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其中闻诊包括闻声音与闻气味,其中闻气味能判断人的许多疾病。
口气是指从口中散发出的异常气味。正常人呼吸或讲话时,口中无异常气味散出。
1. 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及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
2. 口气酸臭,兼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者,多属食积胃肠。
3. 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
4. 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多是内有溃腐脓疡。
5.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
汗气是指患者随汗出而散发出的气味。
1. 汗出腥膻,多见于风温、湿温、热病,是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津液受到蒸发或汗后衣物不洁所致。
2. 汗出腥臭,多见于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所致。
3.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气味者,多为湿热内蕴所致,可见于狐臭。
痰涕之气 正常状态下,人体排出少量痰和涕,无异常气味。
1. 咳吐痰涎清稀量多,无特异气味者,属寒证。
2. 咳痰黄稠味腥,是肺热壅盛所致。
3. 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者,多是肺痈,为热毒炽盛所致。
4. 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为鼻渊。
5. 鼻流清涕无气味,多为外感风寒。
我们身体脏腑气血得水谷之精气的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不发生异常的气味。如果脏腑气血受邪气熏蒸、侵袭而代谢发生紊乱,秽浊排出不利,腐浊之气由此而生,就会产生各种异常难闻的气体。
归纳为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证、热证;气味偏淡或微有腥臭者,多属虚证、寒症。以此诊断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
1.口气,是指从口中发出的异常气味,正常人呼吸或说话时,口中不会有异常气味散出。如果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或消化不良有关。
口气酸臭,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多数属于食积胃肠。
口气臭秽者,多属于胃热。
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多属于内有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
2.汗气是指汗液散发出的气味,病人身上有汗气味,可知曾有汗出。
汗出腥膻,是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津液受到蒸发所致,多属于风温、湿温、热病,或者汗后衣物不洁所致。
汗出腥臭,可见瘟疫或者暑热火毒炽盛之证。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气味者,是湿热内蕴所致,可见于狐臭病。
3.痰、涕之气,正常状态下,人体排出少量痰和涕,没有异常气味。
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者,多数肺痈,为热毒炽盛所致。
咳痰黄稠味腥者,是肺热壅盛所致,咳吐痰涎清稀味咸,没有特异气味者,属寒证。
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者,为鼻渊;鼻流清涕无气味者,为外感风寒。
4.二便之气,二便闻诊除注意了解特殊气味外,还要结合望诊综合判断分析。
大便酸臭难闻者,多属肠有郁热,大便糖稀而腥者,多属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有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为伤食,是食积化腐下趋的表现。
小便黄赤混浊,有臊臭味者,多属膀胱湿热。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样气味者,为消渴病。
5.经、带、恶露之气。
月经臭秽者,多属热证;月经味腥者,多属寒证。
带下黄稠而臭秽者多,属湿热;带下清稀而腥者,多数寒湿。
崩漏或带下奇臭,并见异常颜色,常见于癌病,情多危重。
产后恶露臭秽者,多属湿热或者湿毒下注。
6.呕吐物之气。呕吐清稀无臭味者,多属胃寒;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胃热。呕呕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者为食积。呕吐脓血,而腥臭者为内有溃疡。
湿气重的人啊,身上这4个地方会发臭,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大家好,我是贾医生。
中医认为啊,湿气重浊黏腻,容易阻滞气血运行,还会影响新陈代谢,一旦体内湿气过重,身体代谢的废弃物不能及时排出去,就会滞留在体内,使人发臭。尤其是下面这4个地方。
第一个是头皮。如果你的头皮总是爱出油,头油味儿很重,那就可能是体内的痰湿太重所导致的。
第二个是嘴巴,我们说脾为生痰之源,痰湿一旦蕴结于脾胃,影响食物的正常运化,就会形成积滞,进而导致口臭。
第三个是腋下。《医宗金鉴》记载:“凡狐臭者,皆为风,身体有湿。”腋下汗腺丰富,是新陈代谢的重要通道,一旦被痰湿阻塞,便会导致狐臭。
最后一个是脚。湿气重的人,会经常出脚汗,而脚被包裹在鞋子里,一直出汗,就容易出现脚臭。
当你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的时候,就可能是身体对你发出的信号,提醒你该祛一祛湿气了。那关于祛湿这个话题,我已经出过很多期视频了,这里再跟大家总结一下。
如果是单纯的脾气虚呢,就用一个四君子丸来补脾益气,促进脾的运化能力;如果脾虚的比较厉害,水湿比较重的情况呢,就可以参考一个参苓白术丸来渗水利湿;那如果是肾阳不足,导致体内水液气化失常,水湿潴留,可以参考一个济生肾气丸;如果是体内不光有湿,内热还比较重,就可以参考一个八正散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具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呢,最好还是先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不要随意乱用。我们下期再见!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