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男子月夜回家,山中遇美貌少女,上前轻薄女子却十分配合。事后他带女子回家,结成夫妻。婚后日夜缠绵,男子不久病倒。家人请郎中救治不成,只好找来道士。道士见是狐女,将其驱走,男子却寻死寻活,道士无奈,只好再将狐女找回,由她来解决此事。
天顺年间,兖州府有一富家公子,名叫李才俊。由于他家境富裕,父母百般宠爱,李才俊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慢慢便养成一个放荡不羁的性格。
长至十八岁之际,李才俊更是风流成性,到处沾花惹草,整日与一帮狐朋狗友出入烟花柳巷,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晚,李才俊喝醉了,自己踏着月色归家,这时在一处树林旁,有一只修炼成人形的狐女,坐在青石上晒月光。
李才俊偶然路过,多看了几眼,便看中了对方美色,由于酒意冲头竟心生歹念,悄悄地靠近,一把就抓住了狐女的小手。未料,这狐女亦不抵抗,反而眨巴着双眼,发出几声娇笑,顺势倒在李才俊怀里。
李才俊自是兴奋得不行,将女子推倒说道:“小娘子,既然有缘相遇,不如今夜就依了我罢”。说完,两者开始你侬我侬,宽衣解带成就一番艳色之事。
事毕已是四更,李才俊正欲穿衣离去,女子却悲戚道:“公子这就丢弃奴家离去吗?若不嫌弃就娶我回府,日后长久恩爱吧!”
李才俊不知对方是狐,倒是来了兴致,连忙把女子扶起,带回了家。李才俊称女子是找来做妻子的,家人说不过他,便让他们成亲。
说了奇怪,李才俊自从娶得那狐女为妻后,性子倒是收敛了,不再出去花天酒地,日夜在家陪伴着爱妻,两者从早上缠绵到天黑,甚是欢乐幸福。
转眼数月过去,李才俊本是精壮之年,但身体却日渐消瘦虚弱,有时走路都无力了。家人看着担心,便请来郎中给他把脉治疗,吃得一些补药,却也不见好转。李父便到三清观请来一个道士,看看李才俊到底是什么问题。
这日,道士带着法器来到李府,看到李才俊在房中与妻子追打嬉闹,一眼就看出对方是狐妖,当即把这事跟李父说了。
李家人听后,十分担忧,急忙叫道士除妖,救救自己儿子。道士二话没说,叫人准备法坛、黄符、桃木剑,又命李父准备两条大黑狗。
一切妥当后,已是黄昏时分,李才俊和妻子缠绵后,已在房里搂抱睡着。
道士便在院子里大摆法阵,念得一阵咒语,这时躺在寝房里是狐女渐渐觉得浑身发痒,四肢长出了狐狸毛,慌张之下只得起床,窜逃出来。
刚出房门,两条大黑狗早潜伏在旁边,一见狐女便疯狂扑上撕咬。那狐女被两黑狗乱咬,挣扎得几番,拼着受伤从狗洞溜出,逃入了山林。
李才俊听狗叫醒来,出门后,那道士便对他说:“李相公,你夫人是狐妖所变,如今被贫道赶走,势必不敢再来了,请放心过日子就好!”
未料,李才俊听完却十分气怒,拿棍子就抽打道士,硬生生把道士的法坛砸坏,且赶走了对方。
事后,李才俊虽知道妻子是狐,但甚是痴迷狐女的容貌身姿,转而怪罪父母将他的爱妻赶走,自己气得不吃不喝,关在房里生闷气。
父母好说歹说,终还是劝不听他。
这番,李才俊深深爱上狐女,到了痴迷地步,眼看狐妻被赶走不复再来,自己郁闷几日,竟病得越来越重。
李才俊在床上病得半月,药也不愿吃,甚是埋怨父母,且心心念念要叫人出去把狐妻找回来。家人怕他想不开,方才依了他,派了不少家丁出去寻狐,却是没有门路,怎么也找不到。
李父不想让儿子和狐女好上,败坏家风,又跑去道观找道士救助。最终,道士答应帮他,入得深山潜伏三日,寻到那狐女的踪迹。
道士对狐女说道:“人妖殊途,李公子看重的是色相,并非真的爱你,你且应有自知之明才对,且你修行不易,若在山中潜修,将来也可登仙路!”
狐女摇头不信,道士劝说得一番,说道:“你若不信,自当亲自前去,对着李公子露出原形,看看他是否真爱你”,狐女听罢才有所动,答应去了。
这晚,李才俊躺在床上思念狐女默默落泪,突然门被风吹开,狐女轻飘飘走了进来,李才俊见状哭道:“吾妻你终于回来了,为夫甚是想你!”
说罢就爬起来要去抱那狐女,狐女却伸手把他推开,说道:“夫君,这些日子里奴家终是想明白了,你喜欢的只是奴家的美貌和身姿,爱的是我的色相,并不是真的爱奴家!”李才俊却说:“非也非也,我都爱!”
狐女却是一笑,说:“奴家本是狐所变,本来样貌就很丑,不信你且仔细看来”说罢显出了狐狸原形,还发出一阵狐骚味。
李才俊看得害怕,不自觉后退了几步,然后指着狐狸说:“你快变回美女子,这般怪模样怪吓人的,变成美女子不好吗?”
狐女却是不肯,说道:“奴家本就是这番模样,你愿意和我长久生活吗?”
李才俊听了连忙摇头,狐女一阵伤心,跑到后院鸡棚抓回来几只活鸡,当着李才俊的面,把鸡活生生地咬死,还弄得一地鸡毛鲜血淋漓。
李才俊看得甚是恶心害怕,连连要驱赶狐狸,最终那狐女看透了李才俊的本性,流下一滴泪就走了。她决定听道士之劝,从此苦修。
次日,李才俊得受狐女原形一吓,反而是病好了,自己变得精神了许多,嘴里也不再念叨要寻回狐妻,大吃了一顿又休养几日,恢复了往日的状态。
此后,他本性不改,跑到烟花柳巷和沾花惹草,继续风流放荡的日子。但数年后,李才俊突然得了花柳病,怎么都治不好,最后竟凄惨而死。
这个故事叫《狐女色相》,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唐有时
静月斋寄语: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起一个词“颜值”,很多人看人交友,见对方所谓的颜值好,便心生喜欢,不由自主地发花痴,爱上对方。而此人的品行道德如何,似乎无关紧要。爱他,只要颜值让人满意便可。
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念。老祖宗早就告诫我们,交友德为先,人品道德,才是一个人的根本!人的灵魂之美,是远远超过表象的。
近日,某顶流被揭发后打倒,即将身陷牢狱之灾!而那些发花痴的粉丝们,你们醒醒吧,这样无德的罪人,还要纵容他去祸害更多的女子吗?
故事告诉我们,看人,切不要被外表所蒙蔽啊!以貌取人,最终只能害自己。
中国最早的“狐狸精”,毫无疑问就是大禹的老婆涂山氏。《楚辞·天问》中描述大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说,多亏了涂山氏,让治水英雄大禹娶到了媳妇,结束了单身生涯,否则他就是个挖渠填坑的,怎么还会有夏启建立夏王朝这件事。
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有涂山,大禹女朋友的户口本上应该写的是:性别:女,籍贯:安徽省怀远县涂山。
另外古青丘国也是狐狸精的主要产地。据考证,青丘应该在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到了唐宋以后,狐狸精大多出于中原,清代之后,几乎齐刷刷都会报上自己的户籍地:额似擅喜滴~
文/希夷
符号帝国原创首发
(一)
大禹的女票,名叫女娇,作为第一代最早的狐狸精,她为自己的族群贡献了基本的精神内核:泼辣奔放,敢爱敢恨,说给你生猴子,就给你生猴子。另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她长得很漂亮。大禹出差来到她家乡的时候,午夜梦回,一个人坐在道牙上牛饮着啤酒感慨: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还没一个女朋友。再这么下去,既不是要我孤独终老?他仰天长啸:
苍天啊!如果我大禹命不该单身一生,就赐给我一个妹纸吧!
或许是因为治水有功,感动了上苍,或许是因为他发的朋友圈被太多人转发,一个涂山九尾灵狐通过“附近的人”找到了他,不要车不要房,只愿意跟他生猴子。涂山一带一条口水歌立刻就冲上了头条:一只云求偶的白狐,有着蓬松大大的尾巴。我们村来了一位皇二代,我应该助他成家立业,子孙昌盛。Ok!Let’go!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máng máng)。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青丘一带的狐狸精可就不是这么善良了,它们是模仿婴儿啼哭,还吃人的怪兽。《山海经》中记载,青丘之国,有兽焉,九尾。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二)
到了唐宋之后,狐狸精一脉中吃人的习俗有所改观,最多就是食人精气,不会再咔咔的生吃人肉或者烧烤涮煮了。明代《西游记》中有三个狐狸精,其中两个是一家子,父女俩,他们就是积雷山的万岁狐王和玉面狐狸。积雷山在西牛贺洲,应该在古代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往西一带。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老妈,也是一个狐狸精,而且随身还带着太上老君的裤腰带(贵圈真乱)。她住在压龙山压龙洞,也在西牛贺洲,跟牛魔王小老婆那嘎达离得不远。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来自于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一带。所以她的籍贯也比较清晰。而到了清朝,因为一代著名文艺学霸青年蒲松龄的助攻,几乎所有的狐狸精都说自己是陕西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陕西人表示心里苦。
(三)
比如聊斋中《娇娜》一篇中的男狐,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仆皇甫氏,祖居陕。”;《狐谐》中的狐女对万福说:“我本陕中人。”;《浙东生》中的浙东小鲜肉房某“客于陕,遇狐女。”。
其实明清时期的狐狸精跟上古时期出现了断代,以前的狐狸都是从涂山和青丘来的。中唐以后,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很多胡人来到了长安,并且开始定居下来。因为胡人的女子生性活波开放,与中华女子行事极为不同,对于男女情事的态度也大胆直白,像极了传说中喜欢勾引男人的狐狸精。
《汉乐府》中就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说的就是胡人女子当街卖酒的情景,而且她的装扮很国际化——头上戴着陕西蓝田产的玉簪,耳后戴着罗马产的珍珠。这正体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对于中原人们生活的影响。
当时的中原人,本来就有鄙视外来人口的倾向,比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加上“胡”与“狐”同音,胡人男子多毛且有狐臭,就躺枪成了铁杆狐狸精。如陈寅恪所说:“因其复有狐气,遂改‘胡’为‘狐’矣。”
蒲松龄的故事蓝本就是中土长安。当时长安一带,胡人女子当街卖酒或者做生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汉族女子的习俗大为不同。狐女大多貌美奔放,热情开朗,所以胡人就被死死地按上了狐狸精这个称号,成为此后文学作品中妖精对标的对象。
近代狐狸精多出于陕西,说明了唐宋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就像产生于欧洲的“吸血鬼”,其原型就是外来移民。
莒县罗店王子服十四岁考中秀才,聪慧过人的小伙子。他父亲早逝,母亲爱如珍宝,平时不让他玩得太远。
上元节时,吴家表哥请王子服去游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表哥有事先走,王子服独自游玩。王子服没怎么单独外出,哪哪都觉新鲜。他左看右看,忽然见着一个姑娘,手上拿着一枝梅花,长得真是容华绝代,难得是这姑娘笑容可掬,和其他的端庄美人完全不一样!
王子服看得痴了,不知不觉就跟了过去,姑娘走出不远,对丫头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说完,花一丢,笑着走了。
鬼使神差地,王子服捡起地上的花,怅然若失。
回家后,王子服把花藏在枕头底下,茶不思饭不想,得了相思病。母亲很着急,请医问药,能做的都做了,可是王子服病情越来越重。表兄来探望,王子服吐露心声,表兄笑他傻,这种事有什么好左想右想的,不过就是费点心思费点钱,说包在他身上。
王子服听得表哥的保证,开始吃饭了。只可惜表兄那头遇上了困难,找遍了四乡八村,并没有任何头绪,没办法,既答应了表弟,只能是骗一骗他了。
表哥再来时告诉王子服说,他已经探听到了消息,这姑娘啊,就是自己姑妈的女儿,也就是王子服的表妹,还没有嫁人,虽然表兄妹之间通婚似乎不太好,但实情相告,也必然成功。为了说得更真一点,他还说是此去西南山中,行程三十余里。
王子服把枕头底下那枝干得不能再干的花拿出来,看了又看。他几天就恢复了,一直等着表哥来邀请他一起出发找人呢。奈何表哥心里有鬼,怎么请都不来,老母亲到处找人做媒,王子服心中记挂着“表妹”,不肯答应。表哥不来,这边又催得紧,怎么办呢?王子服等不及了,自己决定亲自去找。
西南三十里,说来简单,可是没出过远门的王子服找得很辛苦。没名没姓,也没个具体村落,严格来讲方向和路程都是大约连估带猜,要想问路,路上连半个人都见不着,怎么找?
只是,世上的事情就是那么巧。
他走啊走,看啊看,累得无力时却见着南山谷底有几间茅屋,飞奔下去,他发现其中一家柳树环绕,桃杏繁盛,其间修竹几杆,俨然世外桃源好去处。好巧,他听到有女子娇细的喊声,似曾相识!姑娘手拿杏花一朵,插在发间,王子服细细一看,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竟在此间也!
之后,老妇出迎,寒暄之时,竟得知果是秦家姨母,这姑娘叫婴宁,果是他姨母的女儿,是他的表妹!
既然是亲戚,那就大大方方的吃上了,喝上了,一番查问户口,两人各种互动,情意不断升温。
第二天,王家的人来了。原来,王夫人没见着儿子回家,吓得半死,村里村外找了个遍竟然没找着,想起侄儿来过几回,于是就把他找来,这一问之下,哟呵,不得了,派人往西南山中三十里地找去,找了好几个村子终于找着了!
家里来了人,肯定是要回去的。王子服告诉姨母,自己要把表妹带回家。姨母很爽快地答应了。临行前,姨妈对婴宁说王家家产丰厚,能养闲人,到了王家后就不要再回来了,好好学一学礼仪女红,也好侍奉婆婆,如果有合适的人,就让姨妈选个夫君……
儿子回来,自然是很高兴的,可是后面那姑娘是谁?王夫人很吃惊,王子服说是姨母的女儿。王夫人大吃一惊,说自己并没有别的姐姐,怎么会有外甥女,她姐姐嫁到了秦家,死去好多年,不可能还活着呢。婴宁说自己是妾室所生,至于自己的父亲,实在也没啥印象了。王夫人细问其他,姐姐的样子全都对得上,但是她还是疑惑,死了好多好多年了,怎么现在又活过来了呢。
王子服可不管那么多,表妹来了他就开心了。恰好表哥来,说秦家姑姑去世后,姑丈与狐生了一个女儿叫婴宁,后来姑丈去世后,狐和婴宁就都走了。
表哥心中也觉得怪怪的,于是自己前去山中查看,这一查,什么都没有,只有零落的山花而已,秦家姑姑的坟倒是就在不远处,可是也只是依稀能够辨认而已。
婴宁的来历,王夫人是很怀疑的。她怀疑这是个鬼姑娘,她把侄子打探到的消息告诉婴宁,婴宁只是傻傻的笑着。
两人成亲后,王子服很担心婴宁和婚前一样乱说话,让她别把闺房里的事到处说,没想到婴宁竟然从不出错漏。婴宁每天一大早就请安问好,女红针钱也做得精巧绝伦,比最好的绣娘做得都要精致,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太喜欢笑了。
婴宁爱花成癖,处处买奇花异草,王夫人无可奈何。
有一次,西邻恶少看见了婴宁,心生贪念。婴宁果断出手,幻化出一段枯木,恶少不明就里,那那什么,结果要命的地方痛了一夜,死了。
西邻无端损耗了一个儿子,自然不肯罢休,上告婴宁是个妖邪。王子服应诉,县太爷给加了感情分,判定婴宁无罪。王夫人见惹了官司,大怒,认为就是婴宁傻乎乎地惹来了祸事,后来不忍心责怪,就说实在要笑,也得分时候。
从此,婴宁不再笑了。
后来,婴宁竟然哭了,她哽咽着告诉王子服,说自己是狐女,养育自己长大的却是鬼母,相互依靠十多年,现在老母孤零零地躺在山上,也没人给合葬起来。
王子服答应了下来,替她完成了心愿。
一年后,婴宁生了一个儿子,很讨人喜欢。这孩子见人就笑,和他母亲当初一模一样。
在《聊斋志异》里,作者有许多喜欢的人物,但婴宁应该是作者最喜欢的,声称是“我婴宁”,这可是非常难得的表态。
其实,就是咱们读者,也没有多少人不喜欢她,因为她身上,有别人少有甚至没有的特质。
其一,婴宁是爱笑的姑娘,她纯真,痴憨,是个很容易让人亲近的姑娘。在她那里,没有什么是笑一笑解决不了的事情,比如王子服就是被她那么一笑,忘了世间还有其他颜色;比如王家下人,婴宁展开笑容,氛围就好很多。如果笑一下还不够,那就再笑一次,比如王夫人,怀疑她是个女鬼,对她戒心重重,尤其婴宁闯下大祸,害得王子服名誉受损,但婴宁展开笑颜,王夫人也只训几句,让她记得要注意场合。
这样的开心果,有谁不喜欢呢?生活已经很难了,很苦了,就算自己苦得笑不出来,有人能让你开怀,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其次,婴宁比只单纯爱笑的姑娘,要更有魅力。
作者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婴宁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就是这是个傻姑娘啊,什么时候都笑得出来,但傻不是真傻,她其实很聪明,“黠”呢。
用咱们人类的条件来衡量,她要有个美好的未来,并不很简单。首先门当户对就会卡死她。所以,她选择的是一个聪颖而专情的王子服,王夫人虽然严肃,却并不古板,是个很好相处的婆婆,
她与王子服的初次见面,拈花一笑,容华绝代在王子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她幻化出世外桃源,世上所有的一巧再巧那都是有原因的——这里面,涉及到的是狐女的神奇本领。惩治恶少,用的就是这一招。她住的地方,只有在王子服去时才是世外桃源,后来她到了王家,那山就是山,毫无特点。抓住王子服的心,比什么都强。
再后来进了王家,看起来她傻傻的,但细想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都明白。如果真是傻到底,怕是早就被赶出门了。
婴安也知礼,勤劳,她不是人类的姑娘,但却守晨昏定省的规矩,她从未拿过针线,出手却能精巧绝纶,聪明之外,更要能坚持。
婴宁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姑娘,她是鬼母养大的狐女,在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请求夫君替她完成心愿,这个心愿,在王子服力所能及之内,秦氏既是她的养母,也是王子服的姨母,何况这替人合葬的事情,是积德的好事,王夫人知道也不可能多说,还会乐见其成,甚至如果传扬开去,还能弥补此前惹官非的缺失,让人知道王子服是个宽厚仁德的好秀才,于他有很大的帮助。
如此虑事,可谓周全。
婴宁长得美,品格端,又有神异的手段,实在是很难让人不喜欢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