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1月12日电(记者张家伟)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小鼠实验显示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细胞会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这一发现有助开发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此前有研究认为肥胖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关联性,但一直不清楚详细机制。法国图卢兹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CCL7的蛋白质,它会与名为CCR3、与癌细胞有关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行为会促进癌细胞的迁移与扩散,提高了前列腺癌的侵袭性。
研究人员对约40只患有前列腺癌的小鼠进行了实验,这些小鼠被分成两组,一组喂食高脂肪食物,另一组正常饮食。结果显示,那些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小鼠在变胖且脂肪组织增多的同时,前列腺癌细胞的局部侵袭性也提升了不少。
研究人员说,了解相关的作用机制后,未来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可影响这一机制的新药物,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完)
前列腺肥大,其病机属三焦气化失职,是假实真虚、本虚标实的膀胱有水不通症。肾和膀胱是气化和开合的表里关系,故此证的病位在膀胱和肾。
虽然前列腺肥大系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但其气化之出,有赖三焦决渎功能的正常。老年气虚前列腺肥大者,脏气虚弱,病位虽在膀胱,但其本在于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
李东垣曾言:“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人之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与五脏六腑之气关系密切,其盛衰直接关系到九窍功能的正常与否。
溺窍(尿道)和精窍(生殖器)归属九窍,脾气健旺,清升浊降,助肾化水,则排尿通畅;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调,则会出现小便不畅甚至不通的现象。
赵某,64岁,因排尿困难一月余前来就诊,自述尿量极少,近日来点滴而下,下腹部胀闷不适。外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遂转投中医。
患者形体肥胖,来诊时精神不振,面现痛楚。舌苔胖大、舌质淡嫩、苔白,脉无力。
证属脾虚气陷、湿浊内蕴,治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法。方拟补中益气汤加味。
方组: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熟地、山药、泽泻、茯苓、补骨脂
二诊:服药七剂,尿量增多,排尿困难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药已对症,加大黄芪用量以补气扶阳,畅通水道。继服七剂,诸证悉除,此方配丸剂连服,巩固治疗。
本案患者以排尿困难为主症,但观其舌脉之象,加之患者年老体衰,脾胃虚弱,健运失常,土病及水,膀胱气化无力,而成小便癃闭,舍症求脉,可知证属中气下陷。
方取补中益气汤提上通下,升提下陷之阳气,疏通三焦,使清浊各行其道;佐以熟地、山药、泽泻、茯苓、补骨脂等,健脾、益肾、利尿并施。
诸药合用,使得脾胃升降斡旋之职得复,小便自通。
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并非全是这幅“模样”。
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糖友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以并发症相关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非典型症状”呢?
存在这17种情况,需警惕糖尿病
1.餐前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尚未达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从而导致下一餐前低血糖,患者往往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出现“餐前低血糖”。
2.乏力、消瘦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另一方面,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体重往往有明显下降。
3.脖颈、胳肢窝发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常常会发现皮肤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临床谓之“黑棘皮症”,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4.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偏高,胎儿在这种高糖环境下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时体重往往在8斤以上,被称为“巨大儿”。
因此,凡是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
5.视物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增加水分含量,引起光反射变化,导致一过性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等。
6.胃肠道不适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腹胀、摄食量少或顽固性便秘,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类患者腹泻并不是因为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7.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患者表现为小便困难、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
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仅要想到前列腺肥大,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8.异常出汗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导致患者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特点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9.直立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可造成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当患者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 海南日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