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高校首艘具备极地破冰能力的“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完成了改造升级,这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极地的科研能力。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完成全面升级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在浙江舟山六横岛码头,可以看到已经完成全面升级的“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甲板上的科考设备都是本次新安装的,通过升级,让这艘有40多年船龄的老船从一艘补给船变成了科考船。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由中山大学投入近亿元改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它配备了先进的探测装备,不仅具备海水采集分析、磁场探测等功能,还可以深入万米海域进行科学勘探。升级后,它将成为极地科考平台,是我国极地科考装备的有力补充。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管理部 “中山大学极地”号总管 方亮:主要是甲板加装了一些科考设备,加装了小型A架,主要是为了跟海水采集器互相配合,进行水下作业。万米地质绞车的钢缆要达到1万米以上,对我们深海潜水器收放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包括软件方面的升级,驾驶台也增加了冰区雷达、C波段雷达、DP(动力定位)系统,保证在极地作业过程中精准地定位,使这艘船真正意义上具有科考的能力。
方亮告诉记者,在满足科考需求和船舶性能的前提下,“中山大学极地”号的改装升级要比新造一艘极地科考船成本节约25%左右,工期更是从2~3年缩短至半年内,可以更快投入科研任务中。
“中山大学极地”号驾驶员 洪志平:工科院校有很多课题,以前苦于没有这样的船,我们拿过来升级以后,可以用来做极地科学调查。无论是高校还是一些科研单位,未来应该都会有这样的船舶升级模式。
设备更新 让老船焕新生
一次升级,让41岁的老船变成了全球技术领先的极地科考船。这样的船舶设备更新在船厂多不多见呢?在修造船领域流传着一句话:“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修船业务都在浙江舟山,来这里升级的老船排起了长队。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支持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这也让舟山的修造船码头变得越来越忙。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这是目前在船厂升级中的最大一艘船,长度接近400米,可以运载21000多个标准集装箱。这么大的一艘船在这里升级什么呢?其实就是上面这个大大的“烟囱”,也就是脱硫塔,它是现在船舶航运市场中绿色改造的主流产品。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管理部总管 集装箱船负责人 余绍华:这艘船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营了5年多的时间了,随着环境保护标准越来越严格,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必须得加装这种脱硫装置。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余绍华说,像这样一艘可以运载超过2万多个集装箱的运输船,每天租金在5万美元以上,时间就是金钱。为了让船舶既能满足环保标准,又能快速投入运营市场,升级安装脱硫塔就成了船东的最佳选择。哪家船厂干得快,技术好,就能接到更多订单,设备更新需求给船厂带来了新商机。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管理部总管 集装箱船负责人 余绍华:我们规定合同周期是35天,我们厂一年基本上能够改造大概50多艘,技术越来越成熟,周期不断在压缩。锚地有船等着排队,排到2025年以后。
长长的海岸线一共停了18艘船。在其中一个码头记者看到,来这里升级的散货船并排停靠了3艘,船挨着船,工人们一天两班倒才能满足升级需求。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龚伟兵:真忙起来的时候,我们是一条船出去,一条船马上跟着进来,在我们的外锚地有两三艘船还等着排队进厂。
设备更新 更的是国产化替代
市场需求量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来进行设备更新的船型也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用于旅行和娱乐的大型邮轮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虽然我国刚建好第一艘大型邮轮,但要说邮轮的设备更新,这家船厂已经有了10艘的经验。
正在码头进行全船设备更新的是“蓝梦之歌”号大型邮轮,总吨位4.2万吨,由德国船厂建造,最大载客量为1582人。这次进行设备更新,不仅要提升船舶的安全性和智能化,还要升级内装,让邮轮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
“蓝梦之歌”号邮轮船长 袁春雷:主要是对这种航行的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尤其我们这次升级要加入北斗导航系统,使设备还有仪器更加先进,更好地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对一些客房还有餐饮部进行升级,更能够贴近旅客的需求。有50%的部件都要换新。
袁春雷告诉记者,如今船厂为邮轮升级的能力已经属于全球领先,不仅能对船体进行改造,使用的零部件90%都已经完成了国产化替代,不仅让升级成本和时间大幅降低,还能让全国供应商能通过设备更新这条渠道走进邮轮产业链,实现双赢。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管理部总管 大型邮轮负责人 杨超:我们现在修理(升级)邮轮,就是国产化替代,质量要求都是一样的,使用起来性价比更高。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龚伟兵:国产化替代不仅意味着采用国内生产的设备和部件,更代表着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和质量上的提升,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邮轮升级业务涉及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等方面,为国内供应商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龚伟兵告诉记者,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新赛道,大型邮轮的设备更新,也将撬动中国修造船行业新的百亿产值。
船厂也更新 走上升级“风口”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记者在调研采访中还发现,来这里升级改造船舶的船东不仅来自世界各地,升级的船型也不一样,这就对修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在负责船舶升级和维修的机电车间,我发现了和造船厂不同的一点,那就是在这里进行升级改造的船舶零件每一个都不一样,它们来自不同船型,有德国制造的、意大利制造的,生产地也不一样。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机电工区主任 陈立:因为不同设备的尺寸是不一的,自动化流水线是针对标准件,比如说我们要满足里面70%甚至80%,这样的尺寸,我做成它的叫半自动化流水线。
陈立是这间厂房的负责人,从船厂成立,他就一直负责这里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刚开始船舶设备更新业务没有这么多,这间车间也只是一个小“作坊”,但随着业务需求越来越旺盛,这里慢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车间一共经历了三次升级,第一次从小作坊变成了正规车间;第二次引进了部分设备来提升工作效率;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升级,就是车间要引入数字化,变成智能车间。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机电工区主任 陈立:原先一条船的修理接近一个月,现在15天就能够维修完,水平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有立足之地的。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当前船舶工业面对的是一个新技术大规模植入应用,形成产业颠覆的一个时期,中国的修船业在全球占到60%以上的份额,所以我相信,未来船舶的更新改造会给中国修船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最新数据显示,随着近几年需求的增加,今年第一季度,我国19家主流修造船厂完成船舶升级维修1423艘,产值总量84.32亿元人民币,多项数据再创新高。(记者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刘英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王 春
本报通讯员 陈洪娜
在一起特大成品油走私案办理中,几名犯罪嫌疑人共同提到了一名叫“老蔡”的码头老板,但“老蔡”却未出现在被侦查对象中,检察官敏锐地嗅到了“漏网之鱼”的味道,及时进行立案监督、深挖案件线索,并通过自行补充侦查锁牢证据链,成功追诉隐藏在幕后的码头老板蔡某某。
2023年9月,法院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蔡某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60万元。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油品走私团伙落网
2020年12月11日深夜,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附近海域,一艘载有大量走私成品油的船缓缓靠近一小渔村附近的“野码头”,冲滩将这批油卸载至码头边的油库后,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岸上接应这批走私油的货主正躲在暗处,电话遥控着一众“小弟”组织油罐车转运油品,准备进行下一步分销。此时,接到群众电话报警的象山县公安机关民警赶到现场,查获了5辆油罐车及部分油品,并抓获了自称为某油品公司负责人的杨某某。因现场未查获走私油船,公安机关只能以非法储存危险物质案对杨某某作相应行政处罚。
2021年3月,舟山海关缉私分局破获了一起特大成品油走私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人多次利用自购的油船绕关偷运成品油至宁波一带销售牟利。随着该海上走私成品油犯罪团伙的落网,几个月前消失在渔村野码头的神秘船只也渐渐浮出水面。
同年9月,舟山海关缉私分局将王某某、周某某、张某等涉嫌走私普通货物案移送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020年12月11日,在象山冲滩的那次,货主是‘老蔡’,每次卸油我们也是向他交码头使用费的。”在审查案卷及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承办检察官发现王某某、周某某等人均提及一名叫“老蔡”的码头老板,但此人却未出现在犯罪嫌疑人中。此外,检察官在该案所附的“杨某某涉嫌非法储存危险物质案”行政案件中,发现杨某某虽自称为油品公司老板,却无法说出公司的注册地址,且被抓当晚杨某某与一备注为“蔡经理”的号码通话频繁。
无论是走私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人的供述还是杨某某的反常表现,都将线索指向幕后老板“老蔡”。“老蔡”是谁?“蔡经理”与“老蔡”是否同一人?他们在这起走私案件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看似已经一网打尽的走私团伙背后似乎还藏着一个更加狡猾的“幕后合伙人”。
幕后老板浮出水面
2021年11月2日,承办检察官将王某某等人走私普通货物案退回补充侦查,引导侦查机关根据杨某某的供述及当晚与其通话联系的“蔡经理”的机主信息,顺藤摸瓜查实“老蔡”等人的身份。后侦查机关查实该号码登记机主信息为浙江某汽配公司。
与此同时,承办检察官根据现有证据材料开始自行补充侦查,进行大数据比对碰撞,发现浙江某汽配公司的实际经营者正是蔡某某,且他还担任过杨某某所述油品公司的监事。一系列信息的串联,又进一步验证了检察官的分析判断:这个蔡某某极有可能就是“老蔡”。
随后,承办检察官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从全国人口信息查询平台中获取了蔡某某的身份信息和照片,通过同案犯王某某、周某某等人的辨认,最终锁定蔡某某就是本案漏犯“老蔡”。
2022年2月10日,舟山市检察院向侦查机关制发《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同月17日,侦查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蔡某某刑事拘留。2022年3月13日,蔡某某被抓捕归案。
“零口供”难逃法网
2023年1月31日,舟山海关缉私分局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对犯罪嫌疑人蔡某某移送审查起诉。
“码头是村里的,我们从来没用过,码头上的油库是公司租来的,存的油也都是正规途径买的。”蔡某某到案后始终“零口供”,拒不承认自己参与走私犯罪。
承办检察官初步审查后发现,因在王某某等人走私案中并未将蔡某某作为侦查对象,原案证据仅有同案犯关于“老蔡”的零星供述。而从客观证据上看,因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全部使用现金及即用即扔的“黑卡”交易,也难以通过银行流水或者通话记录建立蔡某某与王某某走私团伙的客观联系。
犯罪嫌疑人的“零口供”加上在案证据的薄弱,给案件的办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为进一步查清案情,夯实证据链条,承办检察官再次对王某某等人走私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将王某某等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等进行归类、分析、研判,并从查明码头权属、核实油品公司实际经营人和油品来源成分等方面详细列出退补提纲,引导侦查机关全面开展补充侦查、补强证据。
通过进一步工作,侦查机关查实蔡某某不仅是油品公司的实际经营人,他还通过租用码头附近的油库获得了码头的实际使用权。与此同时,承办检察官通过比对王某某走私案中查获的油品、冲滩当晚被查扣油罐车内的油品以及蔡某某所述油品公司供油商提供的油品三份油样检测报告,证实冲滩当晚被查扣的油品与王某某案中查获的走私油成分更为一致,这让蔡某某自称所售油品系合法来源的辩解不攻自破。
检察机关最终审查查明:2020年9月至12月间,被告人蔡某某通过为货主提供卸货码头、直接购买走私油等方式先后参与走私燃料油8次,偷逃税额达328万余元。
2023年6月,舟山市检察院对蔡某某以犯走私普通货物罪提起公诉,认定蔡某某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伙同他人偷运燃料油进境销售牟利,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系共同犯罪。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来源: 法治日报
一到冬天,就到撒欢吃带鱼的季节了,这个时候的带鱼肉质最为肥美,是海鲜市场里最靓的鱼。但最近很多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件怪事,让吃带鱼的人无比惶恐……
珠海一位女士在烹饪买到的带鱼时,鱼肉不仅“咯吱咯吱”作响,进了油锅之后更是或打卷儿,或炸裂,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这跟平常见到不太一样啊。带着疑问,来看看这些带鱼到底是经历了什么。
带鱼在油炸后出现爆裂“开花”的情况,是由于浸泡了非法添加物甲醛。
甲醛大家肯定不陌生,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国家二级有毒物质,房屋装修后不能马上入住就是因为甲醛可能超标。
可是,好好的带鱼为什么要泡甲醛呢?这是因为甲醛有强烈的杀菌防腐功能,是一种廉价的工业防腐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就是福尔马林,可以用来浸泡生物标本。此外,甲醛还有保鲜、增色的作用,加到水产品中能延长保质期、增加色泽。
带鱼浸泡过甲醛后,蛋白质变性,鱼肉也因此失去弹性和张力,变得很脆。此外,浸泡的时候,鱼体内部与表面接触到的甲醛程度不一样,所以蛋白质变性程度也不同,突然遇到高温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爆裂,看上去就像“开花”了一样。
所以,这样的带鱼千万不能吃!更可怕的是,即便拿着这些带鱼去检测,也无法检测出甲醛。这是因为甲醛或是已经挥发,或是已经和蛋白质结合了!
甲醛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对人体有毒害、致癌、致畸性的一类化学物质。
甲醛对人体主要有以下三点危害:
1、致敏作用:甲醛能刺激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2、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严重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眼刺激、头痛。
3、致癌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鼻咽肿瘤。
除了带鱼以外,还有很多大家日常食用的常见食品曾经都被披露浸泡过甲醛!比如:
鱿鱼、墨鱼、带鱼、银鱼、螺肉等水产品;
牛百叶、牛蹄筋、猪肚、鸭肠、鸡肠等水发产品;
泡椒鸡爪、冷冻鸡爪、鸭掌、血制品、劣质肉馅等速食肉食类食品……
但是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因为真正使用甲醛浸泡食品的案例并不多。
一般来说,购买渠道越正规,受到的监督和监管就越强,建议大家去正规的菜场和超市购买食物。在买之前多瞧多看,一般被甲醛溶液浸泡过的食物都会产生一些异味,手感与正常食物也会不一样。
以带鱼为例,正常带鱼弹性较差,按压鱼肉会有指印,能把鱼鳞搓掉。而浸泡过甲醛的带鱼肉质很瓷实,弹性非常好,肉体不能打弯儿,还会有刺鼻和刺眼睛的味道。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