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是不是怕冷(狐臭的人冬天会臭吗)

时间:2024-06-08 16:30:3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壹健康小知识:冬天长时间不洗澡会有狐臭吗?冬天天天洗澡好不好

冬天气温低,很多人洗澡的频率也会下降,那冬天长时间不洗澡会不会引起狐臭呢?冬天的时候每天洗澡到底好不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天长时间不洗澡会有狐臭吗

没有直接关系。

狐臭是由于腋窝部位大汗腺分泌的物质是比较粘稠,其中富含蛋白质,受细菌影响后产生的酸腐臭味,狐臭主要和遗传和关系,和多久没洗澡是没影响的。如果本身有狐臭的话,太长时间不洗澡很容易有明显的狐臭味,但如果本身没有狐臭的话,长时间不洗澡一般也是不会有狐臭味的,但身体可能会有别的异味,所以不管怎样都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定期洗澡。

冬天天天洗澡好不好

不好。

冬天气温低,身体代谢速度缓慢,皮肤表面的毛孔也处在闭合状态,此时油脂分泌非常少,相比于夏天来说皮肤比较干燥。这时候再过于频繁洗澡就会破坏掉皮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影响皮肤油脂平衡,从而加速皮肤水分蒸发,皮肤越发干燥,容易出现紧绷、起皮、瘙痒等不适症状。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天可以隔2-3天左右洗一次澡,像皮肤比较娇嫩脆弱的老人小孩来说,可以隔3-5天左右洗一次澡。

冬天洗澡后皮肤瘙痒怎么办

做好保湿工作。

冬天洗澡后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话,一般都是由于洗澡时间过久、洗澡过于频繁导致油脂层破坏,使得皮肤干燥程度加重而引起的。像这种情况,建议可以在洗澡后往身上涂抹一层身体乳,这样能滋润皮肤,改善和缓解皮肤干燥症状,另外平常洗澡的时候要控制好时间,不宜长时间洗澡。

冬天洗澡水温度一般多少度

40℃左右。

冬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加重皮肤水分蒸发,使得皮肤干燥程度加重,冬天洗澡最适宜的温度应该在40℃左右,温度高过体温5℃左右,这样对皮肤刺激较小。但如果怕冷的话,也可以适当再调高一点温度。

这些异常出汗需警觉

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衷敬柏

出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有的人汗腺多,有的人汗腺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出汗排出的些什么物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出汗异常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汗液的主要成分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有氯化钾、尿素、尿酸、脂肪酸,含量都非常低。

出汗多时,丢失的主要是水分与氯化钠。因此运动饮料中大都含钠盐,就是为了补充运动出汗时丢失的水分以及钠盐。

如果不补充水分,血液浓缩,会引起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仅补水分,不补充钠盐,可能造成低钠。比如大量出汗时,喝矿泉水虽然能解渴补液,却不能补够钠盐,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严重的低钠。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

人的汗腺分为两种,即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周围等处。它刚分泌的汗液是白色黏稠无臭的液体,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臭味,是腋臭或狐臭的主要原因。小汗腺的泌汗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全身均有分布,以掌跖、额部、背部、腋窝等处最多。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中的乳酸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人体通过汗腺调节体温。外界温度低时基本上感觉不到出汗,炎热夏天就可能汗流浃背。

出汗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出汗。因此,夏天出汗是正常的,不出汗是不正常的。人在激动、紧张时也会出汗。激动时一般手心出汗较多,这时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紧张时也可能出汗,不少人对此深有体会,出汗之后还会觉得冷,俗话说“吓出一身冷汗”,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另一种方式。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比如汗腺多、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基础代谢高)的人,更容易出汗;低代谢状态的胖子,反而不容易出汗,他吃进去的东西全都转化成脂肪存起来了。

还有几种情况属于不正常的出汗:

1.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如果有出汗,表明是由于缺血程度较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心绞痛同时出汗更要警惕。

2.剧烈疼痛时出汗。此时与紧张时出汗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典型发作都有大汗。

3.心力衰竭发作时,除了憋气,如果同时大汗淋漓,往往是病情重的表现之一。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常出汗、烦躁、心慌、腹泻、消瘦。柯兴氏症的人也多汗,同时还有水牛背、痤疮多、多毛等现象。

5.虚弱的人,稍微活动活动就会出汗,原因不明,可能和神经调节反射有关。一般还有气短、腿软、乏力等症状。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人也经常不明原因出汗。

7.另外,还有一些什么原因也找不到的多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为津液所化,是判断津液是否亏虚的依据。津液不足时,则当汗不汗。出汗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肺卫气虚:肺与卫气主一身之表,肺卫气虚的人容易感昌,容易出汗,面色苍白,有的还怕冷。2.阳明火旺:发热性疾病的人出现大热、大汗、烦躁就是阳明气分热盛,需要用白虎汤治疗。3.阴虚火旺:一般有口渴、眼干、口干、皮肤干燥,夜间出汗,但不甚多。4.阳虚不固:阳气不足的人也容易出汗,往往还有其他阳虚症状,如怕冷、腰痛、阳痿、早泄、五更泄泻。或者稍活动就出汗,手足在没有汗的时候是凉的,出汗量一般不太大。5.湿热太重:就像三伏天一样,湿热太重,毛孔关闭,阳气不能正常运行,也会出现多汗。湿热重的病人,出了汗也不觉得舒服痛快,而是觉得身上总是黏糊糊的。

出汗多不必惊慌

出汗多的朋友,不要过度恐慌,找出对策是关键。

第一,要分析环境气温、湿度、气压。一年之中,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此时应当出出汗,排掉一些废物,如尿酸,尿素。

第二,看看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没有,就没有大问题。

第三,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汗,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多未必是坏事。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状、异常体征,没有其他疾病,也没有别的不舒服,就不必把它当病看。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怎么祛除湿气?不同的湿有不同的办法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4招自查一下

想祛湿却不知道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

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湿热与寒湿呢?

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

■ 寒湿

寒湿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

从外而言,居住的地方潮湿,

冒雨涉水,久卧湿地;

从内而言,饮食生冷、瓜果水饮之品,

损伤脾胃。

寒湿的表现主要有:

1、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

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小便: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3、大便: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

肚子总觉得不舒服,

一紧张、一吃油腻食品就想上厕所,

次数多,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

慢性腹泻多数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4、体味:寒湿体质的人汗出肤冷,

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寒湿的人伴有阳虚,阴盛阳衰,

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

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

导致瘀阻经络,不通则痛,

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 湿热

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

其致病因素大多是由外感湿热之邪;

或湿邪不解,郁而化热,

湿热合邪,蕴结脾胃,

或嗜食酒酪肥甘,因酒生热,

再加上喜欢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从而易酝酿湿热而损伤脾胃。

湿热的表现主要有:

1、舌头: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

2、小便: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3、大便: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

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

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且味道臭秽。

4、体味: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

狐臭、腋臭、脚臭等,都经常出现。

湿热的人,因为湿所以运化受阻,

因为内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

就会上火、口臭、口疮、长痘。

怎么祛除湿气?不同的湿有不同的办法

● 寒湿:

治疗原则:温寒化湿,可服生姜砂仁茶。

做法:

取生姜5克、陈皮3克,

温水煮开后下砂仁3克,水煎代茶饮,

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陈皮可温中散寒、燥湿理气,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

三者合用,常饮可温寒化湿。

● 湿热: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

可服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做法:

把新鲜马齿苋60克,洗净,

一同加入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

炖至熟烂,煎汤服食。

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

土茯苓是祛湿要药,加上绿豆清热毒,

常饮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