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美人树

时间:2024-03-16 15:12:2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一家三口就因为误食了这种草 一死两伤福州街头还有这些植物花卉也含毒!

很多福州家庭都有用草根炖汤的习惯。不过,如果草根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采挖来食用,那就要谨慎了!闽侯余师傅一家三口就是喝了一种草根汤后,全部中毒!经抢救,父子二人得以脱险,而母亲却抢救无效身亡........

余师傅是闽侯人,他告诉记者,这次食用的草根是儿子从山上挖的。平常他们本地人也都有用草根炖汤食用的习惯,没想到这次竟然吃出了人命!

这次佘师傅一家误食的就是这种“断肠草”。“断肠草”其实是一些有含有毒素的植物的总称,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人误食后会肠子粘连,感到腹部疼痛,不及时就医就会有生命危险。

在福州街头,还有这些花卉植物也含有毒!大家遇到它们最好别摸,更不要食用!

1法国香水花惊悚之艳“断肠草”

昨天,福州市民张女士反映说在华侨新村叙茗茶院的铁栅栏上,种着一种剧毒植物,名字叫‘法国香水花’,开黄花。乍眼看,真是惊艳动人啊!张女士和几个朋友还发现刚落下的花朵中,有分泌的白色乳汁。这要是小孩子看到花朵漂亮,摘花玩耍那可就危险了啊!

园林专家称:

这种植物原产自美洲大陆,学名金钩吻,是马钱科常绿木质藤本,在福州极其少见,园林部门也只是小范围进行研究。

这种植物和钩吻是同科植物,含有剧毒,在民间也有把钩吻叫做断肠草的说法。科研人员在修剪时也会特别小心。这种植物含生物碱,一些特殊体质的人触碰金钩吻后会过敏

2海芋(滴水观音)

根茎似芋头,吃了要人命

去年12月,福州市民在天泉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摘了路边的海芋也叫滴水观音在嬉戏打闹。可要知道这海芋可是有毒的!如果频繁触碰或者食用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此前厦门报道过5位小朋友误食海芋中毒。

而在福州西二环路的高架桥下、人行道边的绿化带上,每隔几米就能看见几株滴水观音

西二环路人行道边,有不少滴水观音

园林专家称:

滴水观音又称海芋、野山芋,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耐阴性极强,因此将它种在二环沿线。

海芋根茎跟芋头外观相似,却是长条形,需格外区分,但茎叶内的汁液有毒

皮肤一旦接触该植物的鲜草汁液后,会出现瘙痒,若出现瘙痒,可用火烤或遇高温来消除症状。而误入眼内还会引起失明;茎、叶误食后喉舌发痒、恶心、腹泻、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3

夹竹桃带毒的“环保卫士”

福州的鼓山、三环路沿路附近等地,都种了不少夹竹桃,但我们知道它的叶、树皮、根、花、种子等,都有极强的毒性,人、畜误食能致死。因此福州有句俗话叫“做人不做小老婆,戴花不戴夹竹桃”。

三环往鼓岭方向上山处附近路边,种了大片夹竹桃

比如在三环路东北段的鹤林村、三重村、园中村就种有夹竹桃,会开有粉色、黄色、白色的花,平时都会有不少孩子从花边经过。

在闽江公园南园附近,也有夹竹桃连片生长。

园林专家称:

之所以会在福州种植夹竹桃,是因为它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效果最好,即使全身落满灰尘,仍能旺盛生长,有“环保卫士”之称。

然而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一折断,就会分泌出乳白色汁液,这种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含在嘴里人会休克

一旦中毒会出现口舌灼痛、恶心、腹泻、昏睡、瞳孔放大、心脏麻痹等症状。考虑到该植物的毒性,在修剪时,不能焚烧,只能将其填埋。

4盆架子得了“狐臭”的树美人

福州闽江大道、洪山桥街周边,种着一种叫盆架子的行道树,可附近居民却因为它的“花香”而发愁,不少人被熏得头晕、恶心。但由于其树形美观,叶色亮绿,分枝层次如塔状,果实细长如面条,又有一定抗风能力,很适合种在福州。

闽江大道靠洪山桥附近,很多行道树是盆架子

园林专家称:

盆架子树隶属于夹竹桃科,产于印度、缅甸、泰国等。其树干和树叶中的白色汁液含有一定毒性。

而其所开的花气味较浓,是因其中所含的氧化芳樟醇浓度较高所致。但这种树木的花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由于气味扰民,去年10月,有福州园林局工作人员表示已不在居民区附近的公共场所种植盆架木。

5虞美人果实毒性最大,误食可引起中枢神经中毒

福州五四路树兜公交站附近,一到花期,这里的虞美人就开成一片。在绿化带上,红的、黄的、粉的,各色虞美人尽情绽放,非常妖娆。然而你可知道如此美丽动人的虞美人,实际上是有毒的。

园林专家称:

因为虞美人颜色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虞美人是自播性植物,可以自己播种生长繁殖,所以经常作为市区的绿化带灌木。不过,虞美人全株有毒,其中果实毒性最大,误食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严重会导致生命危险

专家也提醒,虽然有一定毒性,但它们对绿化环境也是有很大益处的,只要不食用和过分亲密接触,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6

洋金花(曼陀罗花)叶子似青菜,中毒深者需及时送医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曼陀罗花是草本植物,花、叶、果实、种子均能使人中毒。这是网友前年在福州森林公园拍摄的曼陀罗花,当时就有报道让市民不要闻花和触碰。

园林专家称:

一般来说,中毒者通常是误将曼陀罗叶与青菜混在一起煮,食用之后中毒。

中毒的表现为面部潮红,躁动不安,心率加快,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口干、发麻、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高烧、昏迷、大小便失禁,需及时送医

7

一品红中毒深者会诱发死亡

一品红是灌木植物,花色鲜艳花期长,常用作圣诞装饰。由于颜色鲜艳,许多城市会将一品红作为装点城市绿化的一种植物,但也要小心,它的全株有小毒。以下是网友在福州路边拍摄到的一品红。

而福州西湖公园的花展也会采用一品红来装点,但只要不触碰到白色汁液都没什么问题。

园林专家称:

一品红茎秆中的白色乳汁含有多种有毒生物碱,皮肤接触后可致红肿、发热、奇痒和局部丘疹,如误食茎,轻者致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紊乱,严重者会中毒死亡

8红背桂汁液毒性大,可诱发鼻咽癌

枝叶飘飒,清新秀丽,一片片红背桂在金秋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像是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新装。这样的新装在福州市区四处可见,街道上,公园里的灌木丛中,寻常人家的客厅、阳台都用它来“点缀”,让人心旷神怡。 你可知道,红背桂鲜艳美丽却又带有毒性?

在福州的湖滨路靠近西湖边,就种有很多这种红背桂。

园林专家称:

该植物观赏价值很高,但不适宜长期摆放在室内,特别是它如乳汁的汁液毒性较大,可诱发鼻咽癌

9

乌头超量易中毒,不可与酒同用

乌头,药用植物,花蓝紫色,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就在去年4月,在厦门的何先生在老乡的介绍下以为乌头能治关节痛,结果才吃了一小口就口唇发麻,不一会儿全身麻木,家人及时送医,治疗过程中一度出现心跳和呼吸都骤停,后医生了解是食用草乌头中毒,用甘草中和解毒,何先生才捡回一条命。

乌头(资料图)

园林专家称:

乌头中毒多与超量、生用、配伍不当或与酒同用有关。草乌头所含的有毒成分乌头碱毒性极为强烈。

常人只需服用乌头碱3到4毫克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甚至心搏骤停。

一旦中毒,其反应是口舌发麻,继则全身发麻发胀、心慌、呕吐;中度中毒则烦躁汗出、手足痉挛、心律失常;重度者则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直至死亡。紧急情况可用中药蜂蜜冲服解毒或饮绿豆汤。

10彩霞变叶木乳汁毒性大,可诱发鼻咽癌

变叶木可以说是自然界颜色和形状变化最多的观叶树种,极为美丽。变叶木也是一种在城市大小街头随处可见的植物,咱福州也不例外。但是你知道这种变叶木有毒吗?

园林专家称:

该植物乳汁有毒,人畜误食叶或其液汁,有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乳汁中含有激活EB病毒的物质,长时间接触有诱发鼻咽癌的可能。毒性只在它的茎叶液中,没有接触到不会对人体有害。

11荨麻中毒反应快且激烈

荨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上有刺毛、叶子宽大有粗锯齿。在福州街头,公园等花草间都随处可见的一种植物。然而如此普通可见的荨麻却是有毒的。

荨麻(资料图)

园林专家称:

荨麻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过敏反应),人及猪、羊、牛、马、禽、鼠等动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蛰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痒、严重烧伤、红肿

另外,如果中了荨麻的毒,会有上吐下泻的症状,像得了盲肠炎一般

12

漆树汁液毒性大,可诱发中毒性肾病

还有一种植物有毒易引起过敏,叫作漆树。漆树科约有6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们南方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树。油漆就是漆树所产,而野漆树、漆树等的根、茎、叶和未成熟果实含有毒树脂,常引起中毒。

漆树(资料图)

园林专家称:

漆树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误食引起强烈刺激,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

最后,小编觉得无论是街头还是山林中,见到不熟悉的植物都不要随意触碰,采摘,更不要轻易勇猛地去试吃试摘陌生的植物,只要远观都不会有大问题。

当然,家长要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孩子不要随便采摘花草树木,这本身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对于体质对某种植物过敏,如芒果树、漆树等,遇到时应小心避开。

本文综合:海峡都市报、福建新闻频道微信

为什么到处都在种这种又臭又“色”的树?

四月,大“楠”临头的季节。

有网友问,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在种一种很臭的花?

这种很臭的话,名叫石楠花。

属于是网红花。

黑红也是红的那种网红。

为什么到处都种它?

因为它品种多,耐修剪,价格低,耐阴又耐阳,耐干又耐寒,容易种、不易死,能净化空气,花也挺好看。

这么多有点的花,哪个搞市政绿化的看了不两眼冒星星?所谓“相见石楠别亦难”说的就是他们。

石楠花的话语是“哕yue”(呕吐的意思),因为它有一个缺点——味道不可描述。

由于味道独特,有人叫它“镜子花”。

石楠花中含有一种气味与精液中“精胺”相似的物质,所以它的味道和精子的味道很像。

像到什么程度?

像到可以用来判断女生的社会经验丰不丰富。

你在家里放点石楠花,她进门闻到味道会害羞。

说明她经验丰富。

石楠花也因此有很多别名,比如“淫树”“骚花”。

好在它花期短,就一个月。

臭点就臭点吧,就像一个样样都好的男人有点狐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忍一忍。

毕竟,你很难找到比它更便宜更好养的绿化植被了。

研究发现,6000万年前“狐臭”诞生,4万年前东亚人“狐臭”消失

文/万物君

炎炎夏日,你是否已经感受到身边人发出的销魂气味?

前两天,我发了《基因研究发现,中国人直发始于1.9万年前,变白始于7500年前》的文章,有网友在评论里问:“中国人是怎样没有体味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今天就来回答下。

1

所谓体味,自然是指狐臭了。

狐臭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直接原因,一个是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大汗腺的分泌物,被体表细菌分解后,产生一种可挥发的硫醇,它就是产生狐臭的化学物质。

间接原因是,大汗腺提供了体表细菌的“食物”。

所以,要想没有狐臭,要么抑制大汗腺的产生,要么抑制能使大汗腺分泌物转化为硫醇的体表细菌。

对于前者,东亚人做到了。对于后者,好像还没有人做到,毕竟它诞生于6000万年前。

2

人类身上有两种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

小汗腺又叫“外泌汗腺”,遍布全身,只有少数部位没有,如唇红区。在炎热的环境中,小汗腺会分泌大量的汗液,使体温降低,从而保护身体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

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分布于腋窝等处。大汗腺较小汗腺腺体为大,腺体呈叶囊状,排泄管开口于毛根附近,不参与体温调节。

相比200万-500万的小汗腺,数量极少的大汗腺(腋窝处大汗腺大约有300~600个),对人类来说,似乎没啥作用。虽然也参与排汗,但比起小汗腺来说,可谓聊胜于无。

考虑到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它们有着发达的体毛,这种大汗腺也许对其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排汗、调情、熏走或吓走敌人。

一项研究显示,每到繁殖季节,雄性环尾狐猴腕部腺体会分泌出散发水果和花香气味的清澈液体。它们用这种芬芳液体摩擦自己毛茸茸的大尾巴,然后向雌性环尾狐猴挥动尾巴。

环尾狐猴

而人类,因为绝大部分体毛消失,所以大汗腺也就几乎没有排汗作用了。又因为人类不再需要用它来调情,或者吓走敌人,自然更不需要大汗腺。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产生难闻体味的不好作用。

3

大汗腺的分泌物本身并没有味道。但其中的一些物质,如半胱氨酸-甘氨酸-3M3SH,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3M3SH。

3M3SH 是一种可挥发的硫醇,是狐臭的物质载体。

科学家发现,制造这种化学反应的细菌,就是腋下的某些葡萄球菌,如人葡萄球菌。

也就是说,某些葡萄球菌摄入大汗腺分泌的无味的半胱氨酸-甘氨酸-3M3SH,然后将其转化为气味浓厚的 3M3SH。

葡萄球菌为何具有这种转化能力?很可能因为其中存在的 PatB 酶。

至于 PatB 酶如何拥有这种转化能力,研究者认为,PatB 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特别的疏水性袋状结构,可以有选择性地、更有效地和硫醇相结合。

PatB 酶只在几种葡萄球菌里存在。研究者追溯其起源,结果发现,这些具有 PatB 酶的葡萄球菌可能产生于 6000 万年前。

在新生代6000万年前古新世时,灵长类从原始树鲍向着不同方向发展,产生了原始狐猴和眼镜猴。

到了5000万年始新世晚期时,原始狐猴进化产生了原始的猴和猿类。

到1000-2000万年前中新世,当时古猿中分化出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

大约300万年前,终于出现了最早能制造工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类。

也就是说,具有 PatB 酶的葡萄球菌,与灵长目一起诞生,比人类诞生的时间早了很久。

如前所述,那些灵长目可能就是靠此吸引异性、熏走或吓走敌人。

4

虽然狐臭是由 PatB 酶直接导致的,但如果人类抑制大汗腺的分泌,不再给PatB 酶提供原料,自然也可以抑制狐臭的产生。

据研究,与大汗腺分泌有关的基因,为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

大约4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来到东亚后,ABCC11 基因发生突变,其第 538 位碱基从 G 变为 A ,导致大汗腺的分泌物显著减少,从而控制了狐臭的“源头”。

换言之,没有狐臭的人都是基因突变的“变种人”。

蓝色—狐臭型,黄色—突变型

据统计,全世界有狐臭的人占80%,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及非洲。

没有狐臭的人,也即突变基因人群,主要分布在东亚。在中国人没狐臭的人占了95%左右,在华北平原,大约只有1%的人有狐臭。这一数字在日本、韩国分别是84%和95%。

大洋洲土著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里面只有10%没有狐臭!黑人中只有0.5%没有狐臭!也就是说,除了东亚人以外,外国人几乎人人都有狐臭!

5

说个有趣的事情,狐臭可以用来辨别人种迁徙。

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也是大多没有狐臭,说明他们是从东亚迁徙过去的。

华北平原大约只有1%的人有狐臭,韩国95%的没有狐臭,说明ABCC11基因变异可能发生于华北,当然,这只是猜测,未必科学。

日本84%的人没有狐臭,有狐臭的人集中在原住民阿伊努人中,而不是占主体的大和民族,说明二者有不同起源。

6

有趣的是,ABCC11 基因不仅和体味有关,还决定人类的耳垢。体味小的人一般是干耳垢,而体味重的人则会有湿耳垢。

道理很简单,正常情况下,耳道里的大汗腺分泌旺盛,产生油耳。而当ABCC11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分泌减弱,耳道里也就不冒油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有狐臭的人都有油耳,只能说相关性非常大。有统计表明,896名有狐臭者中860人有油性耳垢,所以并不是100%的关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