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一直有一个
神奇的民间说法
油耳朵=狐臭
就是说如果你耳屎是油的
那你肯定就会有狐臭
虽然看起来像个民间瞎说
但是这种说法
其实有点科学依据
因为
油耳和狐臭
就是同一个基因控制的
这个基因就是我们说过的
ABCC11基因
因为是基因控制
所以存在家族遗传
这个名字像是闹着玩的基因
在第16号染色体上
携带着你的大汗腺信息
负责调控你大汗腺的功能和数量
大汗腺呢
就分布在你的
隐私部位、
外耳道、腋下
……
耳屎
俗称耵聍
是由耳朵里的耵聍腺分泌的
而耵聍腺就是一种变形的汗腺
基因控制汗腺分泌物的多少
当耳朵分泌物多了
你就会油耳
腋下分泌物多了
你就会狐臭
说到这里你们大概也懂了
油耳和狐臭
就是一对难兄难弟……
一般来说
有狐臭的人都会患有油耳
但是不代表自己有油耳
就会有狐臭
毕竟油耳并不只是由基因控制
生活习惯不好
或者是有其他疾病
也可能是油耳朵
狐臭
是由ABCC11基因
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天生的
虽然是ABCC11基因
控制大汗腺多分泌汗液
但是其实它们都很无辜的!
真正搞事的是
「葡萄球菌」
大汗腺分泌的汗液本身根本就不臭
但是汗液里有一些
葡萄球菌特别喜欢的东西
比如
当你分泌汗液的时候
葡萄球菌就一拥而上
开始分解
吃饱喝足了就生成一些
不饱和脂肪酸
然后就会产生一些气味
是的这个气味就是
狐臭味!
搞懂了原理
我们就能回答
“狐臭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
遗传的东西怎么能传染呢!
你和高个子做朋友
他遗传的高个子也没有传染给你啊!
像萌萌朋友那种情况
推测是他朋友穿了室友
没洗干净/根本没洗
的衣服
衣服上还有他室友的汗液和细菌
那可是葡萄球菌的温床
然后细菌又爬到萌萌朋友的腋下
短时间好像造成了一种
他有狐臭的错觉
这种情况洗洗
过几天就会恢复了
狐臭严格来说
并不是一种病!
毕竟它也没有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而且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
其实有狐臭的人
才是“正常人”……
上文不是跟你们提到了ABCC11基因吗
我们的祖先
这个基因上面的第538位碱基
发生了变异
也就是基因突变啦
反正突变了之后
大汗腺一下子分泌就少了起来
因为我们国家大部分处于北温带
气候也比较寒冷
并不需要出太多汗来散热
所以这个基因就这么被
自然选择了下来
结果没狐臭的人反倒是成了少数
其实在欧洲
只有30%的人没有狐臭
白人里只有10%没有狐臭
而黑人里只有0.5%没有狐臭
而在中国
没有狐臭的人是99%
是的!
人家本来是正常人!
可是我们身边狐臭的人很少
结果狐臭的人就成了异类
有对象这个很容易解决
如果不是真爱建议分手
好吧
其实也是有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弄点香体露
止汗不就好了!
也有人觉得每天香体露很麻烦
能不能直接手术切除大汗腺
这个是不建议的
会不会影响身体是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
切除了还会长出来也是一个问题
最不建议的是
企图用更香的香水味
把狐臭味盖过去!!
香味混合臭味
那个味道真的是
来源:一只学霸(ID:bajie203)
精彩回顾
1.不管了!我一定要曝光这片花海!
2.市科学技术交流馆成功举办“创享嘉·海洋之梦”科普研学活动
3.“上蓝天 入雨林 下深海” 海南暑假研学营开始招生啦!
4.凳子中间的小洞,竟然是用来…很多人不知道
很多人都知道,喝酒、吃海鲜容易导致痛风,所以美食当前也都注意控制。但是,还有一种常见的食物也会造成痛风,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最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诊了一位16岁的痛风患者。这个男孩小小年纪发生痛风的原因,竟然是每天喝果汁!
16岁男孩查出痛风
每天果汁不离身
最近,浙中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李霄鹏医生接诊了这样一位年轻的痛风患者。上初中的16岁男生小利半夜里突然出现左脚大拇指红肿热痛,赶到医院,检查下来发现尿酸高于600μmol/L,男性正常的尿酸值是149~416μmol/L,双能CT显示在左脚大拇指中有许多尿酸盐结晶,被确诊为痛风。
痛风一般是中老年男性多发,十几岁的男孩怎么会得这个毛病?住院治疗中,李霄鹏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病史、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等情况,发现他的痛风很可能与他长期喝果汁有关系。
不喝酒,也不爱吃海鲜,但是小利有一个从小就有的习惯:渴了不爱喝水,爱喝甜的饮料。因为觉得一般饮料都有一定的添加成分,所以家里人只让小利喝一些果汁类的饮料,或者把水果榨成汁给小利喝。所以平常小利很少喝水,基本都用果汁代替,一天少的时候喝一杯,多的时候四、五杯。
得知自己的痛风跟长期喝果汁有关系,小利很纳闷,感觉果汁应该是挺营养,挺健康的,怎么还会诱发痛风?
果糖摄入过高
肾脏对尿酸的分泌被抑制
为什么喝果汁会诱发痛风?
李霄鹏医生解释说,有研究表明,果糖摄入过多是导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果糖代谢第一步就会涉及到嘌呤的生成,因此果糖摄入越多,体内嘌呤含量也就越高,嘌呤会最终代谢为尿酸。如果果糖摄入持续过高,则肾脏对尿酸的分泌过程也会被抑制,从而导致血液尿酸增高,诱发痛风。
果汁中富含果糖,一个是因为新鲜水果本身含糖量就高,一旦榨成果汁,大量纤维素都被当成渣滓丢弃,而其中的糖却充分被释放。另外果汁类饮品在加工的时候往往还会添加糖分和其它添加剂。
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记得“尿酸大于420μmol/L就是高尿酸血症”这样一个诊断标准,提高高尿酸血症的知晓率,防治高尿酸血症,远离痛风,医疗界将每年4月20日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
控制痛风,关键在于减少体内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泄,而饮食控制是防治痛风的重要手段。那么,除了限制果糖摄入之外,痛风患者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对痛风饮食做了如下建议: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减少果糖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大部分海鲜、肉类、老火靓汤等。指南中说的都是“减少”或“增加”,没有想象中的“绝对禁食”或“绝对是好食物,可以放开随便吃”的字眼。那么,对于各类食物痛风患者到底该怎么吃呢?
李霄鹏医生自编了一篇痛风饮食口诀,方便大家记忆:
三分荤要七分素,吃肉不喝汤。
啤酒海鲜不相见,吃蟹不吃黄。
饮料果汁不要碰,豆腐可以尝。
戒烟更要把酒限,饮水两千量。
肉类
痛风要忌肉,忌的主要是指猪牛羊等红肉。可以选择吃鸡鸭鱼虾等白肉,同时要尽量选择瘦肉。另外,后腿肉、里脊等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每天肉类摄入量不超过150g,同时注意血尿酸、痛风控制情况,如果不达标,可以再把肉量减一点。
海鲜
大部分海鲜、河鲜等水产因为嘌呤含量过高,痛风患者应当避免食用。不过也有嘌呤含量很低的海鲜,比如海参、海蜇皮,可以适量食用。海参每100g嘌呤含量42mg,甚至比某些蔬菜还低,而海蜇每100g含量93mg,海蜇皮则低于50mg。
优质蛋白质
痛风患者可以正常摄入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在内的优质蛋白,如鸡蛋蛋清、脱脂牛奶、减脂奶酪、谷物类、豆类等等。
痛风患者不是不能食用豆制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植物蛋白以及某些嘌呤含量稍高的蔬菜,如黄豆、豌豆、菠菜、菜花等,并没有增加血液中尿酸的风险。
另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进食豆腐(黄豆制品)后,尿酸虽会升高,但因尿酸清除及排泄也同时增加,所以尿酸的增加非常轻微,因此认为豆腐与痛风的发作关系不大。
饮水
每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喝水要养成习惯,而非渴了才喝。
维生素C和钾
维生素C有助于降尿酸;钾可以减少尿酸沉淀,有助于尿酸排出体外。它们可以从蔬菜水果中补充,比如香蕉、白菜、青菜等。另外,你还可以每日添加500mg维生素C补充剂。
酒
不能喝啤酒、黄酒、白酒等,特别是在痛风发作期间应避免饮酒。至于红酒,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指南中争议较大,风险尚不明确。
来源:人民日报(ID:rmrbwx)、钱江晚报(ID:qianjiangwanbao)
精彩回顾
1.创享嘉·无人机科普研学游,手慢无快报名~
2.市科学技术交流馆成功举办“创享嘉·海洋之梦”科普研学活动
3.“上蓝天 入雨林 下深海” 海南暑假研学营开始招生啦!
4.朋友有狐臭,我会不会被传染呢?
近日,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
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国人群基因遗传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华大主导的“百万人群基因大数据研究”项目的首秀。
对此,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文章第一通讯作者徐讯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这标志着生命科学产业已经从单个样本的检测和诊断,正式进入了基因大数据时代;其次,也验证了基于大人群的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的科研模式,对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具有开创性价值。
据了解,华大在2016年正式发起“百万人群基因大数据研究”项目,此次研究项目正是其第一期的成果。
南北方6大遗传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华大的研究小组成功构建了包含904万个多态性位点在内的中国人基因频率数据库(CMDB),其中约有20万个多态性位点属于首次发现,这是目前正式发表的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确定了6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它们在基因频率上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充分展现了饮食、气候、病原体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选择作用。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区如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可能由于蔬菜获取比较困难,导致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肉类摄入比例较大,因此,促进脂肪代谢率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地区有明显富集的趋势。
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红细胞补体受体I的基因CR1呈现了南方富集的现象。古代中国南方被称为南蛮瘴气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疟疾盛行,因此对于生存于该地区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北方体味小
此外,与耳垢干湿、体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关的ABCC11基因,也呈现了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除了部分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之外,绝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温带气候地区的人们都有这个基因突变,突变结果表现为干性耳垢、体味较小、大汗腺分泌较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环境。而在南方,则没有这方面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长久地流传下来。
甘肃以及靠近甘肃省的宁夏和青海省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研究小组通过分析人群遗传距离的变化和基因流方向,揭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及中国各省与欧洲、南亚、东亚人群的基因交流程度(或者说是通婚程度),发现当今中国人的遗传特点同时受到丝绸之路及近代人口大规模迁徙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甘肃以及靠近甘肃省的宁夏和青海省的汉族人群体中所含有的欧洲人成分高于其它省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达到0.115%。这个地区在古代恰巧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的所在之处,是中西方人群汇聚的地方,很可能由此导致该地区汉族人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首次发现“怀双胞胎”基因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小组一次性发现并且验证了48个与身高以及13个与BMI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包括这些位点在内的常见突变位点分别解释了48%的身高遗传率以及10%的BMI遗传率。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有可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构建适合于中国人的身高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数据推断个人的身高情况。
另外,研究小组对怀孕年龄和双胎怀孕两个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两个与怀孕年龄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暗示着这两个位点的突变与生育力密切关联; 与此同时,还在NRG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和双胞胎妊娠显著相关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携带NRG1基因的突变,有更高的几率怀上双胞胎。
首次揭示中国人病毒图谱:乙肝病毒排首位
华大的研究小组还首次全面揭示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群病毒感染发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浆中丰度的分布。
研究发现,中国人血浆的病毒组与欧洲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欧洲人群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与皮肤急疹相关的疱疹病毒7型及与鼻咽癌相关的疱疹病毒4型,而在我国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则是乙肝病毒,其感染发生率大约为2.5%。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