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常人每天都会出汗,正常的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和体液的一种方式,也是排毒的一种途径,到那会死大量的,不受控制的出汗,在临床上被称作臭汗症,臭汗症表现在不同的部位,称呼不同,表现在脚上叫做脚气,腋下叫做腋臭,也叫狐臭。但是你只知道出汗,你知道汗液还分为邪汗、自汗、虚汗、实汗与正汗吗?
邪汗:
所谓邪汗属于病理性出汗与脏腑疾病密切相关。邪汗按时间上划分有自汗、盗汗、阵汗,从部位上划分有头汗、手足汗、偏汗,从程度上划分有大汗、脱汗,颜色划分有黄汗、红汗。如夜间盗汗潮热燥热往往提示有肺结核,或者癌症,或艾滋病或者慢性劳损性消耗性疾病多见。如一阵一阵出汗多见于更年期女性。手汗如水滴属于交感神经问题。脱汗则是危重休克病人血压下降出的冷汗说明人快不行了。
邪汗的成因:
1、一动就出汗又怕风,乏力的人属于阳气亏虚,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止汗。邪汗的成因一就是正虚,即阴阳气虚,五脏六腑虚都可以出汗,正虚属于内热阳浮出汗。如贫血就是气阴两虚可以在服用玉屏风散的同时加服八珍益母丸。
2、紧张出汗是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让人出汗,也就是说六淫和七情都会让人出汗,邪汗成因二就是邪阻。老年人出汗往往是虚加实症候,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导致气机阻滞,会出现上汗下凉,或者头部出汗都是痰浊引起。又如小儿夜间头汗多则是食积内热引起。
实汗:
实汗属于气阴两虚,多见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出汗,比如糖尿病人爱出汗,一旦大汗淋漓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高,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这时极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病。还有哮喘病,老慢支,甲亢患者出汗一定要注意汗多导致津液消耗多,极容易诱发内脏器官疾病发生。
自汗:
自汗气阴两虚,乏力困倦,口渴津液匮乏,心慌,咳嗽的人可以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内热痰多,有舌苔,拉肚子消化不良的人不能用生脉饮。
正汗:
正汗的特点微微汗出,遍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后脉静身凉。即使发烧的人出汗后烧退汗止体凉均是正汗。
老人需注意补水:
年龄越小身体含水量越多,正常人男性含水量60%,女性为50%,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水分越来越少,80岁时女性体内水分下降17%,男性下降11%。爱出汗对于老年人来说丢失水分多,容易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因此老年人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老年人头部和脖子以上爱出汗或者胸以上爱出汗表明元气虚,气阴两虚。偏瘫的人会出现半边身体出汗。
[村长晓佳一]致力于三农社会资讯与问题,想要了解更多三农、社会问题请点击关注!
本期关键词:民间偏方、看病难、疑难杂症
●民间偏方
人之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从呱呱坠地到年老体衰经历了一个轮回,是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
但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要尽力延长生命线,减少生命中的痛苦,而疾病总会伴随着成长而到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病痛都无时不刻在折磨着我们,有些人和家庭为了挽留生命,消灭病痛,不得不散尽家财,最后债台高筑还是撒手人寰。
现代医学及医疗条件逐步完善,就医环境也在逐步向好,各省市每天在新建的医院是数不胜数,每年医学院的毕业生也在大量增加,可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却相信“民间偏方”!
关于民间偏方百度上有记载,是未经有关部门而上市的药方,其疗效因人而异,有不确定性。
也许是时代在发展,城市中大多数人对这些专治疑难杂症,没有行医资格的江湖术士嗤之以鼻,大家都去正规诊所去看病住院。
因此对于这些偏方相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农村人,不信你看看是不是农村的各个墙面与电线杆上,到处贴的各种治疗疑难杂症的广告?(有治疗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的,有治疗抑郁中风的,还有治疗狐臭、痔疮的。)
●亲身事例
我们村也有一位老人专门治疗飞蛇(疱疹)、骨病的。要说你不信,那人家治疗好这么多的病人怎么说?要说信吧,连个行医资格证也没有。确实八十多的老太太你让她去考行医资格证也不现实。
小编其实也是亲身经历过的,身处农村,对于这些老中医、老军医啥的经常听到。
小学的时候,小编顽劣,每天和一群小伙伴打架斗殴,爬树掏鸟。有一天心血来潮,和小朋友比一比谁敢跳楼,一个落地不稳脚直接扭伤,当时疼的是咬牙切齿,家人生气不给看,脚踝一夜之间肿成了馒头。
第二天,母亲不忍,让父亲带着我去了医院,又要拍片又要打石膏,200多块钱,真是对于当时太贵太贵,那时候不少人一月的工资才几百块。幸好听说了镇上有位专门正骨的老大娘,提着两斤糖去看了,三两下功夫,感觉脚一疼就好了,不吃药不打针,当时脚就可以落地了。
最后父亲给了十元钱也就了事了,现在想想那位七八十的老人应该也不在人世了,但是对于这次体验真是印象深刻。但并不是说这些民间医生都是高人,经过这么些年的求学于认知,也知道有许多江湖骗子,网络上也是曝光了不少大师。
●看病难
但是对于民间偏方和无证医生还是有不少人趋之若鹜,这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无非两点
1、走投无路,有句话叫急病乱求医,许多在正规医院迟迟看不好的病,只能去寻求民间偏方,或者是被医院已经放弃治疗的病人,家属为了想挽留病人的生命,不得不抓住一切的可能。
2、看不起病,就像一位老农民说的,我们也知道大医院好,专家厉害,但是那得花多少钱?不是我们非得找民间偏方,是不得不信。
不得不说,现在我们农村社保的普及是非常高的,新农合几乎对于农村全覆盖,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是一直存在。
乡镇医院、村里卫生所看病,有时连打一周的点滴可能都不会好,那么只能去县医院、市医院,去了之后怎么办?拍片、验血不行再来个核磁,还没有看病几百上千就没有了,再打针吃药,不住院还没有报销,住院现在还要先进行核酸检测而且是自费的。
●结语
因此你再说民间偏方如何不好,那还是有市场的,因为便宜,一副药,一副针或者是一个手法也许就治好了呢?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但对于偏方我们不能不信,当然也不能全信。你认为偏方可信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一、肩井穴命名(别名肩解穴、膊井穴)
肩井穴是肩解穴、膊井穴的统称
1、肩解穴。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
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2、膊井穴。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
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二、功效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三、主治调理
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中风、难产、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半身不遂、脑贫血、脚气、狐臭。
四、定位
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五、保健按摩
用中指的指腹向下按揉,每次按揉1~3分钟。
六、配伍穴位
乳腺炎 | 配伍穴位: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
脚气 | 配伍穴位:肩井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
狐臭 | 配伍穴位:肩井穴、极泉穴
神经衰弱 | 配伍穴位:攒竹穴、前额穴、百会穴、肩井穴
图片来源图虫
91健康助手,不止于健康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