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医生谈健康
编辑 | 汪医生谈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减脂增肌的人,把蛋白质当成“救命稻草”,鸡胸肉、蛋白粉、牛排轮番上阵,恨不得一天三顿都是肉。
但你可能没想到,高蛋白饮食不一定能让你变瘦,甚至可能让你长胖!是不是有点意外?别着急,咱们慢慢聊聊这其中的“坑”。
1. 高蛋白真的能减肥?小心越吃越胖!你是不是也听过这样一句话:“吃肉减肥,戒糖掉秤”?确实,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暴饮暴食的可能性,还能帮助肌肉增长,让基础代谢提高。听起来完美无缺,但问题来了——蛋白质也是有热量的!
很多人以为蛋白质吃得越多,脂肪就会越少,但事实并非如此。1克蛋白质的热量和1克碳水化合物是一样的,都是4千卡,并不会因为吃的是蛋白质,就 magically(神奇地)不被身体储存。如果饮食总热量超标,身体还是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乖乖存起来。
更何况,很多高蛋白食物本身就“暗藏玄机”——比如牛排、肥牛、奶酪、坚果这些食物,除了蛋白质,脂肪含量也不低。如果不注意搭配,可能一顿下来,蛋白质没吃多少,热量倒是超了不少。结果就是,不仅没瘦,还可能悄悄长了几斤脂肪。
所以,高蛋白饮食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关键还是要控制总热量,不然再健康的食物,吃多了也会变成肥胖的“帮凶”。
2. 蛋白质越多,越饱?小心吃得更多!高蛋白饮食的另一个“伪装好处”,就是它能增加饱腹感,让你吃得少一点。但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吃了一顿高蛋白的餐,没多久就又饿了?
这其实和身体的激素调节有关。饥饿感的控制主要依赖两种激素——瘦素(Leptin)和饥饿素(Ghrelin)。简单来说:
高蛋白饮食可能会降低瘦素水平,同时增加饥饿素的分泌,也就是说,你可能会更容易觉得饿。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鸡胸肉、蛋白粉之后,没过多久又馋得慌,忍不住想找点零食填肚子。
更糟糕的是,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而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血糖也会不稳定,容易让你产生更强的饥饿感。这就导致很多人本来想着“高蛋白控制食欲”,结果反而吃得更多,甚至暴饮暴食,彻底打破了减脂计划。
那怎么办?很简单,吃蛋白质的同时,别忘了搭配一些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燕麦、糙米、红薯。这样血糖更稳定,饱腹感也更持久,避免一顿高蛋白餐后,没多久又饿得不行。
3. 吃太多蛋白质,肾脏压力山大!除了可能让你变胖,高蛋白饮食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
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尿素、肌酐、氨等代谢废物,这些东西都需要肾脏来过滤、排出体外。如果蛋白质摄入量过高,肾脏就得拼命工作,长此以往,肾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虽说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适量增加蛋白质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长期超量摄入,或者本身有肾脏问题,那可就麻烦了。尤其是那些每天狂喝蛋白粉、猛吃肉、又不怎么喝水的人,肾脏真的要“哭”了!
更糟糕的是,高蛋白饮食还会增加尿钙排泄,影响骨骼健康,甚至可能提高肾结石的风险。所以,蛋白质虽然重要,但一定要适量,别觉得“多多益善”。
如果你是健身爱好者,或者想通过高蛋白饮食减脂,记住几个关键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懵?高蛋白饮食并不是减肥的“万能钥匙”,如果方法不对,反而可能让你越吃越胖,甚至对身体造成负担。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所以,与其盲目追求高蛋白,不如调整饮食结构,让蛋白质、碳水、脂肪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真正的好身材,不是靠猛吃某一种营养素,而是靠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坚持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今晚的晚餐,你还准备只吃鸡胸肉和蛋白粉吗?还是考虑搭配点红薯、蔬菜,让饮食更均衡呢?
参考文献:《高蛋白饮食对体重管理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高蛋白饮食与肾脏健康——是否真的安全?》.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0,
《高蛋白饮食对瘦素、胰岛素及血糖调节的影响》. 营养学报, 2019,
你有没有过这种烦恼:明明吃了早餐,可没过没多久,就开始饿得“抓心挠肝”!为什么会这样呢?
科学家发现,早餐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让人饿得快,这很可能会导致全天能量摄入超标,从而更容易发胖。
早餐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导致全天能量摄入增多,饮食结构不好;另一个是更容易发胖。
1.早餐蛋白质没吃够,会增加全天能量摄入
研究人员曾花13个月时间跟踪记录了9341名中年人的吃饭情况,观察他们早餐蛋白质摄入量是否足够,以及蛋白质摄入量对后面几顿饭产生的影响,最终他们将观察分析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肥胖》上。
科研人员把全天饮食分成三个时间段(早、午、晚),分析每顿饭的关联,最后发现:
早餐蛋白质比例高,全天能量摄入少,健康食物摄入多;早餐蛋白质摄入不够,接下来全天会食用更多的饱和脂肪、糖或酒精等高能量食物,并且能量摄入高,饮食质量低。
也就是说,早饭要是蛋白质没吃够,身体会以为你“闹饥荒”了,就算后面吃了三顿大餐,还是会暗示你往嘴里塞高能量食物……科学家表示,这种情况是“蛋白质杠杆作用”——早上欠的蛋白“债”,会在当天“督促”补充回来。
2.早餐蛋白质没吃够,更容易发胖
提高早餐中蛋白质的比例,不仅会让全天的能量摄入减少,超重者体重和体脂也会掉得更快。有研究人员找来57名体重偏高的青少年,分成三组测试早餐对体重的影响:
●第一组:每天吃高蛋白早餐(约35克蛋白质)
●第二组:吃普通早餐(如面包、麦片)
●第三组:直接不吃早餐
实验结果显示,在持续12周的观察中,每天坚持吃高蛋白早餐(约含35克蛋白质)的青少年,身体自动“少吃了”大约400大卡能量(接近一顿正餐的量),平均减掉0.4公斤纯脂肪,其中效果最明显的人甚至减了近1公斤;而吃普通早餐或直接不吃早餐的青少年,不仅没瘦,体重反而悄悄上涨,部分人还出现了“越饿越想吃零食”的情况。
蛋白质消化慢,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体重和体脂。另外,根据2023年发表在《生理学报告》一篇关于高蛋白饮食与胰岛素分泌的综述,蛋白质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有利于降血糖,这样血糖就不会在餐后大起大落。可见,早餐增加一定比例蛋白质,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那么,早餐要摄入多少蛋白质,才能满足需求呢?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成年女性建议每天蛋白质总量是55g,男性是65g。根据早餐占全天比例的30%来看,一顿合格的早餐,女性和男性分别要摄入至少16.5g和19.5g的蛋白质。
但如果想要达到减重、控血糖的效果,这个比例还得提高。不同的研究蛋白质的实验量不同,不过这些基本都在25g以上。所以,早餐的蛋白质达到25g左右,对控制食欲、帮助减重会更有效。 据科普中国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1.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吃不胖?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2. 《蛋白质和能量代谢的相互作用》-发表在《营养学报》的研究论文
3. 《慢性能量不足与肌肉流失的关系》-发表在《国际运动营养学杂志》的论文
4. 《低体重与健康风险:流行病学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期刊
有些人明明饭量不小,但身上就是没什么肉,手腕细得像竹竿,后背一摸全是骨头。有人羡慕他们“怎么吃都不胖”,但他们自己可能并不开心——明明吃不少,为什么身体还是这么瘦?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一个人瘦,是因为能量摄入不足,还是蛋白质不够?这两者听起来像是一个意思,但其实完全不同。
· 能量不足,意味着身体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少,最终体重下降。
· 蛋白质不足,则意味着肌肉、器官、免疫系统缺乏“建材”,即使热量够,身体也可能虚弱、抵抗力下降。
这就像建筑工地一样,砖头(蛋白质)不够,房子盖不起来;但如果连工人(能量)都没有,那更是没办法施工。
到底该如何判断自己是缺能量,还是缺蛋白质?
2.只是瘦,还是虚?有些人瘦,但很有力量,跑几公里不喘,搬个重物也没问题;而有些人瘦,却总是觉得累,站久了腿软,甚至容易生病。
这两种瘦,问题完全不一样。
A.如果只是瘦,但精神好,运动能力正常
这类人大多是代谢率高,或者天生体质如此。
比如有些耐力型运动员,虽然体脂低,但肌肉含量正常,身体功能并没有问题。
B.如果瘦,还容易累,肌肉松弛
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是肌肉的主要成分,还参与免疫、激素调节。
如果长期缺乏蛋白质,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慢,甚至头发容易掉。
C.如果瘦,还经常头晕、手脚冰冷
这可能是能量摄入不足,甚至有轻度营养不良的风险。
能量不足时,身体会优先保障核心器官(心脏、大脑)的运转,而减少四肢的血液供应,导致手脚发凉。
瘦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伴随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是营养失衡导致的。
3.只吃多一点就能长肉吗?很多人以为,“吃得多=长胖”,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关键点在于,吃的是什么。
· 如果只是增加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包),但蛋白质不够,结果可能只是“虚胖”。
· 脂肪可能有所增加,但肌肉不会增长,人还是会显得单薄。
· 如果增加的是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但总热量不足,身体还是会消耗自身肌肉来供能。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拼命吃,但如果吃的都是面包、米饭、甜食,肌肉还是不长,甚至更容易有脂肪肝。
想长点健康的重量,关键是“蛋白质 热量”一起补。
4.瘦的人,最容易忽略的两个问题(1)基础代谢率高,吃得不够有些人天生“燃烧效率高”,吃进去的热量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这类人如果只按照普通人的建议摄入热量,可能每天都处于轻度的“热量赤字”状态,导致体重一直上不去。
怎么办?
· 适当增加每日进食次数,比如三餐之外加两顿健康加餐(坚果、牛奶、蛋白棒)。
· 每顿饭要有主食,还要有足够的蛋白质,比如鸡蛋、瘦肉、豆制品。
(2)运动方式不对,肌肉流失有些人虽然吃得不少,但运动方式不当,反而让自己越来越瘦。比如:
· 只做长时间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车),但不做力量训练。
· 长期下来,肌肉可能会减少,代谢率也会下降。
· 运动后不补充蛋白质,身体会分解自身肌肉来修复损伤,导致肌肉越练越少。
怎么办?
· 适当加入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以刺激肌肉增长。
· 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如牛奶、蛋白粉),帮助肌肉恢复。
5.你以为的“能吃”可能是错觉很多瘦的人说:“我吃很多啊!”但如果仔细计算一天的总热量,可能远远达不到身体需求。
一个成年男性,每天基础代谢就需要1800~2000大卡,如果再加上日常活动,总消耗可能在2500大卡以上。
如果每天只吃三顿普通饭菜,实际摄入可能不到2000大卡。
简单自测:你真的吃够了吗?
· 早餐:一碗粥 一个包子 一颗鸡蛋(≈400大卡)
· 午餐:一碗米饭 一份蔬菜 一份瘦肉(≈600大卡)
· 晚餐:类似午餐(≈600大卡)
· 零食:水果 饮料(≈300大卡)
总热量也就1900~2000大卡,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运动的人,或者代谢率高,这个量根本不够!
6.关键总结:如何科学增重?如果你是那种“怎么吃都不胖”的人,不妨试试这几点:
· 增加热量摄入,但要选择优质食物(避免只吃垃圾食品)。
· 确保每天摄入足够蛋白质(每公斤体重至少1.2~1.5克蛋白)。
· 适量做力量训练(不是只跑步,要练肌肉)。
· 运动后补充蛋白质,不让肌肉流失。
· 分餐进食,减少长时间空腹(可以加餐牛奶、坚果、全麦面包)。
真正健康的“增重”不是简单的“吃胖”,而是增加肌肉、提高体能,让身体变得更有活力。
如果你总是瘦得让人担心,与其只想着“多吃点”,不如先想想,你吃得对不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