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青蒿去狐臭(青蒿是不是臭蒿子)

时间:2024-05-02 15:02:0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腋窝多汗甚至狐臭,中医都有办法!

中医认為腋窝出汗属热象,多由肝虚挟热或少阴挟热所致。肝胆二经分佈於两胁,热邪内鬱,迫津循经出於腋下,故主要责於肝胆。另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冲,薰蒸心液从腋下溢出。中医治疗以清热,调理臟腑经络為主。#超能健康团#

肝虚内热#头条健康#

腋下汗出,夜晚尤甚,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乾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法為滋阴,柔肝,清热。#健康乐享官#

举例方剂:一贯煎加知母、黄柏、煅牡蠣、麻黄根

心经有热#健康知识#

腋下频频出汗,烦躁,口乾欲饮,小便痛,舌红或生舌疮。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

举例方剂:导赤散

另外,若患者每於神情不安时加剧,多属心气不足,宜养心益气,用生脉散等可收敛汗液。#健康好物大赏#

腋臭辨証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身体气味由父母遗传决定。体臭是汗孔泄出的一种浊气,表示体内气血不和,同时感受了湿热之毒,薰蒸於体表,以致臭秽难闻。过食辛甘肥腻致湿热内生,又或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以致湿热内鬱,都是重要诱因。腋窝、阴部、乳晕等都是肝胆经脉循行区域,因此与之关係密切。中医治疗以芳香化浊、解毒除秽為主。

湿热黄汗

腋窝汗出黏热,色黄散发臭味,还伴有心烦,口渴,大便不爽,瘙痒,舌红苔黄,脉浮或滑。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养血通滞。

举例方剂:茵陈蒿汤加黄芪、白芍、桂枝、苦酒(醋)

阴虚内热

腋下散发臭气,多汗,心烦,手足心热,口乾,失眠,大便乾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治法為养阴,清热,敛汗。

举例方剂:生地麦冬饮

腋下浓醇味炸裂!汗臭人必学3招驱狐大法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动辄34度以上的高温,让你汗水狂流,腋下全湿吗?正常的汗水应该是无臭无味,若你常在大热天飘出怪味,尤其在拥挤的大众运输工具上或电梯里,让人忍不住憋气,可以试试看77老大的「3招驱狐大法」,让你不用再因为夏天狐臭飘散而尴尬无助,超便宜又有效的方法,免动手术就能轻松除臭。

炎炎夏日还在为狐臭、体臭而困扰吗?知识型YouTuber《》分享3招驱狐大法,包括外敷、药浴及茶饮,只要持续做让你的腋下不再飘出孜然味,这个夏天会很不一样。

第1招:香香外敷法

有些人怕流汗飘狐臭,因此狂喷香水掩盖,千万别这么做,五味杂陈的风味比没喷香水还要臭。

准备材料:丁香、藿香、黄连、荆芥、茵陈蒿、佩兰各5克,放进200c.c.水里煮滚,再用小火煮5分钟,放进小罐子放凉后进冰箱保存,待要使用时取出并用化妆棉沾湿敷腋下20~30分钟即可,也可使用酒精棉片沾湿后敷上,增加抑菌除味的效果。可在前一天或是出门前敷,敷完后洗干净,即可改善汗多、汗黄及臭味问题。

第2招:洗澎澎药浴法

传统医学认为狐臭不仅是腋下、汗腺的问题,当体内肝经失调、肝热体质者因为体内湿气而导致汗水飘散异味;此外,汗臭、狐臭、脚臭可能皆为体内湿气无法代谢所导致,只要帮助身体清热利湿,问题即可改善。

准备材料:藿香、苍术、黄连各10克、淡竹叶20克,以1000c.c.水煮滚后再转小火15分钟慢慢煮,把药液参进泡澡水里,以室温水泡澡30分钟。淡竹叶可清热、藿香化湿、黄连抑菌、苍术去湿芳香,一周泡2~3次,可全身性的调理湿热问题,改善狐臭效果非常好。

第3招:小狐狸再见茶

准备材料:菊花、夏枯草、茵陈蒿、藿香、佩兰、芦根各6克,石斛、白茅根、鱼腥草各3克。以热水冲泡饮用,可以冲到没有味道为止,2天喝1杯就很有效果。

不同朝代如何用香,今天给您介绍魏晋时期,快来涨知识吧

1、魏晋时期香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并出现在许多文人的生活中,道教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香的使用和香药性能的研究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构成了魏晋时期香文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相互交融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香药有什么特点

由于魏晋时期交通便利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加,边疆和域外的香药大量进入内地。到南北朝时,香药品种已基本齐全(除龙诞香等少数稀有品种外),绝大多数都已收入本草典籍,人们对香药特性的了解更为深入,香药名称也已基本统一。香药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应用,葛洪、陶弘景等许多名医都曾用香药治病,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熏蒸等多种用法。

3、魏晋时期的熏香有什么特点

《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甲香)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就是说甲香,单烧气息不佳,却能配合其他香药,增加整体的香气。魏晋南北朝时,香药品种丰富,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合香。合香的选药、配方、炮制都很讲究方法,并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性和养生功效,而不仅仅是气味的芳香。

4、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用途

魏晋时期的合香种类非常丰富,不仅用于居室熏香、熏衣熏被,还被用于香身香口、美容养颜、驱邪避秽、疗疾等,并且在佛家、道家中也广泛使用。

5、魏晋时期怎样使用合香

魏晋时,合香主要有熏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等多种用法。

6、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形态

魏晋时期的合香形态多样,有香丸、香饼、香炷、香膏、香汤、香露等形态。

7、 范晔的《和香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范晔编撰的《和香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香方)专著,由于原书已佚,其所载香方内容已无从查考,仅有自序留存。自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纯,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序文中介绍了部分香药的性味功效,列举了麝香、藿香、沉香等六种国产香药,又指出甘松、苏合香和安息香等是外来香药。总结了南朝以前有关香药的知识,也提出了香药的临床应用和常用剂量。强调用香药不宜过量,麝香应慎用,不可过量;沉香温和,多用无妨。《和香方》是一部很好的香学专著,对当时和后世本草书籍的编撰、临床用药都起到指导作用。

8、魏晋时期有哪些善于用香的著名医学家

魏晋时期最善于用香的医学家是葛洪和陶弘景。二人都非常重视用香,有很多用香药治病的医方。葛洪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医学家,也是道家著名的炼丹道士,他在温病学、免疫学、化学等领域都有世界性贡献。葛洪以“青木香、附子、石灰”制成粉末,涂敷以治疗狐臭;用苏合香、水银、白粉等作成蜜丸内服,治疗腹水;用鸡舌香、乳汁等煎汁以明目、治疗目疾等。葛洪还提出用香草“青蒿”治疗疟疾。

陶弘景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擅长书法,精于制香,曾任梁武帝宰相,后辞官隐修,梁武帝仍常登门问询,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雄黄、松脂等制成药丸,用熏笼熏烧,以熏烟治疗“悲思恍惚”等症;用鸡舌香、藿香、青木香、胡粉调制成药粉,“内腋下”以治疗狐臭。

9、佛家为何推崇用香

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古人用香风气的盛行,也使香品种类更为丰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佛教一直十分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助缘之物,借香讲述佛法。佛教的香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供养之物,可以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做辅助修持,也有专门的香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驱邪辟秽、预防瘟疫等。佛教用香种类丰富,有单品香、合香以及各种合香配方。所用香药品种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香药,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等。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