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耳屎油腻会狐臭吗(耳屎越油狐臭越重吗)

时间:2024-04-24 14:48:4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油耳朵的人更容易出现狐臭?这话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经常爱掏耳朵的人都知道,我们每次掏出来的耳屎不然就是细碎的粉末状的,不然就是一整块的那种。但是有一种人,他们掏出来的耳屎却是油腻腻的那种,一点都不干爽的耳屎。有这种耳屎的人,就被我们称作是“油耳朵”。

而有一种说法,说油耳朵的人会很容易有狐臭,这是真的吗?

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油耳朵的人,往往他们的身体也是很容易出油的。而你若是天生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说明你本身就是油性的肌肤状况,自身的油脂的分泌会很旺盛,这样就会导致你的身体的分泌物变得油腻。耳屎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这一群人,往往平时一运动,就会很容易出汗,而且出汗完了之后头发一天两天就会很容易变油,脸上也会变得很油腻。这样的人,往往就会有油耳朵的现象。

但是要说这一类的人有狐臭,其实不一定就那么准确。他们之所以说油耳朵的人更容易有狐臭的原因,是因为这两者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内会分泌出很多的油脂。

狐臭的人群往往腋下会有很难闻的味道,这个时候这种难闻的味道因为身体内的汗腺比较发达,所以就会很容易身体分泌出更多的油脂,这样就会形成狐臭,很难闻。但是虽然说油耳朵也是身体内的油脂分泌发达,两者却并没有强烈的关联,那些有狐臭的人往往是因为基因决定的,基因显示有狐臭,那么就是有狐臭的,所以也不能完全说狐臭就与油耳朵有关系。

而油耳朵不仅仅不是病,反而还有很多的优势。

油耳朵的人,并不都是像大家想的那样那么脏。油耳朵的好处也是不少的。

保护耳朵。很多人每次掏耳朵都是因为耳朵部位很痒才会掏耳朵。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掏出来的都是比较干的耳屎。而若是你是油耳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耳朵里面就会因为油脂分泌比较多,耳朵里面就比较湿润,就不会因为过于干燥而导致耳朵很痒了。并且这些油油的耳垢,还能够帮助你保护好你的耳朵。

不会容易发生感染。耳朵是一个开放性的通道,所以有的时候像是细菌、小虫子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到你的耳朵内,这样的话,反而是很容易引起耳朵部位的感染,而若是有油油的耳垢保护的话,就能够帮助你避免那些细菌进入到内耳道,避免对耳朵形成感染。

当然,如果是天生的油耳朵,那么你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有那么好的优势。而生活中有些油耳朵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导致的,像油耳朵的出现有的时候也可能是日积月累的一些小习惯闹得,像是爱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爱熬夜,室内不爱通风透气等等,这些都是你需要注意的事情。所以其实生活中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耳朵,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会患有腋臭?千万当心!这4点都有可能死 罪魁祸首

为什么会患有腋臭?千万当心!这4点都有可能死"罪魁祸首"!

腋臭也称为狐臭,是皮肤科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这个病一般在夏季比较多发。

它是由于人体局部的大汗腺分泌过于旺盛,而产生较多的汗液,另外也和局部细菌的感染有关系,这个病主要发生在腋下等皱褶部位,表现为一种刺鼻的臭味,可以引起患者本人或者是他人的一种不适的感觉,给患者的人际交往等,带来很大的困扰。

盘点 | 引起腋臭的常见因素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很可能使皮肤滋生大量细菌导致腋臭的症状加剧,如果能保持日常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清洁自身,也可以减轻身体的症状。

遗传因素

腋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大约占腋臭患者的60%以上,家族中有患病的人,不论是叔叔、阿姨,还是外公、外婆患病,自己都可能被遗传。另外,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患有腋臭的比较多。

年龄段

青春期患腋臭的人数比较多,是因为青春发育期的时候,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新陈代谢也比较旺盛,腋臭自然就比较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新陈代谢逐渐减弱,腋臭的症状也逐渐减轻。

饮食习惯

饮食是影响腋臭发作的因素之一,专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腋臭患者长期吃一些大蒜等口味重的食物以及一些脂肪多的食物,症状明显加重,而改变原先不良的饮食后症状明显减轻

盘点 | 腋臭的自我诊断方法家族遗传

腋臭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自己的家人有患过腋臭的,自己患腋臭的可能性也会很大,遗传性虽然并没有性别差异。

气味

但是临床上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其次还可以从患者身上的气味来进行诊断,难闻的气味是腋臭最典型的特点,因此可以在患者运动过后拿一块干净的布在腋下擦拭一下,闻闻是否有异味,如果有的话很可能患有腋臭,而过多的出汗还会把患者腋下部位的衣服染黄,给患者造成清洁上的困扰。

耳朵

可以从患者的耳朵着手。临床上腋臭患者都会有油耳朵的现象,他们的耳屎会很粘稠,症状较轻的成粉末状,但并不是有油耳朵现象就是患有腋臭,这只是诊断腋臭的一种方法。

腋下分泌物

还可以观察患者的腋下是否有异常的油腻物,是否出现毛发霉变,分泌物粘连的症状。

得了腋臭怎么治疗?

腋臭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很难达到根除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两种。

手术治疗

也就是常说的微创治疗,可以在局麻作用下刮除大汗腺来减少臭味,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去除大汗腺,所以只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腋臭但是不能达到根除。

激光的办法

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现在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就是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腋臭,这种办法是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缺点就是定期注射,然后费用比较高。

巧用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巧祛腋臭

一、多吃富含水分的蔬果瓜类,西瓜,冬瓜,橙子等都富含水分,多吸收高纤多水分的食物,可以增加排便速度,将肠胃内的有机物质排出体外,细菌难以滋生,自然可以减低腋臭味。

二、忌吃过多的红肉,红肉及猪肉,牛羊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细菌最喜欢蛋白质,因为可以供给营养给他们。所以本身有腋臭的人,吃的分量就要减少,最好多吃白肉,比如鱼肉,最好一日两餐,每餐三到四两肉就已经足够。

三、忌吃多油,花生,果仁,如果油分太多的话,就会让细菌分解形成体臭,所以油腻的食物要少吃。

四、忌吃有味道的食品,味道浓烈或者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蒜头,辛辣的食物,含有硫磺的化学物质,都可以干扰细菌的生长,但是他们被人体吸收后,异味会随汗腺排出,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所以就腋臭这个问题来讲,虽然在医学上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但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腋臭患者平时要注意情绪稳定,要长期有规律生活,养成有一个良好的作息、饮食、起居、活动的好习惯,使神经系统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避免内分泌神经失调,减少汗腺分泌紊乱现象。必要时可以借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方式。

关注@妙手医生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全国2.6亿人都有腋臭!能根治吗?

原来没有狐臭是“变态”!有狐臭才是正常!

医生:狐臭本身并不臭,主要是你做了这件事!

耳朵里为什么会流出黄色的“油”?能用手抠吗?答案其实很明显

小的时候,很多的家长们都喜欢帮孩子们掏耳朵,即使很多的孩子十分的害怕,但是依旧不敢拒绝父母的提议,提心吊胆的躺在了父母的腿上。但是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却十分的享受,掏完耳朵之后感觉听力都灵敏了很多。有人发现自己的耳朵里掏出了像油一样的黄黄的垃圾,看起来不像耳屎,很油腻。

耳朵里的油是什么?

耳朵里掏出来像油一样的东西,实际上也是耳屎,耳朵里面会分泌较多的腺体和皮屑,附在人体的耳廓、耳道中,就会定期的分泌出一些黄色的液体。一般居住在海边的人,耳朵“流油”的现象会比较普遍,因为靠海的地方比较潮湿,所以比较容易出现油耳。正常人的耳朵,一般不会太油腻。这些黄色的液体在形成耳屎的时候,也并非是一步到位的,若是分泌的少,就会比较干燥,形成干耳屎,如果是分泌较多,就会比较油腻,就是像油一样的耳屎。这种耳屎一般需要主动去掏,才能清理干净。

很多人会觉得耳屎是比较脏的东西,但是耳屎也有一定的好处,在洗澡的时候,水不注意就会进入耳朵,听力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就是因为耳屎吸收了水分;若是突然有很大的噪声,听力没受到影响,也是耳屎起到了缓冲的效果,因此这种分泌物也在保护着我们的耳朵。

耳朵里黄色的油该如何清洁?

好多人发现了耳朵里有黄色的油腻物,于是就情不自禁的用手去抠,认为这样会比较干净。但是直接用手抠的话,可能会破坏耳朵上的皮膜开始流血。如果是耳朵上长了小疙瘩或者是硬块,都不建议用手去抠,以免耳朵出现感染。想要将它清理干净,可以用一条湿毛巾,将这些油腻的垃圾给擦掉,但是不要用棉签直接掏耳朵,会把耳屎越推越深,甚至可能会对耳膜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而耳廓里的那些耳垢,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己慢慢的出来,所以也没必要太急于去清理它。

耳朵里“黄油”和狐臭有关系?

有调查发现,中国人一般是比较干的耳屎,而欧洲人耳朵里出现黄油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我们也都知道,欧洲人中狐臭的人也是非常多,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狐臭和油耳都和基因突变有关系,不仅仅外国人会容易有油耳和狐臭,一些中国人也有,之所以油耳和狐臭会有一定的关系,是因为控制他们的基因是同一个,都是ABCC11基因。而中国人出现油耳和狐臭的概率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发生了变化。尽管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也是客观事实存在的道理。不过无论是耳朵里出现黄色的像油一样的耳屎,还是狐臭,都和身体健康没什么关系,它们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就是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

若是耳朵里出现黄色的油油的耳屎,只要定期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是想避免狐臭,那么勤洗澡勤换衣服就可以了。我们耳朵的构造比较奇特,也比较脆弱,但是它却是我们听美妙声音的一个媒介。所以当耳朵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日常饮食中也可以多吃一些苹果或者是梨子,里面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不仅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保护耳朵,使耳朵的抵抗力越来越强。耳朵健康,身心也会更愉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