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佛学狐臭(佛教讲狐臭的业因果报)

时间:2024-04-27 09:24:51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不同朝代如何用香,今天给您介绍魏晋时期,快来涨知识吧

1、魏晋时期香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并出现在许多文人的生活中,道教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香的使用和香药性能的研究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构成了魏晋时期香文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相互交融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香药有什么特点

由于魏晋时期交通便利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加,边疆和域外的香药大量进入内地。到南北朝时,香药品种已基本齐全(除龙诞香等少数稀有品种外),绝大多数都已收入本草典籍,人们对香药特性的了解更为深入,香药名称也已基本统一。香药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应用,葛洪、陶弘景等许多名医都曾用香药治病,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熏蒸等多种用法。

3、魏晋时期的熏香有什么特点

《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甲香)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就是说甲香,单烧气息不佳,却能配合其他香药,增加整体的香气。魏晋南北朝时,香药品种丰富,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合香。合香的选药、配方、炮制都很讲究方法,并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性和养生功效,而不仅仅是气味的芳香。

4、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用途

魏晋时期的合香种类非常丰富,不仅用于居室熏香、熏衣熏被,还被用于香身香口、美容养颜、驱邪避秽、疗疾等,并且在佛家、道家中也广泛使用。

5、魏晋时期怎样使用合香

魏晋时,合香主要有熏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等多种用法。

6、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形态

魏晋时期的合香形态多样,有香丸、香饼、香炷、香膏、香汤、香露等形态。

7、 范晔的《和香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范晔编撰的《和香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香方)专著,由于原书已佚,其所载香方内容已无从查考,仅有自序留存。自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纯,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序文中介绍了部分香药的性味功效,列举了麝香、藿香、沉香等六种国产香药,又指出甘松、苏合香和安息香等是外来香药。总结了南朝以前有关香药的知识,也提出了香药的临床应用和常用剂量。强调用香药不宜过量,麝香应慎用,不可过量;沉香温和,多用无妨。《和香方》是一部很好的香学专著,对当时和后世本草书籍的编撰、临床用药都起到指导作用。

8、魏晋时期有哪些善于用香的著名医学家

魏晋时期最善于用香的医学家是葛洪和陶弘景。二人都非常重视用香,有很多用香药治病的医方。葛洪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医学家,也是道家著名的炼丹道士,他在温病学、免疫学、化学等领域都有世界性贡献。葛洪以“青木香、附子、石灰”制成粉末,涂敷以治疗狐臭;用苏合香、水银、白粉等作成蜜丸内服,治疗腹水;用鸡舌香、乳汁等煎汁以明目、治疗目疾等。葛洪还提出用香草“青蒿”治疗疟疾。

陶弘景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擅长书法,精于制香,曾任梁武帝宰相,后辞官隐修,梁武帝仍常登门问询,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雄黄、松脂等制成药丸,用熏笼熏烧,以熏烟治疗“悲思恍惚”等症;用鸡舌香、藿香、青木香、胡粉调制成药粉,“内腋下”以治疗狐臭。

9、佛家为何推崇用香

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古人用香风气的盛行,也使香品种类更为丰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佛教一直十分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助缘之物,借香讲述佛法。佛教的香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供养之物,可以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做辅助修持,也有专门的香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驱邪辟秽、预防瘟疫等。佛教用香种类丰富,有单品香、合香以及各种合香配方。所用香药品种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香药,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等。

人有前世与来生么?这事把黄庭坚都弄糊涂了!

黄庭坚

轮回是一个佛教理念,古人无论有无佛教信仰,对这种说法都是非常相信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今江西省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今天练书法的,尤其追崇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

据《春渚纪闻》记载:黄庭坚即有前生,并且还是一位女子。

《春渚纪闻》作者何薳,字子远,一作子楚,号韩青老农,浦城(今福建)人。何薳是北宋人,曾因苏轼的荐举而得官。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出自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所以,何薳与黄庭坚应该是同时代的人,何薳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王蜀宫妓图

不过,根据轮回的观点,女子投胎是不会变成男子的,即便投胎成了蚂蚁,也会是只母蚂蚁。那位女子怎么变男子的呢?《春渚纪闻》的说法,是她经常诵念《法华经》,积下功德,最后变成了男子。

有趣的是,黄庭坚有“腋气”,就是“狐臭”的毛病,并且同样与前世的那位女子有关。《春渚纪闻》载:有一天黄庭坚做了一个梦,那位女子在梦中对他说,“某所葬棺朽,为蚁穴居于两腋之下,故有此苦。”

古代女子

原来,那位女子安葬后,蚂蚁在她的两腋做了窝,黄庭坚便有了“狐臭”的毛病。

黄庭坚根据这个梦,找到了女子的墓。打开女子的墓穴,果然有蚂蚁窝。黄庭坚“除去蚁聚”,从此以后,黄庭坚竟然真的“腋气不药而除”。

黄庭坚有前世,除了《春渚纪闻》的记载外,江西《修水县志》亦有类似的记载。

古代女子

《修水县志》载:黄庭坚任黄州知府时,一日午间梦见一位下乡满头白发的老妇倚门而立,好像在等谁。老妇的门口有一张香案,上面供着一碗芹菜面。黄庭坚端起这碗面,当场吃了下去。

黄庭坚梦醒时,居然发现自己嘴里真的还有芹菜的味道。

此后两天,黄庭坚都做了同样的梦,这让黄庭坚感到非常奇怪。

宋代 绘画

于是,根据梦中的情景,黄庭坚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乡村。眼前的情景,更让黄庭坚惊呆了,简直与梦里和情形一模一样:一个白发老妇,正站在门前,旁边也是一碗香喷喷的芹菜面。

黄庭坚上前询问,老妇恸道:今天是她女儿的忌辰,26年前的今天,女儿去世了。女儿生前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芹菜面。

黄庭坚又大吃一惊:这一天,正是自己的26岁生日!

黄庭坚进了老妇的屋,里面有个老妇的女儿留下的柜子,老妇也不知道女儿把钥匙放哪了,所以一直没打开过。黄庭坚想了一下,居然一下就把钥匙找到了。柜子里面,是女孩生前读的书,还有一篇文章。黄庭坚一看,这些书竟然也是自己读过的,那篇文章居然和自己考试时写的文章一字不差。

这时,黄庭坚确信自己找到了前世,眼前的这位老妇,即是自己前世的母亲。

后来,黄庭坚将这位老妇接到自己的府衙,奉养终身。黄庭坚还写了一首诗:“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这世界,就是这么充满传奇……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最近很火的“大唐反恐24小时”里的“口檀”考证

最近热播的一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被网友们戏称为“大唐长安反恐24小时”,看到这个剧名,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作文“我的一天”、“暑假的一天”“愉快的一天”,小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一天可以发生那么多事。剧中的美食也是勾起了不少人要来西安的欲望,着实让西安刷了一波存在感。

今天要说的是剧集开始张小敬嘴里嚼的那个类似薄荷叶称为“口檀”的东西,类似于我们的口香糖,用来清洁口气的,这个东西一度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后来作者出来证实,这个是因为剧情需要而杜撰出来的。那么,在一千多年的唐代到底有没有“口香糖”?古人是如何清洁口腔的?

先来看一下薄荷在唐代的使用方法,首先是入药,薄荷,孙思邈《千金方》作蕃荷,又方音之讹也。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这东西也不能经常嚼。其次是煮茶添加,陆羽《茶经》记载: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这种煮茶方法茶圣本人是比较排斥的、是持批评意见的,但乱七八糟加一堆东西在茶汤里的黑暗料理却大受唐代老百姓欢迎。唐代吃茶的工序特别繁琐,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就曾出土过一套唐代茶器。

法门寺珍宝馆唐代茶器

《诗经》中有“齿如瓠犀”,形容牙齿洁白整齐,可见在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将牙齿纳入了审美范畴。

为了清洁口腔保护牙齿,古人有“晨嚼齿木”的习惯,用植物枝条做牙刷(多以杨柳枝为主,杨柳枝有“祛风、消肿、止痛”的作用),这种刷牙的方法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形成,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在宋代以前较为普遍。可见古人保持口腔、牙齿清洁卫生的方法还是刷牙,那么除了“晨嚼齿木”以外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的清洁口气的方法?

晋《拾遗记·前汉下》记载:“ 汉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这个到底是吃莲子还是嚼荷叶?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里记载了“蜜和丸”的方子,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烦散气。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体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风人闻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气去臭。药王的方子果然不同凡响,不但能治口臭还能治狐臭。只不过这毕竟是药,不能天天跟糖豆一样放嘴里嚼着。

唐代还有食防风粥清洁口气的方法,《云仙杂记·防风粥》:“ 白居易在翰林,赐防风粥一瓯,剔取防风得五合馀,食之口香七日。如此看来,还是中药防风熬的粥比较管用,吃一次香七天。

刘禹锡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写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齐民要术》中记载:“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谓之丁香也。”这个丁香可不是丁香花,是一种热带产的香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汉官仪》中记载“含鸡舌香伏奏事”可见在当时口含鸡舌香上朝已经成为宫廷礼仪的一种。想想也是,如果早朝时皇帝邀请哪个大臣近前议事,恰巧这个大臣刚好有口臭,那不得熏得皇帝隔夜饭都吐出来了。

综上所述,唐代的“口檀”还是以丁香更靠谱一点,方便携带、有历史传承。在唐代估计也是社交活动的不可或缺之物,三五好友聚会,大家见面先发一圈丁香含着再聊天,即熟络感情又不失礼貌,主要还是避免口臭者尴尬。吃完饭、喝完酒再发一圈丁香清新口气,回家避免跪搓衣板(没有考证唐代到底有没有搓衣板),直接秒杀现在的一切口香糖。

喜欢就加个关注、点个赞。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