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出黄汗怎么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特别狐臭患者,对于他们来说是很苦恼的事情,为什么会有出黄汗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人的汗腺有两种,一种细小,分布于全身,主要功用是排汗、调节体温;另一种较大的腺体,称为顶浆腺,其分布在腋窝、阴部等特殊地带,而其中又以腋窝为最多。顶浆腺分泌出来的浆液原是无臭的液体,但当浆液在体压的作用下,渗透到大汗腺里头,排出体外之后受到滞留于腋下的细菌分解後,才成为有臭味的液体,俗称为“狐臭”。腋下多汗的患者细菌容易滋生,味道特别浓,造成生活上极大的困扰。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局部的清洁,去除分泌物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局部使用止汗芳香剂,定时擦洗、擦药可以暂时缓解狐臭。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可以配合使用专业的狐臭产品。
很多朋友会有种极端的想法,想利用手术把汗腺切掉,这样就不会出汗了,谁知手术是属于创伤性的治疗,汗腺分布很广很复杂,一般的狐臭手术很难将所有汗腺破坏掉。如果切割大汗腺的话,腋下创伤会很大,而手臂活动很频繁,拉伸的幅度也很大,很容易引起伤口愈合错位,会产生很大的疤痕,如果腋下伤口大,同时也会伤到神经。小编在这里特别提醒想做手术的朋友三思而后行。
狐臭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怎么去狐臭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有着偏方情结,而治狐臭的偏方也有着一定的局部杀菌、减少汗腺分泌调节原理。那什么狐臭偏方好呢,小编根据网友的推荐收集整理了治疗狐臭的十大偏方,希望对狐臭患者有所帮助,不过要依据病情状况来决定使用偏方。
狐臭偏方之一:冰片酒精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将3克冰片放入20毫升50%的酒精中,密封后待其自行溶解。再用肥皂水洗净腋窝,擦干后涂上药液,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有效地抑制以至治愈狐臭。
狐臭偏方之二、小苏打粉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拿一块沾水后的纱布(微湿),沾上小苏打粉在患部上均匀涂抹即可。这方法基本上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使用时间别超过24小时.
使用小苏打粉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如果你使用后有任何不适就要立即停用.
狐臭偏方之三、鲜姜汁治狐臭法
制法:将鲜姜洗净,捣碎,浸于一般的医用酒精中,封瓶1周后提取滤液,瓶装备用。用棉签或棉球蘸滤液搽于腋窝处,每天2-3次,连搽1个月。或者到网上买瓶“帕芙欧香体露”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坚持半月便能根除。
用法:涂汁于腋下,每日数次。
狐臭偏方之四、西红柿汁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治腋臭洗完澡后,取500毫升西红柿汁加入一盆温水中,撩洗腋窝20分钟,每周2次,可除。
狐臭偏方之五、古矾硫磺治狐臭法
制法:古矾10克,硫磺5克,苦参6克,蛇皮5克.以上混合研成细沫,用生姜片蘸上涂抹患处,每日两次,数日即愈.
狐臭偏方之六、腋臭粉治狐臭法
制法:取淀粉适量与0.3ml薰衣草精油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6克氧化镁,30克碳酸氢钠及62克化石粉充分混合即可。使用时,涂抹於腋窝,每日2次以上。
能够吸收汗液、乾燥除臭。要注意把腋臭粉放至密闭、乾燥处存放。
狐臭偏方之七、明矾粉治狐臭法
制法:取鸡蛋一个,一块明矾(工业用明矾料也可)放进小铁罐中,置放火上加热化水,待水分全部蒸发完毕,变成白色块状,取出研成粉待用。
用法:每天早、中、晚将腋下擦洗乾净后,用手指沾上一些粉末涂在腋下,立即止臭。有些人前胸后背中间也会流黄汗,也可涂擦明矾粉即可止臭。
狐臭偏方之八:碘酒红干辣椒治狐臭法
制法:碘酒300毫升,尖红干辣椒50克,剪成碎片或研末,泡在碘酒内15天后,每天擦腋窝一次,连擦50天即根除。
狐臭偏方之九:密陀僧炉甘石冰片治狐臭法
制法:将10克密陀僧、70克滑石、5克冰片、15克炉甘石一同研成细末,拌匀密封在瓶中。浴后搽于腋窝,每日1次,久用可治愈狐臭。腋部溃破时勿用。
狐臭偏方之十 :滑石治狐臭法
制法:将25克滑石、2克三仙丹、1克紫花地丁一同研成细末,搽于腋窝,也可以
取滑石、陈石灰各30克,研成粉末,外敷腋下,每日1次。
黄汗病以水肿,汗出色黄,口渴发热,脉沉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此病由汗出浴水,水入汗孔,流连肌腠,营卫不和,肺脾蒸腾之气无从而降所导致。
水湿流连于肌腠则水肿;得脾阳蒸化,则汗出色黄;中焦表气不降则里气不升,津液不得上达,则口渴;水湿郁遏肺气,金得水则沉,故脉沉;营卫不和则发热;中焦斡旋之气失司,则上热下冷,小腿发凉,腰以下反无汗。
本病久拖不治,则易致阳虚、津液亏损等证,阳虚则有身瞤、胸痛表现,津液干枯则肌肤甲错。
本病严重者水湿会影响脾胃及经络,出现食欲不振,烦躁,身体疼重,腰髋弛痛等表现,若水湿波及下焦,则易出现小便不利。
治疗上主要以芪芍桂酒汤或桂枝加黄芪汤等加减,以通调营卫为主要治则;《外台秘要》载黄汗吴蓝汤则以祛湿清热,降肺敛汗为主要治则。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本病发病较少,自汗伴水肿或狐臭等异常出汗的病症可参考本病病机及治法。
西医对本病无明确认识及特殊治法。
本病需与历节病相鉴别。历节病亦由汗出后风寒湿之邪侵袭,流连于关节处,久而化热形成,两者同样具有脉沉的脉象特征,历节病虽以关节发热疼痛、肿大为主证,但黄汗病水湿阻滞经络时亦可出现身体疼重,腰髋弛痛等表现,然而黄汗病小腿发凉,历节病则下肢关节发热,此点可资鉴别。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