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初中生肥胖怎么减肥(初中生肥胖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5-04-02 02:44:3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学生瘦身减肥方法超有效 瘦身学习两不误

方法一:每天至少喝4杯绿茶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发现,绿茶所含的抗氧化物质“儿茶素(Catechins,是茶多酚的一种),对减肥有明显效果。绿茶除了被指出可帮助减整体脂肪外,研究人员更发现它也有助减少腰间脂肪。

方法二:利用间歇训练来减肥

在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中,间歇性地冲击强度,有利于身体更快燃烧热量,如果你正在减肥,不妨试试将间歇性训练加入你的有氧训练中,你将发现,虽然自己练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脂肪减少的速度快了很多。

方法三:户外运动

研究发现,在户外行走或奔跑比你在跑步机上跑步燃烧的卡路里要多出百分之十。在户外,无论是跑步、骑脚踏车还是轮滑,练习者在户外运动会受到更大的阻力,身体本身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比起在跑步机上锻炼,户外跑步可以多消耗3%~5%卡的热量。

方法四:辣椒帮你快速瘦身

辣椒可以 “解除 ”人体内的多余脂肪。一些研究表明,辛辣的食物可以提高你的新陈代谢。辣椒还能低价体内孝子两种酶,在燃烧脂肪的过程中它们能一边“说服”脂肪细胞卸载,一边刷洗脂肪率尔操觚堆积。

方法五:纤维对减肥有好处

每天进食30克纤维素,可增加肠容量,从而促进肠的蠕动,并使消化系统保持在最佳状态,进食后不会很快出现饥饿感。胡萝卜和苹果都富含维生素。每天两根胡萝卜或四个苹果就能满足人体的日需量。为使食物中的纤维素在腹中充分发挥作用,进食时应喝一杯水,可以帮助人体轻松消耗多余脂肪。

方法六:多吃香蕉

香蕉里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能通过调节体内水的平衡,来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如果你的身体缺水,新陈代谢速度就会降低,脂肪燃烧就会减少。每天,要确保摄入2000毫克的钾,而一个香蕉中含有450毫克。

方法七:多动

那些始终处在运动状态的人,比如一会儿翘起二郎腿一会儿又放下,一会儿伸懒腰,一会儿又起来走两步,这样的人消耗的热量比那些久坐不动的人要多。

孩子太胖怎么办?怎样减肥有效又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19%,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很多医院的营养科儿童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对比孩子的体重:(体重按千克计)

6 个月以内: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

7~23个月: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5;

2~16岁:标准体重=年龄×2+8。

孩子的体重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是轻度肥胖,达到50%就是重度肥胖了。

肥胖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肥胖的危害在成人孩子那里都一样,“胖嘟嘟”不只是代表可爱,也意味着孩子要面临很多身心健康问题。

一是慢性病低龄化。肥胖不只让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急促、容易疲倦、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I型糖尿病等成人常见的慢性病。

二是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太胖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学嘲笑、欺负,从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肥胖儿童更容易自卑、焦虑、抑郁。

如何帮助孩子重回正常体重?

单纯性肥胖儿童,大多是因为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超重孩子也能轻松减肥。

  • 首先,孩子减重,从家长开始。

一是修正饮食习惯。

孩子的饮食是家长决定的,一个到处是零食的家庭,喜欢做高热量食品的家长,是孩子减肥路上的最大阻力。

所以,在让孩子减肥前,家长要先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育方式,修正自己的,以及家庭的饮食习惯。

二是牢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减肥更重要。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以发泄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减肥的问题,不要总是说孩子“太胖、没人喜欢”之类的话。我们不经意的话语,很可能像一根刺一样扎伤孩子,他表面看起来满不在乎,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

三是学会正确鼓励、激励孩子。

不能泛泛夸奖,而是要肯定他的努力和品质。比如,孩子坚持做了200个跳绳,要夸奖孩子的坚持,当孩子抵挡了饮料的诱惑,要夸奖孩子的坚定,当孩子的优秀品质被看到,被肯定,减肥的动力也会更大。

还可以挖掘孩子内心的美好向往,比如喜欢什么人,将来想做什么事,把减肥这件事和这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励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人物,家长要适时引导,通过偶像的精神、形象、气质坚定孩子减肥的决心。

  • 其次、吃好、玩好、睡好,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是吃好

说到减肥,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节食。但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为了保证骨髓发育、大脑发育的需要,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所以,肥胖儿童不但不能吃少,还要吃好。方法就是要遵循高营养、低热量的原则,调整饮食结构。

一要做到食物的多样性,肉、蛋、奶、海鲜、蔬菜、水果等一样都不能少,保证蛋白质和钙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充足。

二要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改变烹饪方式,油炸变为蒸煮。讲究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

三要用科学的方法减少饭量。比如饭前先喝汤,减少主食,增加蔬菜的份量,或者从减少零食开始,将小食品换成蔬菜水果,全麦面包、低脂低盐的饼干等。小孩子自制力差,家长要慢慢引导。

二是玩好

大人在陪伴孩子玩时,要以能增加运动量的项目为主,比如踢球、跳绳、游泳、去户外爬山等。多做户外运动,不但能增加热量消耗,阳光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为避免身体受到损伤,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两点:

1.体重严重超标的孩子,不能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或者跳跃少的运动,对关节冲击较小。

2.做任何运动前都要做好热身,运动时要做到适度、适量。

三是睡好

一要睡足。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与食欲有关的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引起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肥胖。

二要睡早。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睡得晚(晚上9点以后入睡),哪怕睡得足够久,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所以,睡饱、睡早是孩子减肥的必要条件。

减肥不但是孩子的事,更是大人的事,及早动手、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孩子旺盛的代谢能力,蓬勃的生命力,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中小学生身材焦虑:初中生为减肥一天催吐5次

进食障碍群体多为青少年及年轻女性

12岁-35岁居多,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

“没有一个女生觉得自己不胖。”

这可能是对当下中国女性身材焦虑的最准确表达。腿太粗、脸太圆、背太厚......女性总有嫌弃自己的无数理由,当这些理由转化成焦虑时,会让人一次次产生自我怀疑。而这些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外化,也许就是越来越极端的减肥方法。

某档明星真人秀中,一位女艺人吃完宵夜后表示“等下再去抠一下”。她所说的“抠”是指“催吐”,即使用各种方法,引导促进呕吐的行为。这种方法看起来既可以享受美味,又不会发胖。

使用催吐法减肥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称为“兔子”。这个群体排外且隐秘,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暴食叫“撸”,吐的过程称作“生”,“ls”是“撸生”,指暴食后再吐出来。催吐也有不同的方法,“sd”是“手动”,指用手指催吐。有的“兔子”可以“zr”,即“自然”,指无须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催吐,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医学上催吐被称为补偿性行为。进食障碍患者在暴食之后由于担心体重增加,而采用的一系列补偿方式,包括催吐、过度运动、滥用泻药,或者完全不吃东西。

事实上,催吐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陈珏表示,“反复催吐胃酸会灼伤食道、咽部、腐蚀牙齿;酸反复刺激腺体,出现下颌下陷、唾液腺的肿胀,导致催吐的人脸比较宽。此外,吐掉胃酸将导致电解质的丢失以及紊乱,临床上将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甚至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的骤停,乃至死亡。”

无法停止催吐的女孩

小敏的身材焦虑从小就有。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体检,全班女生称体重,只有她一百多斤,那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是个胖子。高二节食运动减肥瘦了10斤后,小敏开始出现暴食行为。

害怕再次变胖的小敏,在减肥贴吧里了解到催吐方法。贴吧里聚集着700多万个身材焦虑者,他们分享着各种减肥方法,比如辟谷、针灸、抽脂等等,还有微商趁机售卖减肥药。在这里,健康和安全被抛在脑后,瘦成为了唯一目标。

小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催吐是在冬天,厨房特别冷。为了把食物吐出来,她站在洗手台前,往自己的胃里灌冷水,灌进去再吐出来,像在给自己上刑。她想要吐得干净,于是往胃里灌洗洁精,反反复复,直到把胃完全清空才会停止。第二天她发了一场高烧,但看到食物脱离身体,她还是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小敏说自己是最早使用工具催吐的那批人,从一开始身边有什么用什么,到后来在贴吧认识的朋友教她使用胃管催吐,“这个方法是她自己发明的,她说那样更容易吐出来。”现在,小敏已经把工具换成了更专业的催吐管。

某电商平台售卖的催吐管

记者从某电商平台网购了一组催吐管“新手套装”,由4根直径11mm-13mm不等的塑胶管组成,售价130元。卖家称需将催吐管插进胃里50cm,使食物顺着管子吐出来,平均一个月可瘦十几斤,且使用无异物感,相对手动催吐无副作用。催吐管以“兔兔管”、“仙女管”的代号在电商平台上大量售卖,月销量数以百计。

每月,都有数以百计的人,为了变瘦,把异物感明显的塑料管捅入自己的胃里。

而商家口中的“无副作用”,是小敏时不时出现手麻、手抖,甚至昏厥……因为不断大量进食,她的咬肌开始变得发达,催吐反上来的胃酸,让她的嗓子开始嘶哑。

暴食和催吐带来的副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生理和外表,还有她的内心。病耻感让小敏不敢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害怕别人评价她的食量,也担心吃多了没有地方吐。即使听到别人夸她吃不胖时,她也只会觉得刺耳,“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在作弊”,小敏说。

陈珏呼吁患者勇敢面对自身情况,摆脱病耻感。“暴食是由于过度节食导致身体激素发生变化,这就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因为不自律。”陈珏表示,对于进食障碍患者,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同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从节食减肥发展到暴食催吐,如今小敏已难以与食物和平共处,几乎每天都会暴食催吐。小时候肥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小敏,即使现在只有九十几斤,她对自己的身材仍不满意,“像我这样的女孩,有很多瘦到五六十斤也还是会觉得自己胖。”

节食减肥的中小学生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网红文化的发展,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养鱼……大量关于身材展示的图文视频刷屏,无不展示出人们对瘦的追求愈演愈烈。而在屏幕前热烈追捧的跟随者中,就有不少是00后乃至10后的中小学生。

小玥今年14岁,进入初中后,因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她在疫情期间开始节食减肥,严控卡路里摄入。极端减肥让小张成果显著,却因运动过量和节食,陷入了暴食和催吐的怪圈。

一开始,小玥只是吃撑了吐,到后来演变成不能容忍自己胃里有一丁点食物,最多一天催吐过5次。“那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快感。我既可以吃这么多东西,又可以很瘦很瘦。”

9月份,小玥被确诊为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和催吐导致她食道受损、脱发、月经失调。疫情过去后,她只去过一次学校,之后便办理了休学。“我担心自己的进食状况会被当作异类,如果看到别人吃得比我少,我会很焦虑。”

陈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进食障碍群体多为青少年及年轻女性,12岁-35岁居多,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对于还处于观念塑造期的中小学生,只能通过一步步地矫正自己,来迎合大众审美。

在小玥看来,学校里的风气就是“以瘦为美”。那些原本就比她瘦的女生,也没有停止过减肥的念头。她们不吃晚饭,或者一天只吃一顿,每次吃完饭都要上秤称体重。下课的课间,女孩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减肥。“她们会在网上看到很多减肥方法,比如二十八天减肥法、某某明星减肥法,也不管科不科学,就去效仿。”

初中生减肥记录帖

很多中小学生因为喜欢的选秀节目和各类女团,开始追求“白幼瘦”的女团风审美。小玥的同学们会模仿短视频中的女生秀身材,比如晒筷子腿、马甲线、反手摸肚脐等。“现在很多六年级和初一的学生也会秀,她们觉得自己的锁骨能放个硬币养个金鱼,就很了不起。”

锁骨放硬币

虽然进食障碍与个人心理有关,但已深入中小学的节食减肥风气很难不追责到社会环境。在陈珏看来,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观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人。“大量小学生、初中生不吃午饭,他们减肥的想法从哪来的呢?社会对美的引导,到处都在说如何瘦身塑形,无形中营造了这种氛围——瘦了以后可以变得多好看。”陈珏认为,在小中学以及大学的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中,应该加入对于美、减肥、饮食等问题的讨论。“应该从学校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每个人应该有不同的美,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瘦就是美。”

父母的理解支持以及积极地接受治疗后,小玥已经逐渐从暴食催吐的怪圈中走出来,“我开始告诉自己,美是多元化的。虽然我没办法改变整个时代的审美,但我现在会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而小敏仍旧困在节食、暴食、催吐的反复中。她说,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习惯,“虽然催吐很痛苦,但如果我还胖着,我会开心吗?”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