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伯乐堂狐臭

时间:2024-06-05 10:42:5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李春香‖点击《香山魂》激活名城记忆(评论)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历时三个月终于断断续续读完这部60万字的历史文学——《香山魂》。读罢沉思,我仿佛看那些挂在墙上的、沉默在雕塑里的香山的名人瞬间被唤醒了,走到我面前述说他们的故事;那些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中山本土深厚的风情风物也一一被激活,在时光隧道里激活了这座近千年的历史名城。

《香山魂》是一部历史性和文学性兼备的英杰列传;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和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鸿篇巨制。何谓“香山魂”?掩卷沉思,当是奋斗的中山先驱群像的生命之喻。宋代吴沆《环溪诗话》言“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格,有精神。无肌肤则不全,无血脉则不通,无骨格则不健,无精神则不美,四者备,然后成诗。”窃以为,写一首诗是这样,写一部书亦然。而《香山魂》可谓四者兼而有之,作品以本土的历史文化为肌肤,以南宋遗民世代传承的优秀基因为血脉,以十多位各历史时期各领域的历史名人代表的生平为骨格,以贯穿全书的“家国情怀”为精神,四者的水乳交融,生动地诠释了吴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香山魂》作者欧阳小华

追求艺术真实 唤醒中山名人

《香山魂》是基于史料的文学创作,它像是地方史,又像是地方志;像是散文,又像是小说。地方史主要记叙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主要靠收集史料;地方志则是记录现代的自然和社会中的风俗、古迹、经济等,收集主要靠调查、采访。而作者是在充分阅读《香山县志》、《宋史》、《明史》等典籍的同时,加上实地进行大量调查走访取得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手法写就的文学作品,追求艺术真实。

所以,《香山魂》要比纯粹的历史书多了许多现代语言与观点。作者像是一个说书人,娓娓述说历史上的英雄,要紧处不时评论几句,又在人物的活动背景里添加了现当代中山本地的风情风俗,这又有了地方志的味道。不过,地方史、地方志虽真实,但毕竟记录简单,其工具书的特点远远大过文学特点,难以吸引大多数人的阅读兴趣,更不易传播。而小华君在史和志的基础上,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带着真情实感,用小说笔法,叙写真实人物,追求着一种艺术上的真实,生动形象,可读性较高,俨然是一部历史小说。

《香山魂》成功塑造了十多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山历史名人,他们分别是南宋“四大忠臣”之一的马南宝、明代的大学者黄佐、南明宰相何吾驺;清总督曾望颜、书法大家鲍俊、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能臣黄槐森、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外交家欧阳庚、共和体制下第一个总理唐绍仪;民国前后的,有开创共和政体的孙中山、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亘古未有之天才”苏曼殊、博士之父王云五、空军之父杨仙逸等。这些历史人物跨度近千年,领域不同,而作品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以贯之。这离不开小华君对历史人物的熟识,准确把握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纵观全书,作者塑造的人物群像可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为国家谋发展的知识分子形象。无论是样貌丑陋,书法被道光皇帝赐予“书法冠场”的鲍俊;还是除弊兴利,兴学开埠,政声显赫,创办广西体用学堂(广西大学前身)的黄槐森;或者是创办国立音乐学院,有“中国近现代音乐之父”盛誉的萧友梅;乃至半僧半俗,才华盖世的苏曼殊。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生于朝代更替前后,有一种天生的改变社会的使命感。他们如同何吾驺一样“拒绝的是官场黑暗,忧愤的是家国动荡,守望的是精神独立”。

但是,毕竟他们每个人生活所处的时代不同,各人性格不同,故所走的道路迥然不同。例如同为文官,黄佐生于明代初期,社会百废待兴,富有活力,他的性格亦非常有活力。他是十分聪慧的神童式人物,从9岁考童生得了一名,到秀才、举人、贡生、进士,一路高歌猛进,这样的成长经历必然恃才傲物,一生波折。果然,在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事件中,他就被驱逐出朝廷,凄凉回乡了。但他的才华不允许他沉默,颇有地位的王阳明欣赏他的才华,成了他重新迈上仕途的伯乐。所以,于黄佐而言,“成也才华,败也才华”,只因他耿直的性格。同是明代的官员,何吾驺生于晚明,他拯世救民的思想更重。他很想尽忠保家卫国,然而,他与黄佐一样,不擅中国权谋之术,在朝廷稍露锋芒就被贬回故乡。但他们二人性格不同,在被贬期间的表现不同。黄佐静心研究学问,何吾驺却爱热闹,总是三五知已相聚一起研习书法,谈诗作画,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发起赛菊之举,诗酒流连,演变为闻名的“小榄菊花大会”。另外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官员是曾望颜,晚清官员,他一生刚正、清廉,敢于言事,查贪得力。每当读到他大刀阔斧地清除贪官污吏,就联想到现在反贪形势,心生感悟:为官之道,为人之道,种种是非黑白,无不在拷问着人性,由此可见,《香山魂》的现实意义。

第二类是忠心耿耿的横刀立马英雄形象。如抗元“民族英雄”马南宝,抗清英雄刘丽川,他们都是力捍汉族的尊严与统治,两人年纪轻轻就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战死沙场,何其悲壮,何其动人心魄!先说抗元“民族英雄”马南宝,皇帝避难香山,他发动乡民勤王至忠。厓山之战后,10万多军民跳海殉国,他也想跳海了事,但是他选择了比死更难的“活着”。他率领着存留不多的义师迎战元军,被俘不屈而死,年仅35岁。再说,抗清“民族英雄”刘丽川,能文能武,爱打抱不平,因主持正义得罪了权贵致家破人亡,逃亡香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很快成为洋行买办,他通晓中医,擅接骨医术,应该会生活得很好,可是他偏偏走上了反清复明道路。他发动小刀会起义,攻占上海,建立“大明国”政权。可惜人心不齐,在清军强大的围剿下壮烈牺牲,时年也是35岁,与马南宝一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第三类是睿智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里的代表人物是“起共和终帝制”的孙中山,内阁总理唐绍仪,著名外交官欧阳庚,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等。越熟识的历史人物越难写,如何写好孙中山,绝非易事,但作者却别开生面,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点,比如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均指责孙中山在日本成立革命党,要求宣誓按手指模的做法显然是一种倒退专制行为,而小华君却不是这么认为:“客观地说,仅凭按手指模宣誓就视为倒退回专制行为,完全有失公允,这就好比时至今天的农民卖地要按手指模一样的道理。关键是看其宣誓之内容如何,当年的誓约是:‘为救中国危亡,拯民生困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文再举革命。’完全为了国家,不为一己之私。也就是说,孙中山在特定时期自树个人高度权威,甚至要求革命党按指模起誓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要使中国成功地走向宪政、真共和的社会,光有良善的愿望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找出适合于自己的模式来’。孙中山在特定时期自树个人高度权威甚至按指模起誓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写历史文学最异枯燥,尤其是近代政治人物,一般的作者由于诸多顾忌总是患得患失。可是,在小华君笔下,不仅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能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写得生动起伏,如写到三民主义,他绝不像绝大多数作家那样依书照搬,如是通过设计场景的形式生动的演绎出来:

“此时,有听众问:‘先生是医生出身,知道医治病人要方子,那请问先生,这救国救民的‘共和’方子是由几味药构成?”这个听众这么一问,瞬时全场静了下来,等待孙中山如何回答。‘问得好!’孙中山胸有成竹地说:‘共和’这方子,由三味药组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药引’....;民权主义是‘主药’.....;民生主义是‘补药’.....”

这样生动的演绎手法,读起来一点也不生闷,一些读者与我交流时,都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第三类是塑造了倡导“富强救国”的工商实业家形象。作者选取了郑观应、王云五等杰出人物。郑观应因《盛世危言》而出名,大家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个启蒙思想家、维新变革的倡导者,更多实情却罕为人知。郑观应首先是一位实业家,他是中国早期开创民族实业的领军人物。当时的“央企”——招商局,就是他一手打拼并敢于同外国企业“商战”的大企业。本书写出了他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之处:“富而思进”,关心国家的命运。王云五是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人之一,没进过像样的学堂,却成为“中国科学管理之父”、“中国博士之父”、“活着的百科全书”、“文化巨匠”,无论是他的时代,还是现在这个时代,他都是不可多得的励志传奇人物。

作者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综合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塑造,使那些历史人物“死而复生”。但我注意到,作者未有止步于此,作品显然不是单纯的一部人物集,而以《引子》开启,统领全书,最后以《尾声》归纳,使本来看似很散的篇章一点也不散,而是有机、紧密地统一在一起,浑然一体。其手法之创新,行文之灵动,达至“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境界,文笔灵动,情节生动,自然阅读起来,就有一种畅快淋漓、引人入胜的快感。

长篇历史文学《香山魂》

融入习俗 唤醒本土文化记忆

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将中山风土人情融入人物成长的叙事中,不露痕迹的巧妙植入本土文化。犹如巧妙的广告植入,让观众在无意识下记住、接受。这对于传播中山文化是首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这些植入的“广告”不让人觉得是“广告”?是因为小华君安排得很巧妙、很合理,遵行了“文人对雅事,武夫对舞事,商人对商事”这一自然原则。

例如,开篇的《引子》,在解读中山何以原名叫香山时,作者以香花、香木、香果层层进行解读,犹如抽丝剥茧般,步步深入,在写到重点处,即以故事植入,生动自然:“很久以前,五桂山附近的村庄有一户沈姓人家,生有一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然而已届婚龄还未嫁出去,皆因身上长了臭狐。大热天时,奇臭无比,没有人家的男子愿意娶她.....,话说,沈氏姑娘第一次随同村的姐妹洗晒沉香。她学着人家把鹧鸪斑样纹的香块藏于云袖之间,或贴于胸脯前。那想到,香气随女儿之体,入肌,入骨,一身袭香。就这样,身上的臭气不见了。引来那些追香慕名的男孩,很快沈氏姑娘嫁了一个如意郎君。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并传开.....,相传当年杨贵妃就是因为听了这个故事,用了“女儿香”,把狐臭变为勾魂的体香,令唐玄宗心神荡漾、神魂颠倒的。”

末了,作者还创作了首诗词:“独见仙花熏桂岭,原来遍地芬芳。 千金难买土沉香。 香山留正气,馥郁又清扬。 江渚渔樵居岛上,也曾阅历苍桑,披星戴月渡寒霜。春风吹过后,四海闻其香。”

这个故事,加上一首古典诗,不仅读起来,生动吸引,而且雅俗共赏,同时也为中山沉香木卖了一次“广告”,令人拍案叫绝。

又如第十四章写到“中国博士之父王”王云五,说到他不堪家贫压力要到上海打工,临行前的一天,母亲带着王云五一道放风筝。

“说起风筝,当地人说‘纸鸢’.....平时都是王云五与小伙伴一道玩,今日母亲带着自己一起玩,王云五觉得有点奇怪,但见到母亲凝重的脸色,又不敢问。到了空旷之地,王云五捉紧线条,一路小跑,纸鸢逆风飞高。他不停地、慢慢地放线,看着随之越飞越远越高的纸鸢,王云五的心情也为之雀跃。正在兴头之上,想不到母亲走过来,说:‘云五,把它放走吧!’‘为什么?’王云五莫名其妙。只见母亲用手把线掐断。口中念念有词:‘ 九月九日去登高,纸鸢望天流。 滞运流晒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王云五一听,才明白母亲带他放纸鸢的用意。他一声不响地跟在母亲身后回到家里。当晚母亲帮他准备好行囊,他知道明天一早就要离开这个宁静、美丽的乡村了,心里怅然若失。年少的王云五忘不了沉睡的村庄,他孑然伫立在院子里,翘首望着苍茫的夜空,那浩瀚的星海有着无声的辉煌。他想:难道我就像空中的那一颗不被注目的小星,沉寂无闻,无声无息吗?”

这一段,不仅把当地九月九放风筝的习俗巧妙代入了,而且把他不愿离开家乡的心里活动描写得入木三分,真是催人泪下。

又如第三章写是明朝宰相何吾驺时,把小榄菊花会的来历有机植入, 把菊花会放在这一章,让诗文俱佳的“树一帜于岭外”的何吾驺来开创、组织,是十分符合他的爱好与身份。在读这一段时,参观过中山市菊花会的人都会有一种即视感,既知菊花会的来历,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把中山的咸水歌以故事的形式巧妙植入曾望颜这一章,也十分合理可信。因为曾望颜家住石岐、靠九曲河,兼且又“善诗文,工书画”;把鹤舞斗歌放在刘丽川一章,皆因鹤舞的盛行与刘丽川是同时代的,而且又起源于他的家乡;把杏仁饼、乐乡民谣植入在萧友梅一章,前者是因为杏仁饼是萧友梅的叔父萧友柏发明,而他母亲梁碧帆是东乡,这开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真实。

须知,民俗风情凝聚着当地人的情感、传统、审美与文化渊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大凡写到这方面,过往都是以镇区村为单位,平铺直叙,但小华君完全颠覆了这传统的写法,让中山的习俗有了故事,有了文化, 有了浪漫的色彩。为推介中山这座城市品牌增加了巨大的影响力量。

中山市鸟瞰图(资料图片)

自成体系 具有厚度和使命感

《香山魂》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小说或历史散文,除了写法创新,更在于小华君能从大处落笔,小处着眼。他在《引子》这里先以轻灵笔法,叙述中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为解读中山何以出伟人、名人埋下伏笔。继而,正文第一章即以全国有影响的大事件——宋元生死大决战开启中山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我阅读了完了第一章,才恍然大悟:小华君何以不把立县功臣陈天觉立为第一章的传主,只把陈天觉放在《引子》这里写,而是把尽忠报国、勤王有功的马南宝立为第一章传主?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顺理成章地带出“基因说”,并以此统筹全书十多个历史人物,这不仅为全书定下悲壮的基调,而且解码了中山何以产生这么多名人的千年奥秘,这绝非无中生动,而是有理有据的:“经此浩劫,失去了南宋王朝的庙堂庇护的赵氏皇族和宋室后裔,基本上以隐居的方式在香山县开枝散叶。万分庆幸的是,宋室的年长文官及后宫女眷和小孩,以及留守在沙涌的文臣将领,在当地乡民帮助下,早分散在香山各处岛屿隐匿,避此大难,宋室因之得以把根留住。文臣武将均来自五湖四海,在村落聚族而居,故人烟稀少的香山县,一下子有500多个姓氏和40个少数民族,有三大语系20种方言,这种现象在全国绝无仅有。他们身上有着宋代皇室的血脉,出身高贵,只是朝代更迭,江山轮流坐,昔日的祖上从政治舞台上下台后,后裔如惊弓之鸟,流落尘世,也与平民百姓一样每天为生计而奔波。生活还要继续,历史还要延续。可以说,今天的香山或说中山本土人,除了少部分是从珠玑巷迁徙至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宋室或南宋遗民,中华民族不死的基因,从此在香山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从中可以看到,小华君在“大处落笔”的同时,做到“大事不虚”,这是本书的价值又一所在。另外,《香山魂》从选择题材、塑造形象、艺术构思、语言表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的和手法。

从艺术结构方面看,本书以散文体小说为样本,并融合了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全新面目。全书十五章,每一章立一名人为传主,每一章均以“诗曰”起头,后有诗词评论作为结束,中间采用人物传记的方式进行叙事。综合运用了履历表式、鉴定式、评传式、史志传记式的人物传记的方式叙写。每章开头都有人物履历,然后按照时间为序,以空间变换为序,时空自然转换,采用叙述、描写表达方式叙述典型人物的重要事件,间有评论,夹叙夹议的方式。每一章节独立成篇,相近朝代的人物之间又略有交集,使整本书自成体系。

从语言艺术方面看,本书讲究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古今中外的大作家看法一致:任何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必须有文采。回过头来看《香山魂》,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作者叙行录言,用最典型的行动、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代入感强。

如第十五章,写到杨仙逸年少时在家乡与奶奶相处的日常生活,写得十分自然生动:“杨家老宅庭院前面有一棵很大的龙眼树。童年的夏夜,杨仙逸爱跟着奶奶杨老太太在那棵龙眼树下乘凉,他最爱听奶奶讲故事,百听不厌。

在那张长条的板凳上,杨仙逸常常半坐地依偎着奶奶,充满好奇的眼睛望着夜幕中闪烁的星星。周围蟋蟀的鸣叫,更显乡村夜晚的寂静。

慈祥的奶奶左手轻抚着杨仙逸的背,右手抓住的葵扇缓缓地挥动着,为这个可爱的孙儿扇凉,驱赶蚊子。轻声细语地讲述着杨著昆在异国他乡创业的故事。

‘爸爸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去打工?’杨仙逸经常重复地问这个问题。

皱纹已爬上脸庞的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唉,清入主中原后,中国人没有一天过上好日子。家里太穷,揭不开锅,你爸爸与不少乡里人一样背井离乡,这都是因生活所迫的啊!’”

这段显然是虚构的,但十分符合人物性格。了望星空,听奶奶讲故事等场景的描写,无不暗示着传主今后要走的路。龙眼树,是当地特有的果树,并普遍植于私人院落中;在没有电气的年代,葵扇则是珠三角地区夏天时最常见的扇凉工具。只有作者的成长背景,才会写出这么接地气以及生动的文字。

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情感、愿望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这种多种形式的表述,行文灵动,有活力,阅读起来不沉闷,还常常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在思想性方面,尽管《香山魂》有写到些许风水内容,但其契合当地风俗。纵观全书,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每一章都以那种“家国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贯穿始终,因而作品有着正能量的“教化”作用。可以说,小华君用故事让消失在历史风烟中的中山名人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鲜活人物,他们走进我们每日走过的街,吃着中山特产杏仁饼,唱中山咸水歌。他们让中山骄傲,让香山骄傲,让中国人骄傲!

历朝历代都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爱国主义气节的人物,如果这些人就在自己的村庄,像石岐人读到黄佐、萧友梅,三乡镇人读到郑观应,可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爱乡土感情。只有热爱自己的故乡,才能热爱自己的祖国。可见《香山魂》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好教材。

综上言之,《香山魂》以如此创新手法和效果呈现,不仅令读者耳目一新,更能唤醒国人、海外同胞,世界友人对中山这座城市的关注。

今天,大家都希望中山能重振虎威,《香山魂》的面世正当其时。唯愿每一个中山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让这骄傲之情充盈每一个中山人的心间,让这些名人的故事更为远播,让寄以“敢为天下先”的香山魂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发展动力。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纵横职场不能不知道的十道护身符

职场就是个小社会,人际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下面10条护身符职场白领得学会。

第一道护身符――办公室政治没有台风眼

很多人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心态在看待办公室政治,以为只要能独善其身就可以远离是非,但实情是,地球上没有真正的中立国,办公室里也没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办公室里,就是处在暴风圈,没有所谓的“台风眼”可容藏身。

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只要自己专业过人,工作脚踏实地,又不惹事生非,总有一天老板会注意到我这块璞玉,但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专业不是升迁的唯一指针,躲在计算机后面,不与同事交流,不会让你成为领导者、管理者。又有些人说,办公室政治是高层才有的勾心斗角,跟我们这种基层的员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事实上,管理阶层有管理阶层的政治学,基层员工也有基层员工的政治考题。

组织既然是人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和利害关系,如果学不会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别痴心妄想平步青云。

上班族应认清办公室政治没有旁观者的现实,这是一场你不下场参赛就会自动被判出局的游戏。想要独善其身的人,下场可能是被大家遗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卷铺盖走路。我们绝对不是鼓吹上班族在办公室里兴风作浪、每役必与,你可以不必下场打混战,但却必须保持消息灵通,随机应变。

第二道护身符――你成就了团队,团队也会成就你

要不要在公司里搞小圈圈,一向是个难解的两难习题,孔夫子云:“君子不群”,但团队工作本来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想要飞黄腾达没有班底的帮助,将很难成事。要认清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度愈高,在团队里的份量也愈重,另外,切记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

如果你是个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新人,别急着建立自己的小团体或是加入别人的小圈圈,万一不小心犯了高层的大忌、踩了别人的地盘,甚至选错边站,那就别想在办公室里混得下去。首要之务是先弄清楚公司里的党派生态,良心的建议是跟每个同事都保持良好关系,尽量不要被贴上派系卷标,除非环境里朋党的强弱分明,那当然要选择“西瓜偎大边”啦!

第三道护身符――口水即祸水,当心祸从口出

小心别在办公室谈论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间散播别人的八卦,这两种行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但你绝对应该张大耳朵,封紧嘴巴,“有耳呒嘴”不只是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也是办公室丛林的生存法门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最佳的共同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然而,就算你在办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满腹,都不应该向同事诉苦,原因有二,牢骚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没有人有义务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其二,办公室不是你找心理医师的地方。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当心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

第四道护身符――扛责任,但别背黑锅

虽然恨得牙痒痒,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们练得一身好推手,总是能轻松把工作、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就像泥鳅一样地溜手。职场上一定会有劳逸不均的现象,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从不犯错,这时责任的归属常会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错在自己,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但千万别急着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你说“都是你的错”时,别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却指向自己。

最糟的莫过于自己犯了错还企图掩盖事实,撒一个谎,得用一百个谎来圆第一个谎,谁有把握每一个谎言都能编织得天衣无缝呢?

人不可能不犯错,你的老板也知道这件事,某些时候,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给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负责任的形象,但认错也要适可而止,若不分青红皂白乱认一通,恐怕变成黑锅大王,成了办公室里的小可怜。

有时帮老板背黑锅,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方法,但这黑锅怎么背?帮谁背?都是学问,黑锅背得好,哪天老板翻身,你也跟着鸡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板,要不认栽赶快走人,要不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第五道护身符――你是职场亮点,还是暗点?

挑选LCD屏幕时最怕买到有亮点或暗点的瑕疵品,但在职场上,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变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为职场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见度。

如果你自认是职场千里马,千万别再傻傻痴等伯乐的出现,天真地以为埋头苦干终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要知道这年头伯乐也常面临自顾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们的伯乐。适度为自己制造“出锋头”的机会,有助于开展个人事业的康庄大道。

但锋头太健,则可能招致嫉妒,适时把人情做给同事可以赢得好感,也算为自己买张保单,“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己当”,跟老板邀功时,把功劳归诸团队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贡献,老板记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机会,你的亮度就展现出来?!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没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该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办公室政治难精通,却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广结善缘,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惹事生非,但千万别以为洁身自爱就可置身事外,因为办公室风暴从来就不长眼睛。

第六道护身符――把同事当队友,而非对手

同一个办公室里有年龄、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很讨厌的事,人人都会把你们两个人拿来比较,本来没有心结的慢慢也会感染不自然的情绪。其实办公室里同事间本来就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若换个角度想,以健康心态看待竞争关系,当同事能力愈来愈强,等于是在无形中促使你提升实力。更何况,在全球化时代,本来就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屋檐下的同事,而应该将全球的精英视为真正的竞争者,如此一来,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当“冤家”看待了。

器量狭小、排挤同事的人,一定也会遭到其它人的排挤;把同事当作阻挡前途的障碍,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对于在办公室里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请他帮一个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之间的敌意,在职场上,减少一个敌人的价值胜过增加一个朋友。

更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将能量放在挑战更高的目标上,真正的敌人永远等在你视线以外的地方伏击,何不把在内部竞争的力气省下来向外发展?

第七道护身符――野心可以有,不必露

人人都想出头天,但在办公室里若过分显露自己对事业或职位的野心,无疑是公然挑衅同事、上司,使同事对你提高戒心,就是老板也要担心你是不是暗中觊觎他的高位,对你百般提防,甚至把你架空、外调。

树大招风,企图心强烈是好事,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事事强出头、求表现,反而会招致异样眼光,你可能会不解,表现积极难道有错?基本上,积极是值得鼓励的工作态度,但应该表现在分内的工作上,若积极到捞过界,抢了别人的工作,会让别人觉得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威胁,看不过去或心眼较小的人,甚至会暗中扯你后腿、耍些小动作阻挠你的工作进行。

野心人人有,可惜升官的事一向是僧多粥少。最好的方式是称职地做好分内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现,但尽量维持低姿态,不要给别人威胁感,“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话上。

第八道护身符――伴君如伴虎

坊间许多书标榜“如何管理你的上司”,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害怕面对上司、不要害怕沟通、不要害怕冲突。

在老板面前,不必自觉矮人一截,与上司沟通,只要考量“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老板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只会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老板有空的时间,或利用中午邀老板到外面共进午餐。

人和是“话题”,先了解老板的个性,才知道施力点何在,花最少功夫达到最大效果。此外,别以为只有当众吐老板的槽才是挑战老板权威,当老板骂人时,你的解释有时反而只会让他的火气更旺,有的时候当老板怒火攻心、骂不绝口时,嘻皮笑脸地对他说一声“谢谢!”反而能让他霎时转怒为喜。

所谓“高处不胜寒”,身居高位的老板有时也会感到孤独,也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如果能从老板的角度设身处地着想,说不定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老板视你如亲信如知己。

第九道护身符――越级表现,越急越慢

如果你有个看起来能力不怎么样的上司,非但不能帮助你在事业上成长,还卡住你的升迁之路,实在叫人跳脚。若他感觉到你是他潜在的敌人,恐怕还要处处跟你作对,沉不住气或一心力求表现的人,若自恃才高,可能会想越过上司直接跟老板接触,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并不少见,也许还被组织所鼓励称许,但在东方社会,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你越级向老板提出自己的企划构想,以为老板会对你的勇气和才气另眼相看,殊不知这么一来,得罪上司,同事不齿,老板还觉得你企划构想也不怎么样,落得里外不是人。

有些角色是只有坐在某个椅子上的人才能扮演的;有些决策,是只有具备一定身分的人才能决定的;有些场合,是只有某个阶级的人才能领风骚的,若想越级表现,恐怕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将自己在组织里所应扮演的角色,做恰如其分的演出,等待属于自己的灯光亮起。

第十道护身符――适应额外工作

当上司交代你不属于份内的工作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他认同你的能力,给你超越职位的挑战;另一种则是他假公济私,把你当小弟使唤,要你帮他处理私人的事。

理想的状况是,你做了份外的事,而且表现得很好,将来得到应得的回馈,如新的职位或新的工作机会,或者你私底下帮了老板的忙,将来他会还你一个人情。但事情也有可能发展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比如你接下了额外的工作,以为会就此获得老板赏识,结果老板却是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或是把你当成免费的菲佣,替他接送小孩兼临时褓姆。

有一种情况,是即使没有报酬你也应该去争取的分外工作,那就是当你想要争取某个职位,却没有相关背景或任何优势的时候。比如你现在只是一个总机小姐,但你想成为公司的业务人员,你大可以向主管表达愿意不支薪分担业务工作,当你具备一定经验、也向该部门主管证明你的能力后,自然有机会转任正式业务。

更多职场潜规则,办公室政治,权谋智慧,权术手腕,厚黑学文章

请订阅权谋网(quanmou.cn)官方微信公众号quanmouzhihui(权谋智慧)

姜宗福:一个原副市长眼里的“骚”

作者简介:姜宗福,男,祖籍湖南岳阳,1969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曾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主管旅游,因炮轰张艺谋、批评高房价和披露官场潜规则而走红。2010年5月6日调离行政岗位,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至今。出版有长篇小说《官路》、学术随笔集《中华汉字随笔》、散文集《瓷禅一味》。

——“颠覆说文解字”系列散文之四

姜宗福

选择一种古代的方式出行,即使读不懂《离骚》,至少可以感受诗人的苍凉。遗憾的是,湘江的航道堆满了岁月,拥堵不堪,已不能行船,我只能采用徒步的方式顺着现代的马路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屈原比我先行一步,他从楚国出发,边走边唱,以流水的速度丈量生命的里程。就在秦兵攻破郢都前夕,他在汨罗江边停了下来,开始等我,这一等,等了整整2285年。

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言谈之中充满了对楚国的绝望和担忧。楚国的恩恩怨怨我不感兴趣,我只想请教诗人一个有关“骚“字的问题。在古代,“骚”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说,跳蚤跳到马的身上,让马骚动不安,引申为事态的扰乱或不安定,如骚动、骚乱、骚扰等。古文和小篆的“骚”字,右半部的上边是一只手(又)或一个“叉”,下边是一个“虫”,以手搔虫正是这一意义的注解。另一层意思是指马因发情而引发的骚动。北方方言中,人们将性情勃发的雄性动物称作“骚马”、“骚驴”,引申开来,指人的举止轻佻、作风下流等。我真搞不懂,如此一个低俗的文字,凭什么博得屈原的亲睐,还要将他的诗作命名为《离骚》?我曾经为此去请教过司马迁,司马迁解释说,所谓“离骚”,就是离别的忧伤。他在《史记》中写道,屈原是一个“正道直行”的君子,忠心耿耿地为君主效力,却被小人进谗言离间,因而被楚怀王疏远以至流放。屈原离开朝廷却依然关心国是,他对当时小人得志、正人君子被排斥的政治暗局痛心疾首,所以“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个正版的解释一直沿用至现在,因为猜得比较在理,所以没有遭到批驳。对此我始终持不同意见,既然是离别的忧伤,为何不取名为《离伤》,而偏偏要用一个放荡的“骚”字?

诗人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和我谈起了他伤心的往事。绝望的人在离开生望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个陌生的听众毫无保留地诉说,对往事作一个交待,然后对生命作一个安排。眼下,我无疑就是他所需要的那个最靠得住的听众。

随着诗人的思绪,我走进了骚乱(混乱不安)的楚国。

那个时候要见屈原一面真的很难。当时他才20多岁,已贵为左徒,主管立法和外交。年纪是小了一点,但很能干,为了与秦国抗衡,他一手促成楚国和齐国结成了坚实的联盟。秦国是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联盟存在的,便使出了最阴的一招:离间。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间谍张仪出场了。他带了许多财宝出使楚国,大肆行贿。他骗楚怀王说:“楚国强大,秦国希望楚国不要进攻它。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六百多里土地作为补偿”。屈原是个明白人,苦苦相劝,希望楚怀王千万不要上当。楚怀王不以为然,认为秦国是有意巴结楚国,居然听信张仪的鬼话,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把相印授予张仪,封他为相。干完这一系列蠢事之后,楚王派出使节跟随张仪去秦国受地。哪曾想,张仪一回到秦国就开始装病,一连三个月都不见楚使。楚怀王以为是张仪怪他和齐国绝交不够坚决,又派人去将齐王扎扎实实地辱骂一通。齐王挨骂挨得冤枉,一怒之下断绝了和楚的合纵之盟,回过头来和秦国结成了联盟。张仪达到了离间的目的,终于和楚使见了面,但出尔反尔,许诺的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怀王大怒,不顾屈原的反对,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秦两次大败楚军之后,怕齐、楚复交,又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土地,只要张仪人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张仪到楚国以后,再行贿赂。得了好处的高官们一番花言巧语,糊涂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联姻的约定。等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屈原指责楚王不该轻信小人之言。此时这些拿了好处的贪官们已经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团结起来攻击屈原,楚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汉北。屈原很自信,他坚信楚王会找他回去。果不其然,公元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打完之后秦昭王又使一计,“邀请”,怀王在武关相会。刚从流放地被招回国都的屈原力劝怀王不要赴会,但怀王的幼子子兰生怕得罪秦国失去秦王的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国不可一日无君,楚国只好将送往齐国当人质的太子横接了回来,立为顷襄王。顷襄王上台以后被秦国打得很苦,害怕江山不保,谋划再与秦国讲和,遭到屈原的坚决发对,还旧事重提,责怪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更不该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子兰很不高兴,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大肆诽谤屈原,说他和他的妃子关系暧昧,顷襄王龙颜大怒,屈原被第二次被流放。这一流放,他就再也没有回过郢都。他心情忧伤地顺江而下,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 (湖南常德武陵县),至辰阳(湖南辰溪),又折向东南,停淑浦,下沅江,再入洞庭,渡湘水,一路飘零,直飘到汨罗江边。一路上,他看到自己的祖国到处骚乱不堪,满目疮痍,而强秦步步进逼,楚国灭亡在即,心情极度苦闷,只能边走边吟来释放自己的心情……

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灭亡。在他的心目中,楚怀王就好比伯乐,是他发现了屈原这匹千里马。但千里马再优秀,如果受到了跳蚤的骚扰,会因骚动不安而使良驹的形象大打折扣。他最恨的就是这些楚王身边的这些跳蚤,跳蚤施虐,会乱朝纲,朝纲一乱,国家就会发生骚乱。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最渴望的就是楚王按照他的理想去实施美政,让楚王远离跳蚤的骚扰,让国家远离战争的骚乱。我想,这应该是他把自己的诗歌取名为《离骚》的真实原因。

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还要向诗人求证。正当我开口要问时,有消息传来,楚国的都城郢被秦兵攻破了。屈原哀呼一声投进汨罗江里,义无反顾,拉都没有拉住。一阵风穿过祭祀他的庭院,将他的灵魂拆成了若干个零件,很隐秘地分藏在楚辞的诗句中,一个字一个句就是一个清晰的细节,细节被思维链接,拔地而起,突兀成了一座灵魂的高山。高山之上,晾晒着波澜壮阔的《离骚》,引来无数代数以亿计的人们仰望,临摹的人太多,居然风行成为了一种“骚体”(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模仿屈原的《离骚》的形式得名),“骚人”和“骚客”从此取代了诗人和文人。这让“骚”字捡了一个大大的便宜。一个低俗的文字,经屈原灵魂和精神的打磨,轻而易举地上升到了高雅的殿堂。古人把《诗经·国风》的“风”字和《离骚》的“骚”字结合成“风骚”,代指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并引申为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后来又把形容一个人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被称之为独领风骚。要知道,那个时代拚命想获得“统领风骚”的荣誉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啊!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可惜我们没有好好珍惜。坏就坏在一部分性观念比较开放的诸如柳永的著名“文人骚客”们,他们经常出入风月场所,让“骚体”去了不该去的地方。那地方,红尘女子都喜欢往自己身上喷洒香水,散发出一缕缕勾魂的香味。良家女子憎恨她们勾引自己的男人,最恨的就是那股香味,到了嘴边骂出来便成了如狐臭般令人妒忌得生厌、且最能引起男人内心骚动的“臊味”。古时候进妓院的除了有钱人,就数骚人(文人)居多,一开口文绉绉,被风尘女子们戏称为满口的“骚”(此处指《离骚》)味。“骚”与“臊”同音,久而久之,二者混为一谈,“骚”便取代了“臊”。风尘女子们扭扭捏捏走来走去,衣带生“风”,风中带“臊”(香味),简称“风骚”,“骚”又由雅变俗,成了放荡和不庄重的代名词。甚至社会上还流传着一个屈原之死与风骚有关的“狗仔版”。说的是屈原之死与偷情有关。他们的理由是,屈原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因为种种限制她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湘”借指楚国,“湘夫人”也就是“楚夫人”。当屈原与“楚夫人”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形成政治同盟,楚王室遵照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追杀。兵士们最终在汨罗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当地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不敢说出真相,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历史真的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么?

我宁可相信这不是事实,而是好事者刻意编制的伪历史。因为我不想糟蹋一部伟大的诗歌!

现在究竟还有多少孩子在读这部诗歌?

不知道,只知道网上不再流行这诗歌,只流行这样一首《骚之歌》:“周杰伦唱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骚,忍不住怀念起杭州西湖的小骚骚。买部奔驰围着长安大街每天兜上十圈亮亮骚,牢房里到处是跳蚤好烦躁当然要发牢骚。刘德华年纪大了生意不好千万别闷骚,伟大的刀郎他想起了2002年的第一场骚……”

听到这首歌,屈原又该失眠了……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