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说白了就是激素斑,时常发生于激素水平突变的女性脸上,主要在生育期、更年期较多,有些黄褐斑在口服避孕药后也会发生,紫外线及或月经前后黄褐斑颜色常会变化,黄褐斑没什么感觉,但是其对颜值影响较大,是爱美女性所不愿见到的,另外少数男性也会出现黄褐斑,究其病因主要是激素及紫外线综合作用形成。祖国中医学认为黄褐斑主要是肾气不足、肝气郁结以及血瘀所导致。
黄褐斑的治法应内外兼治,我常用自制外用洗剂治疗,其配方主要以白芷、珍珠、白芨、天花粉、茯苓、滑石、白芍、白术、琥珀、沉香、冬瓜仁等,研末调敷。当然,除了外敷,配合内服逍遥丸和左归丸加三七,效果更好。
说完黄褐斑,下面说说狐臭,狐臭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一种体臭,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大汗腺分泌过于旺盛所致,《诸病源候论》中有提到:‘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狐臭味虽然不会影响健康,但是较重的气味会让别人疏远,狐臭我建议主要用外治法,用外敷药物的方法效果能立竿见影,我常用之外敷方治之,效果甚佳,方如下:煅白矾3g、蛤蚧粉1.5g、薄荷脑1.5g、密陀僧1.5g,研粉后每日均匀涂抹一两次,效果甚佳。
以上治法请注意为外用法,切勿内服。
#头条创作挑战赛#
白 芷 Baizhi
【药性】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牙痛 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多与苍术、防风、羌活、川芎、细辛、生地黄、黄芩、甘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可单用,亦可与薄荷、川芎、防风、细辛、荆芥、羌活、炙甘草配伍使用,如川芎茶调散
2.鼻塞,鼻渊 用治鼻渊、鼻鼽等鼻科疾病之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常与苍耳子、辛夷、细辛同用,如苍耳子散。
3.寒湿带下 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治疗带下。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常与白术、山药等药同用。
4.疮痈肿痛 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与金银花、当归尾、穿山甲、防风、陈皮、赤芍、甘草、皂角刺、天花粉、贝母、乳香、没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
此外,本品还可祛风止痒,外用可治多种皮肤病,如风湿瘙痒、湿疹、面部色斑、狐臭、白癜风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用药禁忌】
1.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2. 辛散性燥,长期服用易耗气伤阴,因此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3. 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 恶旋覆花。
四种民间中药美白方推荐
莹肌如玉散
组成:楮实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芷,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绿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功效:润泽肌肤,去垢除斑。
制备:上药共研为末,和匀。
用法:常用敷脸。
玉蓉散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制备:全部打成微末。
用法:调和蛋青或清水,敷脸。
百效洗面药
组成:皂角60克,升麻16克,楮实10克,绿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2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5克。
制备:共研成细末。
用法:以水研为浓汁涂洗面部。
功效:此散专治去暗斑。
八白散
组成: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
制备:研为极细粉末备用。
用法:和水敷面。
注意:使用上述偏方前,请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哪些中药美白效果好
白果仁
性味甘、苦、涩、干,白果酸在体外可抑制一些皮肤真菌,故外用可治头面手足多种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粗糙。将白果仁捣成液状涂于脸上,可令肌肤柔嫩光滑,白皙娇美。
白芷
白芷叶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原滋原味”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水煎剂对体外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柔嫩的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
白芨
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如玉。
白蒺藜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久服可祛脸上瘢痕,并让肌肤柔嫩润滑。
鲜白苏叶
鲜白苏叶擦于腋下可去肿瘤,更奇妙的是:它能将令人尴尬的狐臭一扫而空。干燥、超皱、灰黄的皮肤尤其适合用白苏美容,富有弹性而洁白的肌肤是白苏给渴望美白的人士带来的福音。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