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我这段时间总是感觉肚子胀胀的,像是有一团气堵在那里,想打嗝,揉揉腹部后打出嗝就稍微好一点,但想打嗝的感觉一会又上来了,请问这是什么毛病呀?
打嗝是由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受到刺激,横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就会发出嗝嗝的声音。
喝过多的碳酸饮料、咖啡、茶等,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的药物,以及情绪焦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吃饭太快或吃饭时说话等,都会引起打嗝。
像你这种情况,要注意打嗝时是否发出异味。
若有异味并且是酸味,表明胃酸过多;
如果是苦味,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如果是腐烂(臭鸡蛋)味,则和硫化氢有关,这是由于食物的糊状物长时间阻留在胃里形成的。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要到医院仔细检查了,因为这可能和胃、肠、肝、胆囊等病变有关。
此外,尽量避免吃一些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如肉汤、烧烤、葱、蒜、咖啡等,因为进食时会吸入很多空气,所以不要一下子把食物吞下去,应细嚼慢咽。
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生胃病之理?或饱或饥,或寒或热,皆可变生胃病;或动怒生气,或心情抑郁,皆可影响消化。特别是,春天肝木升发,肝气横逆,最容易犯脾胃,百病从肝论治,在这个季节谈论此更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患者朋友来说更需要及早重视。
胃病发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形形色色,从症状上或痛,或胀,或酸,或嗝,或吐,或喜温或贪凉,或喜按或拒按,不一而足;从疾病上有酸相关性疾病,或消化系溃疡,有动力障碍性疾病,或功能性消化不良,诸如此等。
胃痛:有人表现为吃完饭后胃痛难忍,有人表现为夜间或者空腹疼痛,有人表现为胃痛伴反酸烧心,有人表现为经常不按规律吃早点导致胃痛呕吐胆汁,有人贪凉后出现胃痛痉挛,有人过食后出现胃痛嗳臭,有人胃痛出现舌苔厚腻大便黏滞不爽,有人情绪激动后出现胃痛难忍,有人形体消瘦口干舌燥之胃痛缠绵。从疾病上分析,有属于消化系溃疡,或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从辨证上分析,有虚寒胃痛,有积滞胃痛,有湿热胃痛,有肝郁胃痛,有阴伤胃痛,治疗上或抑酸制酸,或温胃健脾,或化积消导,或清化湿热,或疏肝解郁,或滋阴濡润,针对胃痛的具体病情,精准治疗,疗效可靠。
腹胀:有人表现为剑突下胀,有人表现为胁肋胀,有人表现为肚脐胀,有人表现为小腹胀,有人饭后顶着不往下走,有人生气后出现唉声叹气,有人出现完谷不化,有人出现便前腹胀、便后缓解。从病因上分析或因胃动力不足,或因肝郁气滞,或因肠蠕动减弱,或因下焦寒甚,或因脾失健运,或因木克脾土。治疗上可以辛开苦降调胃动力,也可以疏肝解郁调情志,或可通腑泄浊促蠕动,或可温暖下焦,抑或健脾助运,除胀醒脾。春天肝木升发,肝气横逆,最容易出现腹胀,需在调节胃肠动力基础上兼顾调节情志,配合个体差异或温或清可以取得更好效果。
胃酸:有人表现为胃酸嘈杂,有人表现为胸部烧心,有人表现为咽痒异物感,有人表现为声音嘶哑,有人表现为饭后咳嗽,有人表现为胸痛难耐,有人表现为黏膜糜烂。从疾病上说有消化性溃疡,有胃食管反流病,有幽门螺杆菌强阳性。从病因上说有因肝火犯胃,木克脾土,有因胃肠积滞,嗳腐吞酸,有因脾胃虚损,黏膜缺损;治疗上可以抑酸制酸,或清肝泻火,或消积导滞,或健脾温中,可以结合中药修复黏膜,而对于年轻人不规律吃早点或者年老患者幽门口关闭不全还常伴有胆汁反流,需要结合酸碱之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用药,才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打嗝:打嗝也是临床常有之事。有因胃虚寒,或因肝火旺,有因食滞而逆,有因气滞而逆,有因中气虚而逆,有因阴气竭而逆,总体皆因胃气上逆所致。对于危重症患者出现呃逆多属于元气衰竭为危象。对于屡呃为患或呃之甚者,可以用中药调理,胃虚有热之呃逆,可以用橘皮竹茹汤;胃虚寒之呃逆,可以用丁香柿蒂汤。
呕吐:有人表现为食入即吐,有人表现为朝食暮吐,有人表现为完谷不化,有人表现为吐涎沫,有人表现为吐稀水,有人表现为吐酸水,有人表现为吐苦水。从病因上或因外邪干胃,如夏天暑湿或偶遇风寒,或因伤食,嗳腐吞酸,每以呕出为快,或因胃寒,或因胃热,或因胃阴不足,或因肝胃不和。从疾病上有人表现为肠梗阻不通而吐,有人因为妊娠早孕反应而吐,有人因为糖尿病胃轻瘫而吐,有人因为尿毒症代谢异常而吐,尤其需要明确诊断分门别类治之方不误事,如出现吐血务必需要及时就医抢救。
胃病的核心病机多因由脾胃功能弱而起,如小朋友生病多因为脾胃处于发育中,加之零食不断等导致积食积滞出现疳积不化,有积热容易出现反复感冒,有积滞容易出现吸收不良形体消瘦;再如老年人常因为年老体衰,基础病多,口服西药多,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黏膜破损,腺体减少,胃黏膜甚至出现萎缩,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减弱,久而久之会出现气血不足,阴津亏虚,化生无源,容易伴发阳气之不足,杂症丛生,当需尽早重视。所以很多名家治疗老年性疾病多从脾胃入手。
胃病加重的因素多有情志作祟,或工作压力,或性格内向,或节奏加快,或脾气急躁,或思念劳苦,故有“气得胃疼”“茶饭不思”等,背后都有情志的因素。春天肝木升发,肝气横逆,最容易犯脾胃,百病从肝论治,在这个季节谈论此更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吴义春(北京中医医院杂病门诊)
明明没吃多少东西,却总觉得肚子胀胀的,好像有一股气在来回翻腾。生活中90%的人,都有过肚子胀气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肚子总是胀气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胃肠“生气”,气从何来?
生理学研究表明,晨起空腹时,正常人肠胃中的气体通常在100-200毫升左右(也就是1-2个拳头大小)。然而,每天在正常人的胃肠道里都会“产生”约7-10升的气体,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 咽下的空气
在吞咽的时候如果过多的说话,或是进食速度过快会将氧气和氮气等气体都吞入胃内,亦或是进食含气比较丰富的食物时,如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
② 食物在肠道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
部分食物与酸性胃液发生酸碱反应产生气体,如饮用苏打水后。
③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如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的纤维素或多元醇在肠道内发酵以及产气菌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烷类及含硫气。
这些气体大多都会被人体重新吸收,只有少部分气体会以打嗝或放屁的形式从体内排出。
如果肠道里产生的气体太多,亦或是外排通道不顺畅,就可能会导致胃肠胀气,甚至引发现一系列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嗳气、肠鸣亢进、肛门排气过多、胸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呕吐等。
肚子胀气的类型
肚子胀气根据位置不同分为胃胀气和肠道胀气:胃胀气和饮食有关,肠道胀气和消化有关。
01
胃胀气
胃胀气是因为平时吃东西会不知不觉吞下很多气体,尤其是吃饭喝水太快、碳酸饮料摄入过多……气体在胃里堆积,通常都会以“嗝”的形式排出,也就是「嗳气」。偶尔嗳气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有烧心、反酸、胀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02
肠道胀气
肠道胀气症状表现为小肚子的位置感觉有东西在“游走”,严重的还会肚子疼。这是由于吃进去的食物没有被完全消化,肠道菌群就会抓住这些“大块食物残渣”,分解并产生很多气体,残渣体积越大产生的气体也更多。如果经常在饭后发生胀气,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或肿瘤的可能。
导致胀气的原因
01
饮食习惯不好
狼吞虎咽、边吃饭边说话、长时间嚼口香糖这三个习惯都容易吞进大量气体,从而引起胃胀。
所以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过不用每口饭都数着嚼到二三十下,只要有意识地把饭嚼到米粒大小再咽就行;另外吃饭时安静点儿少说点话;如果想嚼口香糖清洁口腔就少嚼一会儿,或者多用漱口、刷牙的方式清洁口腔。
02
产气食物摄入过多
番薯、土豆、洋葱等,这些都属于容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摄入太多容易出现胀气。或者因为对某些食物过敏,导致肠道产生太多气体,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喝了牛奶,也容易出现胀气。
肉类也属于一种容易产气的食物,因为不太好消化,如果一次吃太多,胃肠来不及消化吸收,也会导致胀气,这也是为什么肉吃多了,放屁会变多而且屁还特别臭的原因。
03
胃肠功能异常
胃炎、胃溃疡、肠炎、肠道息肉等疾病,会导致胃肠功能异常,胃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导致食物在胃肠中滞留,或肠道菌群失调,细菌会酵解食物而产生比较多的气体,就会有腹胀、排气增多等症状。
细菌的过度生长,也已应用于美国胃肠病学会(AGA)胀气、腹胀患者的临床标准化诊疗流程中。
缓解胀气的方法
1、改善饮食习惯
●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2、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坚持锻炼,促进消化道的肌肉群。
3、动作缓解
●蜷缩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抱腿,将双膝抬起至胸部并且上身前倾,有助于排出气体;
●揉肚子:手像吸盘一样紧紧吸住腹部,顺时针揉5分钟。
4、调节情绪人的情绪与胃肠功能息息相关,改善不良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缓解胃肠功能紊乱。
(约见名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