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是一种特殊的体臭,通常会发生在腋下、头发、阴部和肛门等区域,其产生原因与体内分泌和外部环境有关。
人体的汗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而腋下等区域的细菌会利用这些蛋白质分解成酸性物质,进而产生异味。这种异味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被形容为“鱼腥味”、“臭味”或“狐狸味”。
此外,狐臭还可能与荷尔蒙分泌、饮食、心理状态、遗传等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人天生就容易产生狐臭,而一些人则是在青春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出现狐臭。
针对狐臭,可以通过注意个人卫生、使用特定的抗菌剂或药物、穿透气性好的衣物等方法来减轻或控制其产生。如果您的狐臭问题比较严重,建议您咨询医生或皮肤科专家,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一些人可能会使用除臭剂或香水等化学物质来遮盖狐臭,但这些方法并不能根治狐臭,只是暂时掩盖了异味。
如果您想控制或减轻狐臭,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皮肤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狐臭。建议每天洗澡并更换干燥的衣服和内衣。
使用抗菌剂:抗菌剂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而减轻狐臭。某些除臭肥皂、除臭喷雾和除臭液都含有抗菌成分,可以在洗澡后使用。
避免食用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可能会导致身体出汗更多,从而加重狐臭。建议减少辛辣食品的摄入。
穿透气性好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如棉质、亚麻布等,可以帮助身体散热,减少出汗,从而减轻狐臭。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减轻狐臭,可以考虑医疗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药物、外用药膏或注射肉毒杆菌等方法来减轻狐臭。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狐臭虽然是一种让人困扰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措施来减轻或控制。如果您遇到狐臭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好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朋友小玉是银行柜台人员,每天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没时间运动,又身在湿气极重的南方地区。最近跟我吐槽,明明睡得很早,第二天却起不来,提不起精神,浑身没劲,身上感觉黏糊糊的,上班也时常犯困,脸上出油厉害,精心化好的妆还没到中午就花了。
后来小玉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体内湿气太重了,所以才会出现各种不舒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这样描述湿气:“因于湿,首如裹”、“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跗肿”。湿是自然界中正常气候变化构成因素之一,是人类万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当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即为湿邪。
湿邪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种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外湿主要是受季节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大暑、立秋、处暑和白露四个节气皆属于春秋之交,这些时间段雨水多,常高温,空气湿度大,容易导致湿气入侵。
中医认为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气候多湿,明·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特别指出“长夏防湿”,也就是说夏季不仅要防暑且不能忘记祛湿。
内湿主要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如熬夜、久坐不动、无节制饮酒、饮食等,加之有些人口味重,偏爱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久而久之致使脾胃虚弱,湿气内生。
中医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归根结底都与脾虚有关系,湿气是标,脾虚是本。
湿气重会累及全身,综合来看,一般湿气重的人会有以下5个表现:
1.舌苔厚腻
起床时如果发现,舌苔变厚,口腔粘液多而苦涩,有黏腻感,或者发现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非常清晰的齿痕,则多半证明你体内湿气过重。
2.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呈金黄色,圆柱体,软硬适中的条形,形似香蕉,如厕后身体通畅。大便不成形或者像熟透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会沾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说明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另外,正常上完厕所一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但体内有湿的人得用3到5张,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
3.食欲不振
有的人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不想吃早餐,到点吃饭没有饥饿感,毫无食欲,吃一点东西就会感到胃胀,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这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这种现象在夏天更为常见。
4.小腿肚发酸
早上起床后会感觉到小腿肚酸痛,懒得动弹,腿部沉重,抬不起来,且发现近期体重明显增加或消瘦,虚胖,也是体湿过重造成的。
5.精神状态不佳
湿气重的人常感觉胸闷气短,长舒一口气才舒畅,身体容易感到疲劳、困倦,懒得活动,健忘、记忆力差,有头晕脑胀之感,精神状态差,性情比较急躁,易怒易暴躁。
以上5种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症状,除此之外,有的人容易出现腋臭、面部油腻易长痘痘、下体易潮湿等特征,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三招帮你扶正祛邪、强免疫湿气重会带来各种烦恼,身体发胖,脸上长色斑,浑身乏力,手脚冰凉甚至便秘,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等现象,虽然它不会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但长期得不到调理会让人感到周身不适,还有可能招来疾病,所以祛湿势在必行。
一、运动排汗,多晒太阳
为什么现代人湿气重的越来越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的太好,动得太少”,如果身体内湿气比较重,最简单的祛湿方法无疑是运动,平时多出汗,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排除体内的湿气,运动后注意及时补水;背部常晒太阳,不要宅在空调房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每天多出去走走。
二、注意自己的饮食
饮食不当容易加重体内湿气,比如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反而让湿气滋生。广东省名中医、脊柱养生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范德辉教授特地从煲汤、饮茶、两方面推荐大家祛除体内的湿气的养生宝典: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茯苓、扁豆、红豆、芡实、橘子皮、薏仁米、冬瓜、萝卜、白菜、洋葱、大蒜、草果、车钱草、荷叶、山楂、柚子、燕麦等。
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能少,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能量消耗大,因此需要摄入足量蛋白质,适当吃点鸡、鸭、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最好采用炖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也是有效排除湿气的。
三、热水泡脚
睡前用40℃的水泡脚,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还可在水中加入适量艾草泡脚,效果更佳,但是注意泡脚不宜超过半小时,背部微微出汗即可。
祛湿湿气最好的方法还是运动排汗,夏季不宜做剧烈运动,可搭配清淡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多喝热水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
虽然湿气肉眼看不见,但它同样会诱发许多疾病。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如果你的症状轻微,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加以调理,但如果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建议你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秦竹.体内湿气不除再睡也不舒服[N].中国中医药报,2018-05-17(007).
[2]胡献国.《湿热证——从湿衣服的故事说起》中国中医药报《解暑祛湿话香薷》新中医时.2013年04月
作者像 江南(云阳士子)
白露时节,意味着秋天的精彩徐徐展开,植物等待着白露滋生而勃发,天象斗指癸,太阳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译:“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雾气渐重,水土湿气凝而为露,露凝而白也。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节令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但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经早晨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白露凝聚着自然精华,凝于草尖花瓣之上,未曾沾及地面,为上池之水。
至此时令,正是老滇昆明人“收露”的好时机,所谓收露就是人们到边远山地,从那些未受污染的植物叶上收集新鲜露水。讲究实用性的古人,早就发现收集仲秋露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故就总结有了一套收露的方法。比如汉代就专门建有金铜仙人承露盘,魏时铸有擎承露盘的铜柱,目的都是为了收取清露。
按照《本草纲目》上的说法,收露以仲秋季为最佳,“秋露多时,可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兰茂《滇本草》云:“白露繁盛之晨,将百草叶上凝着的露珠,未晞时以玉盘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怡心美颜。”《滇南风水》也称,仲秋清晨露水较多较重,取百花上的露水洗脸洗头,令人醒脑,养颜除皱。
民间收集露水往往要根据植物的票性来确定功用,比如用柏叶、菖蒲上的清露拭目洗眼可明目,敷于眼睑,能消除眼睑浮肿。若用韭菜叶上的清露可去白斑风,早上涂抹患处据说效果极佳。在晋代、唐代,将收集来的清露水用锦彩制成绣囊,名曰眼明囊或承露囊作为互赠的礼物。在一些地方,巫祝会用瓷器收取百草头上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和以上等墨汁点染于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白秋季节,昆明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特别是田野沾满露水的花草。过去岁月,成年人男人白露要赤脚踏青,光脚在露水草地上行走,踩去旧时的的烦恼,将身体里的邪气向大地施放。妇女脚小者就会和少儿孩童们一起,一样在沾满露水的草坪上打滚,美其名曰,沾地气,除邪驱戾,据说对对心肺健康,排虫护肤极为有利。歇后,来上一小碗清凉鲜甜的“露饮”,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身轻气爽。
其实,白露喝露水的历史相当远古,最早的记载出自楚大夫屈原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经》对露饮更是充满褒奖:“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吕氏春秋》说:“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现代《中国医学大辞典》说:“露本阴凉之液,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养阴扶阳,滋益肝肾、去诸经之火,甚为有效。”
据传,唐朝美人杨贵妃秋夜侍寝之前要用秋露水搽拭身体以除异味,不过太宗皇帝够贱,常常不许她沐浴洗澡,原因竟然是世民喜欢闻她身上那股淡淡的狐臭味。贵妃爱酒醉,每当醒来,必走至后花园,攀花树之枝,吮吸花露,缓解因酒而燥热之肺。西方人亦常用露做催情饮料,据记载,在罗马帝国时代,权贵行房事前“喝下一罐新鲜的露水”,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种淫法。由此可以得出,如今一些美容护肤与保健饮料生产商,热衷于将产品冠名这露那露,大概就出自于此。
云南人爱喝茶,特别对喝“白露茶”十分青睐。白露茶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空气温润的白露清晨,茶农上山伴着露香采茶,这分明采的是日月之灵气,美露之芬芳。此时沐过夏日秋月的茶树,经历了夏天酷热考验,至白露前后,天气转凉,又进入到一个生长旺盛的极佳期。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意思是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清淡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浓烈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的味道。所以白露秋茶才会尤受老昆明茶客喜爱。
过去,每逢白露节令,昆明的老城街道上所有茶铺,爱喝白露茶的老茶客相聚茶铺,他们在一起家长里短,说书人摆谱着对白露茶的认知: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每一片茶叶的沉浮,是那样的纯洁安静,吐香蕴玉之间,你读它的经历,它阅你的品味。白露茶以山泉水或吴井水煮之冲泡,香味平和却持久,流过茶客舌尖,沁的是心肺……听得入迷的老者手扶着长长的旱烟锅,嘴里发出啧啧的称奇声,中年男女抱着各式各样的水烟筒更是烟云滚滚,轰轰烈烈。玩家则一手抚弄着自己的玉石翡翠,一手摇香盖碗茶盖,细品香茗,感受节气的新奇,自然的馈赠,生活的甘醇,那画面场景惬意得很。
忆往昔,老昆明家族白露节令在家品香茗,仪式感要比茶铺讲究多了。头几天家长就会派人一大清早到昆明西北方的玉案山上去收露,因西北方在八卦中称乾位,是家庭男主、氏族贵人和国家皇位所在方,从乾方草木花叶上采集来的白露水,风水上说是大地上最新鲜活泼清香甘美的无根上池水,喝了用这种水冲泡的白露茶,据说可以探听祖宗前辈的去处,故家族人必须对白露水和白露茶举行祭祀活动。泡茶是由专门的茶师住持,取当令白露茶,撮入盖碗杯中,以收露加热浸泡。茶师熟练的盖碗八大操作手法,精彩至极,也让人眼花缭乱。
欣赏煞是养眼鲜活明亮的茶汤后,抿一小口含在嘴里,人口齿香甜且频频生津,慢慢吞下茶汤,身体里仿佛徜徉着一条温润的河流。虽说燥是秋天的主气,易伤肺,但白露茶却滋阴润肺,护脾养胃。白露水虽对人体康健有不少益处。不过对于露水的疗效的机理,至今让科学家仍然不解。尽管一些对露水的研究虽然尚未取得共识,但有一点已得到确认,即露水中含有的重水微乎其微、且露水的渗透性超乎想象。
如今,有很多人把一首著名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白露为霜”搞混了,以为露就是霜,霜也是露。其实这是不对的,这里“白露为霜”的涵义是:露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在昼暖夜凉,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无微风情况下,水汽于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简单说,霜,一般是在近地面温度低于0℃以下时,在地面物体上所形成的白色松脆冰晶;而露水则是附着露滴在植物茎叶上所产生的水汽凝结现象,温度一般在0℃以上。
白露的露水是这般的神奇,我也会和往年一样,在白露节令的当天起个大早,趁着山野朝露正浓去收取些露水回来,用紫砂壶装上冰岛茶泡上一壶,也算得上是应了白露节气收露水喝白露茶强身健体的这桩雅事。遗憾得很,今年昆明西南乾方在白露时节里,竟然3天都无白露水可收。我不相信这种反常现象会暗示着什么预兆,只是觉得或许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我也只会相信世上的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为舜亡。
——江南(云阳士子)
2022年9月7日星期三 于豆腐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