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是一种常见病。患腋臭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也是心理上的打击。如果你知道你有体味,你会躲得远远的。但很多人腋下通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但并不那么明显。我不知道是不是腋臭。那么我们应该看看是否有这些症状,比如腋下是否有小颗粒物的气味,出汗多或少,或者紧张时腋下会有异味。
腋臭
腋臭患者的主要症状:
1分泌物是腋臭的主要症状。患者腋毛可见结晶分泌物为黄白色细晶颗粒或粘着液体,比汗液粘多。这种病会长期发生,还会带来汗斑等皮肤病。患者观察到内衣腋窝有黄色变色,用手触摸腋窝后气味难闻,活动后症状加重。
2溴汗症的主要症状是温度升高容易引起紧张。当环境温度高,或者情绪紧张时,腋臭患者会异常出汗、闻起来不好,这是本病的典型症状。过多的分泌物会使衣服变黄,留下持久的气味,造成清洗问题。腋臭症状在青春期最为明显。夏季炎热时,溴汗症的主要症状容易加重。
腋臭
3腋臭的主要症状是腋下浓密的毛发。当腋窝顶泌腺广泛分布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腋窝毛囊的过度发育,使原始毛囊的生长量是正常毛囊的2至3倍以上,腋窝毛羽也为真菌提供了一个更潮湿温暖的生长环境,使腋臭更加强烈。腋臭是腋臭的一种症状,与体质直接相关。
4粘耳是腋臭的主要症状。因为耳道也与腋窝、会阴等部位一样,有汗腺分布。因此,当腋下汗腺异常时,也会诱发病变,使耳道内的耳垢呈现湿、粘、腻,出现“油耳”。这种症状是要通过专业检查,广大患者和朋友千万不要使用任何工具,自行检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年满20岁的小李,从初中起就被同学说身上有股“怪味”。四季之中,小李最喜欢冬天。
“冬天冷,出汗也少,身上的味道就不明显了。”
每每入夏,就是小李苦恼生活的开始。
“每天都要洗澡,勤通风,到了夏天就不敢和同学一起打球,怕他们会用异样的眼神看我。”
狐臭一直是小李心中的一根刺。去年冬天,小李去医院将狐臭去除。
“现在我也不用过度担心我的体味会影响到别人了,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搬开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被狐臭所困扰,那么狐臭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部分人会将体味和汗水联系在一起,人体有着数百万的汗腺,主要分为外分泌汗腺(小汗腺)与顶浆腺(大汗腺)。小汗腺分布在全身各处,主要分泌物是水。而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和身体部分区域,主要的分泌物为蛋白质。
人体的体味主要是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中最多的物质是脂质类物质,例如皮脂和汗液。体味与生活环境、年龄、饮食习惯、遗传物质等都存在着联系,最终就使得有的人体味是香的,有的人体味是臭的。体味重的地方主要在腋下、口腔、阴部、脚底。
狐臭是臭汗症中的一种,多发于青春期。腋窝大汗腺的异常分泌也是狐臭产生的原因之一。又因大汗腺的异常属于显性遗传,若父母双方都患有狐臭,子女患上狐臭的概率就会变高。狐臭不会传染,对身体的危害较小,但对患者的心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发展更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会使患者变得自卑、自闭。
腋窝是体表细菌密度最高的部位之一,因体表微生物需要潮湿的生存环境,而腋窝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
在腋窝处“安家”的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棒状菌属、微球菌属等。当这些细菌大快朵颐时,本来无味的化合物就会被转化,其中最难闻的是含硫(S)的化学物质,它会使体味闻起来像生洋葱的气味。腋窝处存在的细菌越多,味道也会不断增大。
大汗腺所产生的蛋白质和脂肪也是细菌们的重要粮食。大汗腺分泌出的物质本没有味道,细菌在进食与繁殖的过程中,会将本来无味的蛋白质转化为其他化学物质。这并非人体本身的气味,而是细菌新陈代谢产生的气味。
狐臭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提高洗澡频率等方式来改善。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可以在合适的年龄通过手术进行去除。
除此之外,这些位置出现异味也要多多注意!
这些部位有异味,是不是病症“找上门”引起口臭的原因主要有肠胃问题与结石两类。其中,结石包括牙结石和扁桃体结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重口腔卫生,口腔中的细菌就会和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反应,最后形成一种叫做牙菌斑的黏性薄膜。牙菌斑会附着在牙齿上,若不及时清理,慢慢沉积就会形成牙结石。
扁桃体结石是一种带有臭味的泥状物,它存在于扁桃体隐窝中,因食物残渣被细菌消化而形成。
隐窝深、口腔卫生情况差、抽烟喝酒的人更容易产生扁桃体结石。扁桃体结石还会造成吞咽困难、嗓子疼、频繁咳嗽等,这使得扁桃体变得更易红肿。在进食或咳嗽时,扁桃体结石可以自然脱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
而肠胃问题所导致的口臭,主要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腹部受凉、食物积滞在胃部不容易消化有关,因此会出现口干、口臭等症状。若是胃炎所导致的口臭,可以配合抑制胃酸分泌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奥美拉唑,还应配合保护胃黏膜类药物,如枸橼酸铋钾,能减轻患者胃部疼痛、灼热感、烧心、反酸的症状。
另外,排便不畅所引发的口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规律,多吃粗纤维类食物来促进肠胃蠕动。以此来排空胃部,达到减轻口臭症状的效果。
其次,部分人还有脚臭的困扰,但脚臭不一定是因为清洁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以下几点问题。
脚部的汗腺较为密集,这也是大多数人很容易出脚汗的原因。脚汗本身无味,但不透气的鞋袜会阻止脚汗的挥发,脚部的潮湿使得大量细菌开始活跃。细菌食用脚部表层代谢的皮脂和蛋白质来达到繁衍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细菌排泄出丙酸(臭酸味)、甲硫醇酸(硫磺和干酪味)、异戊酸(变质醋酸味),三酸强强联合,混合出了人们厌恶的脚臭味。
注重个人卫生,尽量穿透气性强的鞋子和纯棉吸汗的袜子,减少出汗,保持脚部干爽。进行大量运动后,要及时换洗袜子,并将鞋子通风,保持鞋内干燥。
每天除认真洗脚之外,还要定期清理脚底死皮。细菌没有了“粮库”,自然难以滋生。
在饮食方面,少食用容易引起出汗的食物,如辣椒、生蒜、生葱等。
如果发现自身手脚出汗增多,可以去医院排查一下是否患有局限性多汗症。单纯的脚臭并不是病,不需要乱用药物来治疗,也不需要各种偏方。
很多人会把脚气和脚臭混淆,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脚臭可能是脚气,但是脚气未必会出现脚臭。
脚气又叫足藓,是真菌引起的病症。它不仅能互相传染,还会使脚丫变得奇痒无比。除此之外,患有脚气的位置还会出现小水泡。脚气是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的。
上述的体味都臭臭的,那么传说中的“体香”又是什么?
揭开体香的神秘面纱体香实际上就是体味,是每个人都会分泌的一种激素(Hormone,音译为荷尔蒙),从而产生自身特有的一种生理气味。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研究小组经试验证明,人的体味中的确存在吸引另一半的荷尔蒙,它能够直接引起大脑产生反应,使其产生小鹿乱撞的感觉。
体香并非只靠鼻子就能闻到,在鼻子中有一个特殊角色——犁鼻器。犁鼻器的作用就是只接受类似信息素的味道,从而使人们产生性冲动。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生都闻不到那种诱人的味道,因为犁鼻器已经是一种高度退化的器官,只有在胎儿和新生儿中,才会存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
体香是人体自带的一种基因特征,当你能够闻到异性的体香,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就说明你们的基因是互补的,更容易被对方吸引。
体香就是“费洛蒙”,俗称信息素,是生物为了吸引异性而产生的,也是生物自带的一种“通讯工程”。
许多热恋中的情侣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第一次和恋人约会,总能从“ta”身上闻到淡淡的迷人香味。即使没有使用香水,“ta”的身上也会有着独特的味道。
体味与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关联。例如,婴儿身上都会带有一种奶香,因为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食物是奶。
另外,饮食清淡的人体味也会比较清新。捷克共和国的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分为了两组,一组吃肉,另一组吃素。两周以后,收集他们腋下的汗水进行测评。结果表明,食肉组的汗水气味相比食素组汗水气味更加浓烈。
你知道吗,头皮也是细菌滋生的“理想住所”。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头皮皮脂腺分泌旺盛。头皮产生气味的主要病因包括个人卫生不佳、脂溢性皮炎、过度清洁等。目前,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新生儿和30-60岁的成年人更容易患上脂溢性皮炎,且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头皮分泌的皮脂原本是为了保护头皮,但如果油脂堆积过度,使得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也就是我们闻到的“头油味”。在清洗完头发的半天后,头皮就开始分泌油脂,若情况不严重,只需要定期的清理头皮即可解决此种症状。
以上的大部分症状都可以通过清洁来治疗,若有必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严重者可以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规律的作息,这对体味的治疗也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体香也能吃出来》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5.7.38
[2]《腋臭》大众医学 2008.8.67
[3]《为何很多人会口臭 嘴里有味是什么病?》黑龙江科学2014.6.18
很多人喜欢掏耳垢,用火柴、棉签或挖耳勺在自己耳朵里捣来捣去,那种惬意,别提有多舒服了。
在成都,更是有专门的采耳人为人掏耳朵,已成为成都文化的一部分。外地人尤其是老外,很多人去成都都要专门体验一下这种“酸爽”的感觉,一位名叫邓禄普的英国女士在成都学习期间,第一次掏耳朵时,感觉“刺激又兴奋”,还有一种“愉悦的颤栗”,另一位加拿大人波特则形容,(掏耳朵)就像在公共场所解皮带。
然而,如果你对耳垢有足够的了解,你恐怕就再也不敢对自己的耳朵这么放肆了,尤其是中国人,用棉签掏耳朵可以说非常危险,这源于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基因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耳垢,俗称耳屎,学名耵聍,是人类及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与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由死皮、毛发及耵聍腺、皮脂腺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脱落的皮屑,即角蛋白,占60%;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占12%到20%,胆固醇约6%到9%。
以上数据来自2004年发表在牛津学术上的一份研究,有趣的是,该研究指出,如果把耳垢放在滤纸上,15%的可能会在周围浸出一个油脂环。
是不是和你的经验完全相反?谁掏出的耳屎放在纸上会浸出油来呢?只怕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都不可能吧。
这就要说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形成耳垢基因上的不同了。
耳垢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湿性耳垢为黄褐色到暗褐色的黏性物质,干性耳垢为灰色至棕褐色的碎性物质。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决定耳垢干湿的,竟然不是你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是你基因中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并且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科学家们已确定了一个特定基因负责人体耳垢的干湿。这个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中部的第538码位,称作ABCC11,湿性耳垢对应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腺嘌呤(A),表达为蛋白质时则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一个碱基的变化,就决定了你的耳垢是干的还是湿的。
通过对这个基因的追踪,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耳垢原来可能都是湿的,在大约3到5万年前(约2000代前,人类学和遗传学上通常使用25、20或15年为一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基因突变,导致干性耳垢的出现,由于比湿性耳垢多了约1%的相对适应性,干性耳垢就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了。所以至少在耳垢上,东亚人比西方人要先进1%。
由于耵聍腺是一种顶泌汗腺,和腋窝、乳晕、肛门和会阴等处的大汗腺一样,并且都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而湿性耳垢的人更易有狐臭,乳腺癌发生率也显著更高。日本一项研究就发现,896名就医的狐臭患者中,有860人都是湿性耳垢。
而这次基因突变被认为来自东亚,之后干性耳垢随着混血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湿性耳垢,而东亚人则大多是干性耳垢。演化的最后结果,可能是干性耳垢完全取代湿性耳垢,狐臭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其中日本人湿性耳垢者约占16%,白人则高达90%,而黑人更高达99.5%——这也证明了干性耳垢基因起源于东亚,因为黑人与黄种人的混血,确实比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要少得多。
而在中国,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为10到15%,福建汉族为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
看到这里,耳垢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已经彻底搞清楚了,那么耳垢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好是坏,能不能时常清除耳垢呢?
耳垢既然存在于人体这么多年这么多代,当然就是一种好东西了,它可以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抑制真菌生长,比如研究就已发现,耳垢可以降低多种细菌的活力,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很多大肠杆菌的变种,有时降低高达99%。当然,也有研究称耳垢会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不过主要是一些共生菌。
存在即合理,耳垢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当然就不宜时时刻刻掏之而后快,事实上人体自己已建立了陈年老耳垢的清除机制。这就是在人类下巴运动,包括咀嚼、说话、打呵欠等的辅助下,耳道内的上皮细胞会像传送带一样,不断将耳垢移向外迁移,并带走耳道中出现的任何颗粒物,其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这些耳垢到达外耳道口后,会因为人体的运动而自然掉落。
所以掏耳朵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带来风险和危害。
一些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样做风险很大。欧美人家中棉签是必备工具,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垢大都是湿性的,棉签可以吸收油脂将其带出;而东亚人耳垢是干性,用棉签反容易将耳垢推到耳道更深处。
即使如此,美国耳鼻喉学会专家也不建议清除耳垢,因为经常清除耳垢,会导致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更多的耳垢。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掏耳朵会上瘾,越掏耳垢越多 ,耳朵越痒,到最后就只好不停地掏,这就是腺体受到刺激,分泌了更多的耳垢。而你转移注意力,根本不要管它后,慢慢地耳朵就不会痒了,也不会觉得有耳垢影响自己了,这就是耳朵的自洁系统在起作用了。
掏耳朵还有其它方面的很多风险,比如:
掏耳朵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耳膜穿孔,甚至并发中耳炎;
耳道皮肤娇嫩,掏耳器具容易导致损伤;不卫生的器具,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尤其是多人共用的掏耳器材,风险更大,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甚至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掏耳垢容易将耳垢推到更深的地方,滋生细菌,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衰退。最好不要用棉签,大多数东亚人都是干性耳垢,棉签很难掏出来,只会推得更深。
另外,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或助听器,也可能阻止耳垢从耳道中的自然移出,导致耵聍栓塞,引发耳鸣、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失。
如果确实因各种原因,导致耳道不适、疼痛甚至栓塞,正确的姿势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鉴于东亚人干性耳垢的体质,如果有轻微不适,也可用耳匙轻轻刮擦,让耳垢碎裂掉出,但切不可用力过猛,或图舒适经常掏,反而形成更多耳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