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黄大仙狐臭(黄大仙的真名)

时间:2024-04-29 16:14:1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农村老人说的五大仙“狐黄白柳灰”分别是指啥?

农村老人说的五大仙“狐黄白柳灰”分别是指啥?

提到农村的五大仙,你就得要知道什么是出马仙,因为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出马指的就是一些动物,例如农村老人说的这五大仙,历经几百年,终修炼小成,为躲避渡劫而附身人类的一种情况,因有五大仙附体,自然精通治病救人之道,了解破财、家庭不顺之因等等情况,所以出马非常受人们的敬重。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另类的习俗文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相反,出现了很多以此作为契机坑蒙拐骗,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只当它是一种文化来欣赏,切勿盲信。

那么,农村人说的这五大仙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它们是五大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狐自然就是狐狸,位居五大仙之首,被认为是法力最为强大的,精通媚术。狐狸本身也是极为的狡诈,常用“老狐狸”来形容一个人的狡猾,并且它还能散发非常独特的狐臭,就连尾巴都能迷惑它的猎物,自然,狐狸成了五仙之首,另外,其实狐狸主要以老鼠为食,偶尔伤及家禽,对人类来说,属于功大于过。

黄大仙的名号,在北方应该是出了名了,最接地气的估计就是黄大仙了,狐狸不常见,黄大仙爱偷鸡,顶着上仙的名号和老百姓打游击,身形矫健而机智,作为“出马”的黄大仙,更是五仙中最多的。

白是刺猬,在民间多被认为是进财、防病的吉祥物,主要给人治病,在巫术上极具造诣,民间有名的“白老太太”,据说就是白刺猬所化身。

杨柳柔软而灵动,时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杨柳小蛮腰”,它的身形,说的也就是蛇,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修炼天赋极高,著名的“白娘子”,有水漫金山的通天本领,不可谓法力高强。

灰指的是老鼠,成天混迹在人们收藏粮食的仓库,所以也有的地方叫仓仙,神通广大,有预知未来,精通占卜之本领。

五仙聚首,就是一个极为强劲的团队,有高输出法系狐狸,有强有力的大蟒蛇做MT,有白刺猬奶妈,还有灵活的刺客黄鼠狼,最后加上会占卜的老鼠做辅助,战力极为惊人呐。

他闭关300天,耗时7年,做成了这件逆潮流的傻事


来源公号:瞰法

主编说

徐晶|瞰法

我本来对于写陈枝辉是有点抗拒的,

因为我觉得他很“反潮流”。

这都什么年代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工具,SAAS……

你在编书?

一编七年?

但当他坐在我的面前,我发现我错了。

这就是我该写的人。

什么叫“潮流”?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被逆潮的人改变。

这个世界的历史,记载的从来都是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

他让我想起我大学刚毕业时,在法律出版社的杂志社做记者,

当时去采访了用十年时间自费编撰《英美法词典》的薛波。

一间小小办公室的空间被利用到极致,省吃俭用经济拮据,

审稿人中还有东吴大学参加过东京审判的周枏等“被遗忘的老学者”。

薛波从政法大学未毕业的研究生,一直到鬓角斑白的苍苍中年。

我们本可以不必这样选择我们的人生。

但历史的车轮不论怎样往前翻滚,总有那样一种人,

他们会有一些叫做“社会责任感”的执念,

会有一种被称为“理想”的很俗气的东西,

一直牵引他们去做了一些让自己痛苦不堪,

却值得被铭记的事。

这,才是瞰法该记录的。

我很庆幸,不论在哪个年代,一直遇到这样的人。

讲述|陈枝辉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采访|文 徐晶 视觉|方敏华

1

我第一次认识到案例的重要性,还是做实习律师的时候。

那是2004年,我在平谷一家土地开发公司做法律工作两年后,突然有一天早上我觉得烦了,晚上就打包了所有东西,搬进了城里。

我在法制日报的广告版面上找到一个招实习律师的律所,给我400块一个月,我就去了。实习律师是非常苦的,没有案源,没有执业技能。我为了让自己尽早学会办案,就主动学习各种案例。

律所管理混乱,那一年我没有拿到任何工资。

恰逢京都律师事务所需要人负责编辑刊物,我去应聘,问我要什么待遇?我说3000块挺多了,要是有4000就最好了,5000的话就太好了!

后来给了我4000块一个月。京都的主任田文昌律师,是一位学院派,是比较早从政法大学出来做律师的学者,他非常重视律所的文化建设。

我那时一个人负责一本刊物,每个月都得熬夜。100多页,自己排版、打印、装订,送到很多学者、法官、律师的桌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工资也从4000涨到5000、8000,并且从来不拖欠!哇!我觉得真幸福!

也是在那时,我开始固定地做案例整理工作。我意识到整理案例是一种很好的掌握实践技能的方法,而且我发现同行也能从中受益。

这段经历让我受益终身。但慢慢的也觉得自己成了一颗螺丝钉,我是热爱做案件的,于是又进入一家律所,正式开始做执业律师。

之后的这些年,兜兜转转,所也换过几家,也办过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件,我还和朋友一起创办过律所,后来发现那些繁琐的管理运营问题很难处理,一年后律所就注销了。

2 和天同的缘分其实很早。

还在京都负责刊物时,就收到过天同律师事务所寄过来的《天同参阅》,我当时一看,咦?竟然还有律所比我做刊物做得更好的?

我离开京都时,还去找过天同所,那时天同在一个商务会馆里,那个楼很复杂,没找到。我们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2011年,天同主任蒋勇律师却又通过一些途径找到了我。

我那时已经是个“法律畅销书作者”,我把那些年陆陆续续整理的案件收集起来,投稿到几个出版社,本来没人理睬,但法院出版社的总编辑偶然看到了书稿,说很不错,就出版了。

后来这本书卖了一万多册。我又陆续出了几本,销量都有三四万。

蒋律师当时想寻找一位知识管理主管,通过出版社编辑联系到了我。我终于见到了仰慕中的律所,感觉很好,看到他们满满一个屋子规范的档案柜,很震撼。但那时我刚到一个律所做合伙人,气氛和业务都挺好,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所以不太想挪腾地方。

于是我们又一次“错过了”。

一直到2013年,我去参加天同开放日,在那里,和蒋律师聊起案例整理的事情。案例整理在西方判例法国家是很成熟的,都是由经验非常丰富的律师或法官来完成,称为“钥匙码”。

中国虽然是一个成文法国家,但是法律的运用是一个复杂过程,不像自动售货机,你把案件事实输入进去,马上给你出来一个裁判结果。法律只有在复杂的实践应用中才具有生命力,而案例就是这些生命力的体现。

最高法院这些年也不断地在推进裁判文书公开,推进同案同判制度,案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我和蒋律师都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能够为中国法律界带来益处。

那次见面之后,我们又通过邮件、短信不断沟通,默契越来越深,终于下定决心:我们来做一个中国的钥匙码!

我当时想,集中精力,把中国现有的民商事权威案例按体系整理出来,3 年、5年,应该差不多。

但没有想到,“一入侯门深似海”,这一下就是7年。

你现在再问我如果回到当年,我还愿不愿意做这件事情,我的答案肯定是不做!我要早知道是这样一个过程,我肯定会放弃的!

就像游泳一样,你浮出水面,吐一口气,你会看到外面很美,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重新再扎进去,钻到海里面,然后憋着气,憋到你那种快窒息的感觉。你是很不情愿的!

我进入天同负责知识管理,开始了这一项浩如烟海的案例整理工作。以前做律师,年收入百来万也不是太费劲的事,现在不做业务了,虽然天同也付给我不低的薪水,但毕竟也是要清贫很多。

而且天同的律师们都在办案子,给律所“创造效益”,只有我这个“另类”,每天在所里出现,看起来很忙,别人却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一个月两个月没成果也就罢了,而我却是一年两年。

我只有很勤奋,也不给自己留退路。为了不让自己把任何时间浪费在网上冲浪,我把我办公室的电脑屏幕朝外,这样每个路过的人都能监督我。

因为怕路上堵车,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钟就到了办公室。我给自己计时:这个案例有2万字,现在是6:35,我要在7:50之前完成它。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案例。基本上一天编一二十个,到晚上9、10点下班,有时候会十一二点。

后来就索性开始睡办公室。

你知道天同四合院是一个有着历史沧桑的院子,我自己又很喜欢古文。在这样的院子里,发生一点离奇的故事也是有可能的是吗?像聊斋志异里的美女狐仙啊……我也挺期待遇到一次的。

有时半夜2点钟我去上厕所,要穿过院子,我心里就老是毛毛的,扭回头去看有没有什么跟着我。上完厕所回去感觉办公室的门缝好像变大了一点,心里就很忐忑,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进去了?然后就把床底床上(自己铺的行军床)到处给找一遍,再惴惴不安地睡过去。

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听到屋外窸窸窣窣的,很紧张,就出去想确认是什么,还特意去找了食堂的顾师傅一起。然后就发现声音从一个垃圾桶里传出来,我们拎着一根竹竿,往里面一挑,就见一个黄影子蹿出来,噌噌噌满屋檐到处蹿,那速度快得就跟鬼影一样!你能看见影子,但根本看不见它的模样。

再过了一会,院子里就充满了一股狐臭味儿,我和顾师傅就知道,是黄鼠狼“黄大仙儿”来了。黄鼠狼的身手,真是可以统治世界的呀!

我一年当中,大概有1/3的时间是住在办公室的,最长的时候,应该是连续住了7天。

我也没办法,任务太繁重了,我也想尽早完成,好回归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也想过找一些人一起来做这件事,我也前前后后招聘过十几个人,给他们出题,手把手地教过他们。后来发现要么是经验的缺乏,要么就是待遇的问题,职业前景的问题。如果对这个事情没有那种真正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期间天同有了微信公众号“天同诉讼圈”,我时常精选一些案例裁判规则集锦,发到公众号上。结果都非常受欢迎,“天同码”文章出现了好些“10万+”的爆款,有律师还说:蹲在厕所上看天同码,一下就看得忘记起身了!

我在年轻时从学习案例中得到的益处,现在在全国数万名法律同行身上都得到了印证,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2015年,我们把天同码已经完成的几个领域集结成册,先出版了一部分,当时叫天同码七卷本,彩虹的颜色。这套书在“天同诉讼圈”上一下午卖出了4745套。

这个成绩让我很惊讶,也让我感受到了法律人们对案例的需求。

当时有一个河北年轻的实习律师,月工资1500,房租1300,为了买天同码,他预支了下个月工资。我知道这件事后,特别感动,就去找了给书作序的梁慧星老师,亲笔签名,然后塑封好,我自己开车去石家庄,送到了他所在的律所。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我们还串通了他的律所主任,故意骗他加班。他看到我搬着一箱子书出现时,特别诧异,也特别惊喜。

但是,在那短暂的狂欢中,我也很清楚,这种热闹的场面,不是这样一个项目的本质,大量的工作,仍然需要我在日常的静默当中去完成。你还是要回到那种孤独的环境中去,去过那种黄卷青灯的生活。

3

晚上完成一天的整理工作后,我觉得很疲惫,而且觉得这个工作好像没有尽头。那么多的案例,每一个都需要你耗费很多的精力,花很多的时间去完成,何时是个头啊!而且好像离你自己的律师职业越来越远。我也会感到很焦虑。

有时候也会去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个异类,真的在做一件可能没有结果的事情。你是不是偏执之人?你自己也会怀疑自己。

但我没有其他选择,我必须要去做成它。因为对一个行业来讲,它是一件应该要去做的事情。即使我不做,其他人也可以做;现在不做,将来也会有人做。我自己做,可能我会更放心一点。

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也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去坚持、去努力、去奋斗。

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非常自律、非常有毅力的人。但实际上我知道我是自制力很弱的人,所以我需要一些外在的东西来约束自己。我需要不断给自己创造“仪式感”。

在我很疲倦、想放弃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300天的“闭关冲刺期”。从2018年3月1号开始,我不能够跟人出去吃饭,我不能够参加娱乐活动,我不能够剪头发……然后我会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把当天的工作捋一下,记录下来完成了多少篇案例,写下闭关第多少天。

通过这种方式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完成这件事情。我自己经常就感觉潜到了一个不见边际的大海当中,都快窒息了。但你想换一口气,都觉得是一种放纵。很憋闷,很枯燥。

期间我们大学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大家都回来相聚了,唯独我没有去。我害怕仪式感一旦打破了,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我外甥女定在国庆节结婚,我说我去不了,我妈很不理解,在农村里面,外甥女结婚,舅舅是必须在场的。我只能告诉他们:我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后来家里人为我改了期,把婚礼定在了春节,因为那时候我“出关”了。

这300天也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大长假、所里年度旅游的时候,我都在办公室里编案例。爱人带着孩子过来看我,我说就是来探亲的。

300天不剪头发,后来头发长到我肩膀上了,看起来特别像一个艺术家。头发老耷拉下来,我只好去买个发箍,在办公室没人的时候偷偷戴起来。但是你是一个男性!老戴这种东西心理可能产生变化的!

熬到300天“出关”,我赶紧约了磕头拜把子兄弟去喝了顿酒,拍了个合影,第二天就去把头发理了。

4

出关后不久,终于觉得我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路了。中国20多年来的权威民商事案例,2万多个,我按照不同的效力级别、不同的专题,几乎不漏地全部做了整理。一篇几万字的案例,我浓缩成300-500字,每个用22个字严谨地概括裁判规则作为标题,18大本,4200万字。

看一个案例原文,需要2个小时,看天同码的裁判规则,只需要3~5分钟。如果一个人读一个案例能够节省下100分钟,十万人读两万个案例,我就能给人节省出来几十亿个小时。虽然这是以我的七年时光为代价的,但我觉得很值!

为了让这些内容的质量经得住推敲,我又在线上发起了“悬赏挑错”活动,如果你发现天同码案例中有一个错别字,我们就奖励300块钱。我还故意埋“地雷”,故意设计错别字,如果挑错者没有发现“地雷”,要倒贴给我50块。通过这种“对赌”,挑错者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一共有近千人报名参与到天同码的审校、挑错工作中来,有法官、律师、检察官、公司法务。

为了有效解决对“错误”可能产生的争议,我还请了最高法院法官、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专家、出版社专家,组成了一个仲裁委员会,对我的判定不服的,可以去“仲裁”。

我们前前后后审校了七八遍,一轮一轮地审,一轮一轮地挑错,为此付出了21万多“挑错费”。

但这些参与的人,却给了我更多感动。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其中一位江苏的检察官,为了审校,一点点去查原始图书,去对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案号,挑出来的错误都是功力极其深厚的。

有一次一个法官指出来,你案情简介中“诉请某某要求支付”的“诉请”,用得错误,因为“请”就有“要求”的意思,更准确的应该是“起诉某某要求支付”。

我特别服气,乖乖把奖励金付给他,还又发了一笔特别奖励。

最后一轮挑错,我叫“一字千金”,发现一处奖励千元。因为我相信天同码的文字质量是经得起推敲的,是可靠的。但即便是这一轮,也发现了15处,发出去15000元。

在一件工作的极致追求上,真的是永无止境。

统稿工作也是非常的繁重。在一次运动之后,我从院子里回办公室,正走着,一下子就失去知觉了,一头栽在地上。当时额头都磕在水泥台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同事都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叫醒我。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晕倒了,这是最危险的一次。从那次之后我就深刻意识到人是抗不过规律的。我这要是去了,虽说是一种解脱,但是我会留下很大的遗憾。坚持六七年的一件事情,最后功亏一篑,没有完成的话,即使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也不会安心的。

我当时就在电脑上专门设了一个文件夹,放在非常显眼的地方,我的电脑屏幕一共只有三个图标:垃圾桶,我的电脑,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文件夹。

我把天同十八部全部资料,还有后续操作指南,详详细细的,全部在这个文件当中列明白。万一真要发生了什么,我希望有人能看到这个文件,把这个工作衔接起来,去完成它。

5

当我最后一遍统稿完成的时候,我把稿件交给排版公司,交给出版社。那个时候再没有遗憾了,我带着爱人、孩子去了一趟潭柘寺。我是真的觉得上天眷顾,很感恩。潭柘寺的树叶还是红的,我想这才是生活,这才是有烟火气的生活。

到天同刚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女儿刚刚出生。我完成的时候,她也7岁多了,跟我的书是一样的。我爱人养了一个孩子,我自己养了一个孩子,大家都很辛苦。

至于更爱哪个孩子?都爱!

我的女儿很矜持,从来不会说“爸爸我爱你”,但我知道她心里是有我的。每次她来“探亲”,我就带她爬上四合院的屋顶,四面墙全走一遍,她又害怕又刺激。这种狂野的体验,就是我这个爸爸带给她最多的快乐!

我现在已经知天命了。民商事领域这个庞大的结构已经搭建起来了,最难的前二三十年间的权威案例已经整理完毕,往后每年花二十来天就可以不断增补新的。

我希望天同码会成为中国类案或者是案例整理制度的一个里程碑,也希望未来还会有人去整理刑事领域的、知识产权领域的。

我够了,战争已经结束了,兵荒马乱的生活已经结束了。

捕鼠笑记,上海市中心也有黄大仙

我生在上海,在城市中长大和玩伴们穿梭在弄堂嬉戏,望着越来越多穿梭的汽车与灯火霓虹的街道和逐渐拔高的高楼。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暑假可以到上海的郊区去呆上一段时间,那里有各种城市中没见过的动物和昆虫。

说起黄大仙这是北方的叫法,老师教的就是黄鼠狼。黄大仙的叫法也是前几年流行的一部小说里所说的,说这个黄鼠狼有各种神奇的事情发生。小说毕竟是小说,很多事自己没经历过都不会相信。就像前几年去山东遇到一个大仙,要不是眼见亲历我也是不信的。

我这个经历,或者是一件趣事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上海四川北路。靠着名人街边上有一个商场,2001年前后改造成了一个电脑城。装修也是根据原来的老商场改的,过了2年生意不怎么好,承包商把楼下开城了美食城。

当时我打工的店在一楼门口的位置,卖TCL品牌机的。记得是那年夏天我照常开门,卷帘门打开后隐约感觉房间里有那么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道。也没多想把桌椅板凳都理好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店长站在门口正瞄着有没有生意,叫了我一声让我从柜子里拿一些新的宣传单出来。我应声就打开了店里的柜子,柜子打开一半的时候看到两个眼珠子盯着我。一开始以为是一只猫,因为体型要比老鼠大的多。我迅速把柜子关上,叫了店长过来。“有一个东西在柜子里,比老鼠大,头小小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店长比我长几岁,之前在广东混了几年回上海。比较精干的人,只是话比较多,啰嗦的很。“撒么子啊?弄出来看看叫”我壮着胆子把柜子的双开门都打开,这下终于看清楚了,是个尾巴大大的,头小小的,看着我还对着我龇牙。这东西没见过啊,我找了把扫帚,去赶它。没想到这家伙凶的很,一边发出滋滋的声音,还开始在屋子里乱窜。店长还是店长,见多识广,大叫了一声“黄鼠狼啊!”

两个人围了上去,拿着扫帚拖把,拿着边上的圆凳把这黄鼠狼逼到角落里。旁边的店家听到吵闹声都围过来看热闹,七嘴八舌的说,“抓住它,否则我们这里要不得安宁了”“把他赶走吧!邪门的”“你家店要火啊!怪不得生意比我们的好啊,还有黄大仙供着呢!”

黄鼠狼逃跑的过程中一股股臭味飘出来了,那味道,至今想起来都让我只打恶心。怎么形容呢,大家都知道狐臭吗?咯吱窝下面那个味道,至少一个月没洗澡然后咯吱窝夹着你脑袋来那么一下,你就想去吧!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我从另一个柜子翻出了一件新的短袖广告衫,包在了头上捂住口鼻,手拿一根断了的扫帚棍。冲了过去,那棍子打向了黄鼠狼,这家伙速度贼快,没两下就钻到柜子下面。我用棍子一顿捅,它嗖的一下蹿出来,店长用簸箕一挡,它没地方可去了,躲在墙角上。这我还和你客气啊,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清楚这家伙油亮的毛,尖尖的脑袋,这牙齿和猫差不多。我一棒子操过去,由于是角落,用力太大划在墙上打歪了。(说实话当时真的有些紧张,那时二十多岁哪见过这东西啊)我顺势用棍子顶住黄鼠狼,店长拿着簸箕压着它头。正僵持着想是不是要用手去抓的时候,只看见从这家伙的屁股这冒出一阵黄烟。(一点不夸张啊,真是黄烟)这味道,这颜色,这哪是屁啊,勾点芡那就是屎啊!呛得我眼泪只留,店长也被熏的不行了。两个人的手上家伙都松了下,往后退了一下。

黄鼠狼这时乘势要往外跑,奈何门口站着看热闹的人可不是三两个啊。就在这十几分钟的过程中,门口都快围着水泄不通了。出去是不怎么可能了,黄大仙迅速的折返回来又想钻到柜子下面去。说时迟那时快我把一旁的纸篓拿起来,用双手盖过去了。这家伙正好在回折的路上,巧不巧的套进了纸篓里。

抓住了就好,只要不乱跑,怎么处理可以慢慢想。我把围在脸上的广告衫扯下来,那味道这衣服是没办法要了,顺手扔在了边上。周围的人都围上来看,城里人基本上都没见过这东西,都凑过来看。有人说按照灭鼠的方法来,用开水浇。这方法小时候看奶奶弄过,当时除四害每家发个捕鼠笼,里面放块油条。早上起来看到老鼠就在里面关着了,奶奶拿着热水瓶开水浇上去,“吱吱吱”的就死了。然后把老鼠的尾巴减下来,到居委会那边可以换苍蝇拍。(70 80后的都应该有印象)。

虽说是我们抓住的黄大仙,但也不能养着啊,我的原则是只要不是我弄死的,就不算杀生。从小没亲手杀过一只鸡,一条鱼。一旁附和的人还挺多,一个保安从保安室拿出了一个热水瓶就过来了。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这家伙被。。。。。处理了。

故事是真实的,之后还发生了什么,等下回继续说了。

(作者个人时间写作,写一些回忆,写一些经历,码字辛苦手下留情,点个赞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