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孤独是个被频繁提及的词汇。
所谓空巢青年,是指年龄在20到30之间,背井离乡在城市打工,工作经验并不丰富,还未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年轻人。
在我国,空巢青年人口已经超过5800万,最常联系的人就是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唯一熟悉的室友就是宠物。
实际上,一个人选择养什么样的宠物,也就是认可了那种宠物的习性。
本期显微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群决定养“异宠”的人,不同于主流的养猫养狗,它们选择的宠物甚至可能和主流认知相悖, 蜜袋鼯、雪狐、蛇......
但这些宠物给他们带来的慰藉却是真实可感的。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李海草、林鹿
编辑 | 清淮
养过蜜袋鼬后一发不可收拾
“我家里就是个小型动物园”
鼠爷 女 养异宠 6 年 36岁
2013年,我在秦皇岛野生动物园第一次接触到蜜袋鼯。
那有一个项目,花 20 块钱就可以抱小动物照相,除了蜜袋鼯,还有小香猪、小梅花鹿、蛇、蜥蜴……我一下就看中了蜜袋鼯,我试着抱它,没想到它在我手上没呆 3 秒,就逃回主人的小腰包。
第二年,我在北京十里河市场逛宠物店,恰好碰到有人在卖蜜袋鼯,我立马就走不动道了。
于是,我花了1200元把只有两个多月大的蜜袋鼯(后来取名叫“蜜蜜”)带回家了。
图 | 小时候的蜜蜜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这么小的东西会认主人。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它不认同住一屋檐下的我爸妈只认我,才发现这小家伙真的忠心。
蜜袋鼯属于夜行类动物,白天不喜欢活动,只在夜里闹腾。有时我会带它出门,但它只喜欢躲在我包里睡觉。
如果把它从笼子放出来,它会非常活泼地四处探索——沙发缝、桌角下都是他爱“探险”的地方。
不过,它身型太小,如果人稍不注意就找不到了。但只要我一敲地板,他就会乖乖跑过来找我,别人都不行。
等我和它熟悉后,一到晚上看我准备睡觉,它就会跳上床,蹭着我的后背卧下。
蜜袋鼯喜欢吃甜食,蜜蜜最爱吃偏甜的苹果、西瓜和哈密瓜。我也常喂他婴儿米粉,打成甜滋滋的米糊。
不知道是不是过份“宠爱”的原因,蜜蜜在陪我走过了四个年头后,因为过胖而突然死掉了。
图 | 变胖后的蜜蜜
但也是从蜜袋鼯开始,我就掉入了“异宠”的坑。
家里几乎成了一所小型动物园,角蛙、变色龙、蜥蜴和牡丹鹦鹉……我也都养过。
比如角蛙,你很难想象它是一个害怕孤独的动物。
我养的角蛙平时很安静,偶尔电视里有它喜欢的声音,它就会跟着叫两声,电视一停它就不叫了。
有时候我打电话它也跟着叫,估计是以为你是在跟它说话呢,自己老一只蛙孤零零呆着,太孤单了。
我养冷血动物的理由很简单,我纯粹是觉得它们身上的颜色令人着迷,买来观赏而已,心态上跟男生收集球鞋配色挺像的。
我偏好黄色、嫩绿色,很自然的,我最喜欢的冷血动物就是一只黄绿色的蝴蝶角蛙,倒不是有多深的感情,就是觉得好看。
但相比之下,冷血动物的互动性比较差,饲养起来也诸多讲究。北京环境不太适合异宠生活,得人工模拟环境。
为了让我曾养过的鬃狮蜥蜴过得更舒服,我还要在家里设置不同地带的温湿环境,但这也让我最大程度贴近真实大自然环境,这也是我着迷异宠的原因之一。
养“异宠”突破了我很多心理障碍,让我开始不害怕昆虫。因为养蛙,所以我平时也会接触一些蜥蜴、蝎子、蜈蚣(当饲料),我妹妹还曾养过八年的长毛蜘蛛。
异宠一些独特的特征习惯,是很吸引我注意的:
比如,变色龙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深浅身体颜色变化;半透明色的小蝎子会成群趴在妈妈背上;角蛙胖乎乎的很憨,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又大又有神……
谁说女孩子就只能喜欢萌萌的小动物?
雪狐虽可爱但“狐臭”难忍
“我的雪狐从六楼掉下来摔死了”
阿浪 男 26岁 国企职工 台州
2016年,我花800元买了一只长相可爱双眼异色的雪狐,叫“碎碎”。
买的时候,我还特意选了只母的。因为家里还有只狗,狐狸也属犬类动物,就大发奇想打算试试拿雪狐和狗配种。
不得不说,狐狸类的动物真的很臭。拿到它的第一天,我就带着它去找宠物店洗澡。
没想到,我刚走进宠物店,里面那些原本争吵不休的狗都安静了,目瞪口呆地盯着我手里的雪狐。
在雪狐洗澡时,这些狗还专注地盯着雪狐洗澡,还目送我们离开。
再后来,我才发现原来狗都很喜欢雪狐。不管什么场合,只要雪狐出现,周围的狗都会停下,痴痴地盯着它看。
不过,雪狐胆子小,一看到狗,就着急地转圈,就想找个缝藏起来。
图 | 碎碎在吃西瓜
雪狐是杂食动物,西瓜、果皮、狗粮、鱼虾、火腿肠甚至仙人掌都吃。此外,它还特别护食,一打扰它吃饭,它就咬人。
养雪狐,遭遇的最大的问题是狐臭。
碎碎散发出来的气味难以消散,它去过的房间,那味儿一整天都消散不去。
不过,我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它,每次牵它逛街,整条街上的人都会停下来和它打招呼,摸摸它,逗逗它。
雪狐表达好感的方式不像狗,它喜欢你,就会上嘴咬你,不知轻重,导致我的手臂上都是它“疼爱”过的痕迹。
图 | 碎碎和我手上随处可见的伤口
我依然很爱碎碎,当时我待业在家,幸好有碎碎陪我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
可碎碎陪我的时光太有限了。
有天晚上碎碎咬断绳子、打开笼子,往阳台下面跳。它本意是想跑出去玩,结果直接从六楼阳台跌落,摔死了。
当初我起“碎碎”这个名字,只是想祝它岁岁平安,结果一语成谶,真摔碎了。
都说蛇是冷血动物
“我的小乌梢蛇硬是撑到见我最后一面才离去”
老穆 男 28岁 咖啡师 石家庄
大三暑假,我想在宿舍养宠物,考虑到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就选择了小乌梢蛇。
乌梢蛇性情温顺、体型小,通体呈青褐色,身上的线条看着非常舒服。
很多人认为蛇攻击性强,但其实它们只会极度饥饿、受到威胁时才会对人有敌意。
我的小乌梢蛇性格就很好,饲养起来也比较省心。
图 | 乌梢蛇的饲养箱
我专门为它买了一个饲养箱,还在里面铺上打湿的厨房纸(保持潮湿)、铺上了几块稍大的鹅卵石(表面光滑,不容易划伤皮肤)。
每隔3天,我还会给它换纸、清洗石头、水槽、处理粪便。
乌梢蛇平时吃得也很少,那种一块钱7-8条的小草鱼,一次喂两条,喂一次管一周。
图 | 我和乌梢蛇一起玩
蛇还需要每周洗澡,清理身上的鳞片、异味,这样能防止它们得皮肤病、寄生虫。
不过,乌梢蛇属陆生,不能浸入水中,我一般用温水打湿毛巾,从头到尾反复擦拭几次。
最让我开心的是它第一次蜕皮的时候,成就感满满——这个小生命是在我的照顾下才茁壮成长的。
图 | 第一次蜕皮
结果好景不长,没到半年时间,我的养蛇生涯就停止了。
升大四那年学校清空宿舍,我只好先把蛇寄养在朋友那里,我叮嘱朋友,每周需要喂食1-2次,保证水槽充足即可。
朋友听成了每月喂1-2次,再加上他家供暖充足,室内30多度,还常忘记观察水槽,等半个月后我去接它,它已奄奄一息,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都说蛇是冷血动物,但我养的这条小蛇却很通人性。
朋友养它那段时间,它一直蜷缩在饲养箱角落,不搭理他。但那天见到我,它还是挣扎着朝我爬来,贴在箱壁上不肯走开。
我见状赶紧出门给它买鱼,但回来时它已死了。朋友说,小蛇一直撑到现在,就是为了见我最后一面。
我在家养了50只蚂蚁
感受自然魅力,满足童趣心理
阿童木木 女 27岁 乘务员 重庆
我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从小对科普书上描述的各种生物感兴趣。
只要看到它们的图,不需要任何提示我便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习性。
我养过猫这种完全被驯化的动物,也养过大多数人都敬而远之的蜘蛛。
蜘蛛是我在家里抓的,我把它们放在小罐子里,捉一些小虫子喂它们吃,欣赏它们进食的过程和爬来爬去的日常。
图 | 我很喜欢观察蚂蚁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我养了50多只蚂蚁。
这些蚂蚁全是从淘宝上买的,饲养在用亚克力板做的人工蚁巢中,里面撒上泥土,另外再留出一块活动空间。
有的朋友问我,蚂蚁体型小、数量多,要是爬出来可怎么办。
其实,蚂蚁是群居动物,只要蚁后在里面它们就不会乱跑。此外,饲养箱内壁上都有防逃粉——只要蚂蚁往上爬,前足就会黏上粉末,身体前半部分会变重,然后便从内壁上掉下去。
养蚂蚁最大的优点是,简单、轻松,不像猫狗那么需要陪伴,只要定期投喂食、观察它们就可以了。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围观蚂蚁的捕猎和筑巢。那是一种非常壮观的团体活动,浩浩荡荡有条不紊地爬来爬去,就像一支在行军的部队般威武。
蚂蚁几乎什么都能吃,饭粒、糖果、水果、昆虫都可以。
有时候我会丢一些蚊子进去,大多是受伤后不会飞的那种,想以此锻炼蚂蚁的野性。
蚂蚁个头虽小,但凶猛十足。有次我放了一条体型比它们大得多的虫子,虫子扭动得厉害,不肯就范,蚂蚁们居然一口一口地把它撕碎了,然后每只叼着一小块“尸体”运回蚁巢。
整个过程给我的视觉震撼太强了,在这一方小小蚁巢中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我的工作是乘务员,几乎每天都要飞跃大半个国家,但养蚂蚁的过程让我心情十分放松。
但不管多晚,我回来后都会看看蚂蚁们。
勤劳的蚂蚁们,今天估计又辛勤地工作了一整天吧,就像我一样。
这是什么
这哥们死的好冤啊
脑子就这一下,肯定不好使了
妹子你有狐臭,还是别穿的这样露
乱扔烟头引燃可燃气体
车开这么快,你要去投胎吗
活蝎子穿串吃,厉害了妹子
没两把刷子莫装逼
没素质的学生
近日,罕见白狐现身杭州小区,专家提醒:白狐的出现,绝非好事,大家需警惕,原因很现实。
现身杭州的白狐身段雪白,眼神妩 媚,讨人欢喜。它“楚楚可怜”的样子,还得到了人们投喂的矿泉水和火腿肠。
有一妹子在朋友圈看见“很媚”的白狐,心情澎湃,不惜打车十几公里赶到现场,只为一睹白狐风采。
白狐,并不是我国原有的动物,它别名蓝狐、北极狐,顾名思义,它是土生土长在北极圈的动物,比如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缘。
白狐常在苔原地带、丘陵地带安家,能在冰面上行走,可适应零下50℃的气温,常以鱼、鸟、浆果、旅鼠和北极兔为食。
很多动物都有吃食同类的特性,比如蟑螂、螳螂、蜘蛛、蝎子、蟋蟀等,白狐也不例外,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白狐也会互相攻击。
我们对白狐的了解,经常从影视剧里获知,什么狐 仙、狐 妖,个个都能变为妖 娆的美女,让人十分激动。而在现实情况下,白狐确实可以变身。
在白雪皑皑的冬季,白狐为了融入大自然,也是为了捕食伪装自己,它全身雪白,一尘不染,配上很 媚的双眼,十分讨喜。
到了夏季,白狐也是为了更好地伪装,它的白毛会换成深灰色,而且非常浅薄,加上很难将白毛退换掉,一身“白加灰”的杂毛,非常难看。
很多动物的皮毛,都是制作皮毛大衣的原料,皮毛颜色越纯净,大衣越奢侈高贵。白狐当然逃不过这个命数,商人牟利,很多人就开始大量捕捉白狐。
随着皮毛市场的供不应求,靠抓野生白狐已经赶不上供应了,这时,人们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很多白狐被迫离开了北极,去了亚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
由于白狐不是我国的保护动物,中国也有很多人饲养白狐牟利,也让一些皮草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人们逐渐建立起了,较高的动物保护意识。此时,用动物皮毛彰显的奢侈和时尚,热度已不及当年了。
既然市场没需求了,养殖场也不可能白养这些白狐了,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养殖场不惜弃养、放生,个别心思坏了,还当成什么肉来售卖,防不胜防。
也有爱心人士,看见可爱的白狐时,一时脑热,把它当做宠物养在家中。
殊不知,白狐像其它狐狸一样,也有令人作呕的腺液,也就是所谓的“狐臭”。狐臭,让很多爱心人士无法忍受,只能忍痛割爱,再次弃养放生。
就这样,很多白狐出现在了人类的视线中。
比如,2014年山东即墨山头一下子出现300多只白狐,不明人士,还以为是“何方道友在此渡劫”呢!通过调查,这是人为放生的。
再比如,今年6月份,大连一女子在路边偶遇一只白狐,她激动得拍了照片和视频,还合了影。
还有,今年8月份,也有白狐现身安徽阜阳,它在小区接受人们的投喂,待了十几天才被抓走。
在之前,在上海地铁站,上海某小区,湖南永州等地,也有白狐频频现身。
图:现身在上海地铁站的白狐
无独有偶,这些白狐都是人工饲养的,最后,人们从它身上无法获利,也忍不了它的狐臭,从而被大量放生。
此次,现身在杭州小区的这一只白狐,也是有人“恶意”放生的。通过报警,消防人员到现场活抓了它,转手交给了林业部门,最后放生在了山林里。
此时,有专家提醒:白狐的出现,绝非好事,大家需警惕。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现实,主要有三点。
第一:容易死亡,污染环境
在我国野外,是没有真正的野生白狐存在的,即便有,也是有人通过赤狐,人工培育出的白化物种。
不管是赤狐还是白狐,它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被关在笼子里,早已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几乎是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
当它们在野外活动时,不懂如何狩猎,只能张嘴等着食物来头,或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内觅食,比如翻垃圾桶吃残羹剩饭等。
其它动物也不是傻子,看它这么憨,没准会联合起来攻击它。
很显然,针对放生的白狐,如果没有人工投喂的话,将很快死亡。
第二:携带有恶劣的基因,对当地种群存在影响
人工养殖白狐,主要看中它的皮毛。为了得到更大更鲜艳的皮毛,人们会尽可能地喂食,诸如膨胀剂、添加剂、饲料什么的,只要它不死,就能让它吃。
比如人们为了吃上美味的鹅肝,每天会用30cm左右的铁管,伸进鹅的喉咙,灌它吃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的食物。
一番折腾下来,白狐倒是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好比人类,过度肥胖,容易“三高”和患心血管疾病。其实,白狐也有可能中招。
另外,饲养的白狐都是由个体繁殖增产,可能存在近亲繁殖的情况。在基因多样性不足的情况下,后代携带有严重的遗传病隐患。
因此,放生的人工白狐,可能会携带相关疾病和恶劣基因。如果侥幸存活,转头和当地的野生狐狸杂交后,就可能导致当地的狐狸种群衰败,甚至灭绝。
第三:容易造成伤害
人工饲养的白狐,早已习惯了人类的嘴脸,即便被放生在野外,它也会向有人类的地方靠拢。
从报道出来的相关案例可以看出,这些白狐根本不怕人,只有少许对生人保持的警惕感。一旦和它熟络起来,它可能会跟着人到处跑。
动物面前威胁时,都有天生的保护欲,上边也说到,白狐在极度饥饿下,会攻击同类。这时,当白狐和人近距离接触时,一旦人投喂得慢了,或人做出了它以为伤害它的动作,白狐可能会攻击人类。
被动物攻击,会传染一些不知的疾病,就像被狗咬后要打狂犬疫苗一样。如果被白狐咬了,估计也少不了打若干针狂犬疫苗。
另外,白狐现身马路、小区、闹区等地,随意乱窜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意外。比如人员聚集、擦伤摔倒、交通事故等。
再说,白狐身上持续散发的狐臭味,悠长浓郁,太上头了,也容易引起居民投诉。
总的来说面对“一袭白衣”的白狐,它的少量出现,当地的一些动物园或动物救助站,还是乐意接纳的。毕竟观赏性高,可以获利。
当人工饲养的白狐大量出现时,就少了稀缺性,价值也大打折扣,届时,人人嗤之以鼻,那么,又有谁能接纳它们呢?估计,只有让白狐逐渐走向,让它快速死亡的大自然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白狐#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