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西洋参能去除狐臭吗(西洋参治皮肤病吗)

时间:2024-04-10 12:30:4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这种水果每天只要吃几颗,提高免疫,补气胜似老母鸡!

现在天气依旧比较寒冷,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每到这个时候,有一种常见水果,就被众多养生学者轮番推荐,它历史悠久,既可解馋,又可滋补,甚至和人参齐名;它全身是宝,其果肉可以有效地补脾益胃,果核能够理气止痛,果壳具有收敛之功效。它就是我们常见的龙眼,又名桂圆!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无毒。甘能入脾,是滋补的佳品。

李时珍云:“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清朝王士雄更是认为它“大补气血,力胜参芪。”

桂圆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班固的《汉书》上就记载了朝廷给前来觐见的远方使者赠送龙眼、荔枝等作为回馈的史实。

又因为桂圆营养丰富,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补气、补血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有“北人参,南桂圆”之称。

益气养血 胜老母鸡

新鲜的桂圆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而桂圆干则方便储存,是作为零食和烹饪配料的优质之选。

虽然二者口感不同,但是无论是干果还是鲜果,功效都一点不差。

1

益气养血

桂圆有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缺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气血耗伤的人服用。

尤其是对于有面色蜡黄、头发干枯、指甲焦脆、恶寒、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等气血不足表现的人群来说,都可以通过食用桂圆以改善不适。

2

养心安神

在众多类型的失眠中,有一种是因为思虑太过,气血不足而导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针对这种失眠,可以通过食用桂圆来缓解。

《本草求真》记载:“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

此外,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还曾用龙眼治好了很多学习压力很大、心慌焦虑、大便出血的学生。

因此,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压力较大不想吃东西,或者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吃点龙眼都是不错的选择。

3

补脾健胃

桂圆味甘、性平温、无毒,入心、脾、胃经。

桂圆有补脾健胃和加强脾胃功能的作用,帮助脾胃产生更充足的气血。

古人赞其: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

因此,胃口不好的人群食用桂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有润肺开胃的作用。

4

提高记忆力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桂圆又名“益智”,实验证明,它确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清代名医王孟英也曾经用“集中神品、老弱宜之”来形容桂圆,认为它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对营养神经和脑组织有良好的作用。

5

抵抗衰老

现代研究表明,桂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且桂圆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能辅助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

桂圆壳、核都别扔

除了名声在外的龙眼肉,我们经常会丢掉的龙眼壳、龙眼核也是中药哦。

1

桂圆壳

桂圆壳味甘、性温,归肺经,能祛风、解毒、敛疮、生肌,有散风疏表,凉血清热之功。

将桂圆壳煎水外洗,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荨麻疹、瘙痒症、夏季皮炎等,消疹止痒,功效不凡。

另外,由于桂圆壳有祛风解毒祛邪气的作用,取一把龙眼壳,用冷水下锅,煮20分钟,煮得浓浓的喝下去,能预防头晕头风。

2

桂圆核

桂圆核是止血,定痛的良方,对创伤出血的治疗效果尤其好。

《纲目拾遗》中记载:“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瘢;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意思就是,家中有儿童的,可以常备几个桂圆核,一旦孩子发生了磕碰外伤,用桂圆核磨粉可以祛疤。

方法:去掉龙眼核外层黑色的皮,将龙眼仁研磨成细粉,均匀地洒在伤口里,可止血生肌;还可用纱布包裹龙眼核粉,覆盖在伤口处,然后胶布固定,可以防止伤口感染。

另外,《本草纲目》记述,取龙眼核6枚、胡椒14粒同研成细末,可用于擦治腋部狐臭。

桂圆怎么吃

桂圆的吃法很多,一般可以生吃、蒸煮和泡茶,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

1

直接吃

一般来说,新鲜的桂圆可以作为水果直接吃,提示但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

如果是晾制好的桂圆干,不妨试试下面这种补益心血的方法:

取干龙眼一枚,在嘴里去核取肉,然后细细嚼成膏,和口中津液一起咽下,像这样一共吃九枚。

分别在凌晨5点左右、上午、下午、临睡前各吃一次,每天吃四次,连吃一个月。

《冯氏锦囊秘录》中载此法是“取坎填离之法,劳症者,勤行一月,无不愈者,方士秘之。”

2

入膳吃

桂圆红枣莲子汤

材料:桂圆8颗、红枣10颗、莲子20颗、银耳3朵、红糖15克、清水1升。

做法:银耳泡发,去除黄根,莲子泡发。将桂圆肉、红枣、莲子、银耳用清水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倒入1升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继续炖煮20分钟。煮好后,趁热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补心脾、治脾虚泄泻、虚肿,补气血,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的功效。

代参膏

做法:取桂圆肉30克,白糖3克,共置碗中,放笼中蒸之。

功效:补益气血,可与人参、黄芪相媲美,故被称为“代参膏”,适合于老幼和体质虚弱者。

圆肉甜蛋羹

做法: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再加进炒好的黑芝麻20克,共同煮沸10分钟,打入2个荷包蛋,加红糖或白糖适量,煮至蛋熟即可。

功效:补心养肾。适用于心肾不足、精血亏虚的的心悸、失眠、烦躁的人群。

桂圆枸杞鸡肉汤

做法:取桂圆20克,乌骨鸡500克,枸杞子15克、玉竹10克,精盐适量。乌骨鸡洗净、切块、焯烫后捞出入锅,再将桂圆、枸杞、玉竹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再改小火慢炖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养生,补益气血。

3

泡着吃

桂圆冰糖茶

做法:取桂圆肉25克,冰糖10克。把桂圆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桂圆肉。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

龙眼酒

做法:取桂圆肉250克,白酒500毫升。将龙眼肉干放进瓶中,注入白酒,密封保存,百日后可开封饮用。每次饮用15~30毫升,每日1~2次,连服数日。

功效:有养心、健脾、安神的功效,尤善治思虑过度、心脾亏虚、心悸失眠。

适合人群:适合终日思虑、心血亏虚、心神不宁、心悸失眠、食少体倦、面容憔悴萎黄者饮用。

注意:湿盛中满、内有痰火者及孕妇不宜。不宜饮酒者慎服。

怎样才能吃桂圆不上火?

①适当使用,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桂圆可以少吃一点,通常每天吃五六个桂圆是不会上火的。

②与菊花、西洋参等降火食材搭配。将桂圆与菊花、西洋参等养阴清热的药物一起煮食,既可补气血,又可改善或避免上述上火症状的出现。

③一些人群不宜食用。

桂圆的两大禁忌

从中医角度来说,桂圆性温润而腻滞,所以热性体质、阴虚火旺及舌苔厚腻者不宜食用,患有胃肠肝胆疾病、代谢疾病以及急性发热、急性肠胃炎的患者都不宜食用桂圆。

1热性体质不宜吃

龙眼性偏温补,多吃容易上火,故不适合热性体质者;

肠胃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也不宜吃;

因龙眼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合适食用。

2烟熏龙眼不宜多吃

烟熏龙眼,燥性增加,不仅破坏了补脑安神的功效,而且吃后更易上火,故建议食用新鲜或者晒干的龙眼干。

冬季节是吃龙眼的好季节,尤其是现在,天气寒冷,不少人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环差而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此时适当吃点桂圆,能够有效补气补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来源: 约见名医

这种水果每天只要吃几颗,提高免疫,补气胜似老母鸡!

现在天气依旧比较寒冷,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每到这个时候,有一种常见水果,就被众多养生学者轮番推荐,它历史悠久,既可解馋,又可滋补,甚至和人参齐名;它全身是宝,其果肉可以有效地补脾益胃,果核能够理气止痛,果壳具有收敛之功效。它就是我们常见的龙眼,又名桂圆!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无毒。甘能入脾,是滋补的佳品。李时珍云:“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清朝王士雄更是认为它“大补气血,力胜参芪。”桂圆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班固的《汉书》上就记载了朝廷给前来觐见的远方使者赠送龙眼、荔枝等作为回馈的史实。又因为桂圆营养丰富,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补气、补血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有“北人参,南桂圆”之称。益气养血 胜老母鸡

新鲜的桂圆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而桂圆干则方便储存,是作为零食和烹饪配料的优质之选。

虽然二者口感不同,但是无论是干果还是鲜果,功效都一点不差。

1益气养血

桂圆有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缺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气血耗伤的人服用。

尤其是对于有面色蜡黄、头发干枯、指甲焦脆、恶寒、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等气血不足表现的人群来说,都可以通过食用桂圆以改善不适。

2养心安神

在众多类型的失眠中,有一种是因为思虑太过,气血不足而导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针对这种失眠,可以通过食用桂圆来缓解。

《本草求真》记载:“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

此外,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还曾用龙眼治好了很多学习压力很大、心慌焦虑、大便出血的学生。

因此,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压力较大不想吃东西,或者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吃点龙眼都是不错的选择。

3补脾健胃桂圆味甘、性平温、无毒,入心、脾、胃经。

桂圆有补脾健胃和加强脾胃功能的作用,帮助脾胃产生更充足的气血。

古人赞其: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

因此,胃口不好的人群食用桂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有润肺开胃的作用。

4提高记忆力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桂圆又名“益智”,实验证明,它确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清代名医王孟英也曾经用“集中神品、老弱宜之”来形容桂圆,认为它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对营养神经和脑组织有良好的作用。

5抵抗衰老

现代研究表明,桂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且桂圆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能辅助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

桂圆壳、核都别扔

除了名声在外的龙眼肉,我们经常会丢掉的龙眼壳、龙眼核也是中药哦。

1桂圆壳

桂圆壳味甘、性温,归肺经,能祛风、解毒、敛疮、生肌,有散风疏表,凉血清热之功。

将桂圆壳煎水外洗,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荨麻疹、瘙痒症、夏季皮炎等,消疹止痒,功效不凡。

另外,由于桂圆壳有祛风解毒祛邪气的作用,取一把龙眼壳,用冷水下锅,煮20分钟,煮得浓浓的喝下去,能预防头晕头风。

2桂圆核

桂圆核是止血,定痛的良方,对创伤出血的治疗效果尤其好。

《纲目拾遗》中记载:“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瘢;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意思就是,家中有儿童的,可以常备几个桂圆核,一旦孩子发生了磕碰外伤,用桂圆核磨粉可以祛疤。

方法:去掉龙眼核外层黑色的皮,将龙眼仁研磨成细粉,均匀地洒在伤口里,可止血生肌;还可用纱布包裹龙眼核粉,覆盖在伤口处,然后胶布固定,可以防止伤口感染。

另外,《本草纲目》记述,取龙眼核6枚、胡椒14粒同研成细末,可用于擦治腋部狐臭。

桂圆怎么吃

桂圆的吃法很多,一般可以生吃、蒸煮和泡茶,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

1直接吃

一般来说,新鲜的桂圆可以作为水果直接吃,提示但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

如果是晾制好的桂圆干,不妨试试下面这种补益心血的方法:

取干龙眼一枚,在嘴里去核取肉,然后细细嚼成膏,和口中津液一起咽下,像这样一共吃九枚。

分别在凌晨5点左右、上午、下午、临睡前各吃一次,每天吃四次,连吃一个月。

《冯氏锦囊秘录》中载此法是“取坎填离之法,劳症者,勤行一月,无不愈者,方士秘之。”

2入膳吃

桂圆红枣莲子汤材料:桂圆8颗、红枣10颗、莲子20颗、银耳3朵、红糖15克、清水1升。做法:银耳泡发,去除黄根,莲子泡发。将桂圆肉、红枣、莲子、银耳用清水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倒入1升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继续炖煮20分钟。煮好后,趁热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功效:补心脾、治脾虚泄泻、虚肿,补气血,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的功效。

代参膏做法:取桂圆肉30克,白糖3克,共置碗中,放笼中蒸之。功效:补益气血,可与人参、黄芪相媲美,故被称为“代参膏”,适合于老幼和体质虚弱者。

圆肉甜蛋羹做法: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再加进炒好的黑芝麻20克,共同煮沸10分钟,打入2个荷包蛋,加红糖或白糖适量,煮至蛋熟即可。功效:补心养肾。适用于心肾不足、精血亏虚的的心悸、失眠、烦躁的人群。

桂圆枸杞鸡肉汤做法:取桂圆20克,乌骨鸡500克,枸杞子15克、玉竹10克,精盐适量。乌骨鸡洗净、切块、焯烫后捞出入锅,再将桂圆、枸杞、玉竹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再改小火慢炖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补虚养生,补益气血。

3泡着吃

桂圆冰糖茶做法:取桂圆肉25克,冰糖10克。把桂圆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桂圆肉。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

龙眼酒做法:取桂圆肉250克,白酒500毫升。将龙眼肉干放进瓶中,注入白酒,密封保存,百日后可开封饮用。每次饮用15~30毫升,每日1~2次,连服数日。功效:有养心、健脾、安神的功效,尤善治思虑过度、心脾亏虚、心悸失眠。适合人群:适合终日思虑、心血亏虚、心神不宁、心悸失眠、食少体倦、面容憔悴萎黄者饮用。注意:湿盛中满、内有痰火者及孕妇不宜。不宜饮酒者慎服。怎样才能吃桂圆不上火?①适当使用,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桂圆可以少吃一点,通常每天吃五六个桂圆是不会上火的。②与菊花、西洋参等降火食材搭配。将桂圆与菊花、西洋参等养阴清热的药物一起煮食,既可补气血,又可改善或避免上述上火症状的出现。③一些人群不宜食用。

桂圆的两大禁忌

从中医角度来说,桂圆性温润而腻滞,所以热性体质、阴虚火旺及舌苔厚腻者不宜食用,患有胃肠肝胆疾病、代谢疾病以及急性发热、急性肠胃炎的患者都不宜食用桂圆。

1热性体质不宜吃

龙眼性偏温补,多吃容易上火,故不适合热性体质者;

肠胃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也不宜吃;

因龙眼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合适食用。

2烟熏龙眼不宜多吃

烟熏龙眼,燥性增加,不仅破坏了补脑安神的功效,而且吃后更易上火,故建议食用新鲜或者晒干的龙眼干。冬季节是吃龙眼的好季节,尤其是现在,天气寒冷,不少人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环差而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此时适当吃点桂圆,能够有效补气补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约见名医)

中医专家教您读懂“汗语”

夏天闷热难耐,令人汗流浃背。在天热、穿衣过厚、饮热汤、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较多,只要及时补水就没有问题。如排除这些因素,出现异常出汗,或特定部位出汗增多,要提防是疾病预警。杭州市红会医院中医科中医师刘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指出,如果我们能看懂汗液的“语言”,便可提早介入,就医调理,防患于未然。

提防6种“坏汗”不可小觑

与生理性出汗不同,异常出汗的病人常表现出面色苍白、脉搏弱、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痉挛、昏厥的情况,不可小觑。异常出汗有6种情况。

自汗这类人出汗成家常便饭,会不受天气冷热、时间、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流汗。自汗多因体弱、气阴两亏导致,病人常伴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可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如果除外上述病,可进行适当食补(如麦冬、洋参、核桃等)。

盗汗常发于夜间,入睡则头、颈、背部汗出,醒来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可用百合、雪梨、蜂蜜等滋阴,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或在中医指导下用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浮小麦25克、红枣5枚,水煎饮用,效果也不错。

冷汗冷汗是虚弱的表现,常见于感冒发烧后及退烧的过程中。患者往往脾胃虚弱,过度饥饿或是脱水严重也易出现全身冷汗。

战汗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这是大病前兆,非常危险,应及时就医。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者,是谓黄汗,多为湿热内郁之征。西医认为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

脱汗又称“绝汗”,常见于危重病人,患者大汗淋漓,多伴呼吸急促、四肢发冷等。

自查7个部位出汗说明身体虚

不同部位冒汗暗藏健康预警,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容易冒汗,可对照下面内容自查。

头汗指病人仅头颈部出汗较多,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藉,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若同时有上腹胀满、口臭、不想吃饭等症状多为积食所致,可在中医指导下用麦芽30克、独脚金15克水煎服用。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在中医指导下用苍术、南豆花、绵茵陈各10克水煎饮用。

鼻汗鼻汗往往出现在鼻梁和鼻翼两侧,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鼻汗多者往往肺气不足,需调理补气和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天用手或工具敲打双臂,调理肺经。

腋下汗腋下大量出汗,往往实症较多,如果汗液气味大,多与热症或湿热症有关,这种情况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还可用菊花等泡水代茶饮。如果是腋臭,可手术根治。

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手心和脚心爱出汗,说明湿热重,需去热、除湿、健脾。每天餐后可按摩腹部,尽量不吃冰淇淋、冷饮等。

半边身出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半边身体出汗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指心窝部和两乳中间部位多汗。这里的“劳心”也是字面意思,常见于劳心过度之人,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伤”。

阴汗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股阴处)部分皮肤经常汗多,且汗味臊臭,古人称为“阴汗”,西医称为阴囊潮湿,前列腺炎、阴囊皮肤湿疹、糖尿病等都可能是诱因。另外,有些人精神紧张也易患病。患者外出时可适当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尤其是肥胖者。

提醒:夏日出汗过多,还要注意生活调护,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忧思烦劳过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另外,出汗时毛孔张开,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以防感冒。出汗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勤换衣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