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吴氏狐臭净

时间:2024-05-31 16:47:1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民间故事:丑男想娶普通女子偏娶了三位妻子都是美女

古代,一富二代先后娶了两位美艳绝伦的女子为妻,这两妻子却都在同房之后当了尼姑。于是,富二代一心想要娶个普通蠢笨的女子作为第三个老婆。谁知,这三老婆才貌双全不说,还说服了他两前妻,争先恐后地为他生下孩子。

明朝,荆州府阙家世代诚信经商,到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是当地首富了。阙里侯是阙家现任家主的独苗。

然而,这阙里侯有财命却没才命。虽然生在富贵之家,这阙里侯长得是一言难尽:四肢有残,五官不正,脸色还有个大胎记。因此有个外号叫做“阙不全”。

而且这阙里侯斗大的字不认识多少,生在富商家庭,字不怎么会写,账目也算得不是很清楚。

话说这阙里侯长得丑,又不懂文墨。应该很难找到对象了,偏偏他娶了个绝世佳人。

那是阙家主在世的时候,为儿子定下的亲事。媳妇是同城邹长史的庶女。

这邹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不说,难得的是从小就聪明伶俐,对于书本可谓是无师自通。

随着阙里侯渐渐长大,他不全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邹长史对这门亲事便不满意了。

然而两家亲事是自小定下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也不能反悔。

等到阙里侯上门迎亲,他还是把女儿嫁了出去。

成亲当天晚上,阙里侯害怕妻子见到自己丑陋的容貌,便在盖头没揭开之前便把灯熄灭了。

随后,夫妻之事顺其自然。然而,事后,邹小姐却在床上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邹小姐以为是臭虫,却不知道这阙里侯外貌丑陋不说,还有狐臭,脚臭,口臭。

邹小姐看得书多,思考之后便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心中对丈夫已有不满,但仍然阙里侯长相俊朗能够填补这些不足。

然而,早上起床一看,邹小姐吓得浑身发冷。只以为自己撞鬼了,不由放声大哭。

哭声把阙里侯惊醒,他以为妻子是思念父母,便伸出自己粗黑的手臂搭在妻子肩上安慰。却不想妻子哭得更厉害了,直到阙里侯穿好衣服离开房间才止住哭声。

等阙里侯再走进房间,她又是嗷嗷大哭。之后,虽然还是同床共枕,邹小姐对阙里侯却越来越厌恶。

又过了十天半月,邹小姐对于阙家已经熟悉,直到阙里侯还有一间书房。她便让人雕了一尊观音法相,请到了书房。

等到成婚一个月,她便对丈夫说道:“我做女儿时,一心皈依三宝。只是因为许配给你为妻,不好出家。现在我已经和你做了一个月的夫妻了,偿还了我们这一段夫妻姻缘。现在求你把书房给我,我在家出家。

以后,你要另外娶妻生子,我都没有意见。只求你让我安静地在静室打坐参禅。“

说完,不等阙里侯反应便直接到书房去了。

阙里侯一开始还由着她,后来发现不管自己一直是热脸贴着冷屁股,他便知道妻子邹氏出家是假,嫌弃自己是真。

于是,阙里侯立志一定要娶个比邹氏漂亮的人来当自己的妻子。并且以此刺激邹氏让她后悔。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长相实在难以入人眼。找来媒婆搭线,为他寻找貌美女子。

刚好有个何运判,因为办事出了差错,被官府问责。他有个女儿貌若天仙。为了帮助父亲摆脱官司,何小姐急需要大笔银两。

阙里侯相中何小姐美貌,但是何小姐则需要见过男方再做决定。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便找来个长相俊俏代替自己前去相亲,自己跟随在朋友身边。

一丑一美相比,何小姐满意相亲之人,自己又急需要钱为父亲打点,当天两人便拜堂成亲了。

到了新房,揭开盖头,看到阙里侯那一言难尽的长相,何小姐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由得流下泪来。

而阙里侯心想:自己之前娶的邹氏就因为自己对她太纵容了。惯得她不知道天高地厚。于是对待何小姐他便强硬了起来。

何小姐无奈,只能同阙里侯喝了合欢酒,趁着酒醉又办了夫妻之事。

等到第二天,何小姐问丫鬟:”听说老爷之前娶了邹小姐为妻,怎么不见人。“

丫鬟说:“先夫人成亲一个月便自己去书房看经念佛了。”

何小姐稍微一想便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到了晚上,何小姐故意对阙里侯说要去拜见先夫人。

话说这何小姐和邹小姐各有优点。邹小姐有才华,容貌却不如何小姐,何小姐有容貌,才华却不及邹小姐。

这阙里侯本娶何小姐本就想通过她去刺激邹氏,让邹氏后悔,听到何小姐这样问,他便说到:“等到明天,我带你去见她。“

到了第2天,阙里侯果然带着何小姐往书房走去,不料,何小姐一见邹小姐却不顾阙里侯在场,直接拜起师傅来了。

阙里侯上前想要把何小姐拉走,何小姐却破口大骂道:“就你这样的还想娶我为妻,你也不照照镜子。”

阙里侯气得浑身颤抖,抬起手想要打她,却终是下不了手。回头,还是交代丫鬟好生招待两个妻子。

被两个女人这样折腾,阙里侯也想明白自己这副尊容,能娶到老婆就不错了,就不要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阙家到他只剩自己,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会他只想找个女人能给自己传宗接代就可以了,哪怕丑点,蠢点都无所谓。

于是,他再次找来媒婆帮自己寻找合适的女子。

恰好,袁进士有两个小妾,一个才貌双全,姓吴。一位性子刚烈,长相端庄,姓周。两人都不被大娘子所喜,大娘子便想趁着袁进士上京选官打发了出去。

阙里侯被家中那两个长得漂亮的妻子折腾够呛,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相端庄的周氏。

不成想,他愿意,周氏不愿意。在知道自己被夫人卖给阙里侯之后,当天晚上便上吊自尽了。

而吴氏,原本被一个秀才看中,然而秀才临时又反悔了。这周氏死了,袁进士的夫人便同媒婆商量让吴氏代替周氏嫁给阙里侯。

成婚的时候,揭开盖头,阙里侯见到自己娶来的又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不由心中哀叹自己的运气。

吴氏嫁给阙里侯,看到他那副样子,心中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于是他对阙里侯说:“我和周氏不被大娘子所容,她便趁着老爷不在家发卖了我们。我们本准备以死反抗,如今周氏已经自尽。媒婆劝我到你家再上吊,也省的到时候被夫人扔去乱葬岗连裹尸的都没有。

他这回选官回来如果知道我死在你家,不知道会怎么报复你。我看,你不如先安排个房子让我住着。等到我们老爷回来,我自会同他说明情况。”

阙里侯听后,也担心袁进士报复,便把吴氏安排在书房同邹氏何氏作伴。

三人一见如故,很快便结为姐妹。许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吴氏还承诺等袁进士回家之后便想法子把这两人也弄到袁进士身边,远离阙里侯。

没多久,袁进士回家。阙里侯亲自把吴氏送回袁家。谁知道袁进士却对阙里侯说:“你既然已经娶了她,她便是你的妻子了。”

又对吴氏说:“你也不用说你对我有多么忠贞,你对阙里侯说那么多不过是看他长得丑陋。如果他长相俊美,只怕你早就乐呵呵的嫁了。就算我拿钱叫你回来我身边你估计也是不愿意的。“

随后,袁进士又对吴氏说道:“自古红颜薄命。你长得这般美丽,配上这样的丈夫也只能说是你的命。你如果安分守己,好好帮助丈夫打理家中事情,生儿育女,你以后的人生也许会过得幸福顺畅。

但是你如果还哭哭闹闹,不肯安生。也不过是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难过罢了。

吴氏知道自己的心事被戳破,无法反驳,又听到这一番红颜薄命的话,只得跟着阙里侯回去了。

阙里侯听到袁进士这样说,知道他不会报复自己,也就把吴氏带回家去了。

吴氏到了阙家,想着袁进士的话,便真的认命了。当晚两人便圆房了。

阙里侯害怕吴氏又跟之前两人一样圆房之后便推脱要拜佛求经,于是命人把书房门给锁了。

吴氏闻着阙里侯身上的味道,心中不甘。心想:这阙里侯娶了三个,那两个都逃脱了,只有我在这受煎熬。我定要想办法让她们两个一起来分担一点臭气。

于是,她便对阙里侯说道:“我现在是你的人了,你是我的夫君,我自然万事以你为主。那邹小姐,何小姐也是你明媒正娶的妻子,没道理我一个人陪着你。你等着,我帮你把那两个也叫出来,我们三人一起服侍你,让你好好享受。”

阙里侯却不信,道:“我有你就够了,你也不用做这些,我也不信你说的这个了。我已经被之前那俩个折腾够了。“

吴氏道:“老实说,我也有我的心思。你这身上的气味实在难闻。有她们两个一起服侍你,我一个月下来总是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在我说服她们之前,你要准备好六张床,三个香炉。说服她们之后,我们约定,一人房间里面一晚上。除了夫妻之事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分床睡。“

阙里侯听到吴氏说这话,知道她不会逃跑,而是真心想把自己那两个妻子劝回身边。于是欣然应允了她的要求。

到了次日,早早地把书房门打开,又让吴氏到书房做说客。

再说邹氏和何氏,才知道吴氏跟着阙里侯回了家,两人圆房了。她们便懊悔起来,心想自己都比不上吴氏,人家吴氏才貌双全都能同阙里侯过日子,自己这有才无貌,有貌无才的人却还矫情。

吴氏上门都不需要费什么口舌,她们便跟着出了书房。

之后,三人一同服侍阙里侯,就同约定的那样一人一个晚上。后来,各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们也都各个有出息。

阙里侯因为貌丑,虽然有三个貌美如花的媳妇,却不沉迷男女之事,因此身体一直很好,活到90岁。#民间故事#

中医古籍《鬻婴提要说》

苏内翰曰∶惟有子为不朽。人之有子也,讵可忽乎哉!境不论贫富,家不论贵贱,其爱之、惜之、保护之则一也。独是婴儿之生,犹草木之有萌也。萌甫出,遇严寒酷热,则或枯;经骤雨狂风,则不达。

生机方露,调护为难。若婴儿亦人之萌耳,近来由萌而夭折者不可胜数。其中,或饥饱之不均,或寒燠之不节,或调养之无法,或禁忌之不知。恻然心伤,计无可施。因念古人于所爱惜、于所保护者,如何阅历,如何经验,而后垂一法以施之,立一说以遵之。余乃簇书之奥旨,采先哲之格言,颜曰∶鬻婴提要说。即系于《厘正按摩要术》之后。夫《按摩要术》治已疾也,《鬻婴要说》治未疾也。《诗》曰∶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其即此义也。夫家有一人病,则一家不安,家有婴儿病,且疾痛不能言,啼泣不能止,汤药不肯服。亦时闻父母之言曰∶天与我病,勿与我儿也。其一家之不安何如乎!是书防患于未然,所期家置一编,仿而行之,以为保婴之宝筏也可。

光绪十有五年春三月宝应惕厉子张振原名醴泉筱衫甫叙于安宜梁氏草堂

正文 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求备。但取不狐臭、瘿痿、气咳、疮疥、痴癃、白秃、疡、藩唇、耳聋、鼻、癫痫,无此等疾者,便可乳儿也。(《千金方》)乳母当择无病妇人,肌肉丰肥,性情和平者为之。如病寒者乳寒,病疮者乳毒,贪口腹则味不纯,喜淫欲则气不清。(万密斋)为乳母者,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利。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善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千金方》)乳儿之母,当淡滋味,一切酒面肥甘热物,瓜果生冷寒物,皆当禁之。又须慎七情,调六气,以养太和。

盖母强则子强,母病则子病,母寒则子寒,母热则子热。故保婴者,必先保身。(《保婴易知录》)乳母淫佚情乱,令儿吐泻身热,啼叫如鸦者不治。(《宝鉴》)乳母饮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中动,乳脉必应,病气到乳,汁必凝滞。儿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则泻,不疮则热,或为口糜,或为惊搐,或为夜啼,或为腹痛。病之初来,其溺必少,便须询问,随证治母,母安亦安,可消患于未形也。(朱丹溪)凡乳儿不可过饱,饱则溢而成呕吐。大饱以空乳吮之即消。若乳来多猛,先捏去宿热乳,然后乳之。

乳母与儿卧,令乳与儿头平,母欲睡时即夺其乳,恐其不知饱足,致成呕吐。且恐睡熟闷儿口鼻致死。父母交合之间,儿卧于侧,或惊起,不可乳儿。

盖气乱未定,必能杀儿也。(《千金方》)夜间乳儿,母起身坐抱儿喂之,勿侧卧乳儿。乳后抱儿使其身直,恐软弱颠倒,致乳溢出也。

不尔,皆令儿病。(《颅囟经》)凡乳母生喜,则乳为喜乳,令儿上气颠狂,亦令儿生痰喘急,或生惊。(孙兆)凡乳母动气,则为气乳,令小儿面黄且白,乳哺减少,夜啼乳。(《宝鉴》)凡乳母有病时为病乳,令儿黄瘦骨蒸盗汗,HT夜哭,及生诸疾。(《宝鉴》)凡乳母有娠孕者为乳,令儿脏冷腹急而泻,胸背皆热,夜啼肌瘦,一如积块。(《宝鉴》)乳母饮酒而醉者为醉乳,令儿热,腹急痛。扁鹊云∶醉淫随乱,儿恍惚多惊。(《千金翼方》)凡乳母当风乳儿,风冷入肺,则令咳嗽。(仓公)凡乳母有怒,则乳为怒乳,令儿生疝气病。扁鹊云∶女子则腹胀。(《千金翼方》)凡乳母于夜露下饮儿,冷气入咽不散,多成呕逆。(《心鉴》)乳母于大劳大饥之后,不俟气息稍和,即以伤乳与儿,令儿成疳。(《真诀》)凡儿因乳母致病者,事起于隐微,人多玩忽,医所不知。故乳母禀受之浓薄,性情之缓急,骨肉之坚脆,德行之善恶,令儿相肖,大有关系,不可不慎也。(朱丹溪)儿啼未定,其气尚逆,遽以乳饮之,则乳停胸膈,令儿生咳逆呕吐诸病。(《巢氏病源》)每清晨睡醒欲饮乳,皆须捏去宿乳。乳汁弗投地,虫蚁食之,令乳无汁,可沃东壁上佳。(《颅囟经》)乳之性见酒则凝。试将牛乳一碗,加陈酒一小杯,搅和蒸一沸,乳凝如腐,物性然也。饮乳之儿,父母爱之,戏以酒滴儿口中,往往渐成乳癖、惊痫、疳积等证,可不慎哉!(《兰闺口议》)月内小儿,不可闻啼即抱,一啼便乳。须令啼哭,则胎中所受热毒从此而散,胎中惊风从此而解,则期月之间,无重舌、木舌、口噤、胎热之疾。(《大生要旨》)小儿初生宜多睡,勿强与乳,自然长而少病。(《保生要法》)夏中热盛,乳母浴后,或值儿啼,均不可与乳,使儿损于胃,秋成赤白痢。浴后必须定息良久,捏去热乳,然后乳之。(《聂氏》)热乳令儿面黄不食呕吐。张氏云∶热乳伤损肺气,令儿成龟背。(《千金翼方》)凡乳儿,乳气寒虚冷,故令儿便青而啼。《千金翼方》云∶令儿咳嗽。(《史记·华佗论》)壅乳令儿生痰涎,涎壅生惊。(《灵秘》)壅乳成乳癖,又吐逆生痰。(《宝鉴》)调摄小儿之法,病家能知之者,千不得一。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冷,今人非太暖即太饱,而其尤害者,则在于有病之后而数与之乳。乳之为物得热则坚韧如棉絮,况儿有病则食乳甚稀,乳久不食则愈充满,吮则迅疾涌出,较平日之下咽更多,前乳未清,新乳复充,填积胃口,化为顽痰,顽痰相结,诸脉皆闭而死矣。譬如常人平日食饭几何,当病危之时,其食与平时不减,安有不死者哉!然嘱病家云,乳不可食。则群相诟曰,乳犹水也,食之何害?况儿虚如此,全赖乳养,若复禁乳则饿死矣。不惟不肯信,反将医家诟骂。

其余之不当食而食,与当食而反不与之食,种种失宜,不可枚举,此小儿之所以难治也。(《医学源流》)儿病即宜少与乳食。若似惊风,即宜断乳。如欲食,与米饮一勺。必欲食乳,须先将乳挤空,然后以空乳令吮,否则乳下喉中即成顽痰,虽神丹无效,俟少安渐与乳可也。(《兰台轨范》)小儿无伤乳法,即乳满而溢亦无大害,惟与食并,则乳裹食不化,遂成痰癖,是伤食非伤乳也。故小儿以食乳为主,三岁后方可食糕粥,五岁后方可食荤腥,则一生永无脾胃之疾矣。(《慈幼外编》)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得与食,哺后不得与乳,乳食相并,难以克化,大则成癖,小则成积,疳气自此始矣。(《保生碎事》)凡儿吮乳,初则乳汁渐行,其来尚缓而少,久则如泉涌急而多,则以二指捺住乳头两边,来自缓矣。

惟恐儿气弱吞咽不及,有伤胃气也。(《育婴家秘》)凡治病必藉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胃气强者,攻之则疾去而易愈,以其药力易行也。胃气虚者,攻病而病不去,非药力不达,以胃气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愈不行,胃气伤,病亦愈甚矣。(陈飞霞)生儿缺乳,不得不喂以谷食,母细嚼以手喂之,不可以口对口喂之,致生疳疾腹胀。(《保婴易知录》)小儿无病,切忌服药,否则遇疾无效。(《疾呼录》)凡小儿有停滞,于卧后用手顺摩其腹,自胸至脐下,轻轻摩至百数,能顺气消食。(《慈幼论》)小儿有疾,口不能言,脉无可诊,名曰哑科,医者不可不究其病源,而病家亦须详审而明言之。愚者拱默而令医师切脉,以试其知病否,是以儿命为鹄也。孙真人云∶未诊先问,最为有准。苏东坡云∶只图愈疾,不欲困医。徐氏曰∶小儿致疾之由,有婢媪明知而不敢言者,当委曲善询之,若加以声色,是缄其口也。旨哉斯言!(《活动刍言》)幼科有拿掐法,乃按摩之变也。小儿未周岁,难以药饵,治诚宜之。(《保婴撮要》)急惊之证,搐搦反张,头摇目窜,唇动牙咬,壮热痰潮,神昏便秘是也。当其搦搐反张之时,切忌把其手足,攀其身躯,若强力持之,致风气流入筋络,以致俯仰拘牵,虽生已成残废。当其动作之际,置一竹簟铺之平地,使儿卧其上,任其搐搦,风力行遍经络,势极自止也。醒后易于频发,宜慎防之。(吴氏)小儿足胫冷,腹虚胀,粪色青,吐乳食,睛珠青,面青白,少神,声音弱,脉沉微者,内已虚寒,忌投凉药。若足胫热,两腮红,大便闭,小便黄赤,口渴痰稠,气粗声壮,脉紧数者,乃为热证,忌投温热药。(《金鉴》)乳母须每日三时摸儿项后风池,若壮热者即须熨之,使微汗而愈。谚云∶戒养小儿,谨护风池。风池在颈项筋中两辕之边。(张涣)凡小儿痘疡惊风等证,皆由胎毒蕴结。初生三日内,自风门至尾闾,用鸡子清按节细摩,周而复始,有毛出如发者。尾闾须多摩,愈摩愈出,将黑毛拔尽,终身即不出痘,即出亦惟数粒耳。如产至六九日再摩,尤妙。(山左张洙源封翁家传)凡产儿艰难,或于天寒日生,无哭声,或至已死者,急用棉衣包裹,再将香油纸捻,将脐带缓缓烧断,俾暖气入腹而生矣。倘剪断脐带则死。(《集验良方》)急慢惊风危极者,孩儿肚皮以手巾盖之,以真乌骨鸡一只,令人捧立肚皮上,少刻,其鸡自能扑翅,蹲在肚上,半日鸡自走落,孩儿即愈。将鸡快灌香油,否则鸡必死。(《集验良方》)断乳奇法,择伏断日,用山栀一枚,辰砂、麝香、雄黄、雌黄各二分,轻粉一分,研末,待儿熟睡时,麻油调搽两眉,名画眉膏,断乳之奇法也。(《集验良方》)小儿无知,自将豆粒塞入鼻孔,用手指自挖,愈挖愈入,经涕浸大,肿胀痛甚,百方不能取出,法用二人,以一人将两手掩紧小儿两耳窍,令小儿眼目闭紧,一人用手掩住无物鼻窍,以口对小儿之口,用力一吹,实时落下。妙极!(《集验良方》)蔡葛山先生曰∶吾校《四库书》,坐伪字夺俸者数矣,唯一事深得校书力。吾一幼孙偶吞铁钉,医以朴硝等药攻之不下,日渐羸弱,后校《苏沈良方》,见有小儿吞铁物方云∶剥新炭皮,研末,调粥三碗食之,其铁物自下。根据方试之,果以炭屑裹钉而下。(《纪文达公槐西杂志》)小儿痘后余热结毒,缠绵不愈者,用三豆散。赤豆、黑豆、绿豆等分,将三豆浸水中一日,捣烂涂患上,干即更换敷上,用油纸包好,立愈。(程韫山)小儿初生大小便闭,令妇人以温水嗽口,吸小儿前后心,手足心并脐下共七处,以红色为度,即通。(《集验良方》)凡小儿有汤火伤者,急以草纸湿尿贴患处,痛立止,迟则起泡。(《集验良方》)暑惊,用生半夏、皂荚等分,研末调匀,吹鼻中得嚏即愈。老少并用。(《集验良方》)小儿为异物所侵,夜睡惊悸,啼哭不止,面色或黑或紫,宜用杂色纸,作一异物形状,令受惊吓者之儿视之,即对儿以火焚化,儿疑释则病愈矣。(夏禹铸)小儿盈月剃头,须就温暖避风处,剃后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同研,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擦新剃头上,以避风伤,免生疮疥热毒。(《按摩经》)嘉禾有陈姓业医者,于小儿啼哭不止,命煎甘草水为儿洗浴,浴毕,病若失,谢千金。问何术之神,陈曰∶木香棚下,晒有儿衣,木香多刺毛虫,衣晒其下,刺毛虫或遗溺,或落刺毛于衣,故痛。医者须到处留心。(《世说新语》)小儿螺哽喉间,用百只活鸭,医以手指入鸭嘴,于瓷杯口逐一刮之,积至半杯,即用匙灌入,顷刻啼止,病立愈。(《世说新语》)小儿脐带中多有虫,急剔拨去,否则入脐成疾。《养子真诀》云∶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吃少莫吃多,自然无恙。故粘腻、干硬、酸碱、辛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烧炙、煨炒、煎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小儿无知,岂能知节,知节者父母也。(《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用淡豆豉煎浓汁,与儿三五口,其毒自开。缪仲淳《广笔记》,以甘草三钱,淡豆豉三钱,入沸汤一碗,隔水煮干,至一二小杯,以棉为乳,蘸药汁,令儿吮之,以尽为度,腹内有声,去胎粪数次,方饮乳,月内永无惊风诸病。(《医宗金鉴》)古法拭口多用黄连者,不知黄连大苦大寒,小儿以胃气为主,安得初生即可以苦劣之气相犯。

致损胃气,则他日变呕变泻由此而起,大非所宜。(张景岳)小儿出胎,气生收敛,则口内上齿根喉舌皆净。若气血不敛,胎毒上攻,无不先见于口内者。或有泡生于上悬雍之前,初起白色,继则赤色,最为恶候,急以指爪摘去其头,或以针刺之,溃去恶血,速以帛拭净,毋令下咽,此为第一要着。次看齿根上有白泡,如半粒米状,急以银针挑去。再看齿根上有黄筋两条,以苇刀轻轻割断,以泻恶血。或舌上白屑堆聚,以手指缠乱发拭净。若舌根有膜裹舌,如芦箨盛水状者,以针破之,泻其气。如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样,或如虫形,急以针刺之,其针向两旁挑破,不可用正针深刺,伤其本路。以上各证,刮净刺溃之后,以甘草汤绞净,再用桑树皮白汁,或陈京墨,或白僵蚕,研末,频频涂之。或选用拭口诸解毒法,可保无虞。倘父母姑息为儿护疼,不为刺刮,毒无泻路,速则变成脐风、噤口、撮口等恶证,百无一生。迟则致成内钓、盘肠、惊搐之险,挽救莫及矣。或谓小儿口病,挑动则有病必挑,非此不可,最为费事。殊不知挑口一法,能泻胎毒而无伤元气,较服峻厉之药,万分稳妥,安可轻视。(《婴儿至要录》)卧儿纫旧布多层,衬儿受尿,轮流洗晒,最妙。有用布袋盛稻杆灰以收湿者,若甫离灶突,火毒未出,儿中之,必生丹毒惊痫等证。必须将灰筛净,预贮数日,然后用之。(《活婴方》)儿如爱惜太过,三两岁犹未饮食,致令脾胃虚弱,一生多病。但儿生半年后,煎陈米稀粥,粥面时时与之,十月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但不与乳并,自然无病易养。(《保婴易知录》)有幼女者病嗜卧,颊赤而身不热,诸医误以慢惊进攻风之剂。吕沧洲诊之,右关滑数,他部皆和,曰女无病,关滑为宿食,意乳母致之,乳母必嗜酒,酒后辄乳,故令女醉,非风也。

询之如其言,饮以枳子、葛花,遂如常。(《古今医案》)俗云∶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此说甚伪。要知小儿脏腑脆薄,饥饱寒暑皆不能耐,全赖调养得宜。若带三分饥寒,恐带饥则多啼哭,带寒则多感冒,诚不宜也。盖要得小儿安,须常调饥与寒。大约调养之法,只要先饥与食,不可过饱;先寒与衣,不可太暖。非独小儿为然,凡虚弱衰老病后之人,俱当如此调养。(《传家宝》)凡乳母与儿睡时,切勿以手膀与儿枕头,恐胸膊热气,紧蒸小儿头脑,致生痈毒疮疖,此一弊也。

况又儿头与母面相对,乳母鼻息出入,吹儿囟门,日后长大时,易感风寒,动辄鼻流清涕,药不能治。

惟用新绿豆作枕,与儿枕之,最清凉,去胎毒热毒。(石天基)幼时酷嗜甘饴,忽一日见饴中有蚯蚓,伸头而出,自此不敢食饴,至长始知长上为之,此可为节戒之妙法。(王隐君)小儿脾胃柔弱,其母或以口物饲之,不能克化,必致成疾。

小儿于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肉因之紧固,可耐风寒,不致生痰。(《按摩经》)小儿宜用菊花作枕,则清头目。(《按摩经》)小儿不宜食肉太早,致伤脾胃。鸡肉能生蛔虫,成疳积证,非三岁以上勿食。(《按摩经》)小儿入夏,宜缝囊盛杏仁七枚,去皮尖,随身佩之,闻雷声不惧。(《按摩经》)小儿勿令入神庙,恐精神闪灼,致生怖畏。(《按摩经》)小儿临浴时,须择无风密处,汤须不冷不热,适可而止,不可久在水中。冬月防其受寒,夏月恐其伤热。但儿在周岁内,切忌频浴,以致湿热郁聚。(《医宗金鉴》)凡儿切忌食肉,鸡肉尤忌,过食则生蛔虫。螺蛳蚪蚬鳗鳖虾蟹等类食之,则或泄或痢。(《保婴易知录》)小儿同母睡时,切忌鼻风口气,吹儿囟门,恐成风疾。(《琐碎录》)小儿衣裳被衲,日晒日收,不宜在外过夜,因天上有飞星恶鸟,不可干犯,小儿染着戾气,生无辜疳,或则啼哭不止。须用醋炭熏过,或日光照过方可衣。(钱仲阳)初生小儿,不得用油腻手绷裹。春忌覆顶裹足,夏忌饮冷食冰,冬忌火炙衣被。(《小儿精要》)凡小儿于戏谑之物,不令恣乐。刀刃凶具,无使摸捉。莫近猿猴,近则伤意。莫抱鸦雀,抱恐伤眼。

男方学语,勿令挥霍。会坐勿久,致令腰折。行莫令早,筋骨柔弱。雷鸣击鼓,莫为掩耳。睡卧须节,须令早起。饮食休过饱,衣勿重袭。常食蔬羹,休哺美味。甘肥酸冷,姜蒜瓜菜,油腻生茄,切勿过食。夜莫停灯,昼莫说鬼。睡莫当风,坐莫近水。笑极与和,哭极与喜,笑哭之后,莫即与乳。(《冯氏锦囊》)卧儿冬用水桶,夏用竹筐,必须直身向明而卧。倘背明向暗,则儿眠仰看亮光,易致目睛上窜。卧旁切近之处,不可有悦目引看之物,致儿侧视,目睛左窜右窜。儿帽面前亦不可用五彩之饰,亦恐惹儿仰视也。(《察儿录》)衣儿用父故衣,女用母故衣改作,切不可过浓,恐令儿壮热,生疮发痫,皆自此始。(《千金论》)初生小儿,未剃胎头,不与戴帽,则自幼至长,可以无伤风之患,亦永无鼻塞流涕之病。(《大生要旨》)凡养儿寒则加衣,热则除棉,过寒则气滞而血凝,过热则汗出而腠理泄,以致风邪易入,疾病乃生,更忌解脱当风。然无风日暖,又当抱出游戏,又不可置之地间,令着地受寒。况五脏穴,皆系于背,肺脏尤娇,风寒一感,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病,咳嗽喘呕,肚热憎寒,故儿背宜暖也。肚者脾胃处也,胃为水谷之海,脾为健运之司,冷则物不腐化,致多肠鸣腹痛呕吐泄泻,故儿肚宜暖也。足系阳明胃脉所络,故曰寒从下起,故儿足宜温也。头者六阳所会也,脑为髓海,凉则坚凝,热则流泄,或囟颅肿起,头缝开解,目疾头疮,故头宜凉也。心属离火,若外有客热,则内动心火,表里合热,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掣,多躁烦渴,故心胸宜凉也。(《冯氏锦囊》)儿生六十日后,则瞳子成而能笑认人,切忌生人怀抱,及见非常物类。百日则任脉成,自能反复,一百八十日,则尻骨成,母当令儿学坐。二百四十日,则掌骨成,母当扶教匍匐。三百日则膑骨成,母当扶教儿立。

周岁之后,则膝骨成,母当扶教儿行,皆育儿一定之法。若日捧怀抱,不见风日,不着地气,以致筋骨缓弱,数岁不行,一失调护,疾病乃生,此皆保育太过之失。(张涣)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强夺去之,使其生怒,但勿令弄刀刃,衔铜钱,近水火,入庙堂,见鬼神耳。(《育婴家秘》)凡乳母抱儿,切勿哭泣泪入儿眼,令儿眼枯。(《冯氏锦囊》)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之恭敬,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宗族乡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也。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宾客往来,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矣。(《育婴家秘》)儿初生形骸虽具,筋骨甚柔,犹草木之柔条软梗,可曲可直,或俯或仰也。故百日之内不可竖抱,竖抱则宜于惹惊,且必致头倾项软,有天柱倒侧之虞。半岁前不可独坐,独坐则风邪入背,脊骨受伤,有龟背伛偻之疾。(《大生要旨》)小儿始生,肌肤未实,宜单衣不宜暖衣,暖则筋骨缓弱,易发疮疡。宜旧絮不宜新棉,恐汗出表虚,易受寒邪。宜见地气,尤宜见风日,不见地气风日,则肌肤柔软,易得损伤。尝见富贵之家,重茵叠被,日在怀抱,虽数岁亦未能行。而田舍小儿,终日暴露,或饥或寒,绝无他病。譬如草木生于深山大泽中,容易合抱,至园圃奇材异卉,纵加培植,多有秀而不实者,岂贵贱之理有异哉!(《巢氏病源》)婴儿初生,血气未定,脏腑未备,每三十一日一变蒸,或发热,或恶寒,或吐泻,或汗,皆长血脉增智慧之候。其指纹淡红水色如常,既无乱纹,亦无青紫赤黑之色,是为变蒸。每一变蒸,或生一脏,或生一腑,至十变蒸而脏腑始完,胎毒始散,周岁内须知此候。然胎亢充实者不如是。(周于蕃)每见士大夫之家,于婴儿多雇乳娘,其痛痒不甚相关,但于其哭时,恐父母闻之,或勉强与之乳食,或暗中与以油糖饼饵粘腻生冷之物,希图不出啼哭之声,殊不知婴病每在伤食。谚云∶要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但所谓饥者,勿令过饱;寒者,勿令过暖,非令忍饥受寒之谓也。(周于蕃)小儿有实痰壅筑喉内,吐不出,咽不入,于气海穴以手指曲节抵之,旋又放之,再将儿中指掐至尖数下,再推涌泉穴,左转不揉,以指对抵夹车穴,用耳挖爬舌上即吐。(夏禹铸)丹溪曰∶小儿过用棉绢温暖之服,以致阳气不舒,因多发热。即长,下体勿令过暖,盖十六岁以前,气血方盛,如日方升,惟阴常不足耳,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过温暖则阴暗消。故《曲礼》曰∶童子不衣裘裳。(《保婴易知录》)小儿落下脐带,瓦上焙干为末,脐带若有五分重,入朱砂、黄连、甘草各二分五厘,和匀蜜拌,或用生地、当归煎浓汤,调如糊,做四五次涂乳母乳头上,俟儿之,必使一日夜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皆恶毒也。日后不但痘稀,可免变黑归肾之患。竟有不出者,亦无囟门不合之疾。须候脐带落下,即便制服,在六七日间为妙,其朱砂须研极细末,以甘草汤飞过,此乃真保生最上一乘良法,一以解毒,一以补肾。盖脐带乃有生之河车,系于母之命门,两肾之所生,以肾补肾故耳。(《保婴易知录》)凡富贵之家,不宜为儿新制绫罗华丽之服,当知为儿惜福也。(《琢王篇》)

扁鹊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是爱小儿者自古已然矣。然爱之不得其道,则适以害之,良可慨也!筱衫先生辑《按摩要术》成,又采古人育婴之说,汇为斯编,既明且简,易知易从。书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素问》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先生其深体此意也夫。

光绪己丑夏仲江都孙凤翔犊山甫谨识

故事:新婚夫妻男欢女爱,正是恩爱时候,怎么她却躲进了书房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就听一个男人的声音喊道:“娘子,快开门儿啊娘子,快将门儿打开,你跟我回去吧。”

书房里一个女人说:“你就别敲啦,再敲我也不会给你开门儿的,我要静修。”

“咱们刚结婚三天,你就来静修,现在都静休五天啦,你怎么还不回新房呢?”

女人哀求着说:“我求求你啦,你就别纠缠我啦,你再敲我也不会开门儿的。你就再娶一房,让她为你生儿育女吧。从今往后,我就待在这书房里,这辈子就在这里静修啦。”

叫门儿的这个男的,姓史名叫史奉贤,是荆州城里最大的财主。躲在书房里不肯开门儿的,是他的新婚妻子。姓周,名叫周玉娥。刚新婚过了三天,周玉娥便躲进书房里不肯出来啦。要在里边儿吃斋念佛,皈依佛门。

咱们讲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啦。她妻子这是怎么了,新婚夫妻男欢女爱,正是恩爱的时候,她为什么新婚三天就躲在书房里不出来了呢?这是有原因的,

周玉娥家,以前也是个大户人家。在他们四五岁的时候,由父母做主,给他们定下了娃娃亲。不料这史奉贤越涨越丑。

身上的五官四肢都长出了毛病。眼不是全瞎,但带有白花。脸上不都全是疤,但有不少麻子在上边儿安了家。眉毛虽然没有全秃光?但稀稀疏疏也没了啥。酒糟鼻子长红斑,歪嘴上面儿还有个叉。就那两只耳朵还好点儿,还一个翘着一个趴。两手伸出来光秃秃,上边儿没有手指甲。两条腿一个长来,一个短,走起路来一高一低难回家。那位说,怎么还回不到家了呢?因为他总跑偏。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十不全。

周家给女儿定下了这么一个女婿。自己的女儿却越涨越漂亮。不但花容月貌,而且还非常的聪明。与他的哥哥弟弟们在一块儿读书,谁都没有他的文采好,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儿。

当时给女儿许配亲事的时候,周家也没想到女婿会长成这样。如今虽然知道女婿丑,但也没有悔婚的打算。因为,周家家道中落了。觉得能有这么一个豪门女婿,女儿嫁过去也受不了委屈,家里也能得到一些好处。再说,那时候也不能随便悔婚,如果悔婚的话,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父亲知道女婿长得丑,但是这周小姐她却不知道。虽然她也猫猫骚骚的听说过自己相公长得丑。但是她觉得,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肯定会打扮,在丑他还能丑到哪儿去呀?没想到,一成亲可不行啦。

前几年,史家老两口相继去世了,十不全一直在家守孝。等守孝期满后,他就把周小姐迎娶过了门儿。新婚之夜,入了洞房,此时的十不全,都已经二十多岁啦。娶了个漂亮娘子进门。连合欢酒都没喝,便拉着新娘要上床。他知道自己长得丑,提前就把灯给吹灭啦。新娘子也不知道他什么模样,新婚之夜,自己心里还偷着乐呢。二人干柴遇烈火,很快就圆了房。

但是等云雨过后,这新娘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啦。哪位说怎么啦?原来,这新娘他总觉得那里有一股味儿,很是难闻。他开始还以为这床上有个臭虫呢。就用鼻子嗅着寻找。嗅着,嗅着,终于被她发现啦,差点没吐被窝里。原来,是十不全咯吱窝里发出来的,是狐臭味。这十不全他不光有狐臭,而且还有脚臭和口臭。周小姐嗅了一下,差点没吐出来,强忍着给忍了过去。

这一次他是忍过去啦,但是十不全的另一个化学武器,是真让他受不了啦。刚开始的时候,那十不全没敢说话,也没敢亲嘴儿。见新娘在被窝里差点没吐出来,他就问上啦,:“你,你怎么啦?”

他这一说话不要紧,满嘴的口臭味,都给喷了出来。那味道比吃了生葱大蒜出得气还难闻呐。新娘周小姐,从小是在香炉上长大的,哪经过这个熏法啊?当时他再也控制不住啦,急忙下床,就去呕吐了起来。

等吐过之后,不敢跟他再睡一头啦,就睡在了另一头。想不到另一头也有化学武器,那脚臭味儿是更加难闻了。这可怎么办呐?是躲也没法躲,藏也没法藏,后来他想了个办法。俩人睡两个被窝,睡在另一头,这还好一点儿。此时这新娘心里那个滋味儿,可就甭提啦。心想:‘天呐,这可怎么过呀?口臭,狐臭加脚臭。都说他丑,你说丑就丑点儿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毛病啊?还没见过他的脸长的啥样呢?明天天亮了看看吧。’想着想着,她就迷迷糊糊的睡着啦。

当醒来的时候,已日上三竿,天已经大亮啦。她偷偷起来,往新郎的脸上一看,顿时吓得大汗直流。好家伙,怎么这么丑哇?大白天见鬼了。周小姐顿时放声大哭起来。十不全被惊醒之后,以为她想爹娘了呢。急忙就起来劝她,说:“娘子啊,你这是怎么啦?想爹娘了吗?”他不问还好点儿,越问哭的越厉害。

十不全一直劝不住,他也没办法儿,便起身穿上衣服出去啦。新娘子这才止住了哭声,心想:“嫁了这么一个,闻见恶心看见闹心的丈夫,这辈子这可怎么过呀?”

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让人请了一尊观音像,放进了书房。等过了三天,她就躲进了书房里。十不全叫她,她说:“我做姑娘的时候,就想皈依佛门。只因咱们两个定有婚约,未能实现。如今我已经与你做了三天夫妻,咱们两个缘分已尽。我就用这书房做静室,在家出家了。你就再娶一房媳妇儿,让她为你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吧。”说完之后,她躲在那书房里,就再也不出去啦。

她在里边门窗紧闭,十不全不管怎么叫,它就是不开。后来那十不全,吩咐手下人不让给他送饭。心想:“你饿了自然就会出来啦。”没想到,一连饿了两天,这周小姐还是不肯出来。十不全怕饿死了呀,闹出人命可就事儿大啦。没办法,只得重新让人给她送饭。

不过,他站在这门外就骂上啦:“你个小淫妇。你哪是什么想出家呀?明明是嫌我长得丑,本事不好,满足不了你的淫心。你想称心如意的话,干嘛不去做婊子啊,那么多的男人,你相中谁跟谁睡不就完啦吗,干嘛要嫁给我呀? 你以为你长得漂亮,我就配不上你吗?我告诉你,我有的是银子。我拼着银子花,就是貂蝉,西施我也能娶得来。你等着吧,我非娶一个比你更漂亮的不行,让你看着我成家立业。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可是不管他怎么说,怎么骂,那周小姐就是不理他,也不给他开门儿。骂完之后,他找来几个媒婆,说:“我要再娶一房做正妻,让那个臭婊子出家去吧。你们要给我找一个绝顶漂亮的,要比那个臭婊子更漂亮。不管花多少钱都行,你们谁要是能把这事儿给我办成了,我答谢她纹银白两”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许了那么多的银子,这几个媒婆,便走千家串万户,不分昼夜的给他去寻找。终于在第三天,有一个媒婆给他回信儿啦。说:“有一个姓赵的官员,他有个女儿,年方二八长得非常漂亮。容貌可以赛过西施。因为他父亲犯了事,需要花钱打点,想将自己给嫁出去得一笔彩礼,好搭救父亲。需要3000两银子的彩礼。”

这十不全听了之后,说:“行,花多少银子都可以,只要是漂亮就行。”

那媒婆说:“不过人家赵夫人说啦,需要先相看一下女婿,相中了才行,而且还说必须得做大娘子,不做小妾。”

十不全说:“那这样吧,你去后院问问她。看她肯不肯回心转意,你如果能把她给劝回心转意的话,我也是给你那么多答谢。她要是不肯回心转意的话,你就告诉她我要娶正妻。”这媒婆去了一问,那周小姐巴不得他娶来一个不纠缠自己呢,所以是满口答应,让他娶正妻。

媒婆回去给十不全一回话。十不全说:“那行,这个条件是已经可以了。另外一个他们想要相看的话,我去了恐怕不行。不过我有一个朋友,他长得非常英俊,可以让他替我去。”

他与媒婆商量好之后,媒婆儿就去了赵家。与赵家定下个日子,假借去寺庙里上香,那边相女婿,这边相媳妇,各自偷偷的看一眼。

到了那天,十不全让自己那个长得英俊的朋友,装扮成自己。然后自己打扮成一个随从,两人预先去了寺院里边儿。不大一会儿,那赵夫人领着女儿就过来了。就见那赵家小姐,确实长得漂亮。眉弯两月,目闪双星,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十不全见啦,很是高兴。嘴笑得都开叉了。

他那个朋友长得英俊,加上他这个丑八怪在一旁趁着,显得他那朋友更英俊啦。所以那赵家母女见了之后,也非常满意。十不全急忙送聘礼过门儿,择了个好日子,就把赵家小姐也迎娶了过来。等晚上入了洞房,这次十不全也不隐瞒啦。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上一个老婆就是因为自己瞒着她,与她入了洞房,没过三天,便不受约束,跑进书房不回来啦。之所以那样,都是因为自己将她给惯的啦。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给新娘来个下马威。俗话说,三天的媳妇儿,月子的孩儿吗,就不能惯着他。要立夫纲,就得从今天开始。所以他这次没有吹灯,就把新娘的红盖头给掀了起来。

当赵家小姐看到新郎样貌的时候,不仅大吃一惊。说:“你,你,你是谁呀?”

“我是谁呀?我是你的丈夫呗,我能是谁呀?”

“啊,那,那天相看的不是你呀。”

“怎么不是我呀?只不过是有个朋友与我一起去了而已。如今,你已经是我的人啦,要懂得三从四德。来人,拿酒来,我要与新娘子喝个交杯酒。”

丫鬟把酒给端过来啦,那赵小姐她不肯喝,推着酒杯不端。十不全便对着他带来的那个丫鬟发话啦,说:“你快劝她喝下。如果他剩下一滴的话,我就打你50鞭子。”丫鬟一听吓坏啦,急忙就端起酒杯让小姐喝。但是那赵小姐,还是不肯喝。十不全抄起鞭子,就去打那丫头。

赵小姐一看不行啦,心想:“丫头春红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怎么能为了这杯酒让她挨打呀。如今自己落入了别人的圈套。恐怕想要脱身也难。不如暂且做个软弱之人,把酒喝下,以后找机会一死了之。”于是他说:“你别打了,我喝,我喝就是了。”他端起那杯酒给喝了。

十不全儿说:“这就对了嘛。拿我的碗,就得服我管。我花银子把你讨过来。让你喝杯酒你都不喝,将来以后,我还怎么差你做事啊?来,再来一杯。”说完,他又倒一杯,递给了赵小姐。此时的赵小姐,心里已经麻木。她接过来又喝啦。十不全,又给她倒了一杯。赵小姐本来酒量就不大,连喝三杯便醉倒了。

这赵小姐酒醉,又带着一颗要死的心,就像躺尸一样,与他圆了房。第二天,这赵小姐问他们家的丫鬟。说:“我听说你们家大爷,以前娶过一房妻子,现在怎么不见啦?”那丫鬟告诉她,说那个周夫人,结婚三天就跑书房念经去啦。我们家大爷怎么叫她,她都不肯出来?这赵小姐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到了晚上,她故意装着高高兴兴的与十不全亲热。说:“我听说那周小姐在后边儿念经呢,我想明天去看看他,不知你肯不肯答应?”十不全以前在周小姐面前说过大话。说了要找一个比周小姐漂亮的老婆。如今他真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就想在周小姐面前显摆一下,于是很爽快的他就答应了。

第二天,他高高兴兴的带着新娘子,就去气那周小姐去啦。不料这新娘赵小姐,等去了之后,就拜那周小姐为师,她也留在那吃斋念佛不肯回去啦。十不全大怒:“难道我身上有刺吗?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去呀?快走!”

赵小姐说:“你别做梦啦。我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与你这丑八怪已经睡了两夜,也算是对你天大的恩情啦。你那一身的臭味儿,就是跳进黄河里,洗一千个澡,也洗不掉,你休想再玷污我。”

十不全被赵小姐这么一骂。他就恼了,上去就想打。不料那赵小姐掏出了一把剪刀,说:“你敢过来,我现在就死给你看。”十不全怕闹出人命,也不敢硬来。便灰溜溜地走了。到了晚上又让丫头去叫,哪能叫的回去呀?就这样,第二个老婆也落在了书房里。

十不全心里这个气呀。心想:“看来是不行啦,娶漂亮老婆,娶来也留不住。干脆找个蠢笨点的吧,别管他长得好看不好看,只要是会过日子。能生儿育女就行,那样的话,没准还能给自己生个一男半女,传宗接代。”想好之后,又把媒婆给找来了,给媒婆把自己的想法一说。

那媒婆说:“你要不挑模样,不挑门第的话,那我这里多了去啦。不过你这么大的家业,怎么的也得找一个有福相,有才干的,帮你管家才行。”

十不全儿说:“对对对,不管长的啥样,只要是掀开被窝儿是个母,能生儿育女就行。”

媒婆说:“现在就有,有一个姓袁的进士,他们家有两个小妾,要打发出门儿呢,一个姓刘,一个姓吴。那姓刘的一脸福相,大屁股好生养,也极有才干。那姓吴的是既有才又有貌,你说你要哪个吧,要哪个咱就说哪个。”

十个全说:“我都快被那有才有貌的给折腾死啦,听到这俩字我就头疼。就要那姓刘的吧。”

媒婆说:“行,那咱就说那姓刘的。”

十不全又想了想。说:“虽然不挑模样?但也才能看过去眼才行,还是先相看一下再说吧。”

媒婆说:“那行,我去跟他们说。咱就先相看一下。”俩人说好。媒婆就去袁家说这事儿去啦。

且说袁家这俩小妾是怎么回事儿呢?平时那个袁进士特别宠爱这俩小妾。他老婆吃醋。最近,袁进士进京去吏部应选去了。他老婆在家要将他这俩小妾,给他处理掉,以绝后患。

其实那姓刘的小妾,虽然长得不是十分艳丽,但却很端庄。姓吴的那个,是既有才又有貌。袁夫人一心想把这两个小妾给打发走。一听说十不全要相刘氏,她很是高兴。另外还有一个秀才要相姓吴的那个。于是,便约好第二天让他们一起去。

十不全上一次找人替自己去相亲,又吃了亏,这次他也不找人啦,干脆自己去。他进袁家大门儿的时候,那个相亲的秀才,看好相看完从里边出来。据说很满意那个姓吴的丫头,已经交了聘礼,次日就要迎亲。十不全心想:“他一个秀才择的日子,肯定错不了。如果能想看成的话,也到次日来迎亲。”

他进去之后喝了茶,媒婆就把那姓刘的丫头给叫了出来。他把人家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给看了个遍儿。那丫头相看他呀,一看见他那样,顿时脸色丫头,愤怒的回了内室。那丫头走进去之后,媒婆问十不全咋样啊?有没有相中?十不全说:“有福相是有福相,就是还有点儿俊,要是能再丑点儿就好啦。”

媒婆说:“没事儿。她一个丫头,长得稍俊点也没事儿。应该肯跟你过日子。”

十不全说:“那行吧,那就这吧。”他当即掏出聘礼,也定下次日要来娶亲。然后就回去啦。他回去之后,这媒婆一进内室,那丫头对着媒婆就骂上了。说:“难道你就没有长眼吗?那是个什么人呐?你也领来他相亲。”

媒婆说:“他可是荆州第一大财主啊。是荆州首富。”

丫头说:“我不管他是啥,反正我宁死也不嫁。你快把彩礼退给他去吧。”

旁边儿的袁夫人说:“由我做主,别说是这样的大户人家,就是个叫花子,你也得去。”这丫头不敢跟夫人犟嘴,只能忍气吞声。她一赌气,回自己房里去了。

她这边儿生气,姓吴的那个丫头,却十分的高兴。与她相亲的那个秀才,才貌双全,十分英俊,她一看便相中了。

吴丫头和衣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梳洗打扮好,只等着那秀才来娶她呢。不料那秀才,却差个人带着媒婆来退彩礼来啦。原来,他只听媒婆说,那丫头才貌双全,多么多么的好,便来相亲来啦!回去之后,听别人说那是袁进士的通房丫头,他是说啥也不同意啦。便差人带着媒婆来退亲。夫人当初就是瞒着人家嫁的丫头。人家不愿意,她也没办法,只得把彩礼退给人家。这姓吴的丫头,白高兴了一场。

过了不多大会,十不全那娶亲的轿子来啦。媒婆去叫姓刘那丫头去啦。可是不管他怎么叫,那丫头在里边儿,就是不开门儿,根本不搭理他。夫人让人把门儿给撬开,就见姓刘的丫头,已经上吊死在屋里。

夫人顿时慌了神儿。说:“如果只是将她给嫁出去。等老爷回来生场气,也就没事儿了。如今闹出了人命,等老爷回来,可就事大了呀。”把夫人给吓得不得了。

后来媒婆给她想了个办法。说:“你这样吧。你让姓吴的这丫头上轿走。在给家里的这些仆人们一些打赏。让他们把严口风,等老爷回来,就说姓刘的丫头,是得病死了。这样的话,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夫人一听,说:“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但就是怕那姓吴的丫头,她不肯呐。”

媒婆说:“这个也没事。可以骗她说,是那秀才又回心转意来娶亲来啦。等把她骗上轿抬到了史家,也就由不得她愿不愿意啦。再说史家那边儿也没事儿。他一个丑媳妇儿换个俊媳妇儿,还能有多大的不愿意呀?”

夫人说:“好,是个好办法。那你快去办吧,办成之后,我定有重赏。”媒婆依着计划,就把姓吴的那丫头给骗上了轿。

这丫头还以为他说的真的呢,很高兴的便上轿走啦。没想到,等晚上入了洞房。一见到新郎,她顿时傻眼儿了,根本就不是昨天见的那个人。她是个聪明人,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啦。心想:“肯定是夫人与媒婆从中搞的鬼。可是自己已经被抬过来啦,还能怎么办呢?既来之,则安之。只要是今夜能保全无事,明天再想办法脱身吧。”她打定主意,便苦思冥想着,今天晚上怎么才能保全自己?

再说那十不全儿。昨天看那姓刘的丫头,还嫌她长得俊呢,没想到,过一天娶回来之后,变得更加漂亮啦。心想:“老天爷呀,老天爷,我是哪得罪你了呀?啊,你怎么总送这么漂亮的老婆,来折磨我呀?”他正在那埋怨老天爷呢。那姓吴的丫头说话啦:“我来问你。你与那个媒婆有什么仇恨吗?”

十不全一愣?说:“没有啊,你怎么这么问呢?”

“没有。那没有的,干嘛害你呀?”

“害,害我,怎么害我啦?”

那姓吴的丫头说:“那媒婆故意坑害你呢,你们家可要遭大难了,你知不知道?”

十不全一听,更加迷糊啦,说“遭大难。你胡说什么呀?遭什么大难呐?”

“我来问你。昨天与你相亲的那女子,姓什么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哇,你不是姓周吗?”

“我不是姓周,我姓吴。他们给你掉包了,你知道吗?昨天与你相亲的那个女子,被他们给逼死啦。他们将我给嫁过来,就是要加害于你的。”

十不全一听,顿时傻眼儿啦。颤颤巍巍的说:“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啊?”

接着这丫头,就把他们两个怎么与老爷通房?夫人吃醋,趁老爷不在家,把他们两个给卖了的事,都跟十不全说啦。并且又说:“本来我们家老爷都说好啦。等他做官回来,就将我们两个收做小妾呢。不料夫人趁老爷不在家,非将我们两个给卖了不行。昨天夜里,与你相亲那姓周的丫头她气不过,已经上吊死啦。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与我相亲的那个秀才听说后,急忙把彩礼给退了回去。他们走后,你的轿子就去啦,姓周的那丫头上吊死啦。夫人便让我顶替他嫁到你家。我当时不肯,非上吊不行。那媒婆拦着我。说:“你要死,也别死在家里呀,去他们史家死去吧,他们史家是荆州城最大的财主。你死到他们家,等老爷回来找他们一算账,他家不但得厚葬你,还得给你们家人一些钱财。你死在这里,没准夫人一恼怒,还把你给弃尸荒野呢。”我听他那么说,觉得也对,于是我就上轿来啦。”他一边说着,一边儿就接下来束腰的丝带,往自己脖子里勒。要将自己给累死。

这下十不全更害怕啦,吓得急忙拽着她不肯撒手。说:“小姑奶奶呀。我与你远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为什么要害我呀?你别死了,我现在马上就把你给送回去。”

吴氏说:“你就是送我回去,我也是活不成,夫人肯定容不下我。我少不了,还是一死。你若不想让我死的话,那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你说吧。”

“你如果要是不想让我死的话,就给我找一间房子,将我藏在里边儿。什么时候等我们老爷回来啦?你再将我给送回去。到时候我把整件事情,都跟我们家老爷说清楚,那样的话,你就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了。而且,他还会将你送过去的那些彩礼,再原数退给你。”

十不全听了之后是连连答应。说:“行行行,小姑奶奶,我答应你。你可千万别寻死。而且还不用给你另弄房子,我们家后院,有两个女人在这儿住着呢,你与他们两个住在一块儿就行了。”说好之后,就差一个丫鬟。把他给送到了后院里。

那周小姐和赵小姐一看,又来一个新娘子。难免要问怎么回事儿?等他们都互相了解清楚之后。那周小姐说:“看来,你比我们两个强多啦。你还有一个出头之日。”

吴氏说:“你们两个也别泄气。等我出去之后。跟我们家老爷说说,看看能不能把你们两个也弄出去?免得你们在这儿活受罪。”三个人在这书房里边儿。住了一段时间,是越聊越能聊得来。后来,干脆在佛前结为了干姊妹。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姓袁的进士补了外任官。要回家带上家小去赴任。十不全听说他回来啦,急忙就差人用轿子抬着,把吴氏给送了过去。吴氏总算是熬出了头,高高兴兴就回去啦。不料等她回去之后,那袁进士将她挡在屋门外,不让她进门儿啦。她哭着说:“袁郎啊。我虽然嫁过去啦,可是我一直为你守节,我并没有失身呐。”

那袁进士说:“你说这话,能有人会信吗?再说啦,当时,我虽然人在京城,但是家里发生的所有事,我都了如指掌。你当时不是很高兴的想嫁出去吗?即然已经嫁出去啦,那就不要再回来啦。”

吴氏盼了那么长时间,终于是把自己的袁郎给盼回来啦,可是却自己拒之门外,不要啦。那袁进士说:“你没听说过自古红颜多薄命吗?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子,就应该嫁这样一个丈夫,你回去好好跟人家过日子吧。将来生儿育女,下半辈子还能享福。若在闹腾的话,你就是死了,也没人为你伸冤。”

你说吴氏听了这话,她得有多伤心吧。当时就想一死了之,可是后来又想想,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又跟着十不全儿回去啦。回去之后,她还想去书房呢,却被十不全给拽住啦。说:“你现在可是回不去啦。以前我怕你们家老爷怪罪我,你说咋的就咋的。现在你们家老爷已经说啦,你就是死了,他也不管你。我看你还是安心的给我做老婆吧。”

吴氏回不去,她没办法,夜里就与十不全睡在了一起。她也被十不全那化学武器,给熏的实在是受不了哇!后来她一想,这不行:“他一共娶了三个老婆,那两个人都躲在后边做轻客。就让我一个人在这闻臭味儿,这怎么能行啊?我得想个办法把他们俩也给弄过来。哪怕三人,一人一夜轮着呢,那才三天闻一次臭味儿啦。现在光靠我一个人上,这怎么能行呢?可这该怎么办呢?”

哎,有啦。她想好主意之后,对十不全儿说。:“如今我不光要真心实意的与你过日子,还要将书房里那两个不听你管教的,都给你招安过来。也让你见识见识我的手段。”

十不全说:“你想干啥呀?你是不是又想办法骗我呢?”

“我骗你什么呀?你是不知道你身上那臭味儿有多难闻,我得把他们两个给弄过来。让他们替我分担一下。你这样吧,你准备三间房子,每个房间里放两张床。我把他们两个给弄过来。你一个房间里睡一夜,轮流着来。但是有一样,你只能在做那事儿的时候,与我们在一张床上。等事过去,就分开床睡,你睡在另外一张床上。那样的话,我们三个人才有可能与你过下去,要不然,早晚得被你给熏死?”

十不全一听反而高兴啦,说:“行,行,行,那就这么办吧。”

吴氏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还真把那两个人都给劝出来啦。那十不全儿也挺会来事儿。一个房里睡一宿。他轮到哪个房里,完事之后就睡自己床上啦。每个房间里,摆上四五个香炉,以掩盖自己身上的臭味儿。

人家这三个老婆倒是有一样好处,不互相吃醋。谁都恨不得把他搓到对方屋里去。过了几年儿,这三个人每人还都生一儿子。人家这儿子还都挺争气,长得都不像爹,像娘,个个都娇皮细肉的。后来还都考了功名啦。三个媳妇,还都挺会给丈夫保养的。谁都不肯耗他的精血。所以那十不全活到80岁才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