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第一站(南非开普敦)的旅行基本就要结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天。今天在海滩呆了一下午。明天早上就要去下一站了。微游记持续更新中,谢谢大家关注。
开普敦的海滩有一个非常火爆的景点,就是企鹅海滩。我今天就在那里拍了半天的企鹅。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片吧。(标题的疑问我在文章中间回答。)
老子最吊!
这张我觉得超级好看,我蹲在机位等了好久才拍到的,企鹅一般喜欢社交,都是一窝一窝的,或者是情侣一对一对的。偶尔落单的也是混得不好,垂头丧气的。这种单独一只还这么自信的实在是难得见到。
黑压压的企鹅群
这边的企鹅太多了,这个海滩基本被企鹅霸占了。海滩里面还埋着很多企鹅蛋,所以游客是不能进来乱踩的。有一个游客走路用的木道。黑压压的一片看着是不是像千军万马。企鹅说,攻占南非,杀掉人类。
企鹅是很懒的动物,不捕食的时候就喜欢躺着,太懒了。难怪没有进化出高等企鹅文明,连企鹅手机都没有,活该被人类天天观看。
前面俩个企鹅是夫妻,后面那个是小三,未能得手,有点不开心。
企鹅也要每年入学的时候军训的,看他们一排站得多整齐,不比北京的三军仪仗队差。只是它们没有国旗。
这个西班牙的姑娘会说你好,她还说她准备去中国旅游。问我哪里最好玩,我推荐了西安和华山,还有玉龙雪山蓝月谷。不知道我推荐的对不对。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南极企鹅为何神秘出现在非洲?我一般旅行的时候喜欢思考,游名胜古迹就思考古人的旧事,游自然景观就思考地理常识。这或许就是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吧。现在回答标题的问题,我一开始也是很困惑的。企鹅这货一般都是在南极的,南极基本常年冰天雪地啊。就像北极熊只在北极圈附近有,到了更热点的地方,比如中国东北就变成东北虎了。那么南非为什么有企鹅?非洲大部分都在热带啊,温度相当热。栖息地非常寒冷的企鹅为什么出现在酷热的非洲大陆?这太违反常识了。我一开始也想不明白,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下。有几种假说,大致都和大陆板块漂移和大洋洋流有关。主要是这样解释的,非洲大陆和南极大陆在几百万年前还是连着的,企鹅就生活在这块超级大陆上。后来板块漂移,企鹅就一部分留在南极,一部分被带到非洲。另外一个问题是气温的问题,非洲这么热,企鹅不会热死吗?这主要和洋流有关,在非洲的西南岸主要受大西洋寒流控制,所以尽管非洲横跨赤道,但是西南岸气温也不热。这确实是这样,我在的开普敦就不太热,气温20度左右,特别舒适。综上所述,企鹅就可以愉快的在非洲西南岸愉快的生活了。
企鹅脚的特写,黑掌拨清波。
蓝色的海和企鹅。感觉人类活得不如企鹅,企鹅生活的惬意。有不少人连还都没见过。
腋臭啦,咯吱窝痒痒痒。
后面这个企鹅好像是变态,悄悄尾随,欲行不轨之事。太猥琐了。
企鹅接吻。
这个企鹅怕是第一次下海吧,这么兴奋,手舞足蹈。
一脚踩爆你的头,叫你不好好辅导小孩写作业。
双企鹅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想到了花木兰,想到了刘亦菲。
被企鹅霸占的海滩,只有远处小小的有栏杆的木道是留给人类的。
思考者,我为什么没对象,是因为没房没车吗?
碧海蓝天,真好看,在这边拍照不需要技巧,每张都好看。
来了特写,我觉得眼睛有点像老鼠。
领导莅临指导,其他企鹅连连说是。
换了个黑色背景,很是炫酷。
海滩边上的路标,上书企鹅预警“四个”大字。
你侬我侬。
公共场合就肆无顾忌地接吻亲热,这样好吗?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躺一会,别来打扰我。
企鹅窝,它们在孵蛋,企鹅一般是雄性企鹅孵蛋。应该不少女性希望自己老公去生小孩吧。
最后一张啦,海鸥夺食图。企鹅说,老子容易吗?翻江倒海的,好不容易弄到个小鱼干,就这样没了。像极了被领导抢功劳的企业青年员工。
我是阿超,一直在路上,我的旅行没有终点……
(小企鹅长大了,小朋友们回来了|守护烟火,时长共2分14秒)
小企鹅长大了,小朋友们回来了|守护烟火
回来上班的第一天,温健鸿发现,海洋馆里的小企鹅长大了许多。
毛绒绒的小企鹅,已经学会了站立,时不时伸长脖子,活泼地依偎在企鹅妈妈身旁。企鹅爸爸则像一个卫兵,拍打着翅膀,寸步不离地守在一边。
“小企鹅长得太快了,一天一个样。”作为广州正佳极地海洋世界的一名动物科普老师,温健鸿的工作是给小朋友们讲解企鹅知识,开设科普课堂,因此她被小朋友们称作“企鹅老师”。
大约一个月前, 海洋馆新出生了3只小企鹅。可就在小企鹅出生后不久,广州多区划定疫情临时管控区,住在海珠区的“企鹅老师”也被封控在家中,随后,海洋馆也暂停了对外开放。
小企鹅长大了,小朋友们也回来了。如今,随着广州多区解除临时管控,各大商超及文旅场所有序恢复开放,开馆后,海洋馆加强了对场馆场地、设施的消毒,配备了充足的消毒液、口罩、药品等防护物资,同时安排了寻馆员随时提醒游客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企鹅老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小朋友们也重新拥有了科普课堂。
“有些知识只有亲自接触才知道。”
开馆后的第一堂课,“企鹅老师”特意找保育员拿了几颗企鹅蛋,来给小朋友们做展示。“一颗真实的企鹅蛋,会让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有些知识只有亲自接触才知道。比如狗鲨的鳞片,从头往尾巴的方向摸是顺滑的,反着摸却像是在摸砂纸,这样的盾鳞可以帮它减少水中的阻力;白绒绒的北极狐,看起来很高贵,其实闻起来每一只都有自己独特的“狐臭味”,这样的味道帮助它们划分领地,辨认族群;白鲸的叫声有200多种,有时听上去像清晨的鸟鸣,有时却像机器低沉轰隆的声音,通过声音,人们可以判断它的心情。
“对低龄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抽象概念正在建立,具体、生动的实景课堂可以打开他们对世界的想象。”温健鸿说。
温健鸿的大学专业是教育学,毕业后,她先后在美术机构、早教班当过老师。在她心中,教育应该是打破“围墙”的过程,再三考虑后,她选择来到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成为了一名科普老师。
每天和动物相伴,给小朋友们带去快乐,让“企鹅老师”感觉到“治愈”。“小朋友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她说,在海洋馆,小朋友们可以在实景中观察、互动、思考,开拓眼界。“孩子们的眼界打开了,他们的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封控在家的日子,温健鸿也时常想着刚出生的小企鹅,之前,她总会抽出时间趴在企鹅馆的玻璃窗前,给小企鹅们拍拍照片,记录它们的成长瞬间。海洋馆暂停营业后,她的一些同事为了更好地照料动物,直接搬着折叠床住进了空荡荡的馆中。微信群里,许多小朋友们也嚷嚷着想念自己的动物朋友、想念“企鹅老师”的课堂。有些家长也苦笑着感慨,“遛娃的地方没有了。”
陪伴与日常慢慢回归
随着广州多区解除临时管控,海洋馆的人气正逐渐恢复。走进馆内,透过圆形的穹顶,可以看到闪着五彩光芒的鱼群来回游弋,鳐鱼挥动着鱼鳍,自由舒展着身体,一朵朵奇幻的水母,晶莹地绽放在一片蓝色里……几个家长陪着孩子漫步其中,不时拿起手机,记录下梦幻的一刻。
温健鸿盼望着,海洋馆能慢慢恢复往日的热闹,“这样我们也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欢乐。”对未来,她充满乐观,“解封不是‘躺平’,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寒冬总会过去。”
“就像很多来到海底世界的小朋友会害怕鲨鱼,是因为他们对鲨鱼不熟悉。”温健鸿说,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告诉小朋友,鲨鱼确实很可怕,但是鲨鱼也有很多种,有性格温柔的鲸鲨,也有只有手掌那么大的侏儒角鲨。“在同小朋友一边玩耍、一边科普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减少恐惧,也会对海洋生物有更多的认知。”
【拍摄】南方日报记者 南方记者 张迪
【剪辑】南方日报记者 南方记者 龙达洋
【文字】南方日报记者 南方记者 张迪 周人果
【海报】谭唯
【校对】牟元凯 黄买冰
【审核】李细华
【作者】 张迪;龙达洋;周人果;谭唯;李细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夏天来了,高温持续,衣服越穿越少,却动不动就大汗淋漓。相较于外表,很多人最害怕的名场面应该是:夏风一吹,异味扑鼻,毕竟谁都怕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移动“香”熏机。
今天企鹅在此写下这篇有味道的科普。
一 出汗多就有腋臭吗很多精致女孩认为出汗多会导致腋臭,在夏天来临之前就着手准备各种外用止汗剂、香体凝露等,担心出汗多了,会让自己变成“腋臭患者”。
其实,出汗多并不是导致腋臭的根本原因。
腋臭,又称狐臭, 是由于腋窝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后,才会产生的特殊气味。 常有家族遗传史,但并不具备传染性。
腋臭和汗臭的区别很明显,腋臭气味特殊,闻起来可能会让人感觉恶心,近距离时更加明显,在夏天时味道更浓。
腋臭,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东方人的腋臭发病率达到10%,约1.62亿中国人饱受出汗和异味干扰,在西方,因体毛和基因的影响,患者群体更加庞大,发病率高达80%。
before
after
二 常见问题答疑即使腋臭很常见,但大多人对腋臭,都不太了解。
有人认为油耳朵的人,一定有腋臭;还有人认为腋臭是因为拔腋毛引起的,这些观点对不对呢?
1.油耳朵的人,一定有腋臭吗?
外耳道内大汗腺有强烈的分泌能力,造成耳垢油性高,即油性耳垢。腋臭和油耳有强相关性,有腋臭也常伴有油耳,但也并不是100% 。
腋臭的诊断仍需根据气味、腋下分泌物、家族遗传史等情况综合诊断。
2.拔腋毛会导致腋臭吗?
拔腋毛有可能会减弱皮肤的抗病能力,引起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大汗腺发生变异,进而导致异味的产生或者是加重。
因此,拔腋毛是可能导致后天性腋臭行成的原因之一。
3.腋臭能不能手术治疗?什么季节做手术最好?
手术治疗是治疗腋臭的常用方法之一。
季节对于手术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关键是要准备好充足的休息时间及恢复时间。
很多腋臭患者觉得,自己使用抑制排汗的药物或化妆品,掩盖住异味就可以了。
其实,自行外用抑汗剂或除臭剂,只能作为生活中的辅助手段,治疗腋臭的方法主要还是注射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目前公认的根治腋臭的最好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