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的新认识)

时间:2025-03-31 02:13:5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发布

发布仪式现场 郝凌宇 摄

发布仪式现场 郝凌宇 摄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 (郝凌宇)《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近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指南旨在为临床营养医生提供一部高效、循证、实用的医学营养减重方案。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超重与肥胖已经成为全社会流行的健康问题。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按照我国标准,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首席教授李铎在发布仪式上指出大众对于减肥的误解。他表示,减肥人群往往陷入类似吃肉好还是吃素好、肠道菌多吃是否对身体有益的争论中,忽略了合理膳食的必要性。他分析说,健康中国人群在维持健康体重方面,更适宜传统中国膳食宏量营养素组成的低脂肪、相对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膳食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表示,减重过程须有专业医学工作者参与。他结合科研成果和从业实践,分享了医生如何从饮食、运动、行为管理、情感认知等角度帮助超重/肥胖人群降低并维持体重,并指出,缺乏医疗指导、家庭关怀的患者更容易减重失败。

据悉,《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是在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由中国医促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组织在循证医学、公共卫生、营养与代谢研究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涵盖外科、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发布丨注意啦!超重肥胖已属营养不良 为你定制的“减肥良方”出炉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伦晓璇 摄

中国网12月21日讯(记者 郭泽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营养不良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这也预示着这项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还在机遇期。”赵文华指出。

赵文华介绍,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和人们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也十分重要。所以,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需要社会、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赵文华表示,未来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要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要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康步道的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且向公众开放。

此外,要加大健康体重知识的宣教,继续大力推进“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健康体重专项行动,要教会居民选择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盘,掌握在工作、学习、出行、家务、锻炼等方面达到充足身体活动的方法。要鼓励每个人经常测体重,知晓体重才会管理自己的体重。要加强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服务,着力推进以吃动平衡为核心的健康体重管理适宜技术,加强对超重肥胖个体化的指导,通过合理营养和充足身体活动,把健康体重贯穿在全生命周期。

赵文华强调,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

中国发布丨注意啦!超重肥胖已属营养不良 为你定制的\u0026#34;减肥良方\u0026#34;出炉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伦晓璇 摄

中国网12月21日讯(记者 郭泽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营养不良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这也预示着这项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还在机遇期。”赵文华指出。

赵文华介绍,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和人们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也十分重要。所以,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需要社会、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赵文华表示,未来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要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要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康步道的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且向公众开放。

此外,要加大健康体重知识的宣教,继续大力推进“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健康体重专项行动,要教会居民选择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盘,掌握在工作、学习、出行、家务、锻炼等方面达到充足身体活动的方法。要鼓励每个人经常测体重,知晓体重才会管理自己的体重。要加强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服务,着力推进以吃动平衡为核心的健康体重管理适宜技术,加强对超重肥胖个体化的指导,通过合理营养和充足身体活动,把健康体重贯穿在全生命周期。

赵文华强调,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