铁的崇拜可以看成青藏高原的先民对天的崇拜,因为“ 霹雳” 往往被视为天庭最具攻击力的武器。在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以霹雳为武器,古代印度经典《梨俱佛陀》中的氏族之战中,雷神一族使用的武器也是霹雳。在北方草原地带游牧的各民族都有对天和雷电的崇拜,例如回鹘人就会祭拜被雷电击中过的土地。西藏的先民们崇拜天空、雷电和雷电的产物天铁,也并不是西藏的特例。经研究考证,这些托架大多属于古人类的遗物包括箭镞、小块钢铁及生物化石也有一部分陨石碎片,尤其在边远的西藏农牧区,人们仍很看重神秘的托架,以佩戴托架为荣。
冈仁波齐,至今未解之谜海拔6656米,雄浑的山体竟然像一座金字塔!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惊叹。在1998年进行的一次喜马拉雅山考察中,一位印度僧人给科考人员看了一幅位于西藏的冈仁波齐峰的照片,当时队伍中的穆尔达舍夫就惊叫起来说:“这不是山,是一个金字塔!”
俄罗斯眼科医生穆萨舍夫博士提出了一个理论,即西藏的冈仁波齐山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人造金字塔,周围环绕着较小的金字塔,并与吉萨和特奥蒂瓦坎的金字塔相连。
冈仁波齐的秘密——时间加速?
如此神秘的山峰少不了追求神秘和刺激的先行者。在冈仁波齐禁攀之前就曾有科考队上山考察,当地喇嘛曾经嘱咐过不要偏离设定的路线,否则会进入密教的活动范围。
19世纪有几个关于俄罗斯登山者的传说。俄罗斯登山者试图爬上这座山然后消失。一位西伯利亚登山者曾告诉人们,一群登山者爬过了某个特定的点,突然衰老了几十年。根据他的故事,他们一年后死于快速的衰老!至于原因至今未解!
冈仁波齐著名的灵异事件,“切莫”之谜。“切莫”出没盛传已久。“切莫“在藏语中是“野人”的意思。 1996 年,中韩登山队攀登冈仁波齐峰,中方总队长在途中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并拍了照片。那就是切莫了。历史上德国组织了两次进藏,其中第一次是为了探求雅利安人种的起源,这里的雅利安人也许就是所谓的切莫。
鬼湖之谜
在西藏有1300多个湖,但其中有两个湖被称为鬼湖。我们一般站在湖边都会给人一种心神非常开阔的感觉,而,当你来到鬼湖旁边的时候会莫名地有一种孤独和忧伤,甚至绝望的感觉。
在神秘的冈仁波齐峰山脚下,有一个造型像一张人的湖,像一张可怕变形的脸,而旁边的那个湖,像一张完整的人脸是西藏的圣湖,所以人们说这两个壶,一个是圣湖,一个是鬼湖。
1906年,瑞典地理学家在测量完这个圣湖的水深之后,说再测一测旁边这个鬼湖的深度,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测一半就不再测了。
所以鬼湖深度至今还是个迷,而这个鬼湖最奇怪的一点就是在这里包括它周围所有的动物都会避而远之,包括植物,这里几乎是寸草不生。
在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的藏族先民们认为:无论是在天上、地下或是水中,都有神灵,而且世间万物也都无不听命于这些神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幻想能控制和影响客观事物以及部分自然现象,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和巫术活动,巫师也随之出现。作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师,据说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神通话,以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灾祛病;还能从事征兆、占卜、施行招魂、驱鬼等巫术。他们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巫师的各种情况,如名称、传承、服饰、法器、神坛、咒语、巫术、占卜等,几近一无所知。或许在某个偏远的地方,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较为接近于原始宗教巫师的面目,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察。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西藏看看,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他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感觉,你可能会感受到西藏那股神秘力量的推动力。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