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挤奶发烧后有狐臭(挤奶发烧了还能喂孩子吗)

时间:2024-05-09 14:51:49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国外爱吃的马肉为什么中国人很少吃?除了情怀外,还有其它原因

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是动物,都敢尝一尝,有些在国外泛滥成灾,入侵后反而成为我国的美食,比如小龙虾、牛蛙、生蚝、罗非鱼等。可国内外都有的马肉,却很少在餐桌上体现,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马和马肉的故事。

关于马这个物种

马的祖先出现在5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叫做始(祖)马。起先只有狐狸般大,生活在北美森林,背部弯曲,牙齿结构简单,只能以嫩叶为食,善于跳跃

在之后的两千万年间,逐渐演变为山羊般大小的渐新马,和现代小马般大小的草原古马。弯曲的背变直了,进化后的牙齿,善于吃干草,四肢也变得健硕有力,由跳跃式变成了奔跑,开始向草原扩充。

随后,上新马、真马相继出现,马掌由3趾结构变为单蹄,骨骼坚实,蹄质更硬,不管是柔软的草地,还是硬质的石面,它们都能急速奔腾。

因奔腾属性,它们的心肺和汗腺十分发达,还自带温控,能耐高温也能抗严寒,又逐渐由真马演变出了森林马、冻原马、鞑靼马和普氏野马

这四种马就是现代马的祖先,它们靠敏锐的嗅觉和听觉驰骋在大草原上,两个大眼睛可视范围在330~360°(我们所见的马后腿踢人,其实是马看准了才踢的)。不但可视范围广,在夜间时,还能看见百米外的物体。

马虽然是食草动物,比不上食肉动物凶猛,可它依赖于自己的身体条件,躲过了很多动物的攻击。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驯化野马的国家为哈萨克斯坦,大约在五六千年前,人们逐渐驯化,起初是用于充饥,后来发现它特点,又逐渐成为了交通工具和战争武器。

大约五千年前,野马也被中国人驯化,从此以后,马作为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一直相伴人们左右,谱写了很多传奇。

关于马肉

明代的李时珍在其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马肉:食马肉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还有一本《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马肉辛苦冷,有毒,食芦根汁或杏仁解之,其肝,食之杀人。

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都认为马肉并不适合食用,所以就没有吃马肉的习惯流传下来。真是这样吗?其实不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原来这些都是古人们的误解,其实马肉是一种很安全的肉食。它没有猪肉、羊肉和牛肉油腻,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在国外,哈萨克斯坦作为驯化野马最早的国家,就对马肉爱不释手。早期,哈萨克斯坦骑着马,带着蒙古包放牧,这种游牧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性。在茫茫草原上,羊肉和马肉是他们身体营养的根源。

随着他们食用马肉的次数越多,也摸清了马肉的品质,他们把马分为赛马和肉马等不同种类,肉马才是专门供人食用的。

哈萨克人民会挑选优质的不同草料喂养,在此条件下长大的马,肉质鲜美可口,飘香四溢,被奉为上等佳品,只有盛大的家族聚会才会宰杀食用,饭店里是几乎见不到马肉踪迹的。

特别是马身上的脖颈、肋条、肥肠和臀部,被他们称为马身上最好吃的部位。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就是马肉制作而成的马肠,是当地公认的招待贵重客人的美味佳肴。

也有营养学家研究表明,马肉相比猪羊牛肉来说,脂肪含量更低,蛋白更高,应该能成为猪肉以外的第二大主流肉食。

但在我国,却不是这样,我国除了猪肉外,鸡鸭鱼肉、羊肉和牛肉才是肉食来源的第二梯队,吃马肉的人少之甚少,这是为何?

中国人很少吃马肉的三个原因

第一:原来遍布全国的战马,因场地和周期原因,导致养马的少了,马肉的市场也随着降低

现在在国内养马的人不多,主要是场地问题,古时候的成片草地,现在建立起了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道路,导致饲养马的空间被不断地压榨

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除了在个别牧场或草原能看见稍小的养马场外,在其它地方几乎看不见成群的马活动,要想供应市场,不太现实。

就算北边和西边各地的草原上有适合养马的场地,若想靠局部地区供应全国,又面临场地适宜性和养殖周期太长等现实问题。

一个养马场,要同时兼备室内和室外,室内的马舍、食槽、饮水桶、产房、观察室等,所占空间多达几百几千平方米。室外光一个让马匹散步的跑道就需要200米以上,马匹越多,跑道越长,这种条件,只有偌大的草原才能满足马匹的活动要求。

再者,马不是反刍动物,它的身体有缺陷。众所周知,羊、牛属于反刍动物,它们一共有四个胃,羊的四个胃分别为: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牛的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即使是骆驼,也有三个胃。

只有一个胃的马,不具备反刍能力

羊、牛和骆驼进食后,前两个胃(骆驼是第一个)将食物与唾液初步混合分解,分解不全的再进入瓣胃之前,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个过程叫“反刍”。对于它们,每天喂养一到三次就能满足生长的需要。

马的食道狭窄,只有一个胃,属于少吃多餐的动物,一天需要喂养五到八次才能满足。这无疑增加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马对草料的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感染,这是养殖户们不希望的。

马难伺候也行,你多长肉总行了吧?可事实并不如此,马吃进肚子里的草料,一百斤都长不到半斤肉。这就是它一个胃造成的缺陷,虽然盲肠发达,有助于吸收,但比起羊和牛来说,它的营养吸收率实在不够看,好歹羊和牛吃进去百斤食物,能转化出1~2斤肉。

再者,马一年一胎,从小马出生,一般要一年半才有生育能力,母马需要足够的营养,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胖。因疾病、营养、运动等问题,母马的流产率也高,养好的话,前10年都能繁殖,运气好,顶多能生8胎,运气不好,10年间只有4~5胎。

五岁之前的马都属于幼龄马,马的平均寿命30~35岁,就算使役的马,也能达到20岁。试想,后十年里,母马失去了繁殖能力,天天要供着,养殖成本太高。

所以,要想靠马肉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存在付出率高,回报率低的现实问题,这样亏本的生意,养殖户自然不愿意干。养得越少,市场就越小。

当然,各地的小型牧场养的马,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运输,个别用于生产乳肉,大面积作为肉马饲养的几乎没有。

第二:在古代,马推动了国家文明的发展,在中国人的眼里,和马之间的感情比较浓厚

我国也是较早驯化野马的国家之一,早些年间,游牧民族驯化后主要用于食用和挤奶。

后来人们发现,马身体匀称,四肢矫健,善于奔跑,无论是草地还是山区,它都能涉足,适应力强。

马的这些特点,是牛无法与之媲美的,人们又逐渐把马发展成了长途运输和赖以生存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农业上,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牛和马分工明确,牛耕地,马驮运,不管是北方游牧民族还是南方农耕文明,马都是家家户户的宝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食用马肉的。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人们又发现,无论是通讯还是征战,马也是最佳选择。

到了春秋时期,马的作用更明显了,那时马还没有钉马蹄铁,很多国家因为这个,贻误战机不说,还导致战斗正酣时,马不动了,或躺下了,或跌倒了,倾斜了很多胜利的天平。

在没有马蹄铁的战争年代,马的马掌由于自身构造(马只有一个趾,属于单蹄,蹄是呈斜斜的梯形,着地部位为趾的侧面和前面(叫蹄壁),以及底部的前端(蹄底)都比较坚厚,而趾底部的后端角质柔软,还有弹性,马蹄只有蹄壁着地接受磨损,其它部位是悬空生长的。),又存在两个致命缺陷。

一是长期磨损的情况下,蹄壁上的角质层会快速脱落,后期又跟不上生长速度,发炎感染,变成瘸腿马。

二是不磨的情况下,角质层又会肆意增长,就像人的脚指甲太长会影响走路一样,马也不例外,摔倒,断腿,组织坏死等情况特别多。

这两个致命缺陷,让每个国家都很苦恼,只能大量饲养战马,做着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到了战国时期,你所见的战车前翻、侧翻,很多都是因为拉车的马脚疼,造成的结果。

由此可见,有好的马匹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多么重要。

就算到了三国时期,我们所知道的名马,比如曹操的绝影,刘备的的卢,吕布的赤兔马,它们身体强悍,但也扛不住四处奔波。在每次出去后回来,都有人专门给它们保养四肢,那时的脚上也镶有东西。

后来,直到元代的成吉思汗打到欧洲,才从古罗马带回来了马蹄铁的前身,过程经过不断改良,才沿用至今,解决了战马紧缺的问题。

这里也有一个关于马蹄铁亡国的故事,话说英格兰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争夺王权时,本来理查三世总攻在即,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没想到胯下战马一个趔趄,就把理查三世摔到地上,身后的士兵还以为理查三世中箭了,一刹那动军心乱阵脚,结果被亨利伯爵反败为胜。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理查三世战马的马蹄跌松动了,马感到不适摔断了腿。

由此可见,以前的战争,没有马根本不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就是对战马最高的褒奖。

马的听觉和嗅觉十分灵敏,视觉几乎360°无死角,且记忆力惊人,是一种温情的动物。那时士兵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匹与自己高度默契的战马,胯下生风,立战功,扬名立万,报效国家。

综合来说,几千年来,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马都是人们最重要的伙伴,甚至是家人、朋友。从人们的意识上,都没有想要把马当做主要肉食来源的想法。

第三:马肉的卖相不好,价格还很贵

对比猪肉、牛肉和羊肉的鲜嫩来说,马肉透着一股古怪的深红色,生肉看上去毫无食欲,因此才有《本草纲目》和《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马肉有毒的说法。

再者,马肉虽好,但由于长期运动的缘故,全身肌肉发达是其一,汗腺发达是其二,肌肉的纤维比牛肉还粗,还散发着一股扑鼻的异味(类似狐臭),自然买的人就少,久而久之,商家就把马肉列为弃之不可惜的肉制品。

全身都是肌肉的马匹

当然,也有客户有需求,但由于养马的成本高,再加上运输成本也高,价格相对其它肉制品而言会比较高。

虽说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可烹饪技巧繁琐,对烹饪者的要求很高。如果厨师的技术不过关,无论是爆炒还是蒸煮,做出来的马肉又酸、又臭、又硬,是很难下咽的

技术难倒了众人,随着时间久了,在民间就流传有“驴肉香,马肉臭”的说法,在代代相传之下,自然吃的人就少。

国外为什么吃马肉的人较多?

从最早驯化野马的哈萨克牧民来说,因为他们长期和马生活在一起,对马的研究很透彻。他们祖祖辈辈沉淀下来的经验足,家家都是烹饪高手。

哈萨克人民会把新鲜的马肉切成长条,撒上盐和祖传的调料配方,然后搭在木架上,四周用土块或木板遮挡,再以特殊的松枝,靠松枝的烟气把马肉熏干。

熏干的马肉和马肠是当地十分有名的特色,香味十足,肉质筋道,回味无穷。和哈萨克相邻的俄罗斯、中国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以及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也有吃马肉的传统。

就算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要吃马肉,他们制作的马肉肉质干柴、嚼劲十足,如果没有一口好牙的话,就要准备一把牙签剔牙。

再比如,广西桂林也有吃熏干马肉的传统,味道也不错。

除了传统的烹饪方法外,在日本还有一道十分有名的菜,名叫樱肉,也就是马肉刺身。

说起日本的熊本洲,熊本熊和马肉刺身被称为当地颇负盛名的乡土料理之一,也是名扬各地的特色名菜。在当地的各寿司店,都能找见它们的身影,一份上等的马肉刺身,能卖到几千块一盘。有时想吃,还需要排队预定,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其次法国的部分地区也对马肉情有独钟,不管是刺身还是熟食,都吃得津津有味。他们认为马肉营养丰富且有弹性,吃起来嚼劲十足,如果再用上等的秘制调料来中和酸味的话,和情侣一起吃,这将是一份十分浪漫的人间美味。

综上所述,外国人喜欢食用马肉,更多是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他们吃马肉就像我们吃猪肉一般轻松写意,应该报以尊重和理解。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70万匹马用于食用,可见马肉并不难吃。

总的来说

在我国,马具有很高的灵性,有着极高的地位象征,它勇猛俊逸、刚毅昂扬,代表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它独立不羁,寄托自由精神。它神采风扬,象征着心生向往的龙马精神。

从马演化出的成语,比如千军万马、厉兵秣马、汗马功劳、马首是瞻、马到成功、天马行空、戎马生涯等等,每一个都代表了划时代的意义。

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马推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它是我们的伙伴,是朋友,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因此,很少人把它当做美食享用。

我也梦想有一天,能骑上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茫茫草原上,耳边响起“嗒嗒嗒"的蹄声,这生活才美妙!

文 迷恋幸福色

去了一趟俄罗斯回来,不吹不黑,我要讲几句肺腑之言,全部...

去了一趟俄罗斯回来,不吹不黑,我要讲几句肺腑之言,全部都是我的真实感受:

1、俄罗斯女人身材高挑,大长腿,身材火辣,长得也很好看,她们非常的主动,非常的开放,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都会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2、俄罗斯地广物博,人相对就显得少!尤其是性别比例特别大,俄罗斯女人比俄罗斯男人多7倍还要多,因此说,在俄罗斯,有特别多的单身女性待嫁。俄罗斯女人对婚姻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她们不需要彩礼,也不需要男方买房买车,更加不会要求男方父母买的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

 

3、俄罗斯人的月收入大多在45000卢布,大约36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值因地区而异的。就拿俄罗斯的经济中心莫斯科来说,这里的人均月收入范围在4500-5500元人民币(大约56000-69000卢布),显然比其他地方高。相比之下,远东地区就不一样,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平均月收入大概在1500-2000元人民币(大约18000-25000卢布)。

 

4、在俄罗斯,依赖能源和军工业比较不错,农业稍微落后一些。然而,在俄罗斯,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几乎没啥污染。因此,俄罗斯的农作物和奶制品基本上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吃起来非常健康有营养。

5、俄罗斯女人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俄罗斯女人在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非常苗条,非常性感!但是,一但结婚之后,生了孩子以后,身材就开始大变样了,30岁以后就有点明显,40岁以后真的是大变样,越来越胖!

 

6、在俄罗斯,吃青菜的都是富豪,因为青菜在俄罗斯比较贵。但是,整体物价相对偏低,比如,牛奶每盒约4元,猪肉每斤15元,鸡肉每斤7元,牛肉每斤32元,青红辣椒每斤11元、13元,包菜每斤6 元,伏特加酒价格35-51元不等(机场更贵),巧克力每盒10元。

 

7、俄罗斯女人身上有一股味道,像狐臭一样!也许是因为她们是白种人,身上分泌旺盛吧!她们出门之前,都会喷很浓郁的香水来掩盖身上的味道。

 

8、俄罗斯的牛奶特别多,产奶量特别多,都供大于求的。所以,在俄罗斯,俄罗斯牛奶就和我们国内的矿泉水一样便宜。由于俄罗斯奶牛产奶量大,就把一部分牛奶留给自己喝,另外一部分牛奶就被加工成奶粉出口,来增加收入。

 

9、俄罗斯女人非常喜欢吃面包搭配牛奶,尤其是牛奶,特别爱喝!一天不喝,她们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也正是如此长期喝牛奶,所以很多俄罗斯女人都是肤白貌美,高挑,大长腿的,而且身体强健。最让我惊讶的是,俄罗斯女人在冬天也喜欢下河游泳,一点也不怕冷,回家就喝一杯热牛奶。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畜牧业大国,讲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俄罗斯牛奶在当地比矿泉水还便宜,这其实归功于俄罗斯养的奶牛数量多,产奶量多。养殖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所以牛奶真的是多到喝都喝不完。

俄罗斯的奶牛,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奔跑,吃的是有机牧草,喝的是清澈见底的山泉水,绝不喂饲料。而且都是每隔两天才挤奶一次,所以他们俄罗斯生产的牛奶超级多,品质好。产出来的牛奶有一股大自然的清香,甘甜,很丝滑。

 

俄罗斯人为了增加收入,方便牛奶贮存和运输,就把牛奶制作成奶粉。俄罗斯人在奶粉制作上可是下足了功夫。他们坚持0添加剂,就是对鲜奶进行消毒、烘干和研磨,绝不会稀释或勾兑奶粉。这样制作出来的奶粉,奶含量高达98%,完全保留了鲜奶的口感和营养。

 

最让人赞叹的是,俄罗斯人对食品安全管理超级认真,是不允许造假的,不允许添加添加剂等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一旦发现,轻则巨额罚款,重则就是一辈子的牢狱之灾。这也正是很多国人喜欢俄罗斯奶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俄罗斯旅游,有幸喝到俄罗斯牛奶,感觉特别好,就带了3包俄罗斯奶粉回来。

 

回到家,就冲了三杯俄罗斯奶粉,爸妈各一杯,自己一杯,喝上一口,那口感简直跟鲜奶一模一样!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款俄罗斯奶粉泡完之后,静止一会,牛奶竟然结了一层薄薄的奶皮子。记得小时候奶奶常说:“能结奶皮子的牛奶才是好牛奶。”看来,这俄罗斯奶粉真不错。

 

自从爸妈喝了一次之后,每天都要喝一杯,坚持了三个月。发现她们脸色越来越好,红润有气色,特别精神。她们也说睡眠质量也稳定了不少。这点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现在我把我这款俄罗斯奶粉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方链接购买!#我来唠家常#

生完娃就没事了?骗谁呢!

几乎每个人都说顺好生完就没事了!伤口好超快一下就可以下床健步如飞,巴拉巴拉之类的〜但为什么都没有人告诉我们,生完之后的这一个月也是炼狱,身体根本没有因为生完而恢复原貌,反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要承受。

全世界都搞的卸货以后就上天堂!这让我在面对这些后续的折磨的时候,根本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要怎么给老公沟通,导致我们还一直吵架。所以!各位孕妈妈千万不要以为生完就万事大吉,先来给你们做些心理准备吧。

一、子宫收缩-产后痛

一生完随之而来的第一个痛楚,就是产后的子宫收缩,怀孕九个多月子宫被撑的很大。可想而知它要收缩回原本的模样,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跟收缩,这个痛就像是经痛一样的感觉!闷痛!

二、运动伤害全身酸痛

生产时用尽全身的力量!生完全身肌肉都发酸,一直到到第三天才减缓,这好像无法避免,因为顺产就是必须要这么用力。

三、下体伤口坐立难安

基本上我看很多妈妈生产都会剪会阴!所以下面就会有伤口,这个伤口位置也很倒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卡在中间反正什么姿势都怪!都不舒服!尤其是上床下床、爬来爬去、上厕所的时候。

四、大流汗

生完可能是身体在排水,明明我都在冷气房里还一直流汗,尤其是喝个热汤挤个奶,仿佛跑完百米一样汗流浃背,连睡觉的时候起来都觉得背湿一片。

五、挥之不去流不完的恶露

产后的恶露大家都应该听过,「恶露」是产后子宫所产生的分泌物,包含了血块、白血球、子宫内膜、胎盘,就像月经一样把这几个月内子宫的东西排出来,让子宫干净。

六、两粒奶的悲惨世界

两粒奶的悲惨世界,就是另外一个最痛苦了!挤奶涨奶是我完全在生产之前没有想过也完全不知道的一件事,本来以为生完一切就好了,没想到整个月子都在搞这两粒,涨奶痛挤奶更痛!儿子含乳方式不对吸的都起水泡更是痛痛痛。

别小看这痛苦,它完全可以把人逼疯,一开始每两到三小时就要挤奶,连半夜想要睡觉都会被涨奶的痛涨醒!看有多夸张。然后还要通乳腺,每天挤奶挤到手酸、脖子酸、乳房黑青、完全是一个自残的行为,睡眠严重不足加上身体的痛,整个人精神都要耗弱了!

七、下体充血肿胀无法久站

生完之后只要站久一点就觉得下面很不舒服,好像有东西涨在那边的感觉,站大概十分钟就一直找地方坐,后来回诊看医生才知道,原来是生完下面会充血,因为充血所以有肿胀感,这肿胀感是不会痛但就不太舒服。

八、乳房靠近腋下有酸麻被电到的感觉

从第十天左右开始,胸部靠近腋下的地方,都不时会有酸麻的感觉,就是一种云霄飞车要往下冲,你想到会很紧张的酸感(十分难形容),我上网查都查不到资料,只有说有可能是涨奶热之类的,后来去看医生医生说,那是因为乳腺在产乳汁的关系。

果然经过我的观察,好像真的每次喂完之后两侧就会开始酸麻,后来因为知道是正常的,我就没有特别注意这个感觉,所以不知道是它消失了,还是我习惯了!

九、很像狐臭

不知道是不是狐臭,总觉得流汗有一个怪味!是以前没有的。一开始还觉得还好,后面几乎天天都有这个臭味,我真是吓死了!觉得超尴尬,想说这什么怪症头为什么会找上我!不会以后都这样吧!

据说好像有妈妈会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体味比较重,这我在怀孕的时候倒是没有遇到(可能是天冷不太会流汗的关系),不过重点是这臭味会消失啦!但遇上时还是会觉得很尴尬,只能默默承受。

十、面对现实之虎背熊腰

我真的是很free的老娘,一生完我没有马上去量体重,到了第三天想到才开始每天量,然后因为可能消水肿吧!我一天少一公斤。束腹带也每天绑,就觉得喔挺不错的!这样应该很快就回复,直到我阿姨跟姨婆来看我,居然说我变壮了!这才让我整个惊醒。

十一、松垮的肚皮跟黑色素沉淀

刚生完就如同大家所说的,还有五个月的肚子在身上,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并没有被吓到,倒是肚子上的黑色素让我很倒弹,整个肚皮被撑开的时候还不觉得肚子上的黑色素沉淀有这么明显,结果生完肚子缩回来一看整个超级无敌黑!还是一大片的,尤其子母线…黑到不行。

生完一个月内的症头也是多到令人难以想像吧!我觉得这些症状对于像我这种天兵妈妈真的冲击很大,天真的以为生完马上一切就会回归正常的我,完全没有上网看过产后症状。

本来还跟同事想好在坐月子的时候应该很闲,可以跟客户联络做些事,结果根本就没办法!光处理身体的变化,跟重新适应这个每三小时就被挤奶控制的身体,就让我忙死,更别说严重的睡眠不足,加上新的夫妻关系,更是让心变的好累。

连这么乐观的我都忧郁的哭了好几晚,真的是不要小看产后的这些症状,如果你是快生了的妈妈,我觉得真的很幸运看到我这篇文,至少知道产后不是这么快活的!提前做好心里准备,也可以提早让老公了解减少摩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