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英囯人有狐臭的多吗(英国人有狐臭)

时间:2024-04-11 14:35:1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10个印度男人8个狐臭?为何外国人体味重,他们眼里中国人也臭?

“你感受到外国人体味最重的时候是哪一次?”

当我这么问起在美国留学的朋友时,她是这么回答的:“有一次我跟着校长进了男生更衣室。更衣室里是二十几个训练完没洗澡的白人男生,以及少数拉美和黑人男生。那个味道,一瞬间就让我想起了支教的时候,参观过的猪圈和羊圈。”

不同人种之间的体味存在很大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外国人的体味普遍比中国人重,而且不同的外国人之间,因为人种差异,也是“臭”得与众不同。

比如,欧美国家和俄罗斯的白人,身上有种酸酸的味道,这种体味并不是特别明显。如果这些白人每天都洗澡,经常使用除味剂或香水,基本上不会产生太难闻的味道。不过,要是隔两天不洗澡,就会跟馊了一样,发出腥膻的味道。

而法国人和一些黑人身上的体味,是一种像骆驼的味道,也有人说像猪的味道。这种气味非常浓郁,且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要是一个亚洲人第一次和他们待在一个房间里超过半小时,就可能想要呕吐。所以有的美国人会认为,当黑人和白人同时掉到水里的时候,鲨鱼会先咬黑人了。

相对来说,印度人的体味反而不是特别令人作呕,不过他们狐臭的现象却非常普遍,基本上10个印度男人中就有8个得狐臭,这个味道比酸味更让人难受。

据此,有学者对不同人种产生狐臭的概率做过调查,并给出了一张狐臭列表。

从这张表里可以看出来,非洲裔美国人是百分百有狐臭的,然后是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出现狐臭的概率都在90%以上,而白种人的狐臭概率比黑人略低一些,在80%左右。

相对来说,东亚人的体臭概率最低。其中,韩国人的狐臭人数低于3%,中国也只有6%左右的人会出现狐臭,在亚裔里日本人是最容易有狐臭的,但也远远低于欧美人。可见,狐臭主要是不同群体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而不是一种疾病。

狐臭的原因

狐臭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人种差异呢?

我们首先来说说,狐臭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很多人经常会把狐臭误以为是汗臭,这其实是不对的。汗臭的气味不重,闻起来略带酸味,不太容易被人闻到,或者可以被人忍受,也可以通过洗澡来祛除臭味。

但是狐臭的气味更加刺鼻难闻,会让人很不舒服,甚至无法靠近,即使通过洗澡和香水等方法掩饰,也无法完全消除。

人之所以会产生狐臭,是因为大汗腺分泌弱碱性物质、脂质类以及蛋白质浓稠液较多,道理就跟鸡蛋变质以后差不多。如果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人体的大汗腺,就会发现没有狐臭的人,大汗腺管壁内的细胞间隙,通常在75纳米到100纳米之间,渗透出来的“狐臭分泌液”很少。而体味重的人,大汗腺管间隙很大,体液中的油脂、蛋白质和铁分子很容易通过细胞间隙排出体外。在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令狐臭味更重了。所以流汗会让狐臭的味道更加浓烈。

中国人的体味之所以比欧美人少,主要就是因为中国人的大汗腺并不发达,所以排汗和分泌“狐臭液”的能力都比较弱。

而人种之间大汗腺的差异,都源自于4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当时,地球上的人类开始从非洲走出去,向欧洲和亚洲迁移。这时候的人类带有ABCC11基因,它的第538个碱基本来是CC,具有CC基因型的人,大汗腺都很发达,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有体味的。

但是,当他们进入到亚洲的温带之后,就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原本的CC基因型变成了TT型,改变了大汗腺的一些功能。所以汗液中的脂质类物质开始减少,细菌没有了分解的原料,体味就慢慢变淡了。

这种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目前,在中国人群中检测到约有95%以上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在华北中原一带,普及率甚至高达99%。而非洲和欧洲则恰恰相反,他们体内的这种基因与四万年前的基因相比,没有产生非常大的改变。

外国人会觉得中国人臭?

尽管大汗腺非常发达,体味也非常重,但是外国人自己倒不会嫌弃自己,他们通过频繁洗澡、喷洒香水和除味剂的方式,就能够掩盖身上的体味了。尽管如此,有一些外国人甚至会嫌弃自己,尤其是一些女生会比较羡慕东亚人,不仅没有体味,有时候还会散发出淡淡的体香。

不过,也有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有体味,或许是因为,人总是对陌生人和不同人种的人更加敏感的关系吧。

一位在英国和德国居住过的朋友就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他在英国租了个比较封闭的单间,只能住人。他的房东告诉他:“我上一个租客也是中国人,他屋子里面总是有很难闻的味道,希望你没有味道。”

朋友非常自信地回答说“没问题”。可是后来,有一次,房东到他的房间修玻璃,却说他的房间里也有难闻的味道。目送房东离去时解决呕吐的表情,令这位朋友感觉高血压瞬间升高。

“活了35年,没人说过我有味道,但是在国外就是这样。后来,我到德国住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完全不理解。莫非就像我们觉得巴基斯坦人有狐臭,但是他们自己不知道?是这种感觉么?”

为了进一步了解外国人从中国人身上闻到的是什么味道,后来,我在外网上找到了答案:外网上一个老外说,他认识30个中国人,其中19个都可以在身上闻到樟脑丸的味道。除此之外,还有人说中国人身上有一股铁臭味的。樟脑丸还好理解一点,因为中国家庭经常有在衣柜里放樟脑丸的习惯。

至于说中国人身上有铁锈味,有人说可能是女生月经时产生的气味,因为中国女孩子不怎么用内置卫生棉条,而卫生巾就很容易有味道。至于说中国男人身上也有铁锈味的浊气,就很难解释了。


尽管如此,但是大多数外国人还是认为,亚洲人身上的怪味主要来自于外物,比如酱油,樟脑丸,咖喱等等,而不是本身的味道。

英国皇室那对“臭气相投”的无缘夫妻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小儿子安德鲁王子,近日身陷性丑闻风暴,虽然已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但余生恐将在耻辱中度过,让高龄90多岁的老母亲操心不已。然而,这早就不是安德鲁王子第一次惹上麻烦,甚至就连他的前妻莎拉王妃,也是个让皇室头痛不已的问题人物,早在与安德鲁王子正式离婚前,就因被富商吸吮脚趾的不雅照流出,惹得女王大怒,离婚后也被爆料,出卖前夫安德鲁王子给八卦小报、与阿拉伯王子从事高价性交易等丑闻,一再给英国王室脸上抹灰。不过,如此放荡不羁的莎拉王妃,却与安德鲁王子“臭气相投”,离婚后仍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系,也让人怀疑看似高贵的英国皇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959年10月15日,莎拉王妃出生在英国伦敦1个中产家庭,是弗格森少校的第2个女儿,弗格森少校本身也是马球经理,为已故的菲利普亲王和现任王储查尔斯服务过,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莎拉很年轻时就在皇室的马球运动中认识安德鲁王子,并通过黛安娜王妃的牵线,2人走到一起,并决定携手一生。

1986年7月23日,莎拉与安德鲁王子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结婚,并分别在1988年生下碧雅翠诗公主、1990年生下尤金妮公主,一家4口其乐融融,过得相当幸福惬意。

然而,这样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91年,2人的婚姻开始出现瓶颈,莎拉发现作为王室成员的生活,对她来说是越来越困难了,加上安德鲁王子海军军官的身份,2人聚少离多,最终于1992年3月19日宣布分居。

王子王妃分居,虽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但也不至于给王室惹上什么麻烦,真正导致莎拉王妃离开的,就是有名的“吸脚丑闻”。1992年8月,英国媒体《每日镜报》刊登了几张莎拉王妃的度假照,除了裸身享受日光浴以外,更劲爆的就是她的美国籍财政顾问约翰·布莱恩亲吻、吸吮其脚趾的不雅照,不光是英国,甚至还上遍全球各大八卦媒体版面。

▲“吸脚丑闻”让英国王室颜面扫地,也导致莎拉王妃与王室关系破裂。

当时,莎拉王妃在法律上仍是安德鲁王子的妻子,这些照片让英国王室大为尴尬,不只是女王,菲利普亲王看到这些照片更是勃然大怒,拒绝再承认莎拉王妃为儿媳。这件事过后,安德鲁虽然没有立刻休了莎拉,但也只是勉强维持婚姻关系,到了1996年5月底,英国王室终于宣布了安德鲁王子离婚的消息。

离婚之后,莎拉一度暴饮暴食、负债累累,甚至被媒体嘲笑为“猪肉公爵夫人”(Duchess of Pork),不过她很快就振作起来,将重心转移到美国,担任起美国某瘦身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接拍电视广告,还写书、主持脱口秀、出任慈善基金会亲善大使,并推出自己的同名家用产品,俨然成为1名事业成功的女性。除此以外,莎拉仍与前夫安德鲁王子维持友好关系,共同抚养女儿们。

就在一切看似风平浪静时,2010年,莎拉王妃的丑闻突然又被爆了出来,她的前顾问爆料她私底下一直从事“皮肉生意”,说她曾经为了还清数百万英镑的债务,计划跟一名阿拉伯王子发生关系,只是后来临阵脱逃了,以香吻换取王子5万英镑的打赏;还曾参加中东石油富商在豪华游艇上举办的性爱派对,并因此获得30万美元的酬劳。

这些风波对于莎拉来说却没有什么影响,反而给她增加了更多的热度。莎拉的日子过得更加惬意,男友照样谈,钱照样赚,还能得到比以往更多的瞩目与关注。

莎拉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否则也不会公然给皇室出轨,她的钱挣得快,花得更快,曾经对大家开玩笑,说那些钱都不够养女儿。

▲莎拉王妃还曾中过八卦小报的埋伏,因此背上出卖安德鲁王子的恶名。

这还没完,莎拉王妃还曾被英国小报设圈套,向卧底记者假扮的富商索取50万英镑介绍费,声称可替他引见担任英国国际贸易特别代表的前夫安德鲁王子,还夸口委托人将可获得10倍的回报,岂料过程全被偷拍下来,莎拉得知东窗事发后相当崩溃,承认自己出现了严重的判断错误而致歉,并强调安德鲁王子对此毫不知情,此事再度让英国王室尴尬不已,而她也因此背上了“卖夫”的恶名,尽管当时她已经不是王妃。

英国媒体分析,莎拉不顾前王妃的身份,使用不入流的手段赚钱,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王室边缘成员的生活窘境,他们没有王室补贴,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勉强维持贵族门面。

莎拉事件已经过去10多年,如今的莎拉王妃,早已淡出大众视线,随着前夫安德鲁王子再传性侵丑闻,也让这对无缘夫妻的荒唐过往再度被双双翻出。

根据英国民调机构定期进行的“英国王族好感度民调”,在15名成年的王室一级成员里,女王本人的声望虽然始终第一,但丑闻连爆的安德鲁却长期垫底,以16%的平均好感度成为“英国民众最讨厌的王族成员”。

这对“臭气相投”的无缘夫妻真可谓应验了中国的古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完)

为什么一个人耳屎湿也易狐臭?30000年前东亚一个基因突变了

很多人喜欢掏耳垢,用火柴、棉签或挖耳勺在自己耳朵里捣来捣去,那种惬意,别提有多舒服了。

在成都,更是有专门的采耳人为人掏耳朵,已成为成都文化的一部分。外地人尤其是老外,很多人去成都都要专门体验一下这种“酸爽”的感觉,一位名叫邓禄普的英国女士在成都学习期间,第一次掏耳朵时,感觉“刺激又兴奋”,还有一种“愉悦的颤栗”,另一位加拿大人波特则形容,(掏耳朵)就像在公共场所解皮带。

然而,如果你对耳垢有足够的了解,你恐怕就再也不敢对自己的耳朵这么放肆了,尤其是中国人,用棉签掏耳朵可以说非常危险,这源于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基因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耳垢,俗称耳屎,学名耵聍,是人类及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与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由死皮、毛发及耵聍腺、皮脂腺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脱落的皮屑,即角蛋白,占60%;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占12%到20%,胆固醇约6%到9%。

以上数据来自2004年发表在牛津学术上的一份研究,有趣的是,该研究指出,如果把耳垢放在滤纸上,15%的可能会在周围浸出一个油脂环。

是不是和你的经验完全相反?谁掏出的耳屎放在纸上会浸出油来呢?只怕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都不可能吧。

这就要说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形成耳垢基因上的不同了。

耳垢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湿性耳垢为黄褐色到暗褐色的黏性物质,干性耳垢为灰色至棕褐色的碎性物质。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决定耳垢干湿的,竟然不是你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是你基因中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并且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科学家们已确定了一个特定基因负责人体耳垢的干湿。这个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中部的第538码位,称作ABCC11,湿性耳垢对应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腺嘌呤(A),表达为蛋白质时则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一个碱基的变化,就决定了你的耳垢是干的还是湿的。

通过对这个基因的追踪,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耳垢原来可能都是湿的,在大约3到5万年前(约2000代前,人类学和遗传学上通常使用25、20或15年为一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基因突变,导致干性耳垢的出现,由于比湿性耳垢多了约1%的相对适应性,干性耳垢就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了。所以至少在耳垢上,东亚人比西方人要先进1%。

由于耵聍腺是一种顶泌汗腺,和腋窝、乳晕、肛门和会阴等处的大汗腺一样,并且都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而湿性耳垢的人更易有狐臭,乳腺癌发生率也显著更高。日本一项研究就发现,896名就医的狐臭患者中,有860人都是湿性耳垢。

而这次基因突变被认为来自东亚,之后干性耳垢随着混血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湿性耳垢,而东亚人则大多是干性耳垢。演化的最后结果,可能是干性耳垢完全取代湿性耳垢,狐臭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其中日本人湿性耳垢者约占16%,白人则高达90%,而黑人更高达99.5%——这也证明了干性耳垢基因起源于东亚,因为黑人与黄种人的混血,确实比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要少得多。

而在中国,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为10到15%,福建汉族为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

看到这里,耳垢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已经彻底搞清楚了,那么耳垢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好是坏,能不能时常清除耳垢呢?

耳垢既然存在于人体这么多年这么多代,当然就是一种好东西了,它可以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抑制真菌生长,比如研究就已发现,耳垢可以降低多种细菌的活力,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很多大肠杆菌的变种,有时降低高达99%。当然,也有研究称耳垢会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不过主要是一些共生菌。

存在即合理,耳垢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当然就不宜时时刻刻掏之而后快,事实上人体自己已建立了陈年老耳垢的清除机制。这就是在人类下巴运动,包括咀嚼、说话、打呵欠等的辅助下,耳道内的上皮细胞会像传送带一样,不断将耳垢移向外迁移,并带走耳道中出现的任何颗粒物,其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这些耳垢到达外耳道口后,会因为人体的运动而自然掉落。

所以掏耳朵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带来风险和危害。

一些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样做风险很大。欧美人家中棉签是必备工具,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垢大都是湿性的,棉签可以吸收油脂将其带出;而东亚人耳垢是干性,用棉签反容易将耳垢推到耳道更深处。

即使如此,美国耳鼻喉学会专家也不建议清除耳垢,因为经常清除耳垢,会导致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更多的耳垢。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掏耳朵会上瘾,越掏耳垢越多 ,耳朵越痒,到最后就只好不停地掏,这就是腺体受到刺激,分泌了更多的耳垢。而你转移注意力,根本不要管它后,慢慢地耳朵就不会痒了,也不会觉得有耳垢影响自己了,这就是耳朵的自洁系统在起作用了。

掏耳朵还有其它方面的很多风险,比如:

掏耳朵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耳膜穿孔,甚至并发中耳炎;

耳道皮肤娇嫩,掏耳器具容易导致损伤;不卫生的器具,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尤其是多人共用的掏耳器材,风险更大,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甚至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掏耳垢容易将耳垢推到更深的地方,滋生细菌,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衰退。最好不要用棉签,大多数东亚人都是干性耳垢,棉签很难掏出来,只会推得更深

另外,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或助听器,也可能阻止耳垢从耳道中的自然移出,导致耵聍栓塞,引发耳鸣、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失。

如果确实因各种原因,导致耳道不适、疼痛甚至栓塞,正确的姿势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鉴于东亚人干性耳垢的体质,如果有轻微不适,也可用耳匙轻轻刮擦,让耳垢碎裂掉出,但切不可用力过猛,或图舒适经常掏,反而形成更多耳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