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有肝病能不能做狐臭治疗(有肝病能不能做艾灸)

时间:2024-04-17 12:15:5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是怎么回事?


【案例分享】

老赵近来常常感觉到自己口中的异味比较重,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吃了乱七八杂的食物所导致的。此后老赵刷牙更加仔细,饭菜吃得也很健康,但是味道还是比较重。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老赵这是肝臭味,并且肝脏受损的已经比较严重了,应该马上治疗。

那么臭味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种“特别”的味道。

为什么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会出现异味?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能够帮助人体排出有毒物质,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还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一旦肝脏出现问题,肝脏功能就会随之下降,导致身体的部分机制出现紊乱。

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的患者,身上就会出现肝臭味,会从患者口腔散发出来。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体内的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堆积过久,体内的酸臭味到达自己的口腔后就会散发出来。一些人在发现自己口臭时以为只是口腔的问题,其实可能是自己的肝脏出现了问题。那么这种味道是如何形成的?

这种肝臭味是如何形成的?出现异味说明了什么?

由于肝功能受损,食物中的氨基酸没有办法及时地进行代谢转化,导致过多的氨基酸堆积在血液中,由于氨基酸浓度过高,血液也无法完全吸收。因此胃内的细菌就会与多余的氨基酸进行结合,结合的物质就会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

一旦肝臭味出现就表明患者的肝病已经十分严重了,甚至还有可能是肝功能衰竭,因此如果感觉到自己出现肝臭或者狐臭比较严重且经久不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导致肝病的治疗不及时造成严重的后果。

慢性肝病患者的口臭与肝臭味也有一定的区别:

慢性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为腐臭味,这是由于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导致体内的尿素氮以及氨含量不正常。而氨含量一般会通过患者的口鼻排出一部分,如果口臭加重就说明患者的肝病也加重了,需要及时诊治。

但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口臭是可以通过外界因素来进行改善的,比如睡眠治疗、药物治疗、卫生治疗等;但如果是肝臭味就说明肝脏受损的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抓紧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一旦患者出现肝昏迷同时伴有更加严重的口臭,就可能预示着患者的肝功能已经衰竭,生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那么除了患者出现肝臭味以外,还有哪些症状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肝病呢?

除了有异味,还有哪些症状说明身体出现肝病?

患者手脚出现红斑。如果患者的肝病比较轻,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红斑,因此如果手脚出现了红斑就说明肝病已经比较严重了,可能已经到了肝硬化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肝掌,这是因为体内的雌激素不稳所导致的情况。[1]但是如果自己的双手是因为长期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红斑,就需要到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患有肝病。

身体浮肿,如若是自己的下肢或者脚部出现肿胀,也可能是由于肝硬化所导致的。肝脏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后,静脉压力就会增大,因此腹部也会产生积水,导致下肢出现水潴留的现象。

患者出现身体虚弱、面色不佳的症状。肝脏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消化代谢就会变慢,因此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胆汁中胆红素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会在体内进行大量的堆积,形成黄疸,进而导致患者的面色就会异常发黄。

并且如果患者的面部慢慢变得十分的黯淡粗糙,就有可能代表患者的肝病十分严重了,比如肝硬化。若是患者出现乏力等症状,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的肝脏功能异常,一些营养物质无法进行代谢,自然人体就无法吸收,患者也会因此出现营养不良、乏力等症状。另外,如若患者长期出现食欲不佳、恶心等症状,也需要保持警惕,需要查看一下自己是否是肝功能出现了问题。

除此之外,指甲出现了黑色竖纹也需要警惕自己是否是患了肝病,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体内的毒素无法及时地排出,导致自身的指甲上可能会出现黑色的竖纹。但是并不是代表所有人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也并不是说有了竖纹就是肝病,如果有黑色竖纹出现,就需要到医院排查病因,及时进行诊治。

当患者的肝臭味比较严重的时候,就说明患者的肝病已经出现了恶化的情况,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因此预防肝癌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预防肝病。

预防肝病,从这3点做起

预防肝臭味,实际上来讲,就是肝病患者要保护自己的肝脏健康,防止肝病进一步恶化。

首先,就是保持充足的睡眠,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7-8个小时左右。对于肝病患者而言,更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病出现恶化。

其次,就是保持均衡的饮食,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人饮食都不健康,殊不知,一些高热量、高盐的食物正在一点点侵蚀自己的身体,最终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对于肝病患者而言,少吃一些刺激性食品可以有效地减轻肝脏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能力,缓解肝病。

最后,肝病患者应该戒烟戒酒,一旦肝病恶化,不仅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导致肾脏功能受到影响。

延伸阅读-还有哪些疾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除去严重的肝病患者会出现烂苹果似的肝臭味,那么还有哪些疾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呢?

如果是本身就有口腔问题的患者会有口臭,患者的口腔中含有大量的牙结石以及牙菌斑。或者因为平时牙齿清洁不到位导致患者口中存留大量的食物残渣,进而形成细菌,这些菌体在口腔中就会出现难闻的气味,形成口臭。

糖尿病患者的口中也会产生类似于烂苹果的味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异常,身体中的脂肪就会在肝脏中转化为酮体,[2]然后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进而导致患者呼出的气体也会出现烂苹果似的异味。

患有慢性肾病的群体,慢慢转变为尿毒症时,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的症状。此时患者呼出的气体会有尿味或者氨味,这是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导致潴留在体内。

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患者,在呼气时会有酸臭味,这是因为患者的消化道出现了异常,食物出现的反流情况而形成的口臭。

总结

总之,对于身体带给自己的“信号”不要轻易忽视,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的一些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排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病情更加严重。

参考资料:

[1]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掌、蜘蛛痣的相关因素分析[J]岳春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0)

[2]呼气酮体、血酮体及尿酮体检测对糖尿病酮症诊断及治疗意义探讨[D]高照华.吉林大学.2014(09)

腋臭和乙肝有关?出现这三个症状,可能是乙肝“找上门”了

乙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由于这种肝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给乙肝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等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更可怕的是,乙肝如果不加治疗,还可能恶化成为肝癌。很多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等肝病转化而来的。所以,平时很有必要注意自己是否患上了乙肝,如果是,需要积极地治疗。

腋臭有可能是乙肝的信号?

得了乙肝的表现还是有很多的,其中之一就是腋下发臭。这种腋臭和遗传性的腋臭是有区别的。遗传性的腋臭即狐臭,一般是青春期后就一直伴随,而乙肝的腋下发臭则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味道比较刺鼻。这是因为得了乙肝之后,肝脏的排毒功能下降,因而新陈代谢更加依赖于排汗等方式,而由于毒素较多,会导致身体分泌叫做氨的物质,这种物质味道难闻,因此便出现了腋臭。

得了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1、口臭

肝脏在消化系统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患上了乙肝,出现了肝脏损伤,消化能力便会大受影响。消化功能下降后,会导致食物堆积,并且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累积,也会出现口臭的现象,也有乙肝患者会有口干、口苦的感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当及时去检查。

2、肝掌

所谓肝掌,就是患有肝病的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表现,即手掌出现很大面积的红肿现象。这是由于肝脏受损,对于身体内的雌性激素灭活作用不足,导致激素水平上升,手掌部位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手掌发红的现象。

3、睡眠不佳

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通常都有睡眠问题,即很难入睡,而且入睡之后经常醒来,睡眠质量很差。这主要是由于肝病导致肝脏部位不舒服,睡眠时期本来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但由于受损较大,修复不顺畅,因此患者很容易产生不适感,就容易在睡眠中醒来。

乙肝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其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是很值得警惕的疾病。平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看是否出现了类似乙肝的症状,比如腋下发臭,口干口苦和口臭,出现肝掌以及睡眠质量低等问题。

中医谈“胁痛”“腋臭”

〔丹〕肝木气实,肝火盛而胁痛者,当归龙荟丸,为泻肝火要药。胁痛甚者,用生姜自然汁,吞下龙荟丸,以肝火盛也。(龙荟丸方见“治法门肝实条”)  

经云:肝气实则怒。又云:肝痛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龙荟丸治肝实胁痛,其人气收者,善怒是也。甚则用姜汁吞下。经云:风木淫胜,治以辛凉是也。  

寿四郎右胁痛,小便赤少,脉少弦不数,此内有陈久积痰饮,因外感风寒所遏,不能宣散,所以作痛。与龙荟丸三十五粒,保和丸三十粒,细嚼姜片,以热汤下,服后胁痛已安,小便尚赤少,再与:  

白术(三钱) 陈皮 芍药(各二钱) 木通(一钱半)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  

上姜三片,煎热饮之。 

一妇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用二陈汤加川芎、干葛、青皮、木通,下芦荟丸二十粒。 

章张郎气痛,自右肋时作时止,脉沉而弦,小便时有赤色,吞酸,喜呕,出食,此湿痰在脾肺间,所以肝善乘之。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白术、木通、芍药、滑石、生姜煎汤,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一妇人气晕,两胁胸背皆痛,口干。  

青皮 半夏(五钱) 白术 黄芩 川芎(三钱) 木通(二钱半) 陈皮(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分六帖,煎热服。又: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加吴茱萸、炒黄连。  

〔《本》〕治因惊伤肝,胁骨里疼痛不已,桂枝散。  

枳壳(一两,小者) 桂枝(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洁〕匀气散 专治胁痛。  

山栀 熟地 茯苓 细辛 桂心 川芎(各等分)  

上研为末,加羊脂煎服。  

〔《本》〕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肺弱,芎葛汤。  

川芎 干葛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服。有汗避风。  

治胁下风气作块寒疝,发则连小腹痛凑心。其积属肝,在右胁下,故病发,则右胁手足头面昏痛,不思饮食。  

干葛(一两) 麻黄(二分) 附子(一个) 川芎 防风 当归 枳实 芍药 桂枝 羌活 甘草(各四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服,日三。有汗避风。  

治胁痛如前,兼去手足枯悴,薏苡仁丸  

薏苡仁(一两) 石斛(用细者,二钱) 附子(半两) 牛膝 生地黄(各三钱) 细辛 人参 枳壳 柏子仁 川芎 当归(各半两) 甘草 桃仁(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吞下,食前,日三服。丸子食前,煮散食后,相兼服为佳。治悲哀烦恼伤肝气,至两胁骨疼,筋脉紧,腰脚重滞,两股筋急,两胁牵痛,四肢不能举,渐至脊膂挛急。此药大治胁痛,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煎)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上肝虚胁痛,经所谓木不及,病中清,胠胁痛是也。中清,谓中有寒也。热实胁痛,当归龙荟丸是也。  

〔仲〕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钱) 附子(二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  

〔垣〕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二钱半) 胡椒(二钱半) 巴豆(十枚,去皮心膜,研) 干蝎(七枚)  

上四味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亦用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肾气胁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任下。  

许学士云:沈存中《良方》载:顷在建阳,医者王琪言,诸气唯膀胱胁下痛,最难治,谓神保丸能治之。熙宁中病项筋骨痛,诸医皆作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于背膂,又臂挛痛甚苦,意琪语有证,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发又一服,立效。  

〔洁〕煮黄丸 治胁下痃癖痛,如神。  

〔丹〕控涎丹 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凡胁痛有痰流注,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实者,控涎丹下之。  

〔《本》〕治男子两胁疼痛,枳实散。  

枳实(一两) 白芍药(炒) 雀脑芎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枣汤调二钱,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东〕调中顺气丸 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木香 白豆蔻(去壳) 青皮(炮) 京三棱(炮,各一两) 陈皮 大附子(各二两) 半夏(汤炮七次,一两) 缩砂(去壳) 槟榔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六十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沉香导气散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痞塞。  

沉香(二钱半) 人参(五钱) 槟榔(二钱半) 白术 乌药 麦糵(炒) 神曲(炒) 紫苏叶 大腹皮(炒) 厚朴(制,各一两) 诃子皮(炮,半两) 香附(炮,一两半) 姜黄 橘红 甘草(各四两) 京三棱(二两) 广术(炮,四两) 益智(二两) 红花(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沸汤点服。  

丹溪云:胁痛有死血者,桃仁、红花、川芎之类是也。若跌扑胁痛者,亦为污血流归胁下而痛,东垣复元活血汤之类是也。治法见攧扑伤损门。  

运气胁痛者,乡境皆病胁痛也,其证有二:  

其一,风木助肝气实而痛。经云:厥阴所至为胁痛。又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两胁,里急支满。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胁痛,治以凉剂得痊也。  

其二,燥金攻肝虚而痛。经云:少阳所至为胁痛。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又云:少阴司天,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又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治以温剂得痊也。  

〔丹〕咳嗽胁痛方。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内经》灸刺胁痛有三法:  

其一取肝。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取其经,厥阴与少阳。又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是也。  

其二取胆络。经云:邪客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其病不已,复刺如法是也。  

其三取心。经云:心手少阴脉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视虚实热寒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之法也。  

〔《集》〕胁痛:悬钟 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 外关 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沟 章门 中封 阳陵泉(治闪挫) 行间(泻肝怒气) 期门(治伤寒后胁痛)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 丘墟 涌泉  

〔东〕胸胁痛:期门(沿皮三寸) 支沟 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公孙 三里 太冲 三阴交 腰胁痛 环跳 至阴 太白 阳辅  

〔《撮》〕胁肋痛:支沟(透间使,泻之,灸) 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通》〕胁痛:阳陵泉  

〔《甲》〕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痛,阴陵泉主之。  

〔仲〕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灵》〕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俱见《本藏篇》)脾满气逆。(见“喘条”)  

附:腋肿 腋臭

《内经》针灸刺腋肿,有二法:  

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  

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丹〕腋气神效方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七钱) 硇砂(少许)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傅上。  

又方 

铜青 密陀僧 辰砂 白矾 硇砂 白附子 

亦如前法搽之。  

〔《本》〕治腋气。用夜明砂,不拘多少为末,用豆豉汁调涂,立效。  

又方 以铜青好者,不以多少,米醋调成膏,先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却使上件涂之,立效。  

〔经〕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绝根本。  

〔《三因》〕治狐臭。大蜘蛛一个,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捣罗极细,入盐少许,杵为一窠,包藏蜘蛛在内,以火烧令通红,放冷剖开,将蜘蛛研细,临卧入轻粉一字,用酽醋调成膏,傅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墨汁,臭秽不可闻,于远僻处倾埋之,免致染人。  

〔《世》〕治腋气。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傅患处,至过六七日夜后,次日早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用笔点定,即用艾炷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后药下之。  

青木香 槟榔 丁香 檀香 麝香 大黄  

上煎服,以下为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