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通常指的就是脾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够运化水谷和水液,是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总调度,可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因为饮食无节制、劳累诸多因素的影响,伤及脾气,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以致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转化成能量而运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过多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就会积存在体内,转化为痰湿,人就变得肥胖了,体重超标也是免不了的。
脾
虚
从湿入手治肥胖
主要表现: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体重明显超标,大腹便便,胸腹胀满,疲乏无力,肢体困重,不愿活动,动则气短等。
选方用药:健脾减肥汤(黄芪18克,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各15克,车前子、防己、陈皮各12克,厚朴、半夏各9克,桂枝、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
调养妙招:控制饮食,选用药膳,加强运动锻炼,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药
膳
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
药膳是天然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它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烹调技术为手段,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减肥、控制体重行之有效,人们乐于接受,近年来较为盛行,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效方,它主要是利用食物和中药的偏性,辨证调理代谢,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在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也可选用荷叶粥、冬瓜芦笋紫菜汤、海带薏仁冬瓜汤等药膳健脾养胃,祛湿化痰,进行调养。
荷叶粥
用料有鲜荷叶20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至米熟粥将成时,将鲜荷叶洗净覆盖在粥上,焖15分钟,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再稍煮片刻,加入白糖搅匀,使其完全溶化即可。用法为每日2次,分早晚餐温热服食。
冬瓜芦笋紫菜汤
用料有冬瓜、芦笋各250克,紫菜50克,葱段、生姜末、食盐、麻油各适量。先将冬瓜、芦笋加水煮沸,再放入紫菜、葱段、生姜末、食盐稍煮,加入麻油搅匀即成。用法为每日1次,随量食菜饮汤。
海带薏仁冬瓜汤
用料有海带30克,生薏苡仁15克,连皮冬瓜150克。将水发海带洗净切丝,生薏苡仁淘洗干净,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把海带丝、生薏苡仁、冬瓜块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共煮成汤。用法为每日1次,吃海带、冬瓜、薏苡仁,并喝汤。
按
摩
动动手指
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也可动动手指,通过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渗湿利水,改变脾虚的状况,恢复其正常运化功能,以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处。从剑突到肚脐连一条线,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中脘穴具有强健脾胃,补益中气,以及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等多种作用,是治疗脾胃病的“专家”,凡脾胃虚弱、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腹痛腹泻等,均可通过中脘穴来调养。
天枢穴
在肚脐旁2寸处,左右各一。天枢穴为胃经的要穴,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经气所发之处。天枢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之功效,能治疗调养诸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肠道,点按天枢穴还可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保持大便顺畅很有帮助。另外,天枢穴还有较好的减肥瘦身作用,针灸减肥时天枢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自己针灸是不现实的,可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每天按摩天枢穴,也能达到一定的减肥瘦身效果。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处。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上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可调理脾胃两大脏腑的功能,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是健脾除湿化痰的要穴,可用于调理头痛、咳嗽、痰多、胸闷、眩晕、便秘等多种病症。
#
按摩手法
按摩中脘穴时,用左手手掌或右手手掌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对上腹部进行旋摩100次,再逆时针方向旋摩100次。按摩天枢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侧天枢穴进行按揉,时间为2~3分钟。按摩丰隆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腿丰隆穴进行按压揉摩,时间为2~3分钟。上述穴位通常每日按摩1~2次,也可采取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天对中脘、天枢、丰隆穴进行艾灸,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每日艾灸1次,宜长期坚持。若再配合摩腹法,还可祛除小肚子,让你不再大腹便便。摩腹时应按顺时针方向,顺着肠道运动的方向推,每天坚持摩腹半小时左右,持之以恒会有很好的效果。
(人卫健康)
《丹溪心法》中提到:“肥人多湿。”
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乃后天之本。一旦脾气亏虚,运化不力,水湿便难以排出,聚积体内,形成痰湿,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身体浮肿、容易疲劳等症状。
因此,长期肥胖,在中医视角里多归于“脾湿肥胖”范畴,湿邪缠绵,损伤脾阳,想要瘦身,关键在于健脾祛湿,调理脾胃功能。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张健脾祛湿瘦身方。
组方:茯苓、白术、泽泻、荷叶、陈皮、苍术、薏苡仁、山楂、神曲、半夏、厚朴、枳壳、桂枝、甘草。
方中,茯苓、白术、泽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共为君药;
荷叶、苍术、薏苡仁,清热利湿,促进水液代谢,助脾运化,作为臣药;
陈皮、山楂、神曲,消食化积,行气导滞;半夏、厚朴、枳壳,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桂枝,温阳化气,助湿邪外散,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为使药。
全方合用,旨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温阳化气,从根本上解决脾湿型肥胖问题。
之前有位陈女士,42岁,长期受肥胖困扰,体重超标,腹部肥胖尤为明显,常伴有身体沉重、四肢酸困、食欲不振、容易水肿,舌苔厚腻,脉濡滑。
综合辨证为脾湿肥胖,治疗策略为健脾祛湿、调理气血。
基于上述方剂,为她进行了个性化调整,并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及粗粮摄入,坚持运动。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调理,陈女士体重从138斤降到了118斤,腹部赘肉减少,精神状态好转,水肿现象基本消失。后续跟踪3个月,体重保持稳定,未再反弹。
一说到“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肾虚”。然而,中医大数据显示,中医方面甚至有“十人九脾虚”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脾虚”的这么多?普通人该如何给自己“长脾气”?
国人天生脾虚
脾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送营养的重要脏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赵艳介绍,国人天生脾虚。中国是农业大国,部分现代人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的巨变,饮食过饱或经常吃煎烤油炸、辛辣甜腻、过咸过凉之品,增加了脾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虚。另外,中国人肌肉力量较弱,肌肉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脾。过去中国人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现代人体力活动锐减,又从过劳变成过逸,用进废退会削弱脾气,造成脾虚。此外,现代人压力大,思虑过度则伤脾,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脾虚概率。
脾脏虚不虚,看嘴就知道
在中医理论中,脾开窍于口,所以脾脏虚不虚要多看看嘴。一般而言,脾气强则食欲旺盛,想吃东西。而脾虚则无味,还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此外,如果口中出现异味,多为脾虚造成。平时,如果想要自测是否脾虚,可以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嘴唇——如果嘴边发黑,那就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正常来讲,脾气充足的人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如果口唇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另外,经常出现口角生疮、嘴巴干裂脱皮等,也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
生活中,很多人对肾虚比较关注,对脾虚则了解甚少。其实,脾虚的后果或许更严重。中医认为,一旦体内的“脾气”不够,全身的循环、供给系统都会受到阻碍,从而出现缺乏活力、免疫力下降、容易腹泻、突发肥胖、手脚冰凉、脱发严重等健康问题。
不同年龄有不同表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脾虚的常见表现也有所不同。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玮介绍,小孩出现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便秘等症状时,多是脾气虚的表现。
中年人脾气虚的最常见表现是大肚腩。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吕沛宛表示,脾功能弱,就不能清理好身体的“垃圾”——湿气。一旦脾湿过重,无力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这些食物和“垃圾”就容易囤积为脂肪。
老年人脾虚的最明显表现是身上有“老人味”。“老人味”是形容一些老年人身上特有的异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味”都与脾虚有关。比如,脾胃衰老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症,进而导致口气以及二便失调引起的体臭等。此外,脾虚还会造成老年人体弱气虚、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或夜间盗汗、周身黏腻等,这些也会导致人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调理方面各有侧重点
既然各年龄段的脾虚表现不同,那么日常调理方面也应各有侧重点。
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有的小孩水果吃得较多,蔬菜吃得却很少,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调配营养餐食,最好做到谷类、杂粮、蔬果、鱼肉、豆制品皆有,变着花样做,保证营养。
中年人多揉腹。中年腹部肥胖者可每天摩腹,方法是双手叠掌沿着脐周顺时针摩腹,力度要轻柔缓慢。日常调理可常喝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锅中放入洗净的粳米、莲子和山药丁,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煲成粥即可。
有“老人味”的人不宜盲目进补,以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一般来说,老年人脾胃功能已衰退,这时可先用怀山、白术、大枣等性质平和的食材先健补脾胃一段时间,然后再配合一些药膳食疗进行调理。在健脾胃一段时间后,可以选用薏苡仁熬水当茶饮用。
(摘自《武汉晚报》《广州日报》)
来源: 今晚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