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屈去狐臭(狐臭去除法)

时间:2024-04-25 13:15:0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香水真能盖住狐臭吗?

问:香水真的能盖住狐臭吗?

答:香水是不能盖住狐臭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比狐臭更难闻的气味。

有狐臭不能用香水掩盖气味,而且狐臭刺鼻异味不是仅靠香水就能掩盖的,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狐臭异味严重,那么用再好的香水也只能是欲盖弥彰,起到相反的作用,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而引发其他皮肤病的产生。

狐臭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

但有狐臭该怎么办?狐臭主要由大汗腺与细菌产生。治疗狐臭,主要以减少汗腺分泌,控制不饱和脂肪酸为目的。很多女士企图以香水的香味遮盖臭味,但大汗腺分布的部位很深,使用香体液、止汗喷雾、喷花露水等不能起作用,而且容易造成皮肤过敏。要注意清洁,经常淋浴,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腋窝、乳房等部位的清洁。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几次,甚至将腋毛剃除,不让细菌有藏身之处。

有些人以为穿着长袖衣服能掩盖气味,其实,只会令臭味更烈。因为长袖衣服,尤其毛衣,会增加出汗,加速细菌分解汗液,而且臭味无法散开,愈来愈臭。所以在热天,应穿着通爽、宽松、薄身的衣服,饮食要注意!忌吃“有味”食品,味浓或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头和辛辣的食物,含有硫磺的化学物质,可干扰细菌生长,但它们被人体吸收后,异味会随汗腺排出,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使用一些民间小偏方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艾叶20克晒干搓细,明矾20克(为末),食盐200克,将上述物品伴匀后放锅内加热,取出,用布包好夹在腋下即可,以不烫伤皮肤为度。5分钟后便无臭味,此方使用1次可保持1个月以上。

专业祛除狐臭的中药产品,含有的除臭因子能在瞬间杀灭腋窝表面的细菌,清除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菌反应后产生的臭味,并渗透到细菌细胞壁,抑制细菌的增长、繁殖,从而杜绝细菌的形成。而且含有的调和和修复因子能调节大汗腺管壁细胞间隙,使之恢复到正常宽度,让它正常排出分泌物,从深层彻底祛除狐臭。

(杨铭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

问:每次经期前都会腰酸胀痛,如果怀孕是否可减轻症状?

答: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怀孕可以减轻PMS的症状。

很多女性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自己在经期前往往会出现腰酸胀痛、头晕乏力、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其实,在医学上,这一系列表现被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MS),主要表现为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MS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

PMS的主要症状包括三方面:精神症状、液体潴留和一些内分泌改变。精神症状主要包括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等,而情绪变化则包括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等亢奋或抑郁状态。所谓液体潴留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水肿,其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功能障碍,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也可出现盆腔坠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除此以外,PMS还可出现经前头痛、乳房胀痛、食欲增加或减退,饮食偏嗜、油性皮肤痤疮等变化。

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可能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有关。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分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

研究表明,PMS的易发人群为30岁以上女性(最严重的症状发生于30-40岁之间的妇女);包括生活压力大、饮食习惯不佳、缺乏运动、多次生育等都容易引发PMS。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怀孕可以减轻PMS的症状。就痛经来说,痛经受到体内激素、药物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调节机制十分复杂。一般的痛经确实在婚后或生育后大多会自愈,那是因为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不能顺利地经子宫颈口流出,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妇女分娩后,子宫口会变得松弛,经血和剥脱的子宫内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经会消失。但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痛经,如子宫过度后倾后屈、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如双角子宫、子宫纵隔等)、阴道畸形、处女膜狭小、骨盆肿块、附件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则不会因为怀孕生产而缓解。

(乐旻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

口臭,对己对人都是尴尬,这几招总之有效

5人中就有1人有口臭,到底应该怎么办?还你清新口气!

有好多种臭其实是可以掩盖的,比如:

脚臭,穿上鞋不脱掉就好啦!

狐臭,喷一堆堆香水就好啦!

可是口臭,却不怎么好掩盖,总不能不和人说话吧?

有口臭之人和人说话,总是离人远远的,还不敢放开嗓子使劲说,怕一个气流将味道直逼对方而去。

就算是整天不停地嚼着口香糖,即使是把腮帮子嚼脱臼了,也无法驱散那令人尴尬的味道;就算每天刷牙三遍,把牙龈刷肿了,也无法去除。

这是知道自己有口臭而努力克服之人。要命的是,有一种人,不自知自己有这个毛病,跟人说话恨不得搂得你紧紧的,让听者苦不堪言。

一般情况下,有人会用双手捂嘴哈气闻味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口气,但这结果可能是闻了半天也闻不出个所以然。要检测的话,可以悄悄试试下面这两种方法:

清洁手腕后,用舌头中部(注意不是舌尖)轻舔手腕数秒,等液体风干,闻闻手腕处有没有味道。

用一次性塑料小勺、牙签、牙线等物在舌背上轻刮几下,放到鼻前判断,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检查来源于舌头后部的口臭。

嘴里的异味确实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极度影响与人交流沟通,使人丧失自信。口臭自古有之,通常以「口殠」「口秽」「口臭如登厕」等形容。如果你恰好有这种尴尬,请注意查看此文。

口腔环境差导致口臭

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硫化合物,会散发出恶臭味。这是造成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每餐饭后要漱口,并用牙线清洁口腔。

如果有严重口臭问题,除了刷牙之外,也要注意刷舌苔。有数据显示,刷舌苔可使嘴里口臭气体浓度降低35%~56%。

若有严重龋齿,或因牙周疾病引起的口臭问题自己是没法搞定的,请尽快找正规医院找牙科医生帮忙。

中医分析导致口臭的原因

中医分析口臭的原因,除了上面所知的口腔环境欠佳外,认为口臭传达了体内脏腑的健康信息。比如《医论选要》里就说过:「口臭者,乃脏腑臊腐之气,蕴积于胸臆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但这只是道出了其中的一个缘由。综合多数观点,总结导致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01 脾胃蕴热

很多口臭之人,平时喜欢吃辛辣刺激、大鱼大肉等燥热的食物,使火热之气停滞于体内,扰乱了脾胃正常的升清降浊之序。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人之胃气,其最重之责任在传送饮食,故以息息下行为顺。」中医认为,胃的生理功能在于受纳、腐熟水谷。一个「腐」字应该能想象到,胃内的气味真不怎么样。但正由于体内的气机能够正常运行,这些不可描述之味可以往下三路走。如果胃气挂了倒挡,不往下走反而往上窜,那结果就是从嘴巴这个开口奔涌而出了。

同时这类人还有这些症状:肚子闷胀、老打嗝、胃酸、喜欢饮凉、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如果脾的湿热比较严重,那么多表现为食欲不佳、嘴里黏或感觉发甜、肢体困重、舌苔黄腻等。

02 食积不化

一些人消化功能比较差,或是一顿吃太多,身体来不及处理这些食物,这些食物就会在胃中停留,这些经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就在胃里腐败发酵,因此而产生的气体会向上窜,会出现馊腐酸臭的口气。这种情况常见于小朋友,特别是晚上吃的多的小朋友,晨起刷牙之前,你能够闻到他小嘴里的味道。

对于食积不化的人,还会出现这些困扰:肚子胀硬拒按、烧心烧胃、食欲不佳、夜卧不安、大便干结、臭屁滚滚等。

03 邪热客肺

对于这一点,抽烟之人身上特别明显。多部中药典籍认为,烟草是纯阳之物,甚为辛烈,再加上明火点燃,助长了其火热之性。这些邪热久而久之会影响肺气正常的升降,使肺中积攒很多污糟糟的痰浊之物;另外会炙烤人体阴液。所以当这些人呼气时,污物的味道也会随着一起散发出来。

这些人一般容易咳污浊浊的痰,嗓子也总是不舒服,偶尔还会出现胸痛、气短、鼻咽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04 中焦虚寒

由于脾胃阳气受损,无法正常工作,一方面无法及时地处理摄入的食物,另一方面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湿。脾升清和胃降浊的机制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嘴里就会出现陈旧的腐臭之气。

这种情况下,人可能经常会肚子疼、喜温喜按,吃不了冰的、手脚不温、怕冷,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型,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

05 肾气虚弱

这个原因跟「上热下寒」体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冯氏锦囊秘录》中说:「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也就是本应归位于肾的火没有办法被肾承接下来,所以只能一个劲地往上走,表现在口腔中就是难闻的口气了。

这类人除了口气不佳之外,多有腰膝酸软、身体倦怠、少气懒言、怕冷、脸色晦暗苍白等症状。

口臭虽然让人苦不堪言、需速速解决。但如果按照我们固有的思维,不辨体质,一味地从清热去火的角度入手,使用苦寒泄泻的药物,初期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只是触及了表面问题。时间久了之后,可能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甚至口臭会更加严重,还误伤了自己的脾胃,耗损了身体的阳气。

中医如何解决口臭问题

01

在中药里,有很多气味芳香、除秽化浊的药物对于口臭都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

古人在上朝奏事之前,常常口含1~2枚公丁香(鸡舌香)来祛除自己的口气,同时它还能预防口腔溃疡。此法不适用于实热明显的人群。

藿香佩兰各15克,用600毫升水大火烧开煮20分钟后后放至常温,含服,每天一次。此法适用于湿象较明显的人群。

香薷15克,用600毫升水大火烧开煮20分钟后后放至常温,常用此药汁漱口。

另外,自觉口臭时,可以细嚼一小撮干茶叶以清新口气。这个方法尤其对于因为吃蒜、韭菜等食物引起的口臭非常有效。

02

因脾胃蕴热引起的口臭,可以时常点按足阳明胃经上的内庭穴,同时配合手三里穴、合谷穴、劳宫穴增强降浊排秽的效果。

内庭穴:足背二、三指指缝间,跖趾关节前;

手三里:肘横纹下3指处;

合谷穴: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劳宫穴: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桡侧;

四缝穴:第2、3、4、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滑动查看图片,下同)

03

因积食导致的口臭,可点按内关、中脘两穴,配合用牙签尾部或者指甲刺激四缝。此外,还可以用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内关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

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04

因肺热导致的口臭,可以针对少商穴、孔最穴、鱼际穴进行处理。少商穴可以用牙签的尾部点按,孔最穴和鱼际穴可以用拇指揉。

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孔最穴:肘横纹下4指;

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05

中焦虚寒和肾气虚弱导致的口臭,除了要留心提防寒凉之邪,保护阳气外,艾灸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可以起到调理的效果。

神阙穴:脐窝正中;

气海穴:脐下1寸5分;

关元穴:脐下4横指;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三阴交:内髁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涌泉穴:卷足,足底前1/3凹陷处。

速效治口臭,应急好办法

01 大口喝绿茶

这样能够更好地对付口腔细菌。绿茶中的儿茶素与类黄酮,有相当好的除口臭效果。日本学者研究发现,不只是绿茶,乌龙茶的除臭效果也不错,而且乌龙茶中花香和花的氨基酸类,还可以使唇齿留香。另外,将泡过的茶渣放在口中咀嚼一分钟,效果比喝下还要好。

喝完茶,取出茶叶咀嚼1分钟后吐掉,反复3次。

02 嚼丁香

取丁香1~2粒含口中一段时间,可使口气清新(好吧,我是丁香)。

相传唐代诗人宋之问自恃仪表堂堂,满腹诗文,理应受到重用,掌权者武则天却一直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写诗呈上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后读完道,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听后羞愧无比,自此,常常口含丁香以解其臭。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正安聚友会,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李小五

⊙运营编号:GYZX0002

灸治验方(高立山)

一、内科

(一)四花穴法

主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消瘦痼疾。

取穴:膈俞、胆俞,名四花。《难经》云:血会膈俞,血病治此。胆乃肝之腑,肝主藏血,取其腑俞,二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各灸七壮,累积百壮,以隔姜灸法较好,免生灸疮。

(二)膏肓穴法

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呃逆膈噎,精神恍惚。

取穴:令患者就床平坐,屈膝齐胸,头俯,以两手围其足膝,使两侧胛骨相离两旁,勿令动摇,穴在肩胛内缘之下,按之引胸中痛。灸七壮,累积至百壮,灸后加灸气海或足三里,引火下行。

(三)劳伤穴法

主治:久劳,手足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寒痛。初发咳嗽吐血,肌瘦面黄,食减少力。

取穴:心俞,灸随年壮,多加一壮,日灸七壮,如年龄30岁,灸三十一壮。

(四)劳瘵穴法

主治:劳瘵日久不愈,互相传染,因有劳虫。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取穴:腰眼,伏面而卧,腰间两旁,若正身直立时,有微陷处,用墨点记,以小艾炷灸七壮,或九壮,或十一壮,多寡量人而取。灸后吐泻,有虫夹其间,宜烧毁深掘土而埋之。

(五)痞块穴法

主治:腹中痞块,消痞化坚。

取穴:在第十二胸椎下,两旁各开三寸五分。块在左灸左,在右灸右,俱有俱灸,七壮。

按:此处相当胃仓穴,主腹虚胀,水肿,食饮不下等。《针灸大成》云:在十三椎下,去脊三寸半处,乃是肓门,主心下痛,大便坚等,则误。用上法加灸内庭穴,主腹胀满等。灸五至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觉腹中响动是验。

(六)精宫穴法

主治:专治夜梦遗精,

取穴:在第二腰椎下,去脊两旁各三寸,灸七壮。按:此穴即是太阳膀胱经志室穴,主梦中失精、淋沥、腰脊痛等。

(七)肿满穴法

主治:腹满身肿。

取穴:上穴,将两手拇指相并固定,相当于少商穴后与拇指关节部之同处。下穴,在两足第二趾趾尖部向后一寸五分,各灸三至七壮。

(八)翻胃穴法

主治:反胃吐酸。

取穴:上穴,在两乳头直下一寸处。下穴,在内踝尖下用手三指稍斜向前排之处,各灸三至七壮。

(九)疝气穴法

主治:卒患小肠疝气,感受冷邪,腹连脐结痛,遗溺。

取穴:大敦,另外一穴在趾关节后三毛丛中,各灸三壮。

又方:三阴交,在内踝骨上三寸,灸三壮。

又方:以患者口唇两角为寸,放三倍长,折成等边三角形,上角安脐中,下两角是穴,左灸右,右灸左,炷枣核大隔姜灸,四十壮,分五次灸。

(十)诸痔穴法

主治:肠风诸痔,或年深久痔。

取穴:其穴在第二腰脊下,两旁各去脊一寸处,灸七壮。

二.外科

(一)痈疽穴法

主治:痈疽恶疮,发背疖毒,瘰疬诸风。

取穴:膈俞,肝俞,各灸七壮。

(二)瘰疬穴法

主治:瘰疬初起或日久。

取穴:(1)风池穴,灸三至七壮,患侧灸。

(2)患者口吻两角为度,折成二分之一,在手表腕阳池穴中上下左右各量尽头是穴,灸三至七壮。

(3)先从后发核上灸起,至初发母核而止,用独头蒜片隔艾炷灸三至七壮。

(4)在肘端尖处,左灸右,右灸左,兼灸第一穴风池尤效。

(三)赘疣穴法

主治:赘疣诸疾,紫白癜风。

取穴:在两手中指节,握拳宛宛中,亦名拳尖穴,灸三至七壮,炷如枣核大,隔姜片灸之。

(四)狐臭穴法

主治:腋气狐臭。

取穴:先用剪刀剪净腋毛,再用好淀粉水调搽患处,俟―周后,视腋下有一点黑者,必有孔如针鼻大,或如簪尖,即气孔,用小艾炷米粒大灸之,三四壮即愈。

(五)虫咬穴法

主治:凡蛇、蝎,蜈蚣、蜘蛛等咬伤,痛急势危者。

取穴:急用艾火于伤处灸之,拔散毒气;或用独头蒜片隔灸伤处,二三壮换一片。毒甚者,灸五六十壮。

(六)疯犬穴法

主治:疯犬咬伤。

取穴:急用拔罐,内净烧酒,烫极热,去酒拔咬处,吸尽恶血为度,去罐后,用艾炷枣核大灸之,五七壮。

三、妇科

(一)难产穴法

主治:一般滞产,横生逆产者差。

取穴:在右脚至阴穴,灸三壮,艾炷如小麦大。

(二)漏证穴法

主治:月事过期,淋漓不尽。

取穴:隐白穴,灸二至三壮。久病脾虚气弱者效果好。

四、小儿科

(一)惊痫穴法

1.惊痫,先惊恐啼叫,后乃发。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青络脉,炷如小麦大。

2.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灸鼻柱直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3.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4.痫病,小儿恶疾,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诸痫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阙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5.睡中惊,目不合,灸曲肘横纹上三分各―壮,炷如小麦大。

6.鸡痫善惊,反折,手掣自摇,灸手少阴三壮,腕后半寸陷中,阴郄穴,炷如小麦大。

7.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处三壮,次灸大椎下二壮,炷如小麦大。

8.惊病,灸鬼禄穴一壮,上唇内中央结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决断更佳。

9.新生儿二七日内,若噤不吮奶,多啼,是客风中於脐,循流至心脾二脏之经,遂使舌强、唇痉,吮乳不得,此疾所施方药,不望十全尔,大底以去客风无过,灸承浆七壮,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次灸颊车各七壮,在耳下曲颊后,炷如雀屎大。

10.羊痫,目瞪吐舌羊鸣,灸第九胸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11.急惊风,灸前顶三壮,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炷如小麦大。

12.风病,诸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二寸五分,嚼而取之。

13.睡中惊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14.食痫,先寒热洒淅乃发,灸鸠尾上五分三壮,炷如小麦大。

15.牛痫,目直视腹胀乃发,灸鸠尾五壮,在胸蔽骨下五分陷中,炷如小麦大。

16.马痫,张口摇头,反折马鸣,灸仆参各三壮,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麦大。

(二)发育不良穴法

1.囟开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各灸三壮,灸疮未合,囟门先合,炷如小麦大。

2.五六岁不语: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音难,灸心俞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第五胸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陷中。

3.龟胸:缘肺热满,攻胸膈所生,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依此法,中灸难愈一二。

4.龟背:生时被客风拍著眷骨,风达於髓所致。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三)目疾穴法

1.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眦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陷中各三壮,炷如小表大。

2.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中,按:疳乃积热上冲,眼角膜软化,为营养不良,视物不明。

3.热毒风盛眼睛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穴,炷如小麦大。

4.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灸第九椎节上一壮,炷如小麦大。

5.癍疮入眼,灸大杼各一壮,炷小麦大。

6.目不明,肩中俞各灸一壮,在肩胛内廉,各去脊三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7.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8.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四)泻痢脱肛穴法

1.痢下赤白,秋未脱肛,每厕腹疼不可忍,灸第十二椎下节间一壮,炷如小麦大。

2.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医不瘥,灸尾椎骨上三寸陷中三壮,炷如小麦大,若在夏三伏天内,用桃枝柳枝煎水浴儿,午正时当日灸之尤效。

3.脱肛泻血,秋深不轻,龟尾灸一壮,即脊端穷骨,炷如小麦大。

4.秋深冷痢不止,灸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5.脱肛泻血,每厕脏腑痛不可忍,灸百会三壮,在头饭中心陷中,炷如小麦大。

(五)夜啼穴法

夜啼,上灯啼,鸡鸣止,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六)喉痹穴法

1.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三壮,在天突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2.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七)疝肿穴法

1.阴肿,灸两昆仑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2.胎疝,卵偏重,灸囊后缝十字纹当上三壮,炷如小麦大。

(八)脐肿穴法

脐肿,灸腰后对脐脊骨节间三壮,命门穴,炷如小麦大。

(九)吐乳穴法

呕吐奶汁,灸中庭一壮,在膻中六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十)多涕穴法

多涕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灸囟会三壮,炷如小麦大。内庭穴,灸三壮。

(十一)口疮穴法

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宮二穴各一壮,在手心中,以无名指屈指头著处,炷如小麦大。

(十二)水气穴法

水气四肢尽肿,腹大,灸脐上一寸处三壮,炷如小麦大,水分穴。

(十三)头痛穴法

食时头痛及五心热,灸譩譆穴各一壮,灶如小麦大。

(十四)目黄穴法

饮水不歇,面目发黄。灸阳纲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十五〕消瘦穴法

羸瘦,饮食减少,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