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既是敬老爱老的重阳节,又是开始做醪糟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既适合吃醪糟,做出来的醪糟也更好保存。
那就让我们开始做醪糟吧,竹子做醪糟一般做3斤米。先买来糯米,再买来酒曲(市场上的干杂货店都有卖)。就可以蒸醪糟了。先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3小时左右,如果气温降低可延长浸泡时间,也有泡一个晚上的。
糯米浸泡好后,捞起放到蒸锅里,开火蒸制,同时,装上一碗开水晾凉备用,再拿一小碟,放上掰开的酒曲,用勺子磨成粉末(也有现成的粉末酒曲售卖)备用。蒸制半小时(如果是双层蒸锅,可能上面一层熟得晚一些,可蒸制40分钟)。
将蒸好后的糯米放到大盘子里晾凉,至与手温差不多的情况下,将酒曲粉兑到刚才已晾凉的凉开水里,将酒曲水混到晾凉的糯米里拌匀(竹子喜欢用长方形的搪瓷盘,可以拌稍多一点的糯米,拌糯米的酒曲水也不会流出去),注意酒曲水不要一次性地倒在糯米里,要用酒曲水将结块的糯米逐块拍散,待所有糯米团都已拍散拌匀,留下少量的酒曲水备用。
将拍散拌匀的糯米装到陶瓷坛、(竹子喜欢用搪瓷坛)或玻璃坛里,中间掏一个小圆洞,把剩下的酒曲水洒在糯米表层,盖上坛盖。
用旧衣做一个窝窝(竹子喜欢用收纳箱做窝),放进坛子,周围放上旧棉衣或毛衣等),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在坛子下可以放一个热水袋,第二天还可再换一次开水,热水袋上可放上一层隔热的织物。
48个小时不到,大功告成,可以收获香甜的醪糟了。
打开坛盖,下面是满满的酒酿,上面浮着一大团醪糟,吃一勺,酒香中象放了蜜一样的甜,证明你的醪糟做成功了。还想再甜的,可再加适量红糖,也可加一些枸杞。如果是脾胃虚寒,大便容易溏泄的体质,枸杞不宜加大多。
可以把酒酿舀起来,单独放到在玻璃瓶里,香甜的酒酿又叫米酒,可以喝,但要蒸热了喝,不然,脾胃不好的人会打糊臭嗝,拉肚子。可以做料酒,比超市的料酒好多了。但要记住,装酒酿的瓶子,瓶盖不可拧紧了,不然,瓶子的酒酿会继续发酵,产生的气体会炸破瓶子。切记,对此,竹子有沉痛的教训,不但失去了酒酿,还损失了一个漂亮的瓶子。
附:1、醪糟的功效与作用
醪糟是糯米制成,能补虚补血补脾肺。酿成醪糟后,增添了酒性,善于窜透,能通肝、肺、肾经。
醪糟入肺经,能补肺之虚寒。肺主皮毛,故醪糟又能养颜,常吃的人皮肤好。
醪糟入肝经,能活血,散结消肿,调经通乳。
醪糟入肾经,能补肾虚,治疗虚劳泄泻,腰疼及男性疾病。
醪糟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可以用其补气养血。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给坐月子的产妇、大病初愈者食用醪糟的风俗。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醪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还能起到明显的暖胃作用,适合手脚冰冷、畏寒怕冷以及胃部冷痛等症状的人群,对增强人体体质有很大的好处。
醪糟的禁忌:患有糖尿病、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则不宜喝醪糟,否则对病情不利。如果自己身体情况是不符合喝醪糟的,就不要轻易尝试。
你好,这里是家有糯米初长成的御用铲屎官,我是老王,关注我,不迷路哦,每天学习猫咪的各种小知识。
趴在沙发上的猫咪
腹泻是一种猫咪经常会出现的疾病,无论它是否是纯种还是混血,也无论它年幼还是年长;当你认为猫咪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健康状态时,它总是会用一滩便便和满屋的臭脚丫子印来告诉你:小心伺候着大爷我,一个不注意就拉肚子给你看。
你是否觉得:不就是个拉肚子嘛,没啥大问题。
不开心
但是老王我要告诉你,腹泻对于幼猫和健康状态不佳的猫咪来说,也是致命的!随时可能会成为它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必须要正视和重视腹泻这个疾病,做好预防和措施。
一、什么是腹泻?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被称为腹泻?
从科学的角度上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如果说的更形象一些那就是:当你铲屎的时候发现,平时一条的便便,变成了N 1块; N 1滩;N 无数的碎末分布在猫砂盆里…
上厕所的猫咪
腹泻也是需要明确分级的,因为正常便便和腹泻之间还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叫做软便(当然这也不是健康的状态,但是还不是很严重)。
在这里引用一张国外的分类照片,非常的重口,不经常给猫咪铲屎的看官请快速滑动…
来自国外的便便分级图片
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分级就是:
1、便便干、很硬、很容易破碎散开,大便干燥、猫咪需要及时补水
1.5、便便干、硬,但是不容易散开
2、便便成型良好、被铲起来时不会有留印记,便便的最好状态
2.5、成型良好,但是在铲起来的时候会留下印记
3、有一些水分,轻微的不成条状
3.5、很有水分,基本上不成型了,这种状态被称为软便,只许找到引起原因,及时调整便可以恢复
再向下分类就是腹泻的范畴了:
4、几乎不成形,一滩的存在,但是还是有高度的
4.5、有些稀,只有部分还有一点形状
5、呈现水状
如果猫咪的便便是4-5的状态,那就可以确定它是腹泻了,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死亡。
腹泻的幼猫
二、引起腹泻的原因
会引起猫咪腹泻的原因非常的多,因为大部分的猫咪天生肠胃就比较弱,简单的来说,“今天一口水没喝好,当天晚上就腹泻给你看”,就是这么快。但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因的还是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测试题:
一脸好奇的幼猫
1、腹泻是否发生在24h内
A、是→请转跳2 B、否→请转跳3
2、猫是否发热
A、是→请转跳8 B、否→请转跳4
3、猫是否有异食现象,并便秘与腹泻交替
A、是→请转结果A B、否→请转跳5
4、猫是否呕吐、呼吸困难、发病迅速、精神不振或兴奋不安
A、是→请转结果B B、否→请转跳6
5、猫是否伴有消瘦、贫血,并且粪便中有米粒状存在
A、是→请转结果C B、否→请转跳7
6、猫咪否在短期内吃了大量的食物,同时便便量大,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A、是→请转结果D B、否→请从头再选确定是否那些选错了
7、猫是否服用某些药物
A、是→请转结果E B、否→请转跳9
8、猫是否呕吐、血样粪便,吃过腐败或被污染的食物
A、是→请转结果F B、否→请观察观察一段时间在选择
9、猫是否便便恶臭、脂肪便,腹痛、食欲亢奋、消瘦
A、是→请转结果G B、否→转结果H
从被子里偷窥的猫咪
A、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只吃一种猫粮所引起的猫咪体内维生素或者矿物质缺乏,所引起的异食癖导致。
B、可能是误食磷化锌、安妥等毒物中毒,(这两个一个多用于灭杀蚊蝇,一个用于灭鼠),请马上送宠物医院确诊并对症治疗。
C、可能是肠胃有蛔虫或者绦虫等寄生虫。通常1次驱虫后就可以治愈,但通常会进行有间隔的2次驱虫。
D、可能是一次吃得太多了所引起的。
E、某些药物会引起腹泻,这个请咨询医生,同时不要停止用药物。
F、可能是食物中毒、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是感染了病毒性的肠胃炎。建议去医院做粪检进行确诊并治疗。
G、可能是慢性胰腺炎所引起的。请尽快送医就诊!
H、猫咪是否是幼年猫或者老年猫,可能是生理性腹泻,如无持续,无需担心,只需要增加肠胃益生菌即可。如持续腹泻,依旧是尽快送医!
想吃东西的猫咪
三、如何在家中做预处理
如果是病理性引起的猫咪腹泻,只是在家中做一些处理的话很难做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的严重腹泻都需要及时就医治疗,补充水分。
但是这并不是代表着我们无法做出任何的处理,我们可以在家中提前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1、大部分猫咪出现腹泻和呕吐的情况,都是因为吃的多或者吃的快,撑出来的问题。所以请各位铲屎官尽量使用少食多餐的喂食方式,减少猫咪因吃得多导致腹泻…
2、重视猫咪的腹泻问题,特别注意记录猫咪的首次腹泻时间,并观察后续的腹泻情况,同时排查可能导致猫咪腹泻的原因,方便就医时,医生判断病情。
在猫抓板上睡觉的猫咪
3、家里常备益生菌、止泻药。虽然现在绝大部分的益生菌作用非常微弱,但是含有酪酸梭菌的益生菌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止泻药请一定要按照计量来使用,如果服用1-2次止泻药后,猫咪腹泻没有任何改善,请尽快送医治疗。
4、当猫咪出现腹泻症状的时候,及时给猫咪补充水分,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让猫咪喝水。
5、及时拍照记录猫咪的粪便性状,方便医生来做初步的判断。
6、及时送医啊!如果猫咪腹泻频率过高,或者有精神萎靡的症状,请尽快送医就诊,因为腹泻真的是会害死猫的。
猫咪腹泻严重请尽快送医治疗
希望你家猫咪可以陪伴你更长时间。
希望你家猫咪可以陪伴你更长时间
如果喜欢就帮我点个赞吧,如果特别喜欢,请用力的打赏我,别犹豫!关注我,每天更新宠物的小知识,我们天天见!
文/家有糯米初长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猫咪出现拉稀时,主人要引起格外的重视,有时候不及时帮助解决的话甚至还会引起脱水等情况。遇到猫咪这些问题,大多是平时饮食不注意或者是自身的消化能力不好引起的,所以主人发现猫咪有这些问题时,就要好好分析主要的原因,帮助猫咪针对性的处理,尽快恢复正常的排便。
1、食物问题
主人在喂食猫咪时要特别注意,给猫咪吃的东西一定要干净卫生,不能把发臭的食物给猫咪吃,而且,在喂食时,一定要喂食猫咪吃的猫粮,不能随便喂人吃的食物给猫咪吃,因为人吃的食物和猫咪吃的原由成分不相同,猫咪吃了就会很容易导致拉稀。
2、消化不好
主人每天给猫咪喂食的食物都是以猫粮为主,猫咪肠胃比较弱,每天吃猫粮的话,很容易导致肠胃受到刺激消化不良从而引发猫咪拉稀,所以,建议主人可以每天适当的更换猫咪的饮食,可以喂食一些鸡肉、罐头等食物,帮助猫咪调节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必要的话可以给猫咪喂食喵想益生菌,帮助缓解猫咪拉稀的症状。
3、警惕猫瘟
当主人发现猫咪不仅出现了拉稀的症状,还出现了精神不振、反复发烧、咳嗽呕吐等情况,那就有可能是猫咪患上了猫瘟,猫瘟这个情况对于猫咪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当主人发现猫咪的拉稀是因为猫瘟时,要及时的带猫咪去宠物医院找医生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