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桐子果去狐臭(桐子果的原名叫什么)

时间:2024-05-03 12:35:5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重庆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

重庆市有维管植物153科,640属,6000多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云南、四川而居全国第三,有各类经济植物5000种以上。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鞣料植物、染料植物、淀粉及糖料植物、纤维植物、野生观赏植物和野生食用菌等类。重庆市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主要有珙桐、银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主要有楠木、香樟、鹅掌楸、连香树、金毛狗等;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6种,主要有荷叶铁线蕨、巴山冷杉、崖柏、缙云黄芩、金佛山兰等。

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

重庆乡土树种-400种

银杏(白果)、巴山冷杉、秦岭冷杉、银杉、铁坚油杉(铁坚杉)、大果青杄(云杉)、青杄(云杉)、海南五叶松、华山松、巴山松、马尾松、金钱松、黄杉、柳杉、杉木(杉树)、水杉、柏木(柏树)、刺柏、高山柏、侧柏、圆柏、崖柏、三尖杉、篦子三尖杉、粗榧、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巴山榧树、杨梅、青钱柳(山麻柳)、黄杞、野核桃(山核桃)、胡桃楸(山核桃、野核桃)、胡桃(核桃)、圆果化香树(化香)、化香树、湖北枫杨(山柳树)、华西枫杨(山柳树)、枫杨(麻柳)、大叶杨(杨树)、垂柳(柳树)、旱柳(柳树)、南川柳(柳树、网脉柳)、秋华柳、桤木(旱冬瓜)、红桦(红皮桦)、亮叶桦(光皮桦)、糙皮桦、千金榆、华千金榆、川陕鹅耳枥(千筋树)、贵州鹅耳枥(千筋树)、川榛、藏刺榛、锥栗(尖栗、棒栗)、栗(板栗)、茅栗(野栗子、毛栗、毛板栗)、栲(丝栗栲)、短刺米槠(小叶栲)、厚皮锥(锥树、厚皮丝栗)、甜槠(茅丝栗、丝栗、甜锥)、扁刺锥(石栗、猴栗、丝栗、白丝栗)、苦槠(槠栗、苦槠锥)、青冈(青冈栎、铁桐)、多脉青冈(多脉青冈栎、粉背青冈)、小叶青冈(青栲、青榈)、褐叶青冈(长尾青冈)、水青冈、亮叶水青冈(光叶水青冈)、包果柯(包槲柯、包果石栎、猪栎树)、川柯(四川石栎)、柯(石栎)、木姜叶柯(甜茶、多穗石栎)、麻栎(青冈)、槲栎(槲树)、锐齿槲栎(槲树)、槲树(波罗栎)、巴东栎、

白栎(青冈)、袍栎(枹树)、短柄枹栎(枹树)、乌冈栎、栓皮栎(软木栎、粗皮、青冈)、糙叶树(糙皮树、牛筋树)、紫弹树(毛果朴、黑弹朴)、朴树、青檀(檀树)、羽脉山黄麻(山油麻)、银毛叶山黄麻(山油麻)、兴山榆(榆树)、榆树、大叶榉树(榉树)、大果榉(榉树)、杜仲、南川木波罗(木波罗、波罗蜜)、构树、北碚榕、无花果、榕树(小叶榕)、岩木瓜(糙叶榕)、黄葛树(黄桷树)、桑(桑树)、青皮木、檀梨(油葫芦、麂子果)、鹅掌楸(马褂木)、厚朴(厚薄)、凹叶厚朴(厚薄)、巴东木莲、川含笑(含笑)、峨眉含笑(含笑)、红茴香(红毒茴)、大八角(八角)、厚皮香八角(小八角)、蜡梅、红果黄肉楠、贵州琼楠、雅安琼楠、毛桂(山桂皮、香桂子、土肉桂、香沾树、山桂枝、三条筋)、樟(香樟)、油樟(香叶子树、樟木)、阔叶樟(银木)、香桂(山桂皮、香桂子、土肉桂、山桂枝、三条筋)、川桂(山桂皮、香桂子、土肉桂、山桂枝、三条筋)、香叶树(野木姜子、香叶子)、山胡椒(雷公子、野胡椒、香叶子)、广东山胡椒、黑壳楠(楠木、大楠木、批把楠)、绒毛山胡椒(山胡椒)、三桠乌药(红叶甘橿、大山胡椒)、近轮叶木姜子(假轮叶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木姜子、木香子、山苍子)、杨叶木姜子(木姜子)、绒叶木姜子、宜昌润楠(竹叶楠)、小果润楠、润楠(楠木)、白毛新木姜子、大叶新木姜子、白楠(楠木)、紫楠(楠木)、峨眉紫楠(楠木)、楠木(桢楠、金丝楠木)、檫木(檫树)、水青树、领春木、连香树、中华猕猴桃(猕猴桃、阳桃、羊桃)、美味猕猴桃(野猕猴桃、阳桃、羊桃)、川杨桐、四川毛蕊茶、南川茶(大叶茶、大树茶)、油茶(野油茶、山油茶)、西南红山茶(野山茶)、陕西短柱茶、茶、四川大头茶、银木荷(木荷)、大苞木荷(木荷)、小花木荷(木荷)、中华木荷(木荷)、木荷(荷树、荷木)、厚皮香、四川厚皮香、金缕梅、枫香树(枫树)、檵木、半枫荷、山白树、鼠刺、山梅花、太平花(山梅花)、大叶海桐(海桐)、崖花海桐(崖花子)、山桃(野桃子)、桃、杏、华中樱桃(野樱桃)、尾叶樱(野樱桃)、西南樱桃(野樱桃)、崖樱桃(野樱桃)、毛叶木瓜(木桃、木瓜海棠)、野山楂、湖北山楂(野山楂)、

华中山楂(野山楂)、大花枇杷、枇杷、大叶桂樱、垂丝海棠(海棠花)、湖北海棠(海棠花)、陇东海棠、三叶海棠(山楂子、野黄子、山茶果)、短梗稠李、细齿稠李、中华石楠(石楠)、椤木石楠(石楠)、光叶石楠(石楠)、毛果石楠(石楠)、石楠、火棘(红子、救命粮、救军粮、救兵粮、火把果)、沙梨(梨子)、麻梨(麻梨子、黄皮梨)、木香花(木香、七里香)、金樱子(糖梨、刺梨)、野蔷薇(蔷薇、多花蔷薇)、七姊妹(十姊妹、七姐妹)、粉团蔷薇、缫丝花(糖梨、刺梨)、高丛珍珠梅、美脉花楸(山黄果、川花楸)、石灰花楸(反白树、粉背叶、石灰条子、石灰树)、湖北花楸(雪压花)、红果树、绒毛红果树、合欢(马缨花、绒花树、夜合合)、山槐(马缨花、白夜合、山合欢)、鞍叶羊蹄甲(夜关门、马鞍叶)、杭子梢、紫荆、湖北紫荆(紫荆)、黄檀(檀木、檀树)、皂荚(皂角、牙皂)、红豆树(相思树)、亮叶猴耳环(亮叶围涎树)、槐树(槐花树)、秋枫(秋风子)、重阳木、禾串树(禾串土蜜树)、巴豆(巴霜刚子)、野桐、毛桐(大毛桐子)、粗糠柴、乌柏(桕子树、建子树)、乌桕(桕子树、建子树)、油桐(桐子)、交让木、虎皮楠、宜昌橙、香橙(广柑)、甜橙(广柑)、柚(橙子)、柑橘(柑子、橘子)、吴茱萸、石虎(吴茱萸)、四川吴萸(吴茱萸)、黄檗(黄皮树、黄柏、关黄柏)、川黄檗(黄皮树、黄柏、关黄柏)、枳(枳壳)、花椒、竹叶花椒(花椒)、臭椿(椿树)、苦木(苦树)、楝(苦楝子)、川楝(苦楝子)、红椿、香椿(椿芽、椿)、马桑、毛脉南酸枣(酸枣)、红叶(灰毛黄栌)、黄连木(木黄连、黄连树)、盐肤木(五倍子)、青麸杨(五倍子、倍子树)、红麸杨(五倍子、倍子树)、野漆(山漆树、痒漆树)、漆(山漆树、痒漆树)、青榨槭、罗浮槭(红翅槭)、血皮槭(马梨光)、五裂槭鸡爪槭(鸡爪枫)、龙眼(桂圆)、复羽叶栾树(摇钱树、栾树)、无患子(油患子、油皂)、天师栗(猴板栗)、泡花树、珊瑚冬青、大果冬青、猫儿刺(老鼠刺、狗骨头)、卫矛(鬼箭羽)、野鸦椿(鸡眼睛、红椋)、瘿椒树(瘿漆树、银雀树)、硬毛山香圆、黄杨(瓜子黄杨、黄杨木)、马比木、枳椇(拐枣)、马甲子(铁篱笆、铜钱树、马鞍树)、枣、杜英、薯豆(日本杜英)、山杜英(杜英)、薄果猴欢喜(缙云猴欢喜)、华椴(椴树)、椴树、梧桐、宜昌胡颓子(牛奶子、羊奶子)、披针叶胡颓子(牛奶子、羊奶子)、牛奶子(羊奶子)、山桐子(椅桐、水冬桐、水冬瓜)、栀子皮、山拐枣、中国旌节花(旌节花)、疏花水柏枝、川黔紫薇(痒痒树)、紫薇(痒痒树)、八角枫、喜树(旱莲木、千丈树)、 蓝果树、珙桐(鸽子树)、光叶珙桐(鸽子树)、灯台树、四照花、红椋子、梾木、小梾木、光皮梾木(马梨光)、角叶鞘柄木、楤木(刺老鸦、雀不沾)、刺楸(鼓钉、刺、刺枫树)、异叶梁王茶、短序鹅掌柴(川黔鸭脚木)、穗序鹅掌柴(假通脱木)、通脱木(通草)、城口桤叶树(鄂西山柳、城口山柳、华中山柳)、灯笼树(荔枝木、女儿红、贞榕、灯笼花)、毛叶吊钟花(小丁木)、珍珠花(米饭花、南烛)、美丽马醉木(兴山马醉木)、腺萼马银花(石壁杜鹃)、树枫杜鹃、金山杜鹃、

杜鹃(杜鹃花、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照山红)、南烛(乌饭树)、江南越橘(米饭花、羊豆饭、小三条筋子树)、密花树(狗骨头)、乌柿(山柿子)、柿(柿子)、君迁子(软枣、黑枣、牛奶柿)、罗浮柿(山柿)、油柿(方柿)、赤杨叶(拟赤杨)、鸦头梨(陀螺果)、白辛树(鄂西野茉莉)、野茉莉(木桔子)、总状山矾、光叶山矾、黄牛奶树(花香木、苦山矾、散风木)、白檀(碎米子树、乌子树)、四川山矾、老鼠矢、连翘(黄花杆、黄寿丹)、女贞(白蜡树、蜡树)、小蜡(水黄杨、千张树)、木犀(桂花)、野桂花、茜树(茜草树)、香果树(丁木)、西南粗叶木、狗骨柴(狗骨仔、三萼木、观音茶)、粗糠树(破布子)、厚壳树、海通(泡桐树、鞋头树)、海州常山(臭梧桐、泡火桐)、臭黄荆(斑鹊子、斑鸠站)、豆腐柴(臭黄荆、观音柴、腐婢)、狐臭柴(斑鸠占、神仙豆腐柴、臭树、臭黄荆、水白腊)、黄荆、

牡荆、枸杞(狗牙子)、密蒙花(蒙花、鸡骨头花、米汤花)、大叶醉鱼草(绛花醉鱼草)、川泡桐、白花泡桐(白花桐、泡桐)、毛泡桐(紫花桐)、川楸(灰楸)、梓树(楸、水桐楸)、糯米条、南方六道木(太白六道木)、小叶六道木、接骨木(续骨草)、金佛山荚莲(金山荚蒾)、宜昌荚蒾(野绣球、糯米条子)、珊瑚树(极香荚蒾)、蝴蝶戏珠花(蝴蝶花、蝴蝶树、蝴蝶荚莲)、棕榈(栟榈、棕树)、芦竹、孝顺竹、硬头黄竹、巴山木竹(镇巴木竹、四川箬竹)、刺竹子、金佛山方竹、箭竹(龙头竹)、巴山箬竹、慈竹(丛竹、甜慈、 酒米慈、钓鱼慈)、寿竹、水竹、篌竹(花竹)、金竹、毛竹(南竹、猫头竹)、苦竹(伞柄竹)、平竹(冷竹、油竹)、

重庆市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15.56%。

重庆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关注“必全”头条号,分享更多园林行业信息

农村这些瓜、果、米、蔬,都是糖尿病特效药!便宜、绿色、安全!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自古以来就是很多富贵人家的顽固疾病,所以中国古代的治疗消渴的记载非常丰富,历来也有很多医家对消渴做了探索,而且这种探索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最后归结为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物,饮酒过度。亦有年少服金石丸散,积久食热,结于胸中,下焦虚热,血气不能制石,热燥甚于胃,故渴而引饮。”古人在实践中,其实是发现了消渴,或者说糖尿病与一些行为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古人喜欢吃所谓的五石散,或者过度吃一些烧烤,喝酒等,这些习惯都会直接导致消渴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消渴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分类主要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喝得多小便也多,这个叫做“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这种是非常典型的糖尿病,大多数糖尿病到了严重的时候都有这些情况。一是吃得多,但是人还非常瘦,“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这种消渴叫做消中,也是现代常见的情形。还有一种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了蛋白尿之类的问题,所以说“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很显然,在糖尿病的变化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从上到下的过程,一开始自然是上消,再其后则是中消,最后则是下消,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知道如何治疗。所以,分析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就成为我们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了。

糖尿病之所以在古代叫做消渴,主要原因就是的糖尿病的人都有口渴的现象。所谓的“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什么原因导致的消渴?当然是燥热了。但是,燥热又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因为缺少水,而是要考虑到整个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水液代谢的流程

水液的来源,现代人认为,是水与食物提供了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其实古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说“饮食入胃”,这个就是人体津液的来源。

人吃了东西,进入到胃里面,自然就会经过胃的打磨,然后才成为“精气”,而且这种津液要经过脾的运输功能,走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不运输到各个部位,那么人就会缺水。比如,如果水液不运输到肝,就会导致肝脏气血不足,会有眼睛干涩等问题出现。而脾运输的津液到哪去了呢?人体的津液是要统一由肺来安排的,肺是相傅之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专门负责将收入分配到各个部委。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调水道”,也就是现代的行政需要通畅,政令通畅才能实施国家的大方针。而所谓的通调水道,其实就是中医的经脉,或者说是三焦的功能了。最后,才是下归于膀胱,膀胱就像现代的银行,专门负责存起津液,膀胱存贮的津液又有一个气化的功能,然后到达了人体的全身,特别是皮毛。

所以,消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跟五脏六腑皆有关系,治疗消渴的关键就是找到关键因素,然后对症治疗,如此才能真正的控制住糖尿病的发展,才能治愈糖尿病。

浮萍

1、浮萍可以治疗糖尿病,这个你不知道吧

浮萍是长在水中的一种浮游植物,一直以来都是鸭子的最爱,乡间的鸭子吃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浮萍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浮萍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温病,治疗不出汗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妙药。

浮萍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人体的膀胱气化,能够打通人体的关隘,发腠理。所以因为湿热导致的各种疾病,不管湿热在哪,都可以适当加入。“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浮萍最能做的功就是开发肺气,只要开发肺气就可以解郁,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郁结的情形,比如他们的舌质比较暗,皮肤也没有光泽,这些都是因为肺气不宣导致的,所以浮萍丸则是这种患者的最佳选择。

方法:

用水萍曝干、栝蒌等分,以人乳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适用人群:口渴,情志郁结,不出汗者。

人奶也是一种很好的药,按照中医的记载,人奶是最滋阴的,所以结合栝楼根这种生津的中药,外加滋阴的人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从源头到尽头的全程做功。

2、黄连降三高,治疗糖尿病大好

黄连是治疗糖尿病口渴的神药,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了。现代人研究发现,黄连素对血糖具有很高效的控制作用,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这种黄连素,对黄连也是趋之若鹜。

其实,黄连在中医内部,是治疗脾胃湿热的要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中焦湿热,加入黄连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黄连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服用黄连之后,很多人就没有胃口了,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阳痿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所以,黄连其实是现代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药,只是我们不能单独服用黄连。毕竟,黄连除了除湿,清热的效果,还会对人体的胃阳造成很大的伤害。

服用方法:用拣黄连40克以上,水一碗,煎半碗,去渣顿服之,立止。

适用人群:燥热现象明显,胃口大,烦躁者。

注意:黄连的服用方法中,一定是大量黄连一次性服用,即古人所谓的顿服。

3、瓜蒌是瓜,也可以治疗消渴

在现代治疗消渴,或者说糖尿病的诸多方法中,只要涉及津液亏虚,就会加入一定量的栝楼,也许是瓜蒌壳,也许是栝楼根,但是不管哪样,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瓜蒌壳则是主要通经活络,而栝楼根则是养阴生津。

具体服用法:用栝蒌15千克,水50千克,煮取15千克,再用这个水熬牛脂肪,做成丸,每次吃10克,每天两次。

这种方法有点奢侈,因为所需要的栝楼太多,而且是新鲜栝楼,一般不太好弄。但是为了治病,其实复杂一点也是值得的。

4、田螺泡过的水,却可以治疗糖尿病

田螺这味乡间鲜美的食物,现代的超市基本上是看不见了,有的都是海鲜,都是别的地方生产的东西,也许大家觉得很奇怪,现代的人疾病那么多,为什么。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的饮食变杂了,很多地方本来就适宜的食物变成了副食,而主食基本上变成了大江南北类似。

小时候,知道田螺是一味中药,还是从病人口里知道的。很多黄疸,也就是现代的乙肝患者就会 用田螺治疗所谓的黄疸,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其实,田螺不仅仅是治疗黄疸的好药,还有很多好药都是可以用田螺的。比如,水肿病,脚气病,狐臭病。如果有点中医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些所谓的疾病其实都是人体的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所以吃田螺这种整天泡在水中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田螺治疗消渴,还是非常经济,非常廉价的一种方式。只需要买上几斤田螺,或者到农村的池塘捞上一点田螺,放在家中养起来,在养的过程中,每次要吃药了,就将田螺集中在一个小水缸中,用大量的田螺泡在水中,这样田螺就会排出很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溶解在水中,每天喝一点就行。

5、生吃这种菜汁,就可以治糖尿病?

萝卜是日常生活中的菜肴,也是很多人非常喜爱的食物,古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说的就是萝卜对人的好处。夏天湿热之气非常重,天地之气处于上升阶段,所以需要食用生姜这种可以去除体内湿气的药,同时,生姜具有性温之性,可以发散体内寒邪,顺应了天地之道;冬天天地之气主要是负责收藏,此时就需要吃一些性寒凉及通经络的药物,萝卜就是这么一种时宜之菜。

萝卜具备很多疗效,但是其中一个疗效是令现代人疯狂的治疗糖尿病。但是,萝卜治疗糖尿病,可不是熬水和,而是要服用生的萝卜汁。

韭菜

6、韭菜壮阳?还治糖尿病

韭菜壮阳,基本上是个中国人就知道,这也难怪,韭菜也叫作“起阳草”,所以从名字上,这个药就是跟食色性也相关的。又有一个名字叫做“草钟乳”,说明是温补之药。《名医别录》就记载“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患,可久食”,可见古代的人用韭菜的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

一般来说,三高是相互关联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相互关系,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只要身体出现了问题,三个一般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而对于糖尿病,韭菜便是一个非常好的药。

《本草纲目》记载:“韭苗日用三、五两,或炒或作羹,勿入盐,入酱无妨。吃至十斤即住,极效。过清明勿吃。有人病此,引饮无度,得此方而愈。”这种蔬菜,对于很多整天只知道吃二甲双胍的同志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福利。

豆豉

7、豆豉只是佐料?糖尿病也少不了!

大多数的人知道豆豉肯定都是从饮食中得知,很多四川人喜欢吃豆瓣,其实豆豉也算是一种很好的佐料。但是,这种豆豉的运用却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见我们的先人对于饮食文化和养生是有多么大的研究,多么深奥。

豆豉首先是豆制品,所以他的原料都是豆类,但是并不是原原本本的豆,所以又与豆有所区别。黄豆之类的食物对于人来说,是补肾的上好食品,所以要补肾就可以吃黄豆。现代人认为,大豆含有各类植物蛋白,是非常好的营养食物,而豆豉则是有补肾的作用。前面的分析已经说过,其实糖尿病消渴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肾虚,所以豆豉能够补肾是非常好的选择。

另外,豆豉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解郁,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其实都有心烦的症状,这种症状说白了就是体内有郁火,解郁是治疗口渴过程中的一个必备思路。

8、云南白药只能用于伤科?不,糖尿病也一样适用

大家都知道,云南白药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外伤的药,其实云南白药的原始材料是甘家白药和陈家白药,云南白药是在原始的白药的基础之上稍微加了一些其他的药物,配方的疗效要比单独使用白药效果好。

其实白药是非常好的解毒药,对于云南那种古代所谓的“南蛮”之地,多瘴气,所以用白药解各种毒,也是治疗各种脾胃病的好药。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也可以用白药每次服用白药末3-5克,也可以用蜂蜜做成丸。

9、牛奶滋阴,同时可以治疗糖尿病

对于很多阴虚的人来说,牛奶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药,但是对于阳虚者而言,牛奶又是毒药。在人体,有阴阳二气,“阴成形,阳化气”,所以滋阴太过就导致人体长肥,而阳气旺盛则可以将人体的很多有形物质化气,转化成能量,这样就会导致人体的精气神非常好。

牛奶是阴性之物,是非常好的滋阴补津饮料,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很多时候可以喝牛奶,当成食物,也可以适当减轻消渴导致的不适。

但是,喝牛奶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是一口一口小口服用,则疗效不显著,必须一次性大量服用,比如一次喝100毫升,如此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萝卜

10、萝卜是菜,也是药

开头我们分析过,糖尿病消渴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脾胃的运化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所以导致了体内津液不能正常运转,而此时就必须打通关节。

我们知道,萝卜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对于很多脾胃受伤的人来说,萝卜就是人生,具有开胃气的作用。古代名医给人看病,如果患者即将死亡,但是又必须开药,又没有钱,吃不起人参,就会象征性地开一些萝卜,这味药就可以很好的护住胃气,可以使人生命得到一定的延长。

如果有的糖尿病患者胃口不是非常好,此时就可以吃一些萝卜。具体的服用方法便是:

用结子萝卜三枚,洗净薄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煎猪肉汁澄清调下,食后并夜卧;日三服,不过三剂大妙。

其实这个方中,还有一味重要的药物,那就是猪肉汁,这个药可以给人提供一定的“气”,而油类的食物都可以补气,但是如果不能被人体运化,气就会成型,能够变成人体的有形物质,也就是增肥。

11、这种屎,也是上好妙药

蚕是中国古代的佳宝,也有天下虫之说,可见蚕是有多么的普及。蚕吃的是桑叶,而桑树则是至阴之物,所以古代认为很多鬼都会依附于桑树之中。同理,东阿阿胶用的是冬至日阿井之水,火则用桑树所取之火,所以桑树是非常好的滋阴之物。

另外,桑叶的主要作用其实是资水之化源,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人体“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激发出来,从而充分调动人体的津液运转功能。

所以,用蚕沙治疗消渴者,必须看人的皮肤是否光滑,如果是光滑的,说明肺不缺津液,则服用蚕沙效果也不会太好。

12、乌梅很酸,也是消渴良药

在中医之中,有一个药是非常神奇的,那就是酸梅,这味药老早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用,记载可以治疗消渴,治疗各种恶肉病患。

在临床上,运用乌梅最多的地方就是治疗痢疾,或者我们通常知道的防中暑,乌梅在中医来看是进入肝经的,肝在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疏泄,也就是一股发散的力量,将人体的精气通过筋脉发送到身体各个地方。

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消渴患者到了中后期,其实都有厥阴肝的问题,也就是疏泄功能弱化了,不能正常疏泄,所以需要用厥阴肝经的药物补一补肝体。

具体服用方法则是:

用乌梅肉三两微炒,为末。每次20克,用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去乌梅,然后再加豆豉200颗,再煮至400毫升,每天睡觉前服用。

13、糯米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消渴的药

糯米用来治疗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这也是古代的有效经验。但必须用糯米先淘洗,取米泔水服用。

众所周知,大米是有补气作用的,而糯米因为有糯性,其实已经具备了滋阴的作用,所以糯米一身兼有两种功效,一是滋阴,一是补气,对于绝大多数的患者来说,糖尿病必定也伴随着脾胃气虚,伴随着阴虚,所以糯米水可以很好的治疗这类疾病。

服法:用糯米二升淘取泔,饮讫则定;或用糯米研取白汁,恣饮之,以瘥为度。

14、牛膝补肝肾,引火下行

消渴病很多时候是因为上热下寒,腰脚酸软,但是口渴又非常严重,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考虑用一种药物引火下行。

在中医治疗疾病时,很多时候必须用一些药物,药效才能达到特定的部位,比如桑枝可以到达四肢,桂枝可以直达手脚指头,而穿山甲、皂角刺则可以到达手脚指甲,所以中药用药非常讲究,是指哪打哪,只有正确运用各种正确的药物,才能治疗好。

糖尿病消渴病很多都是因为上焦有热,下焦有寒,表现出来就是容易上火等,同时又具备肾虚的症状,此时就需要用到一味中药——牛膝。用牛膝五两为末,生地黄汁五升,白天曝晒夜晚水浸,水液蒸发完之后,蜜丸如桐子大。

15、黄芪补气,是治疗消渴疾病的大药

好几次碰见一些糖尿病患者直接到药店买黄芪,只用一味黄芪泡水喝,如此便可控制糖尿病情?

很显然,是有一定的疗效,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患者多次去买黄芪,因为黄芪是入三焦的,是可以补气的,而糖尿病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气虚,因为脾虚。

特别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四肢疮疡的情况下,黄芪就更有价值了,对于糖尿病消渴,只要出现了皮肤疮疡的迹象,就可以用黄芪蜜炙,加点甘草泡水喝,对于控制消渴及血糖都有一定的疗效。

庆余阁出品,学中医系列,欢迎点击了解更多

中医谈“胁痛”“腋臭”

〔丹〕肝木气实,肝火盛而胁痛者,当归龙荟丸,为泻肝火要药。胁痛甚者,用生姜自然汁,吞下龙荟丸,以肝火盛也。(龙荟丸方见“治法门肝实条”)  

经云:肝气实则怒。又云:肝痛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龙荟丸治肝实胁痛,其人气收者,善怒是也。甚则用姜汁吞下。经云:风木淫胜,治以辛凉是也。  

寿四郎右胁痛,小便赤少,脉少弦不数,此内有陈久积痰饮,因外感风寒所遏,不能宣散,所以作痛。与龙荟丸三十五粒,保和丸三十粒,细嚼姜片,以热汤下,服后胁痛已安,小便尚赤少,再与:  

白术(三钱) 陈皮 芍药(各二钱) 木通(一钱半)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  

上姜三片,煎热饮之。 

一妇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用二陈汤加川芎、干葛、青皮、木通,下芦荟丸二十粒。 

章张郎气痛,自右肋时作时止,脉沉而弦,小便时有赤色,吞酸,喜呕,出食,此湿痰在脾肺间,所以肝善乘之。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白术、木通、芍药、滑石、生姜煎汤,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一妇人气晕,两胁胸背皆痛,口干。  

青皮 半夏(五钱) 白术 黄芩 川芎(三钱) 木通(二钱半) 陈皮(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分六帖,煎热服。又: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加吴茱萸、炒黄连。  

〔《本》〕治因惊伤肝,胁骨里疼痛不已,桂枝散。  

枳壳(一两,小者) 桂枝(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洁〕匀气散 专治胁痛。  

山栀 熟地 茯苓 细辛 桂心 川芎(各等分)  

上研为末,加羊脂煎服。  

〔《本》〕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肺弱,芎葛汤。  

川芎 干葛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服。有汗避风。  

治胁下风气作块寒疝,发则连小腹痛凑心。其积属肝,在右胁下,故病发,则右胁手足头面昏痛,不思饮食。  

干葛(一两) 麻黄(二分) 附子(一个) 川芎 防风 当归 枳实 芍药 桂枝 羌活 甘草(各四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服,日三。有汗避风。  

治胁痛如前,兼去手足枯悴,薏苡仁丸  

薏苡仁(一两) 石斛(用细者,二钱) 附子(半两) 牛膝 生地黄(各三钱) 细辛 人参 枳壳 柏子仁 川芎 当归(各半两) 甘草 桃仁(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吞下,食前,日三服。丸子食前,煮散食后,相兼服为佳。治悲哀烦恼伤肝气,至两胁骨疼,筋脉紧,腰脚重滞,两股筋急,两胁牵痛,四肢不能举,渐至脊膂挛急。此药大治胁痛,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煎)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上肝虚胁痛,经所谓木不及,病中清,胠胁痛是也。中清,谓中有寒也。热实胁痛,当归龙荟丸是也。  

〔仲〕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钱) 附子(二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  

〔垣〕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二钱半) 胡椒(二钱半) 巴豆(十枚,去皮心膜,研) 干蝎(七枚)  

上四味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亦用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肾气胁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任下。  

许学士云:沈存中《良方》载:顷在建阳,医者王琪言,诸气唯膀胱胁下痛,最难治,谓神保丸能治之。熙宁中病项筋骨痛,诸医皆作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于背膂,又臂挛痛甚苦,意琪语有证,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发又一服,立效。  

〔洁〕煮黄丸 治胁下痃癖痛,如神。  

〔丹〕控涎丹 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凡胁痛有痰流注,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实者,控涎丹下之。  

〔《本》〕治男子两胁疼痛,枳实散。  

枳实(一两) 白芍药(炒) 雀脑芎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枣汤调二钱,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东〕调中顺气丸 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木香 白豆蔻(去壳) 青皮(炮) 京三棱(炮,各一两) 陈皮 大附子(各二两) 半夏(汤炮七次,一两) 缩砂(去壳) 槟榔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六十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沉香导气散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痞塞。  

沉香(二钱半) 人参(五钱) 槟榔(二钱半) 白术 乌药 麦糵(炒) 神曲(炒) 紫苏叶 大腹皮(炒) 厚朴(制,各一两) 诃子皮(炮,半两) 香附(炮,一两半) 姜黄 橘红 甘草(各四两) 京三棱(二两) 广术(炮,四两) 益智(二两) 红花(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沸汤点服。  

丹溪云:胁痛有死血者,桃仁、红花、川芎之类是也。若跌扑胁痛者,亦为污血流归胁下而痛,东垣复元活血汤之类是也。治法见攧扑伤损门。  

运气胁痛者,乡境皆病胁痛也,其证有二:  

其一,风木助肝气实而痛。经云:厥阴所至为胁痛。又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两胁,里急支满。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胁痛,治以凉剂得痊也。  

其二,燥金攻肝虚而痛。经云:少阳所至为胁痛。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又云:少阴司天,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又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治以温剂得痊也。  

〔丹〕咳嗽胁痛方。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内经》灸刺胁痛有三法:  

其一取肝。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取其经,厥阴与少阳。又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是也。  

其二取胆络。经云:邪客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其病不已,复刺如法是也。  

其三取心。经云:心手少阴脉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视虚实热寒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之法也。  

〔《集》〕胁痛:悬钟 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 外关 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沟 章门 中封 阳陵泉(治闪挫) 行间(泻肝怒气) 期门(治伤寒后胁痛)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 丘墟 涌泉  

〔东〕胸胁痛:期门(沿皮三寸) 支沟 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公孙 三里 太冲 三阴交 腰胁痛 环跳 至阴 太白 阳辅  

〔《撮》〕胁肋痛:支沟(透间使,泻之,灸) 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通》〕胁痛:阳陵泉  

〔《甲》〕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痛,阴陵泉主之。  

〔仲〕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灵》〕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俱见《本藏篇》)脾满气逆。(见“喘条”)  

附:腋肿 腋臭

《内经》针灸刺腋肿,有二法:  

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  

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丹〕腋气神效方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七钱) 硇砂(少许)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傅上。  

又方 

铜青 密陀僧 辰砂 白矾 硇砂 白附子 

亦如前法搽之。  

〔《本》〕治腋气。用夜明砂,不拘多少为末,用豆豉汁调涂,立效。  

又方 以铜青好者,不以多少,米醋调成膏,先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却使上件涂之,立效。  

〔经〕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绝根本。  

〔《三因》〕治狐臭。大蜘蛛一个,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捣罗极细,入盐少许,杵为一窠,包藏蜘蛛在内,以火烧令通红,放冷剖开,将蜘蛛研细,临卧入轻粉一字,用酽醋调成膏,傅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墨汁,臭秽不可闻,于远僻处倾埋之,免致染人。  

〔《世》〕治腋气。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傅患处,至过六七日夜后,次日早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用笔点定,即用艾炷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后药下之。  

青木香 槟榔 丁香 檀香 麝香 大黄  

上煎服,以下为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