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俗称"狐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腋臭是因为大汗腺分泌乳白色无气味分泌物后,腋部的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中的Na-酰基谷氨酰胺氨基酰基转移酶分解成为E-3-甲基-己烯酸,从而产生特殊的刺激性气味[1]。在我国,腋臭的发病率高达6.41%,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发展。目前, 腋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外用药物、激光、射频治疗及肉毒毒素注射等。
示意图,来源网络
近年来,由于黄金微针射频的问世, 使得微创治疗腋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成为临床上治疗的一种新手段。该方法是利用绝缘或半绝缘的黄金微针将射频能量集中作用于皮下汗腺组织,通过热效应破坏大小汗腺,达到治疗腋臭、腋下多汗症的目的。
示意图,来源网络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刘悦玲,施宗平,尹 锐医生,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既往临床资料68例,总结了笔者医院黄金微针射频导致术后不良反应的处置经验,现报道如下。
典 型 病 例 资 料女,32岁,因“双腋下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腋臭术后7d伴感染”。既往无内科疾病史;自行外用夫西地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百多邦、碘伏及美宝等换药后出现软组织感染,轻微疼痛。
查体:双侧腋下可见散在20~30处大小不一的溃疡,基底处25%有表皮坏死,75%覆有脓液、脓痂,溃疡周围皮肤发红、干燥,局部皮温偏高,无异味, 疼痛评分1分。右前臂内侧皮肤麻木及感觉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脓液细菌培养阴性。
T I M E 原则是指从坏死组织( t i s s u e nonviable,T)、感染或炎症(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I)、湿度(moisture, M)和创面边缘(edge of tissue, E)四个方面评估创面,并针对性地去除坏死组织、控制炎症和感染、保持湿度平衡和促进上皮生长,为其愈合创造良好条件[4-5]。在本案例中笔者依据该原则,采用清除坏死组织 控制感染 保持湿性平衡 促进上皮移行 预防瘢痕形成方案。根据伤口恢复过程,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① 清创期:主要治疗方案是清除坏死组织并控制感染。
② 修复期:该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案是保证伤口湿性平衡和促进上皮移行。
③ 瘢痕预防期: 由于创面深浅不一,愈合速度不一致,为了对瘢痕进行早期干预,本文作者本着“先愈合先预防”的策略,对于已愈合的部分使用美皮护(瑞典墨尼克)贴于愈合面,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减少增生的可能。
图2 右侧腋下创面愈合情况
鉴于患者工作因素出汗较多,给敷料的固定及患者的舒适带来了挑战,笔者建议患者工作时患处涂抹康瑞宝凝胶2~3次/d,夜间休息使用美皮护敷料覆盖并保证12h/d的使用时间,同时笔者医院建议患者早期可以进行瘢痕的浅层皮肤放射治疗,患者于愈合后1个月左右联合使用瘢痕预防,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对于目前的情况很满意,瘢痕稍高出皮面,不明显,随工作加重,休息减轻,嘱患者避免频繁过度牵拉腋下瘢痕, 继续使用美皮护预防瘢痕。具体皮损恢复情况如下图(见图,此文只展示部分图)。
图2 右侧腋下创面愈合情况
结 果通过14d机械清创联合自溶清创,双腋下创面从25%黑色坏死组织,75%黄色组织逐渐转变为100%红色新鲜肉芽组织,加之合理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水凝胶促肉芽生长、泡沫敷料管理渗液及促进上皮移行,经过约50d的伤口处理,患者双腋下散在50多处溃疡面完全愈合。患肢功能正常,瘢痕小,患者满意。
结 论银离子敷料、水凝胶及各种泡沫敷料联合治疗对光电术后伤口的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对不良反应的改善和恢复也大有益处。
▲ 此文为精简文,全文刊登《中国美容医学》2018年1期 皮肤美容(57)
题目: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腋臭术后感染继发溃疡的处理分析
感谢关注《中国美容医学》今日头条号,我要立志要让专业医美知识流行起来~
图/IC photo
高温天气大量出汗,腋臭患者的尴尬时刻又来了。腋臭不会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却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社交,甚至形成心理负担。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乃芳介绍,腋臭,亦称“狐臭”,主要是由于腋下大汗腺分泌物经皮肤局部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异常臭味。
腋臭其实是臭汗症的一种。李乃芳表示,汗臭症是汗液中具有特殊臭味的现象。臭汗气味轻重不同,与多汗有关,夏季加重,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减轻。臭汗症有全身性与局部性两种,局限性臭汗症主要发生在腋下、足、会阴,表现为多汗且有臭味,发生于腋下的汗臭症即腋臭。
腋臭之所以会在夏季加重,和夏季多汗而且衣着单薄有关。李乃芳表示,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可通过勤换洗衣服、勤洗澡、保持腋部干爽清洁、刮去腋毛减少寄生菌数量,或局部涂抹药物来缓解症状。病情较重者想要祛除腋臭,则需通过注射肉毒素、激光或手术治疗。
“治疗腋臭,不存在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外用药物包括抗菌剂,常用的有含抗生素的凝胶或液体;抑汗剂,如20%氯化铝无水乙醇;除臭剂,例如腋臭粉。”李乃芳指出,外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够永久去除异味。患者外用这些产品后,应注意观察局部是否出现过敏或刺激反应,防止感染。另外,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止使用。
“腋窝下注射A型肉毒素,原理是阻断局部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局部大汗腺逐渐萎缩,从而分泌的汗液量会逐渐减少。病情严重者建议选择手术方法,原理是破坏汗腺及毛根。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激光、高频电针、射频与超声治疗等,其原理也均为破坏大汗腺,从而减少汗液分泌。”李乃芳补充介绍。
“经过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去除异味,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但无论是手术或激光等治疗,都可能存在大汗腺清除不完全的问题,导致异味残留、复发。”李乃芳建议,腋臭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习惯,勤洗澡及勤换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保持清洁干燥;饮食方面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品,禁止烟酒。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
大家都知道,汗渍、汗臭、腋臭,都是恼人的夏季尴尬事。
那要减少夏季流汗造成的这些尴尬事,用止汗剂可以吗?有不少人这样的疑问。
可以肯定的是止汗剂是有一定止汗效果的,但却并没有想象那么“强大”。
止汗剂的效果如何,其实主要还是看其成分。
止汗剂首先含有止汗成分,常用的有铝盐、明矾、鞣酸等。这些成分可以暂时阻塞分泌汗液的汗腺导管,甚至破坏汗腺细胞,让其萎缩,从而造成汗液减少分泌。
但是,诸如汗臭、腋臭之类的汗问题,只靠止汗成分,并不能掩盖其特殊气味。因此,止汗剂的另一杀手锏是制菌成分,包括乙醇、绿茶素、茶树精油等。它们能抑制体表细菌的滋生,避免或减少汗液到达体表后被细菌分解。
另外,为了掩盖特殊的气味,还要加上香料。有些产品更添加了润肤保湿的成分,如天然鳄梨油、芦荟萃取物等。
但不管怎么说,市面上卖的止汗剂,其所含有的止汗、抑菌成分浓度都很低,想单凭止汗剂确实还真不能完全解决汗渍、汗臭、腋臭这些夏日流汗尴尬事。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是疾病引起的轻度流汗问题,用止汗剂不失为一个选择。毕竟它们既有轻微的止汗作用,也能遮臭,而且携带方便。
那么,止汗剂要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目前市售的止汗剂中,常见的是走珠式与喷雾式。
所谓走珠止汗露,是指瓶口有一个圆球,把瓶口倒过来,在皮肤上移动,随着瓶口的圆球滚动,里面的止汗露被涂在皮肤上。它便于控制用量,不会轻易倒撒出来。
一般来说,走珠式适用于腋下、颈背、耳后等身体局部小范围;而喷雾式则适用于手足、胸背等身体大面积的部位。
有剃腋毛的习惯的人,建议使用喷雾式的止汗剂比较好,可以充分涂抹腋下皮肤。而没有这个习惯的,用走珠或膏状的会更好,因为可以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容易覆盖。
至于膏状止汗剂,建议用凝胶状的产品,因为含有油脂成分的软膏,由于质地太过厚实,涂在皮肤上会增加不适。
最后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止汗剂,针对的只是一般人群。如果出汗问题较为严重者,还是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开专业的止汗用品。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