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终末,初秋来临,有没有感觉自己呼吸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好多。
道路上没有了高温导致的沥青柏油的味道
在地铁里作为‘移动沙丁鱼罐头’的一员汗臭味儿也不会那么‘辣眼睛’了
但规避了那些外界的气味,你是否有发现自身有一种味道洗澡也不能完全去除并且陪伴了自己 整个春夏秋冬呢?
酒味体味是人类及其他肢体生物散发出之特殊而天然的气体。其实身体某处的体味是可以反映我们身体潜在的各种健康隐患的,甚至是癌症。那么下面25种体味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
身体散发酒味或者口中散发着浓烈的酒味,见于大量饮酒后或者醉酒者。
臭味患有膀胱结肠瘘的病人,肠道里的粪便可通过瘘管进入膀胱并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液通常带有粪臭味。
枫糖味又称烧焦糖味,是枫糖尿症病人最常散发出的气味。其危害在于可毒害脑细胞,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引起病人智力显著减退,甚至成为白痴。
尿臊味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人,病程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就会使病人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或氨味,它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一个信号。
腥臭味主要见于鱼腥臭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病人的汗液、尿液、呼出气体中排出大量具有鱼腥臭味的物质—三甲基胺。
肝臭味患爆发性肝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种特殊性臭味,俗称肝臭。肝臭味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烂白菜味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转化酶,身体便会发出一种类似烂白菜的怪味。病人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 并且容易并发佝偻病、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血糖症,常可发生低血糖晕厥或抽风。
烂苹果味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时,大量脂肪在肝脏里氧化产生酮体并扩散到血液中,致使呼出的气息中带有丙酮因此,患者呼出的气体就会带有烂苹果味
此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检查血糖水平、进行治疗,以确诊是否患上了糖尿病、或糖尿病是否加重。
猫尿味常见于高甘氨酸血症,病人表现为智力低下、骨质疏松、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易发生感染或出血。
狐臭味腋窝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经细菌的作用,散发出特殊的狐臭味。在青壮年期,皮脂腺分泌旺盛,狐臭味也尤其明显。
酸性汗味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风湿热或者长期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的病人。
口臭口腔发出难闻气味,一般见于口腔炎症(牙结石、牙周病等).如果你保持了良好的口腔卫生,就不应该有严重的口臭。如果出现了持续的口臭,就反映出口腔问题,有牙结石、牙周病等。
口臭是细菌、牙菌斑和牙垢遗留在了牙齿上造成的。当你不刷牙或刷牙不彻底时,牙菌斑就会在牙齿周围堆积,开始感染牙龈,导致牙周病。
每天早、晚饭后刷牙,每次刷3分钟,建议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大蒜味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其呼出的气体、呕吐物可散发出刺激性蒜味。
痰液气味异常痰液呈现血腥味多见于大量咯血的病人,如果痰液具有恶臭多见于肺脓肿或者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人。
胸口散发出气味:有可能缺镁
如果能闻到从胸口部位散发出来的气味,洗澡后也没减少,那么这可能是缺镁的迹象。
镁这种矿物质有助于给内脏除臭和减轻体味。人体缺镁时,会让体味闻起来不那么新鲜,并且有其他症状,比如肌肉抽筋、抽搐、麻木和刺痛,必要时可查一下镁含量。
可以多吃点含镁丰富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香蕉,小米、荞面、豆类等粗粮,黑芝麻、花生、腰果、核桃等坚果。
口中臭鸡蛋气味:感染幽门螺杆菌
如果口中有臭鸡蛋般的气味,通过刷牙、牙线清理牙齿、咀嚼口香糖都无法去除,那可能是被细菌感染了。
比如常见的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在消化系统中栖息。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细菌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烧心)、胃溃疡,甚至胃癌。
鼻子发出臭味:鼻窦感染、鼻息肉等
如果不是因为塞入异物引起了鼻子发臭,那么它还有其他原因。鼻窦与口腔、咽喉的距离紧密,而且相互连接,因此,引起鼻臭的原因通常会考虑鼻窦感染、鼻息肉、扁桃体结石、蛀牙、鼻后滴流等。
耳朵发出臭味:可能耳部有感染
耳屎一般没什么味儿,但如果耳朵散发出臭味了,就表明你可能正在遭受某种感染。
比如,有毛发内生或皮脂腺囊肿,受到刺激或感染破裂时,体内的副产物就会造成发臭。
脚部的:多汗症
脚臭的人,往往是脚爱出汗的人。脚部出汗过多是一种多汗症,如果你的脚总是出汗,一天时间内需要轮换穿两双袜子才能清爽一些,那就需要看医生了。
用明矾泡水洗脚可缓解汗脚及脚臭问题。取约5克明矾放入泡脚水中,待明矾溶解后泡脚15分钟左右,连续泡一周,可以有所缓解。
身上有臭味:有可能缺锌
锌能帮助身体处理废物和毒素。如果有消化功能障碍(如肠炎),就有可能缺锌。锌含量降低,身上就会发出臭味,甚至恶臭。血液或尿液样本就能检测出是否缺锌。
含锌量丰富的食物有:牡蛎、豆类、小米、萝卜、鱼类、动物内脏、瘦肉、花生.
大便比往常更臭:乳糖不耐受症或结肠感染艰难梭菌
大便的气味当然不好闻。然而,如果你持续地有稀便、严重腹泻、血性腹泻,或者臭气熏天的大便,那你就应该做检查。
一些患有乳糖不耐受症、或结肠感染艰难梭菌的人,往往会有比平常更臭的大便。
腐烂鱼般的体味:三甲基胺尿症,又称“臭鱼症”
虽然罕见,但“三甲基胺尿症”这种病确实存在。在这种罕见的遗传病中,人体中的一种酶(含黄素单氧化酶)无法分解三甲胺(来自于牛奶、鸡蛋、豆类和器官肉类等食物中)。
三甲胺有一种刺鼻的硫黄气味,闻起来像腐烂的鱼或鸡蛋;高浓度的三甲胺闻起来就像暴晒在阳光下的尿液或垃圾。
虽然没有治愈方法,但患者可以避免食用含有三甲胺的食物来减少麻烦。
嘴里有发霉、发馊味:肝硬化的最早信号
假如肝脏无法完成给血液解毒的工作(如肝硬化),呼出来的气体就会有发霉发馊味。
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肝硬化在最初并无症状,而发霉味是最早的预警信号。
下身有腥味:细菌性阴道病
鱼腥味(和分泌物增多)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标志。所有女性的阴道内都有细菌,平时处在平衡状态。但有时候它们的平衡会被破坏,比如月经期。
在没去看妇科医生前,不要贸然用非处方药自行处理。
口里有小便的气味: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呼吸,闻起来有氨水或尿液的气味,这是因为肾脏无法过滤掉体内的废物。
肾衰竭的进展缓慢,如果患者脚和脚踝出现肌肉痉挛或肿胀,或者如厕习惯改变了,建议赶紧去医院进行检查。
总之,当有上述异常体味出现时,应该警惕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不要那么紧张嘛,
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不会找上门,那就别自找麻烦)
简称我们常说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其实我们做到日常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积极心态,未来还是很美好的。
来给大家日常分享一件关于医院的趣事:
不禁感慨,现在这医患关系都到了如此敏感的程度了啊,这投诉的理由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其实胸导联如果显示T波倒置的话,这位美女的胸部怕是个月球表面了......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摘自:人卫健康,健康时报
不久之前,《甄嬛传》等清廷宫斗剧成为了一时间的热门话题,许多宫斗剧其实都是发生在清朝,而且大多的后宫都发生在乾隆身上,比如《延禧攻略》里的皇帝是乾隆,还有《如懿传》也是乾隆,甚至还有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也是发生在乾隆后宫的。
《还珠格格》曾经陪伴了我们的童年假期,其中的香妃天生丽质且身体会散发异香,小说中,形容此体香“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那么,历史上的香妃身上真的有香味吗,竟然能令乾隆如此着迷?
首先关于香味这一点,现代医学研究就已经否定了:只要是人,身上都不会分泌香味,除非你使用一些香水,还有我们现在洗澡时用的沐浴露等等。
但是在古代我们是没有沐浴露的,那香妃身上的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会分泌香味,而在《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却能用自己身上的香味吸引蝴蝶和她一起伴舞,但是这只是在电视剧中这么演,这一点无法考证。
于是就有人开始猜测,香妃的体香,其实是狐臭,因为历史中描写香妃最多的场景就是写她如何吸引蝴蝶,关于这个问题专家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蝴蝶并不对香气敏感,它们主要是喜欢鲜艳的颜色,如果只是吸引蝴蝶那也可能是穿着了艳丽的衣服而已。
如果真要说有香气,那么专家给出的解释也只能是说,她的身上带有香囊,体内散发出来的异香基本上不太可能。除非是“臭味”,人体在进行内分泌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臭汗等之类的味道,大部分都是臭的,或者无味,有可能当时的乾隆就是被这种奇怪的“香味”给迷住了。
当然,香妃的“体香”又或者可能与她的出身相关。
我们都知道,香妃出生于新疆回部的贵族——和卓家族,自然一些饮食就比其他人好一点,由于吃的大多数都是牛羊肉,他们也一般会放很多香料,所以身上就可能会带有一些香料的气息。
还有可能是衣服带来的香味,上文也说过了,在封建社会,作为上流社会的女性不仔细打扮打扮怎么行呢,香囊是有很大可能别在腰上的,而且这种香味还有可能是一种熏香,从小带到即使是短暂的离身可能都不会影响,或者可能是这种香味乾隆没闻过,就被迷住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饮用的牛奶或者羊奶香味。在新疆,很多当地人都是非常喜欢喝羊奶或者牛奶的,毕竟随手一挤就有的东西,喝这些比喝水还喝得多,来的也快,喝多了可能身上就会带有一些奶香,但是应该也不至于能吸引蝴蝶,毕竟只是淡淡的清香。
结语当然,这些也都只是推测罢了,谁都不知道香妃到底香不香,可能只是被冠有香妃之名,却无“香妃”之实。这真的可能只是一个噱头,至于“吸引蝴蝶助舞”这一点,其实穿着鲜艳的衣服,和旁边养一堆蝴蝶就能办到,要说真正吸引乾隆的恐怕还是香妃的美貌,毕竟是乾隆是以“风流天子”著称的。
纪大桩:《“香妃”:乾隆容妃的幻影》,大椿出版社,2010年5月1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