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有狐臭穿厚衣服(有狐臭穿厚衣服会好吗)

时间:2024-05-24 13:45:2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臭、腋窝多汗、虚胖,中医有何妙招?

I导读:女孩子若是患有狐臭、腋窝多汗症,简直苦不堪言,该案或许有所帮助。

狐臭腋窝多汗症

作者/矢数道明

30岁未婚妇女,为治疗狐臭而来院。听其主诉,从14岁起,即开始腋下出汗,自己感到其臭气难闻。经皮肤科治疗不愈,并说此病做手术亦徒劳,甚为悲观,拒绝结婚。患者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面颊潮红似苹果。初诊时2月下旬余寒虽烈,但从其厚毛衣上一看就知道必定濡湿变色。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冬夏皆如此,夏季更重,不敢到人前。其他自觉症有全身倦怠、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喝牛乳不久变胖等。

余诊之为风湿所致之防己黄芪汤证,即与此方。于是开始服药,翌日起大量排尿,出汗减少,自己亦甚感惊奇。服至5日时,已不担心腋窝出汗之苦。患者如同复活似地喜悦,因担心夏天再犯,半年期间服药到7月,在严酷暑夏季亦无变化,曾经苦恼15年之腋窝多汗症完全治愈而停药。(《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患者存在两个疾病,即腋臭与腋窝多汗症。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的臭味物质,或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臭味。腋窝的大汗腺属于顶浆分泌腺,其分泌功能在青春期开始活跃,青壮年时达到顶峰,老年阶段则减退。其分泌物多脂,呈油性黏液性,被细菌或酵母菌分解成短链脂肪酸与氨,这是臭味的主要成分。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大汗腺。腋窝多汗症属于局限性多汗症。通常在焦虑、兴奋等紧张情况下出现。

患者“面颊潮红似苹果,可能存在交感输出增加的因素。从“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来看,患者属于重度多汗症。因此,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多汗症,而不是腋臭。

“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这是标准的防己黄芪汤体质。“全身倦、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这些都是伴随症状。“于是开始服药,翌日起大量排尿,出汗减少”,那么,大量排尿与出汗减少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是排尿之后组织间隙水分减少,影响了汗腺分泌吗?如果是这样,那么,选用其他具有利尿作用的处方也应该有效。显然,这个猜测不成立。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防己黄芪汤干预了汗腺的分泌,先是出汗减少,后オ有尿量增多。汗与尿是水液外出的两个途径,汗多则尿少,汗少则尿多,但反之未必亦然,尿量多,汗液不一定少。因此,大量排尿是汗出减少的结果。另外,腋窝多汗症治愈后,腋臭是否也治愈?案中没有明示,推测也应该有所减轻。

夏天到了,有狐臭的人该怎么办?别怕!解决办法来啦

#有个人间清醒的闺蜜是种什么体验#狐臭虽然不是人人都有,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那似有似无、若远若近的味道,很多人都表示接受不了。

但有狐臭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这玩意它遗传啊,生下来就注定了,就算做手术,也会留下很大的疤,对女孩子们来说真的很影响美观。

不过,我们先说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其实有狐臭才是“正常”,没狐臭才是“变态”。

1.狐臭产生的原因

人体的汗腺分为两种,一种小汗腺大概占9成,排汗较稀,一般是没有味道的。另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浆腺),只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乳晕,外耳道里,排出的汗里还含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这才与狐臭相关。(大汗腺委屈地哭晕在厕所:“我分泌的东东不臭!”)

大汗腺分泌物本来不臭,是分泌物被体表的细菌分解以后,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才有了臭味。直接凶手是细菌,但是人的体表怎么可能没有细菌呢?所以大汗腺你再怎么委屈,还是逃不脱牵连,谁让你提供了凶器的原材料!

人人都有大汗腺,人人都有细菌啊,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有狐臭?

其实不是少数人。本来人人都是有狐臭的。话说2000代以前,我们曾曾曾...(此处省略600字)曾祖辈走出热带非洲,进入亚洲温带的过程中,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第538位碱基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减少分泌。

所以,我们没有狐臭的统统都是变种人(有没有感觉自己像X-men一样吊?)这个突变基因主要分布在东亚,在中国人当中占了95%左右,在华北中原地区的人口中占了99%以上。

因此在中国,X-men才是多数,狐臭反而成了极少数。中国人逃脱了终日生活在狐臭当中的命运,你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小概率的事情。

其他地区的人口就没有中国人这么幸运了。在东亚,韩国人跟中国人差不多幸运。但日本人当中只有84%没有狐臭,16%的人有狐臭啊!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你想想是什么情景。

这还不是最惨的,不在东亚,那就更惨!大洋洲土著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里面只有10%没有狐臭!黑人中只有0.5%没有狐臭!也就是说,除了东亚人以外,歪果仁几乎人人都有狐臭!

还有个很有趣的事情,狐臭还可以用来跟踪人种迁徙。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也是大多没有狐臭,说明他们是从亚洲"偷渡"过来的。日本人有狐臭的人集中在原住民阿伊努人中,而不是占主体的大和民族,说明二者的不同起源。

在动物中,体味有很大作用,是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狐臭基因才在长期演化中保留下来,成为人人都有的东西。所以才说,有狐臭才是人的常态。

可能有人会说,人家那是体味(body odor),不是狐臭。骚年,很骚瑞地告诉你,体味就是狐臭,狐臭就是体味。包括中国古诗说女子“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也是狐臭。

一香一臭,看似相反,其实机理完全相同。少了淡了就香,多了浓了就臭,香奈儿5号打翻了瓶子也是要熏死人的。所以只有“薄衫凉”的才是香汗女,要是热天捂多了衣服,就是“狐臭厚袄热,热袄厚臭狐”了。

该如何摆脱难闻又尴尬的狐臭

狐臭又叫臭汗症,是一种分泌带有臭味汗液的疾病,狐臭主要由大汗腺分泌物和局部的细菌作用引起,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腋下、外阴及其肛门周围,腋下是狐臭最严重的部位,尤其在夏季或剧烈运动以后,臭味会随汗液排出,狐臭具有遗传性,但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需注意个人卫生就可减轻病情

狐臭的症状

1.狐臭患者通常会伴发腋下多汗症,一旦周围环境中温度稍高,或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腋下就会出现出汗现象,并发出难闻的气味

2.狐臭和流汗过多也会使腋部衣服被染黄,并会留下很难散去的异昧,不仅会让自己很不舒服,而且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狐臭是怎么产生的?

1.一般而言,汗腺有两种:一种是外分泌腺,又名小汗腺,这种腺体分布于全身,分泌99%的水分和0.5%的盐分;另一种为顶浆腺,又名大汗腺,位于皮肤真皮层,只分布在腋下或阴部和眉毛,会分泌较浓稠之液体,含有油脂、蛋白质及淀粉。分泌汗液被腋下的细菌分解后形成恶臭

2.一般狐臭患者的大汗腺管壁细胞的间隙较大,所以从大汗腺排泄出来的汗液,含有较多的油脂、蛋白质及铁等,这些有养分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发酵分解后,会产生一种叫作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而发出狐臭味

3.引起狐臭的因素还包括遗传因素、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的分泌失常、气候变化、过度劳累、精神与神经系统受损等因素也会引起

4.个人卫生与身体的气味也有密切关系,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往往导致狐臭

5.许多青年男女喜欢穿紧身衣、牛仔裤等,导致皮肤与衣服紧贴,阻止了分泌液的挥发,使这些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一些细菌便在这里滋生、分解,并产生特殊的异味

哪些人会有狐臭?

1.由于大汗腺在青春期分泌旺盛,所以狐臭患者大多是青壮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衰老,大汗腺也逐渐退化,狐臭的症状也可以减轻或消失

2.狐臭具有遗传性,大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根据调查,父母双方都有狐臭的,后代80%会遗传到狐臭,父母有一方有狐臭的,那么后代遗传的几率为50%

3.狐臭还与性别、种族有关,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白种人和黑种人多于黄种人,在西方人中,80%的人身上都会有狐臭,所以,在西方国家,狐臭并不算疾病

狐臭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应注重个人卫生,如果出汗则应尽快擦干或洗澡,以尽量减轻狐臭

2.经常洗澡,洗澡时可适量使用消毒液或有消毒作用的药皂,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3.经常出汗的人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气温较高时尽量不要穿长袖和厚衣服

4.最好不要以香水遮盖臭味,这样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此外,香气与臭味混合会使气味难闻

5.如果使用止汗剂则最好在皮肤干燥或洗澡时使用,出汗后最好禁用

6.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清淡的食物,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物,对抑制狐臭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如羊肉、香菜、韭菜及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是狐臭气味加重的因素

狐臭的治疗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外用药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效果比较短暂

2.患者也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狐臭,这种方法虽效果比较显著,但疤痕较长,对上肢的行动有较大影响

3.患者可采用腋臭剥离术,这种方法是手术中最好的选择。对上肢活动与腋部皮肤的影响都很小

4.患者也可进行激光脱毛,同时封闭大汗腺,这种方法疗效显著,但需多次治疗,通常每隔两月就需要治疗一次,进行约4~5次方能痊愈

如果别人有狐臭你该怎么做

1.不要回避这个话题,这个话题确实让人难以启口,但试想一下,如果别人在你的背后议论纷纷,你会多么希望受伤的不是你啊

2.要善解人意,选对时机,狐臭可不是个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

3.给朋友提供应对狐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参考书籍

1.健康生活图书编委会编著,女性健康大百科,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3.

2.张新成编著,很灵很灵的老偏方112个女人健康美丽小偏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6.

3.(英)道恩·哈波著;龙华,祝凤英译,道恩医生的健康箴言,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9.

4.刘小涵,张松著,我知道你不知道 奇妙的身体,华夏出版社,2013.02.

5.秦旭东编著,很久很久的老偏方 男人养生特效秘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5.

6.蒋艳青编著,青年健康指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