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针对年轻学生如何过暑假的问题展开了一项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假期中,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与朋友结伴旅行,有一部分学生趁着假期报名学车,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以微整形的方式在暑假里偷偷变美。而这期间,更是有不少整形机构直接喊出了“暑假等于整形季,争完学霸争校花”的营销式口号。
那每年暑假掀起的微整形热潮到底靠不靠谱?满脸胶原蛋白的学生族是否需要通过微整形来提升自信?本期,记者就采访了上虞人民医院拥有浙江省首批美容整形主诊医生资格的丁帆主任医师,一起来听听她的专业解读。
微整形迎来高峰期 学生族成为主力军
据了解,丁帆医生1988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一直在上虞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至今。1996年,她被医院派遣前往北京进修培训整形美容科。同年10月,医院开设整形科,成为当时上虞唯一的专业整形医疗机构。此后,丁医生每年都会前往全国各地研修培训,学习交流整形美容技术,并于2007年,获得第一批浙江省美容整形主诊医生资格证。
“早期的整形美容,以割双眼皮、隆鼻、祛眼袋等面部手术和意外创伤后的整形手术为主,但近十年里,开始向微整形发展,最近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丁医生表示,与以往不同,如今求美的年龄层次更广,跨度在20岁至50岁之间,而且微整形的项目类别更多,技术也更成熟。例如,30岁至50岁的微整人群主要以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为主,目的是改善肤质、提亮肤色、减轻皱纹,使人更显年轻。但学生族微整需求更加多样化,像开眼角、隆鼻、瘦脸、丰下巴、割双眼皮,费用一般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不等。
“暑期出现学生族微整形热潮主要分为两大主力军,一批是高中毕业即将读大学的学生,这部分群体主要以做双眼皮、隆鼻、点痣项目为主。还有一批是大学毕业正要找工作的学生,面试之前希望通过快速、高效且创伤小的微整形来提升个人形象,像打瘦脸针、丰太阳穴等等。我觉得选择在暑假做微整形,主要还是时间比较充裕,有利于术后的面部恢复。”
丁医生介绍道,目前,微整形主要包括激光和注射两种手段,激光以祛斑、脱毛、清除脸部红血丝为主。注射以肉毒素祛皱、瘦脸、瘦小腿为主,还有玻尿酸填充消除法令纹、丰下巴、丰面颊等。此外,也有一部分有狐臭的学生,也趁着假期打肉毒素来去除难闻的狐臭,避免夏天出门挤公交或在人群密集处的异味尴尬。
提升形象安全第一 切记盲目跟风整形
在医院的候诊区,记者遇到了割完双眼皮来复诊的小李,她从手机上翻出之前的自拍照片,对比之后,果然现在的眼睛看起来更大更有神。小李说,微整形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美的需求,也是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希望能提升一下外在形象。“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做过微整形,有做隆鼻的,还有开眼角和打瘦脸针的,我觉得现在微整形对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普遍。”
记者了解到,进入暑假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前来医院咨询微整形,有的是家长陪同,有的是同学结伴,这些学生群体通常不会有太过分的美容需求,大多以割双眼皮、隆鼻、整牙齿、瘦脸、点痣等五官微整形为主。
去年,丁医生就遇到了一位职校毕业,梦想当空姐的女生。但因为脸上有一颗很大的黑痣,鼻子也不是很好看,担心过不了面试环节的她专程来到医院咨询微整形。考虑到职业所需,丁医生分两次为她做了去痣微创手术,恢复后脸上的疤痕几乎看不出来。之后,这名女生又做了鼻部填充,并顺利通过面试,走上来梦寐以求的空姐岗位。“后来,这个小女生还跑来医院感谢我,我觉得能通过手术,帮助别人变美,实现梦想,也是蛮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在看诊的过程中,丁医生还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网红脸”,或者希望能整成某个明星的样子。但丁医生认为,微整形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做,首先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其次才是整形效果。“如今,很多十六七岁的年轻人都‘赶早’来微整形,这和现在孩子们生理、心理的早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当今社会对整容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我还是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不要盲目跟风。”
美丽蜕变风险并存 选择正规医美机构
近年来,随着整容产业的迅速发展,微整形失败的案例也逐年增多。两年前,丁医生就碰到过一个隆鼻失败的女患者。当时,其填充到鼻根的玻尿酸移动到了鼻唇沟的位置,打进去填充抬头纹的东西又堆积在川字纹部位,整个鼻梁和额头的形状非常怪异。“患者希望我能帮她把打进去的东西取出来,但这些注射进去的物质根本无法取出,她甚至都不知道当初打进去的到底是不是玻尿酸。”
丁医生表示,只要是有创口的整形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脸部整容一旦失败,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毁容后果。“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微整形,首先硬件设施、无菌环境都能得到安全保障,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其次是从业的医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会把患者当成小白鼠用来试手。再次就是使用的产品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引进,一旦出现问题,可随时追溯源头。”
此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格的整形医生须有三个证件,即《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医师执业证》的注册专业应为“医疗美容”或“整形”,注册期要满6年,并且取得整形外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此外,国家对于医疗美容机构,无论是注射室还是手术室,都有严格的无菌要求,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开展医疗美容项目。
“即便像我已经从事医美20多年,平时也要经常练习推针,每一次的注射都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我们必须把0.05cc的剂量打到10个点以上,这也是功力和精准度的体现。”丁医生表示,为了便于患者进行咨询,她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定期发布一些专业微整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美容观念。同时,也提醒广大学生一族,在追求变美的路上,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
啦~啦~啦~端午节到啦
各位小主回家过节了吗
准备回家吃粽子了吧
小编这虽然没有粽子吃
但是给各位小主
准备了营养全家桶
各位小主请快自带碗筷开动咯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
距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祭奠屈原的
那除了祭奠屈原小主还知道端午另一个来历
那小编先喝点水再来说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为了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多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天后抱出父尸。因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甚是感动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的墓碑,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了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地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的地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习俗》
先从粽子说起吧,小主们每一年的端午节粽子是自己包呢?还是家人出去的呢?自己最喜欢吃什么味的呢(腊肉、红豆、素棕、香肠、甜棕、八宝粽)任小主挑选!想想小编味蕾瞬间打开了,先去买一个来吃到起
每到端午节家人总会早早的出去买艾草、菖蒲、榕枝、蒜头
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喝雄黄酒习俗
在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故事种,以雄黄酒而现白蛇原形,其实生活中雄黄常用于驱虫避邪之说,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现在!
特别是雄黄的药用价值: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雄黄兑水和酒撒于室内可用于消毒
杀菌效果当然棒棒哒
小编还是个好奇宝宝的时候
看着大人都在喝然后一直闹着要喝
母亲大人告诉小编
小朋友喝了这个会尿床的
小编居然果断相信了十八年!
不知道各位小主有没有的这样经历呢
最后再做满满勒一桌家常菜简直不要太安逸
最后再和最爱勒人看一场端午节烟花
来源:安顺生活网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厌烦的地方到别人厌烦的地方去”。此话没毛病。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好山好景,也有丰富的人文故事,只不过长期待在其间,已失去了新鲜感。喜欢旅游的人内心都保持好奇心,童趣未泯,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索的欲望。
每当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是以掠奇的眼光四处打量,把一切未曾看到过的景物摄入眼中,摄入相机里,用一张张照片把记忆锁定到永恒。
玉佛寺前的市场,是我最早接触到正宗缅甸人的地方。这个市场规模不小,纵横有好几排摊位,专门向来玉佛寺礼佛、游玩的人兜售商品。
从图中可见,市场比较简陋,货架比较原始,路面没经过硬化,汽车开过便卷起漫天尘埃。图中的小姑娘年纪轻轻就来练摊了,她的长相和装束充满了缅甸情调。
摊位里吃的穿的各类商品倒是应有尽有,让我想起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样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国家富强的源动力在于商业、贸易。缅甸目前仍处于世界上比较贫穷的国家之列,但有这样的商业意识,奋起追赶,为时不晚。
这是个“卖花小伙”。我的印象中卖花的总是女性,他的出现打破了我的陈腐观念。与国内烧香拜佛的风俗不同,缅甸的佛像前面一般看不到香火,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些鲜花。去礼佛的人常要向佛像献花,用鲜花供奉佛祖,于是催生了卖花行业。献花比点香点蜡烛来得文雅、环保些。
注意他的衣着。上身与我们相似,下身则是典型的缅甸服饰,用一块长布条裹住身子,前面打一个结,男的叫隆基,女的叫特敏。小五告诉我,他在家也常穿隆基。缅甸人一般穿拖鞋,或者光脚(前一图中的男孩光着脚)。
缅甸是佛教圣地,到处都有寺院,逛庙宇是旅游的重要一环。佛教讲究因果循环,有开花才有结果,供奉献花才能求得善果。因此每个寺院外面都有几个卖花人,他们会热心向游客兜售鲜花。看,这位大姐提着鲜花过来了。
这也是卖花姑娘。她手上的那串白色的鲜花,清香浓郁,沁人心脾,非常好闻,加上洁白无瑕的色泽,是献给佛祖最圣洁的礼物。这种花生长在树上,是当地特有的品种,花名小五说过,但我已记不得了,当地有人专门栽种,形成栽培、采摘、串线、卖花产业一条龙。
我们是向这个男孩子买的花,他手上的这两提花,讨价约10元人民币,我觉得值。
后来的旅行途中,更遇到大量的缅甸人,我试图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无奈我是游客身份,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上图是佛塔边守摊的女人,卖鲜花也卖其他商品。就算你不买,她们也热情依旧,笑容灿烂。
这是我从车上抓拍到的“赶牛的女人”。天下起了雨,人和牛都急急地赶路。这张动感十足的照片让我得意了好一阵。
这是在景区门外摊煎饼的女人。这种煎饼似乎国内也有。
头顶着西瓜在市场叫卖的女人。缅甸盛产西瓜,价格便宜。她们将西瓜切开来,顶在头上,在市场、景区里贩卖。注意看,这个竹笾专门为顶在头上设计的。
缅甸女人的头上功夫实在了得。这是在乡下拍到的,这位大嫂戴草帽、顶竹筐,还玩了把“双放手”,真是艺高人胆大。
城里女人也练就了“铁头功”,筐里的货物还不少。
这个练摊小姑娘不知道是没上学还是放假了。
这位小姑娘真是用功,看摊读书两不误。只有她没穿民族服装。
我们还参观过曼德勒织布工厂,这种手工织布的传统工艺,即便在缅甸也已不多见。选一张两个美女聚精会神织布的照片贴在这里。
在蒲甘,去山顶佛塔的路上,有位大婶手拿银色的钵盂向我们走来。小五说,她是在募捐,用于建造佛塔,也有用于救助贫困的。
像这种募捐的形式缅甸很常见,路上又遇到了,但捐与不捐一切随缘。我们的车子一闪而过,没有捐款的意思,她们并不在意,脸上仍然笑容可掬,如春光明媚。
相对而言,男人干的活要轻松一些,有懒惰散漫的倾向。看,这几个大老爷们只是在玩,这是一种类似于桌球的游戏。当发现我在旁观时,他们冲我友好地笑笑。
这小哥俩玩得更远,可惜摩托车不给力,半路出了故障,他们只好推着回去。
当然也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早先,我们也是这样修筑公路。
旅途中遇到的缅甸人都非常地真诚、善良,待人热忱、友好。我还发现,当他们看到我拍照时,马上展示笑容,积极配合,且很乐意合影,似乎合影是对他们的表彰。
佛塔门口,我们向这对小夫妻买了点东西后,我提出能否与他们合影,两口子立即表现得兴高采烈。
图中我身后这一男一女是兑换外币的,相当于国内的“黄牛”。见我要上台阶,他们赶忙过来帮忙。把我抬上后,我感谢他们的方法是一起合影,他们显得很兴奋,似乎比兑换了大额外币还高兴。
这位红衣美女是酒店的前台,我们依依不舍离开酒店时,想与她合影以示谢意,她亲切地一一与我们合影。
在玉佛寺,正好有两位警察巡逻过来,见我下要下台阶,立即上前帮助抬轮椅,我们表示感谢的方式也是合影。两位叔叔很高兴,摆出姿势拍了好几张照片,增进了“中缅两国的友谊”。在欧洲同样是警察帮忙,会婉言谢绝合影的请求,他们说公务员在工作时间不可以拍照。
估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缅甸女人,无论老幼,脸上总涂着一层淡青色的粉末,缅甸人称之为“特纳卡”,是一种植物养肤粉饼。有时也涂在四肢,部分男人也涂。
特纳卡学名叫“黄香楝粉”,由“黄香楝木”研磨而成。小五特地带我们去观看了制作过程。取一段黄香楝木,蘸一点水,在石磨盘上顺时针摩擦,磨呀磨,等磨出粘稠状就可往脸上涂抹了,干燥后变成粉末状。
看,上面就是研磨后的样子。“特纳卡”涂在身上,不仅幽香沁人,而且有防止蚊虫叮咬、消毒祛病、保护皮肤的奇效,还有降温清凉的作用。现代的研究发现,“特纳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涂在脸上有助于调节皮肤水分,减少紫外线的辐射,除美容的功效外,还有防治许多疾病的功能。如在腋下及身上一些不常裸露的部位上抹上一些,可以减轻和除去狐臭、体臭,使身体保持清香。
这一发明充分体现了缅甸人的智慧,他们就地取材,巧妙运用,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黄香楝木是上苍赐给缅甸人的圣物,成为他们生活之必备。且这种树木在缅甸并不稀有,或粗或细,或一小段,或一大捆,市场上也到处能买到。
有国内朋友看到,要我买点回来,于是特地叫小五带着去摊位里挑拣了,带了少许回来送人。
黄香楝木不宜久存,但旅途中缅甸人留给我的那种忠厚淳朴、热情好客、诚恳善良的品格,却在我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作者简介 ‖ 史济荣,浙江绍兴上虞丰惠中学老师。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乡土文化研究,曾创作《丰情惠韵》等小说,主编《丰惠老台门探秘》等书,在网络播音平台上播讲《史说上虞》和《听史老师讲上虞民间故事》。系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